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区段植被恢复对水土保持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阮长明 马绍东 +4 位作者 王必海 王猛 欧朝蓉 孙永玉 张春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1,共12页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稀疏,土壤板结,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及功能退化。探明金沙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天然林、人工林和稀树灌草丛土壤的水土保持特征,对该区域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金沙江干热河谷上、中...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稀疏,土壤板结,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及功能退化。探明金沙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天然林、人工林和稀树灌草丛土壤的水土保持特征,对该区域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金沙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共设47个样地,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金沙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土保持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土保持能力为:天然林>人工林>稀树灌草丛;2)上、中、下游的水土保持能力为:上游>中游>下游,中、下游土壤水土保持能力差异不显著;3)表层与次表层土壤水土保持能力为:表层>次表层。金沙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天然林、人工林和稀树灌草丛土壤水土保持特征因植被生长状态及覆盖度、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性等因素的异质性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人工林下土壤水土保持能力有显著提升,表明人工造林措施对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具有促进作用。稀树灌草丛水土保持能力最差,在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研究时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水土保持 土壤孔隙度 土壤持水性 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