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4例IgA肾病肾脏病理与中医虚证分类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万廷信 戴恩来 +6 位作者 王文革 刘天喜 刘沨 徐成亮 李银霞 李建忠 杨百泉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8期696-700,共5页
目的:探讨 IgA 肾病病理与中医虚证的关系。方法:多家医院协作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对研究对象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进行 Hass 分级、牛津分类、Katafuchi 积分和蒋镭评分,同步进行中医虚证辨证分类,分析各病理指数与中医... 目的:探讨 IgA 肾病病理与中医虚证的关系。方法:多家医院协作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对研究对象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进行 Hass 分级、牛津分类、Katafuchi 积分和蒋镭评分,同步进行中医虚证辨证分类,分析各病理指数与中医虚证候的关系。结果:HassⅠ~Ⅱ级气虚类和无虚可辨(简称无虚)类相对较多;HassⅢ级气阴两虚类最多;HassⅣ级肝肾阴虚(简称阴虚)类最多;HassⅤ级脾肾阳虚(简称阳虚)类最多。牛津分类中,M1阳虚类最多;S1气阴两虚类最多,其次为阳虚类;E1、T1阳虚类最多,其次为阴虚类;T2阳虚类最多。Katafuchi 总积分阳虚类最高,其后为阴虚类、气阴两虚类;肾小球病变积分包括肾小球增生、球性硬化评分阳虚类高于其他类型,小球节段性病变积分阳虚类和气阴两虚类高于气虚类与无虚类;小管间质病变积分阳虚类高于其他4类、阴虚类高于其余3类;血管病变积分阳虚和阴虚类高于其他3类。蒋镭评分,内皮细胞增生积分阳虚类和阴虚类高于其他3类;破坏血管袢活动性病变积分气阴两虚类高于无虚类。结论:IgA 肾病病理分级、分类及2种病理积分与中医虚证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中医虚证类型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 IgA 肾病病理改变程度及预后,对 IgA 肾病中医微观辨证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脏病理 中医辨证 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TGF-βRII、Smad4、Smad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陆斌 周永宁 +5 位作者 李强 吴正奇 张志镒 姬瑞 郭庆红 刘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8-542,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研究认为,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可能与胃癌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探讨TGF-βRⅡ、Smad4和Smad7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及... 背景与目的:目前研究认为,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可能与胃癌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探讨TGF-βRⅡ、Smad4和Smad7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00例胃癌组织及56例癌旁组织TGF-βRⅡ、Smad4和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TGF-βRⅡ、Smad4和Smad7的阳性率分别为25.5%、67.0%和47.0%。TGF-βRⅡ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密切相关(分别χ2=6.214,χ2=11.308,χ2=14.633和χ2=8.216,均P<0.05);Smad4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密切相关(分别χ2=16.162和χ2=13.100,均P<0.05);Smad7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密切相关(分别χ2=4.710和χ2=5.297,均P<0.05);Smad4与TGF-βRⅡ表达呈正相关(r=0.191,P=0.007);Smad4表达与患者生存密切相关(χ2=4.090,P=0.043)。结论:胃癌组织中广泛存在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GF-βRⅡ、Smad4和Smad7表达异常。胃癌中Smad4蛋白阳性患者其预后优于阴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TGF-βRⅡ SMAD4 SMAD7 临床病理学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结构域受体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谢瑞霞 王小英 +1 位作者 张建刚 张德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5-558,共4页
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利新型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RTK),能与多种胶原蛋白特异性结合并被激活,活化一系列细胞内外信号传导,参与多种疾病过程,如肿瘤的发生发展、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发生,进展等。
关键词 盘状结构域受体1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 肿瘤 炎性反应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PgP、ToPo-Ⅱ、GST-π与Ki-67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彩兰 刘斌 +6 位作者 杨艳丽 苏勤军 张登才 史敏 钱震 董亮 哈英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PgP、ToPo-Ⅱ、GST-π和核增殖细胞抗原Ki-67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肺癌中PgP、ToPo-Ⅱ、GST-π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PgP、ToPo-Ⅱ、GST-π在58...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PgP、ToPo-Ⅱ、GST-π和核增殖细胞抗原Ki-67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肺癌中PgP、ToPo-Ⅱ、GST-π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PgP、ToPo-Ⅱ、GST-π在58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1%、79.1%、72.3%;其中ToPo-Ⅱ在鳞癌和小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癌组织(P<0.05),PgP、GST-π在三种癌中的表达无差异;三种耐药基因的共表达在淋巴结有转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而与癌症类型无相关性;Ki-67的表达与三种耐药基因无明显相关。