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锡林浩特东部拜仁达坝银铅多金属矿勘查过程及远景评述 被引量:33
1
作者 郭利军 葛昌宝 +3 位作者 冯贞 白义勇 张振法 赵云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94-397,401,共5页
拜仁达坝银铅矿是内蒙古地矿局最新勘查成果,也是自50年代开展物化探工作以来,应用综合物化探方法找到大型银矿床的典型案例之一。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综合物化探找矿方法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 化探 物探 综合找矿 大兴安岭西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蒙古造山带东段的锡林郭勒杂岩:早华力西期造山作用的产物而非古老陆块?——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64
2
作者 薛怀民 郭利军 +3 位作者 侯增谦 周喜文 童英 潘晓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01-2010,共10页
锡林郭勒杂岩是华北板块北缘古生代褶皱带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变质岩系,以前多被当着前寒武纪的古老地块。本文通过对该杂岩中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发现,副片麻岩中的锆石多为岩浆锆石,其^(206)Pb/^(238)U加权平... 锡林郭勒杂岩是华北板块北缘古生代褶皱带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变质岩系,以前多被当着前寒武纪的古老地块。本文通过对该杂岩中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发现,副片麻岩中的锆石多为岩浆锆石,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06±7Ma,指示它们的原岩主要是由近同期(略早些)的岩浆岩风化后就近沉积的产物,该年龄应代表源区(岛弧型?)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同时也是副片麻岩原岩沉积的下限年龄。正片麻岩中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82±2Ma,代表花岗片麻岩原岩的侵位年龄。岩石中锆石的变质增生边的形成年龄为337±6Ma,代表锡林郭勒杂岩发生变质和变形的时间,该变质事件可能与贺根山缝合带内所发生的一次主要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这些年龄资料充分说明,锡林郭勒杂岩并非古老地块,而是华力西早期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事件的产物.整个事件是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70Ma)完成的,推测该杂岩发育在碰撞造山带的弧前环境。中亚-蒙古造山带东南部(内蒙古的中、东部)碰撞前的构造格局可能不是典型的多岛洋体制,由于缺少古老的陆块,造山过程更多的表现为大洋的大陆化过程,即洋内俯冲形成岛弧,岛弧在被动大陆边缘拼贴聚合转化为新的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蒙古 碰撞造山带 锡林郭勒杂岩 华力西期 碰撞造山作用 产物 岩浆锆石 U-Pb zircon SHRIMP 年代学研究 证据 Orogenic Belt Central complex North China Craton Products ages GRANITIC GNEISS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重新厘定槽台界线——关于华北地台与兴蒙古生代地槽褶皱系界线的划分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振法 姜建利 +2 位作者 秦增刚 郭丽霞 解月岚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9期1-12,18,共13页
最新地质资料证明,根据地球物理场特证厘定的华北地台与兴蒙古生代地槽褶皱系的界线位于西拉木伦河—温都尔庙—白音敖包—宝音图—策克—甜水井构造线,从甜水井向西,槽台界线沿着塔里木地台北界延伸;从西拉木伦河向东,槽台界线尖灭在... 最新地质资料证明,根据地球物理场特证厘定的华北地台与兴蒙古生代地槽褶皱系的界线位于西拉木伦河—温都尔庙—白音敖包—宝音图—策克—甜水井构造线,从甜水井向西,槽台界线沿着塔里木地台北界延伸;从西拉木伦河向东,槽台界线尖灭在松辽前寒武陆块西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台界线 地球物理场特征 地震测深 大地电磁测深 华北地台 古生代 地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西南坡成矿带晚古生代中期未变质岩浆岩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 被引量:49
4
作者 薛怀民 郭利军 +3 位作者 侯增谦 童英 潘晓菲 周喜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1-823,共13页
大兴安岭西南坡晚古生代中、晚期未变质的岩浆岩广泛分布,它们的侵位时间虽不尽相同,但都晚于中亚-蒙古造山区(带)东部峰期造山的时间,且大多与主缝合带拼合后的拉张构造环境有关,岩石性质也多具有偏碱性或双峰式的特点。本文测定了内... 大兴安岭西南坡晚古生代中、晚期未变质的岩浆岩广泛分布,它们的侵位时间虽不尽相同,但都晚于中亚-蒙古造山区(带)东部峰期造山的时间,且大多与主缝合带拼合后的拉张构造环境有关,岩石性质也多具有偏碱性或双峰式的特点。本文测定了内蒙古东南部二连浩特-贺根山缝合带与索伦山-西拉木伦缝合带之间的维拉斯托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拜仁达坝花岗闪长岩以及道伦达坝英安质晶屑凝灰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它们分别为310±2、311±2、319±3和300±5Ma,时代均为晚石炭世。这些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比(峰期造山形成的)锡林郭勒杂岩的变质年龄(337±6Ma)晚约20~40Ma,未受到变形和变质作用的影响,推测其属于晚造山/后造山的岩浆岩。认为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主缝合带的闭合时间应在晚石炭世前,主缝合带的位置应在二连浩特-贺根山一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造山 晚石炭世 SHRIMP锆石U-PB定年 中亚造山区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