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生在皮肤科实习情况的调研分析
1
作者 哈斯塔娜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210-211,共2页
目的:对护生在皮肤科实习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有利于科学的管理和安排护生在皮肤科的实习。方法:对在本院实习的护生,随机抽查126名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护生不喜欢在皮肤科实习;大部分护生认为在实习的中期去皮肤科实习效果好:实... 目的:对护生在皮肤科实习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有利于科学的管理和安排护生在皮肤科的实习。方法:对在本院实习的护生,随机抽查126名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护生不喜欢在皮肤科实习;大部分护生认为在实习的中期去皮肤科实习效果好:实习时间最好在2周或以上。结论:要使护生了解皮肤科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增加护生对传染病尤其是性病的认识,才能使护生热爱皮肤科的工作;适当增加在急诊科的实习时间,能更好的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实习的中期去皮肤实习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实习: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段妍 王杰 李睿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第4期254-255,共2页
我们于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应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均来自门诊,共70例,其中接触性皮炎10例(面部4例,颈部3... 我们于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应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均来自门诊,共70例,其中接触性皮炎10例(面部4例,颈部3例,上肢1例,下肢2例),急性湿疹18例(肛周7例,外阴3例,面部8例),面部特应性皮炎14例,日光性皮炎12例(面部4例,颈部8例),面部脂溢性皮炎1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软膏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 疗效观察 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面部脂溢性皮炎 治疗 皮肤病患者 接触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纤维瘤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及皮肤镜图像特征分析与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娟 李睿亚 +1 位作者 孙宏勇 张强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30-633,646,共5页
目的 分析皮肤纤维瘤(DF)的皮肤镜与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图像特点,总结皮肤镜及RCM诊断DF的图像特征。方法 选取31例患者(35个皮损),行皮肤镜及RCM检查,并经病理确诊DF后分析皮肤病理、皮肤镜及RCM图像。结果 发现7种皮肤镜图像模式... 目的 分析皮肤纤维瘤(DF)的皮肤镜与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图像特点,总结皮肤镜及RCM诊断DF的图像特征。方法 选取31例患者(35个皮损),行皮肤镜及RCM检查,并经病理确诊DF后分析皮肤病理、皮肤镜及RCM图像。结果 发现7种皮肤镜图像模式,其中外周纤细色素网络和中央白色网络(45.7%,16/35)是皮肤镜较常见的模式;RCM图像最常见的是表真皮交界高密度高亮度环(100%,35/35);硬化型DF皮肤镜图像中央白色瘢痕样斑片面积更大,RCM图像中真皮有明显束状增生的胶原纤维。结论 外周纤细色素网络和中央白色网络是DF较具诊断意义的皮肤镜特征;表真皮交界高密度高亮度环是DF具有诊断意义的RCM特征;皮肤镜图像中央大片瘢痕样斑片及RCM中真皮束状胶原纤维可能为硬化型DF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瘤 无创检查技术 皮肤镜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屏障功能与特应性皮炎 被引量:5
4
作者 郑云红 木其日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819-821,共3页
特应性皮炎是环境和遗传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表皮结构和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及免疫功能异常相关。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近年来... 特应性皮炎是环境和遗传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表皮结构和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及免疫功能异常相关。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皮肤屏障功能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屏障 特应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两组家系基因突变研究及相关基因突变研究分析
5
作者 段妍 阿苏瑞 +5 位作者 刘芳芳 李睿亚 王杰 何月 李林烨 王茜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97-199,224,共4页
目的对蒙古族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PSEK)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研究,以期丰富突变基因谱,了解PSEK的基因突变现状和特点。方法通过收集2个蒙古族的PSEK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研究,并利用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证实家系1致病性突变是TYR... 目的对蒙古族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PSEK)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研究,以期丰富突变基因谱,了解PSEK的基因突变现状和特点。方法通过收集2个蒙古族的PSEK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研究,并利用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证实家系1致病性突变是TYR基因的插入突变c.929_930insC(p.Arg311Lysfs*7),进一步解释是一个碱基C插入TYR基因第929与930位中,使得精氨酸(311位)被赖氨酸所取代,进而发生了移码突变,最后导致终止密码的位置变为第7位;而在家系2中尚未发现致病性突变基因。结论TYR基因突变系国内外首次报道,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 基因突变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在遗传性皮肤病中的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1
6
作者 阿苏瑞 刘芳芳 +1 位作者 李睿亚 段妍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183-1185,共3页