结论:肺癌的耐药与多种耐药基因蛋白介导有关,联合检测肺癌中多种耐药基因蛋白的表达,对于临床选择合理的化疗药物及防止耐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及CerbB-2、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韩军平 刘斌 +2 位作者 孟晓燕 杨艳丽 苏勤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2281-2284,共4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g-p、GST-π、Topo-Ⅱ及CerbB-2和细胞增殖指数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上述指标表达情况。结果:Pg-p、GST-π与胃癌的Lauren的分型、病理分级和淋巴结...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g-p、GST-π、Topo-Ⅱ及CerbB-2和细胞增殖指数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上述指标表达情况。结果:Pg-p、GST-π与胃癌的Lauren的分型、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Topo-Ⅱ与肿瘤的Lauren分型关系密切(P<0.05),与肿瘤的分化、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erbB-2、ki-67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而与胃癌的Lauren的分型、病理分级和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多药耐药基因相关蛋白Pg-p、Topo-Ⅱ和GST-π以及检测CerbB-2、ki-67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 CERBB-2 KI-67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CD44^+/ki-67^-癌干细胞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军平 刘斌 +6 位作者 杨艳丽 苏勤军 史敏 钱震 董亮 张彩兰 哈英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3483-3488,共6页
目的:观察CD44+/ki-67-结直肠癌干细胞的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10例正常肠黏膜,15例腺瘤,59例结直肠癌标本和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中CD44和ki-67的表... 目的:观察CD44+/ki-67-结直肠癌干细胞的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10例正常肠黏膜,15例腺瘤,59例结直肠癌标本和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中CD44和ki-67的表达,定位CD44+/ki-67-肿瘤细胞,观察、计数并与对应的HE染色切片进行形态学比较,讨论CD44+/ki-67-癌干细胞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D44+/ki-67-肿瘤细胞的数量占肿瘤细胞0.1%-25.0%,平均5.82%,这种细胞主要分布在腺体基底膜侧或者在共壁腺体的共壁侧,呈散在分布,核的形态较一致,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较深,胞浆较少,与正常肠黏膜隐窝底部干细胞形态较一致,与肿瘤浸润深度(χ2=1.851,P<0.05)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相关(χ2=-4.113,P<0.01).结论:CD44+/ki-67-可以作为肿瘤干细胞的标志,这为肿瘤干细胞的分离、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也是预测肿瘤转移和判断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干细胞 细胞周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D44 KI-67 SW6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G1在胃肠间质瘤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钱震 韩军平 +2 位作者 李金华 周志强 董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2288-2290,共3页
目的:探讨DOG1、CD117等在胃肠间质瘤(GIST)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GIST中DOG1、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GIST中DOG1、CD117、CD34阳性率为97.5%、92.5%、80%。SMA,S-100阳性率分别为7... 目的:探讨DOG1、CD117等在胃肠间质瘤(GIST)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GIST中DOG1、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GIST中DOG1、CD117、CD34阳性率为97.5%、92.5%、80%。SMA,S-100阳性率分别为7.5%和5%。结论:DOG1和CD117的联合应用在GIST的诊断中可以提高敏感性,但是DOG1和CD117表达与GIST的危险程度无关。DOG1蛋白是一种较为敏感和特异的GIST辅助诊断抗体,对指导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等靶向药物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免疫组化 DOG-1蛋白 CD11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性研究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畅 张煦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观察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局限性、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62例子宫肌瘤患者,按肌瘤大小、数目、类型、子宫位置、宫腔深度、患者年龄进行分类,用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BBT)消融子宫肌瘤,分析其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关系... 目的观察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局限性、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62例子宫肌瘤患者,按肌瘤大小、数目、类型、子宫位置、宫腔深度、患者年龄进行分类,用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BBT)消融子宫肌瘤,分析其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关系及手术前后肌瘤光镜、电镜下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肌瘤大小与手术时间相关(P<0.05),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肌瘤类型与术中出血量相关(P<0.05),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手术时间无关。而其余因素则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关。