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顾颉刚先生在兰州大学讲学活动考实(下) |
杨林坤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2
|
民族学视野下的“新加坡经验”及其启示——以组屋“族群比例”政策为中心 |
高永久
张金国
|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3
|
民族文化边界对民族交往心理的影响——基于青海省民和县南庄子村的人类学考察 |
闪兰靖
韦玉成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4
|
汉学家德效骞与早期中罗关系研究 |
葛艳玲
刘继华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5
|
被边缘群体对村干部认知偏差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以宁夏固原市硝沟村为例 |
欧玄子
|
《黑河学刊》
|
2013 |
0 |
|
6
|
试论元假设在民族学田野调查中的作用 |
宓淑贤
|
《黑河学刊》
|
2013 |
0 |
|
7
|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认同研究——以重庆市巫山县邓家土家族乡为例 |
张太鑫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15 |
0 |
|
8
|
论西北跨国民族文化体系的戍边作用 |
徐黎丽
唐淑娴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
|
|
9
|
民族走廊的延伸与国家边疆的拓展--以长城、丝绸之路、藏彝走廊为例 |
徐黎丽
杨朝晖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0
|
论民族志文本的中国价值 |
徐黎丽
孙秀君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1
|
变迁与重构: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社区认同更新路径探析 |
高永久
郝龙
|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
2012 |
4
|
|
12
|
藏族高僧传记文学的价值探析——以土观·洛桑却吉尼玛所著三部高僧传为例 |
徐长菊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3
|
|
13
|
对农村少数民族与电视传播的冷思考 |
葛艳玲
张瑞静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1
|
|
14
|
青年领袖在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的特征与作用 |
卜建华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5
|
人类学视域中的唐村人情往来 |
陈沛照
|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6
|
优惠政策下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
高岳涵
|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
2013 |
1
|
|
17
|
从经济活动看民族同化与认同 |
杨丽云
董新朝
|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2014 |
3
|
|
18
|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基督教传播与发展研究——以东北地区X教会为例 |
何艺
|
《西安社会科学》
|
2012 |
1
|
|
19
|
民族区域自治力:概念厘定、测量模型及模糊评价 |
郑小强
徐黎丽
|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
2012 |
0 |
|
20
|
民国时期回族的国家认同重构研究 |
柴亚林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