遗传性皮肤病一直是皮肤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难点。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遗传性皮肤病有330多种,其中大多数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研究常见遗传性皮肤病突变基因及易感基因,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基因诊断的依据中发... 遗传性皮肤病一直是皮肤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难点。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遗传性皮肤病有330多种,其中大多数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研究常见遗传性皮肤病突变基因及易感基因,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基因诊断的依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对近些年关于高通量测序在遗传性皮肤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2个蒙古族家系基因突变检测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段妍 刘芳芳 +5 位作者 何月 李林烨 阿苏瑞 李睿亚 王杰 王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0-345,共6页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PSEK)又称Gottron综合征或对称性进行性先天性红皮病[1],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为更好地认识和掌握PSEK,本文收集2个蒙古族PSEK家系,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利用数据库检索了1980年...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PSEK)又称Gottron综合征或对称性进行性先天性红皮病[1],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为更好地认识和掌握PSEK,本文收集2个蒙古族PSEK家系,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利用数据库检索了1980年至今国内外报道的进行较为完整基因检测的37个PSEK家系,仔细查阅和整理原文并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角化病 对称性 进行性 临床表型 遗传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皮肤组织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凯乐 段妍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44-347,共4页
银屑病(Psoriasis,PSO)是一种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的发病与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可以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与基因组相互作用。DNA甲基化是研究较深入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参与了银屑病的... 银屑病(Psoriasis,PSO)是一种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的发病与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可以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与基因组相互作用。DNA甲基化是研究较深入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鉴于银屑病的病变特征及目前银屑病DNA甲基化的主要研究方向,我们总结了目前银屑病皮肤组织DNA甲基化的相关文献,从皮肤组织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已被验证的候选靶基因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这篇综述有助于理解DNA甲基化在银屑病中的重要作用,促进DNA甲基化在银屑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皮肤组织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提取物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孙艳 李睿亚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958-961,965,共5页
目的观察马铃薯提取物外涂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9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马铃薯提取物外涂联合光子嫩肤治疗;B组采用光子嫩肤术治疗;C组采用马铃薯提取物外涂治疗。连续... 目的观察马铃薯提取物外涂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9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马铃薯提取物外涂联合光子嫩肤治疗;B组采用光子嫩肤术治疗;C组采用马铃薯提取物外涂治疗。连续治疗5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其中A组总有效率为90%(27/30),B组总有效率为53.33%(16/30),C组总有效率为40%(12/30)。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治疗后,3组的平均MASI评分均有所下降,并且A组的MASI评分显著低于B组和C组。结论马铃薯提取物外涂联合光子嫩肤治疗可有效治疗黄褐斑,降低MASI评分,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黄褐斑 马铃薯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新旧治疗仪联合皮下分离技术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临床对比
10
作者 王杰 李睿亚 段妍李林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70-0074,共5页
通过观察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新旧疗法仪疗法与联合皮下分离技术防治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将就诊于医院皮肤科门诊的痤疮后遗留凹陷性瘢痕的病人120例,再将其分成A组、B组、C组,每组共40例。A组采取使用十年的二氧化碳点阵... 通过观察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新旧疗法仪疗法与联合皮下分离技术防治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将就诊于医院皮肤科门诊的痤疮后遗留凹陷性瘢痕的病人120例,再将其分成A组、B组、C组,每组共40例。A组采取使用十年的二氧化碳点阵激光仪治疗,B组采取二氧化碳点阵激光仪新设备治疗,C组采取使用十年的二氧化碳点阵激光仪结合皮下分离技术治疗。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瘢痕进行疗效评价同时对比皮肤生理指标的改变。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A组有效率57.5.00%,B组有效率70.00%,C组有效率75%,三组患者治疗后面部ECCA评分较前下降,B、C组降低程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天后较治疗前红色素指数、黑素指数、经表皮水分丢失上升,在治疗第一天后和治疗前比较角质层水含量减少(P均<0.05),且治疗第1天B组角质层水含量低于A组,而红斑指数、黑素指数、经表皮水分丢失高于A组(P均<0.05)。A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治疗时B组的疼痛程度>A组和C组,A组与C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红斑持续时间,结痂时间,结痂脱落时间,B组>A组和C组,A组与C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新旧仪器治疗后疗效有一定差异,联合皮下分离技术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皮肤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皮下分离术 痤疮凹陷性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38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段妍 曾抗 +2 位作者 李睿亚 王杰 莎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90-1292,共3页