结论射频消融是通过使肌瘤发生凝固性坏死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β防御素-2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表达产物对耐药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剑 陈新年 +2 位作者 李娟 陈逸轩 陈文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04-706,711,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β防御素2(hBD2)的COS-7细胞株,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将重组hBD2真核表达载体pCMV-hBD2通过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筛选稳定表达hBD2单克隆细胞株;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稳定转染后...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β防御素2(hBD2)的COS-7细胞株,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将重组hBD2真核表达载体pCMV-hBD2通过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筛选稳定表达hBD2单克隆细胞株;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稳定转染后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用微量稀释法检测稳定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抗菌作用。结果筛选出稳定表达hBD2的COS-7细胞株,检测到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且其表达产物使耐药大肠埃希菌存活率降至15%。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hBD2的COS-7细胞株,其表达产物对耐药大肠埃希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Β防御素-2 稳定表达 耐药大肠埃希菌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干细胞CD44^+/ALDH^+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彩兰 刘斌 +6 位作者 杨艳丽 苏勤军 史敏 韩军平 钱震 董亮 哈英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3005-3009,共5页
目的:观察癌干细胞CD44+/ALDH+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仪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观察结直肠癌组织和不同组织中CD44+,ALDH+,CD44+/ALDH+的表达.结果:CD44,AL... 目的:观察癌干细胞CD44+/ALDH+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仪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观察结直肠癌组织和不同组织中CD44+,ALDH+,CD44+/ALDH+的表达.结果:CD44,ALA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和伴不典型增生的管状腺瘤(均P<0.05);在结直肠癌中,CD44和ALDH1的表达率与癌组织的病理分级、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CD44+/ALDH+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和伴不典型增生的管状腺瘤(均P<0.05),随着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率增加.结论:CD44+/ALDH+可作为结直肠癌干细胞有价值的标志物,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和预防复发转移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干细胞 CD44+ ALDH+ 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干细胞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彩兰 韩军平 +6 位作者 董亮 杨艳丽 苏勤军 史敏 钱震 哈应娣 刘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2184-2187,共4页
肿瘤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原始肿瘤细胞,是肿瘤转移,复发和耐药的根源。研究结直肠癌干细胞及标志物对于寻求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措施将是肿瘤治疗研究的新方向,针对性的靶向治疗将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干细胞 标志物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杭 刘斌 +1 位作者 辛晴 孙亚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834-1837,共4页
肿瘤干细胞与恶性肿瘤复发、耐药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新靶点。寻找稳定性高、特异性强、实用性好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清除恶性肿瘤中的肿瘤干细胞有望彻底根治恶性肿瘤。本文综述了结直肠癌中比较公认的肿瘤干细胞标... 肿瘤干细胞与恶性肿瘤复发、耐药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新靶点。寻找稳定性高、特异性强、实用性好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清除恶性肿瘤中的肿瘤干细胞有望彻底根治恶性肿瘤。本文综述了结直肠癌中比较公认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和潜在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LGR5、Bmi1、SOX2、Nanog的研究进展,为靶向治疗结直肠癌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 CD44 LGR5 BMI1 SOX2 NAN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中Klotho和c-myc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成慧 宋明芮 +1 位作者 张晓云 张煦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9期132-134,共3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Klotho和c-myc的检测,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lotho及c-myc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及CS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Klotho在正常宫... 目的:通过对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Klotho和c-myc的检测,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lotho及c-myc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及CS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Klotho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SCC组织,其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年龄、宫颈癌FIGO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yc在C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otho与c-myc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86,P<0.05)。结论:Klotho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myc与宫颈癌的侵袭及转移有关。联合检测Klotho与c-myc对宫颈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KLOTHO C-MYC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其与细支气管肺泡癌的鉴别
14
作者 钱震 韩军平 +2 位作者 孟晓燕 张彩兰 李双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202-1204,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鉴别要点。方法通过对19例SHL的病理形态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特点的总结以及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着重从形态学,免疫组化的特点比较SHL与BAC的区别...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鉴别要点。方法通过对19例SHL的病理形态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特点的总结以及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着重从形态学,免疫组化的特点比较SHL与BAC的区别。结果 SHL主要有2种细胞和4种组织形态;表面细胞多表达CK-L,CEA;间质圆形细胞多表达vimentin、ER、PR,部分表达Syn和CgA。BAC,瘤细胞大多cyclinD、14E(eIF4E)阳性表达。结论 SHL的2种细胞和BAC瘤细胞均可能起源于原始呼吸上皮、不完全分化的Ⅱ型肺泡上皮或细支气管上皮细胞,通过各自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的表达特征,不难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细支气管肺泡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瘤彩色血流显像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陈飞 张煦 马苏美 《卫生职业教育》 2009年第15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血流显像与微血管密度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70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彩色血流显像检查,术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恶性肿瘤组织的血流分... 目的探讨彩色血流显像与微血管密度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70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彩色血流显像检查,术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恶性肿瘤组织的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良性肿瘤以Ⅰ~Ⅱ级为主,把Ⅱ~Ⅲ级与0-Ⅰ级肿瘤的术后病理标本以CD105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和彩色血流显像可用于判断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可作为术前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彩色血流显像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及CTGF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玮 张芳 +3 位作者 刘伟 杨爱军 王晨昱 李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5-518,522,共5页
目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二者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经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PPAR-γ激动剂... 目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二者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经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GZ)及CTGF抗体封闭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博依登小室测定细胞侵袭及迁移特性的改变。RT-PCR检测经RGZ处理前后CTG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及CTGF抗体处理后肝癌细胞的增殖均受抑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也受到抑制。且经RGZ处理后,CTGF mRNA的表达较处理前下降。结论PPAR-γ和CTGF都可以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徙能力,PPAR-γ调控肝癌细胞的生长部分是通过调控CTGF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CTGF 侵袭 迁移 人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和PD-1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免疫检查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甜甜 刘斌 +2 位作者 王丽 苏勤军 范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803-1807,共5页
免疫抗癌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实体肿瘤的方法。在这个新的领域,免疫系统里作为负向调节因子的免疫检查位点,在抗肿瘤免疫反应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诸如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程序性... 免疫抗癌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实体肿瘤的方法。在这个新的领域,免疫系统里作为负向调节因子的免疫检查位点,在抗肿瘤免疫反应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诸如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现在已经研发出了针对前述这三者免疫检查位点的阻断因子,用于抗肿瘤的药物,在临床前期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有着可喜的成果。本文综述关于在结直肠癌中免疫检查位点阻断剂的生物背景和临床研发最新进展。关于阻断PD-1和PD-L1的临床前期试验结果的前景令人充满希望,尤其是在带有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更加明显。接下来进一步深入开展的临床试验将证实这些初步结果,并且评估这二者联合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确认这两个生物标记物作为免疫检查位点阻断剂的效应在哪些人群中更有可能受益或更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免疫检查位点阻断剂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恶性骨肿瘤患者情绪改善及生存质量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莉 王建澍 +3 位作者 宋建民 李晶 魏春燕 陈新年 《甘肃科技》 2018年第6期67-71,共5页