目的探讨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8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给予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每10d治疗1次,连续3次。治疗结束后每2周随访,共随访8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38例... 目的探讨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8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给予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每10d治疗1次,连续3次。治疗结束后每2周随访,共随访8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38例患者经3次治疗后,痊愈18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89.47%;在治疗结束后随访第2周,4周时,有效率分别为92.11%和94.74%;随访第8周时,18例痊愈患者中有2例复发,有效率仍达到92.11%。3次治疗结束后Ⅱ级痤疮患者13例,痊愈8例,有效率100.00%;Ⅲ级痤疮患者14例,痊愈7例,有效率92.86%;Ⅳ级痤疮患者11例,痊愈3例,有效率72.73%,痤疮中度患者较重度患者疗效好。治疗后局部仅有轻度红斑、水肿,个别患者出现脓疱、皮肤干燥,不影响治疗。结论 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安全、简单、高效、不良反应轻且停药后仍然有后续作用的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极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痤疮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6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段妍 曾抗 李睿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9-590,共2页
目的探讨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68例,予ALA-PDT治疗;对照组30例,予电离子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后随访观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经ALA-PDT治疗平均(4.35±... 目的探讨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68例,予ALA-PDT治疗;对照组30例,予电离子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后随访观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经ALA-PDT治疗平均(4.35±0.77)次,有效率为98.53%;6个月后随访,复发3例,复发率为4.55%;3例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无特殊处理。对照组患者经电离子治疗后,有效率虽为100.00%;但治疗后随访,复发22例,复发率为88.00%;3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均出现伤口疼痛。两组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低复发率、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的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的可靠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男性尿道 尖锐湿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量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段妍 李睿亚 +2 位作者 曾抗 莎娜 王剑 《中国医药》 2014年第12期1794-1796,共3页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量效关系.方法 64例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2组.标准剂量组34例,直径为2 cm的光斑面积中使用118 mg5-氨基酮戊酸;半剂量组30例,即直径为2...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量效关系.方法 64例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2组.标准剂量组34例,直径为2 cm的光斑面积中使用118 mg5-氨基酮戊酸;半剂量组30例,即直径为2 cm的光斑面积中使用54 mg 5-氨基酮戊酸,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标准剂量组34例患者经ALA-PDT治疗有效率为100.0% (34/34),6个月随访后,复发4例,复发率为12.5%;半剂量组30例患者经ALA-PDT治疗有效率为96.7% (29/30),6个月随访后,复发11例,复发率为42.3%.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7例出现局部不良反应.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在临床治疗尖锐湿疣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用药剂量,可降低复发率,存在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男性尿道口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燕红霞 木其日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707-711,719,共6页
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缺陷的疾病,难治易发,本文概括阐述了一些包括西药、中药、生物学制剂等在内的,较新的治疗银屑病的方法和药物,其中大部分在临床应用或实验中已取得一定疗效。虽然这些方法和药物目前仍无法根治银屑病,但它们为银屑... 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缺陷的疾病,难治易发,本文概括阐述了一些包括西药、中药、生物学制剂等在内的,较新的治疗银屑病的方法和药物,其中大部分在临床应用或实验中已取得一定疗效。虽然这些方法和药物目前仍无法根治银屑病,但它们为银屑病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西药疗法 中药疗法 物理疗法 免疫生物制剂 外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针导入大豆提取液联合调Q1064 nm激光对黄褐斑豚鼠模型表皮黑素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乌兰托雅 李睿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42-1347,1353,共7页
目的:观察纳米微针导入大豆提取液联合调Q1064 nm激光治疗黄褐斑豚鼠模型后对表皮黑素细胞(melanocyte,MC)的影响,为联合治疗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60只豚鼠随机抽取12只为A组(空白对照组),剩余豚鼠为B组(模型制备组),造模45 d后分为... 目的:观察纳米微针导入大豆提取液联合调Q1064 nm激光治疗黄褐斑豚鼠模型后对表皮黑素细胞(melanocyte,MC)的影响,为联合治疗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60只豚鼠随机抽取12只为A组(空白对照组),剩余豚鼠为B组(模型制备组),造模45 d后分为B1(模型对照组)、B2(激光治疗组)、B3(大豆治疗组)、B4(大豆联合激光组),在治疗不同时期比较各组皮肤表观指标、皮肤CT、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Melan A变化,观察对表皮MC的影响。结果:(1)造模后,B1、B2、B3、B4组与A组相比,MC阳性目标数量显著增高(P<0.05),豚鼠黄褐斑模型制备成功。(2)B2、B3、B4组治疗前、后SOD活力及MD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4组差异最显著(P<0.05)。(3)治疗5周即刻起,B2、B3、B4组与治疗前相比,MC阳性目标数量显著下降(P<0.05),B4组差异最显著(P<0.05)。结论:调Q1064 nm激光联合纳米微针导入大豆提取液治疗黄褐斑较单独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Q1064 nm激光 纳米微针 大豆提取液 黄褐斑豚鼠模型 黑素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40个家系临床表型和遗传特点分析