研究心理干预对青少年骨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及生存质量状况的影响,经心理干预后青少年骨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状况得到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将60例在甘肃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青少年骨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 研究心理干预对青少年骨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及生存质量状况的影响,经心理干预后青少年骨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状况得到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将60例在甘肃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青少年骨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给予手术治疗(保肢或截肢)联合常规化疗等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保肢或截肢)联合常规化疗。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量表评定,分别在入院后0周、4周、8周、12周、24周进行评估。对照比较两组患者首末两次的评分,结果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减少,《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对青少年骨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骨肿瘤 青少年 心理干预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发抑郁情绪的骨肿瘤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变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莉 王建澍 +2 位作者 吕红波 李晶 陈新年 《甘肃医药》 2017年第8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骨肿瘤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变化与抑郁情绪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经病理诊断为骨肿瘤的住院患者64例,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分为两组:伴抑郁组(D+)HAMD... 目的:探讨骨肿瘤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变化与抑郁情绪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经病理诊断为骨肿瘤的住院患者64例,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分为两组:伴抑郁组(D+)HAMD≥8者29名,无抑郁组(D-)HAMD<8者35名。同时以33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于入院后0周、4周评定抑郁症状,并同步测定血清甲状腺素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抑郁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血清T3、T4偏低、TSH偏高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T3、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皮质醇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抑郁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清T3、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抑郁组和对照组比较皮质醇水平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肿瘤伴发抑郁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改变,且与其他抑郁人群的变化一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改变,血浆皮质醇水平可能对肿瘤患者伴发抑郁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血清甲状腺素 血浆皮质醇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牦牛颈动脉体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天一 刘凤云 马岚 《高原科学研究》 2017年第1期67-75,103,共10页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牦牛颈动脉体(carotide body,CB)组织形态结构和低氧相关的基因表达,探讨牦牛以及高原其他生物的慢性低压低氧适应模式。方法:采集海拔3250~4580m牦牛CB,并采集了海拔2800~3200m的高原迁饲黄牛及海拔1300m左右的平原...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牦牛颈动脉体(carotide body,CB)组织形态结构和低氧相关的基因表达,探讨牦牛以及高原其他生物的慢性低压低氧适应模式。方法:采集海拔3250~4580m牦牛CB,并采集了海拔2800~3200m的高原迁饲黄牛及海拔1300m左右的平原黄牛的CB以示比较,所有取得标本按病理学光镜及电镜检测的要求作组织固定、切片、染色后进行光镜和电镜比较观察,并对颈动脉体中低氧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的分析。结果:相比低海拔黄牛和高原迁饲黄牛,牦牛CB体积最小,低海拔黄牛CB为牦牛的2.0倍,高原迁饲黄牛CB为牦牛的2.3倍,三种牛的CB形状均呈扁圆形或不规则形。相比平原黄牛,牦牛CB体积、形态及主细胞数量与海拔高度无显著性差异。牦牛CB主细胞中明细胞、暗细胞和固缩细胞的数量百分比比例为67.1%:28.2%:4.7%,迁饲黄牛为78.5%:18.6%:2.9%,低海拔黄牛为87.3%:10.2%:2.5%。在细胞形态学上牦牛与低海拔黄牛相似,牦牛CB少部分明细胞胞浆透亮,暗细胞胞核染色质较致密并有较多颗粒,而迁饲黄牛CB大部分明细胞胞浆透亮,暗细胞胞核染色质致密,未见较多颗粒,三种牛支持的细胞形态未见显著性差异。从组化基因表达上看,三种牛CB中HIF-1α、NOS、Leptin的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其中牦牛和低海拔黄牛CB中Leptin的蛋白表达无差异,迁饲黄牛有增加趋势,而牦牛和迁饲黄牛CB中EPO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低海拔黄牛。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颈动脉体增大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表现,而且往往是一种习服-适应不良的标志;牦牛CB的暗主细胞占绝对优势和主细胞嗜锇体呈显著的重氮染色反应,使得牦牛有极高的通气水平,从而在低氧下获取更多的氧;在高原低氧环境的生物进化中,不同的物种对环境的应激往往会出现类似的适应性特征,在高原"自然选择的优胜者"往往会出现类同的生物学适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平原黄牛 高原迁饲黄牛 高原低氧环境 颈动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