16
作者 段妍 李林烨 +5 位作者 阿苏瑞 李睿亚 王杰 刘芳芳 何月 王茜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708-711,共4页
目的了解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PSEK)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个国内蒙古族非近亲婚配的PSEK家系,并利用数据库检索1980年至2020年1月国内外已发表的较为完整的PSEK家系38个,分析其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结果PSEK大多数呈... 目的了解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PSEK)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个国内蒙古族非近亲婚配的PSEK家系,并利用数据库检索1980年至2020年1月国内外已发表的较为完整的PSEK家系38个,分析其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结果PSEK大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于出生后不久或幼年发病;病变进展缓慢,青春期后稳定;典型皮损为对称分布、边界清楚的角化性红斑;最常见于双侧手足背、肘膝关节及掌跖部位;冬重夏轻,情绪、体弱等可诱发或加重;组织病理学未见特异性表现;近亲结婚会增加罹患该疾病的风险;PSEK伴发症状较多见,国外症状较重,国内最常见为指(趾)甲改变。结论蒙古族PSEK家系与其他家系比较具有PSEK的共同特征,伴发指(趾)甲改变发生率较高,扩充了中国蒙古族PESK的遗传及临床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 临床表型 遗传特点 家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抑菌试验中的应用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祁瑛 张秀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583-585,共3页
流式细胞术(FCM)是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单个细胞或其他生物微粒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与分选的一门技术。它不仅快速、灵敏和准确,而且还具有客观、直接和同时进行多参数检测的优点。目前,该技术已成为工农业生产和研究、医药卫生和环境... 流式细胞术(FCM)是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单个细胞或其他生物微粒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与分选的一门技术。它不仅快速、灵敏和准确,而且还具有客观、直接和同时进行多参数检测的优点。目前,该技术已成为工农业生产和研究、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就当前流式细胞术在抑菌试验中的应用机制、优势及其发展前景做了详细的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抑菌试验 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球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现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磊 其木格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1457-1459,共3页
淋病奈瑟球菌简称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耐药一直是淋病防治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头孢曲松是目前治疗淋病的主要一线药物。但是,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下降趋势很明显,而且中国少数地区淋球菌头孢曲松耐药株检出率大于5%,... 淋病奈瑟球菌简称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耐药一直是淋病防治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头孢曲松是目前治疗淋病的主要一线药物。但是,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下降趋势很明显,而且中国少数地区淋球菌头孢曲松耐药株检出率大于5%,故应密切监测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变化。目前,国外已有头孢曲松临床治疗失败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球菌 头孢曲松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曲松低敏淋球菌中penA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其木格 张秀丽 +1 位作者 塔娜 董磊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检测头孢曲松低敏淋球菌中penA基因的改变,探讨其是否与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有关。方法:通过对5株头孢曲松低敏和1株头孢曲松敏感的淋球菌进行penA基因全基因测序,进一步了解penA基因的碱基置换或插入情况及青霉素结合蛋白2... 目的:检测头孢曲松低敏淋球菌中penA基因的改变,探讨其是否与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有关。方法:通过对5株头孢曲松低敏和1株头孢曲松敏感的淋球菌进行penA基因全基因测序,进一步了解penA基因的碱基置换或插入情况及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的结构模式。结果:5株头孢曲松低敏淋球菌的penA基因中有多个碱基置换或突变,没有发现含有镶嵌状penA基因结构模式。结论:penA基因的多个碱基置换或突变可能与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球菌 头孢曲松 pe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临床与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妍 李睿亚 +1 位作者 王杰 梁燕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192-1194,1280,共3页
红斑角化症(erythrokeratodermias,EKS)是一组以广泛分布角化性红斑(固定或移动)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常伴随掌跖角化等表现的疾病[1]。目前有两种临床亚型,即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progressive symmetric erythrokeratodermia,PSEK,... 红斑角化症(erythrokeratodermias,EKS)是一组以广泛分布角化性红斑(固定或移动)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常伴随掌跖角化等表现的疾病[1]。目前有两种临床亚型,即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progressive symmetric erythrokeratodermia,PSEK,OMIM:602036)和可变性红斑角化症(erythrokeratodermia variabilis,EKV,OMIM:133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角化症 遗传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