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白海 欧英贤 +5 位作者 王存邦 魏亚明 欧建峰 徐淑芬 潘耀柱 闵芬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03-507,共5页
为观察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疗效 ,从 1997年 3月至 2 0 0 3年 1月共进行了 2 1例急慢性白血病的Allo PBSCT。 2 1例的供者中 19例为HLA Ⅰ /Ⅱ抗原完全相合的同胞 ,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患... 为观察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疗效 ,从 1997年 3月至 2 0 0 3年 1月共进行了 2 1例急慢性白血病的Allo PBSCT。 2 1例的供者中 19例为HLA Ⅰ /Ⅱ抗原完全相合的同胞 ,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患者的供者为HLA半相合母亲 ,1例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供者为 1个B位点不合的胞妹。 2 1名供者均用rhG CSF动员 ,第 5天起用CS 3 0 0 0plus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1-3次 ,预处理方案采用常用的TBI与联合化疗方案。所有病人均采用环胞菌素A和短程MTX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结果表明 ,移植后粒细胞恢复至≥ 0 .5× 10 9/L平均为 12天 ,血小板恢复至≥ 2 0× 10 9/L为 15天。 17例患者中发生急性GVHD 8例 (47% ) ,其中 1例为子母间移植 ;慢性GVHD 12例 (70 % ) ;4例存活的女性患者 ,包括 1例 1个B位点不合的ALL患者 ,均无急、慢性GVHD发生。 10 0天移植相关死亡 3例 (14 % ) ,复发 2例 (9.5% ) ,均为移植时未缓解患者。至报告时无病存活 11例 (52 .4% ) ,存活时间平均 40 (15-70 )个月。结论 :Allo PBSCT后造血恢复较快、白血病复发率相对较低 ,急性和重度GVHD的发生并无明显增加 ,但慢性GVHD发生率明显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外周血遣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
2
作者 王晓靖 白海 吴涛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9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从无骨髓浸润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本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经放化疗等预处理后。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并对其进...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从无骨髓浸润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本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经放化疗等预处理后。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并对其进行全程共移植护理。结果在移植过程中5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无移植并发症。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输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9.4(8~11)d,血小板≥20×10^9/L的中住时间为12.2(10~14)d。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做好移植护理是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共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2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钟建庭 达万明 +3 位作者 张茜 刘源 白海 吴晓雄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49-451,共3页
本文报告以吡柔比星为主方案治疗24例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13例,结果表明:对ALL组首用TVAP或TVCP方案,CR率63.7%,PR18.1%,总有... 本文报告以吡柔比星为主方案治疗24例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13例,结果表明:对ALL组首用TVAP或TVCP方案,CR率63.7%,PR18.1%,总有效率82.8%。对ANLL组首用THA方案总诱导CR率82.1%,CR的17例中,1疗程即达CR的11例(64.7%),2疗程达CR者6例(35.3%),其中11例持续CR,中位缓解期在ALL和ANLL分别为6.6和4.2月,最长者已分别达18和12月余。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降低,所有病例未发现心脏毒性,吡柔比星为主方案是一个高效低毒值得推广的治疗急性白血病的诱导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柔比星 白血病 联合化疗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影响T淋巴细胞杀伤K562细胞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司志刚 白海 +4 位作者 王存邦 薛智文 王茜 吴涛 杨小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16-1219,共4页
本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T淋巴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影响。从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尼龙棉柱法分离外周血T细胞,将T细胞与MSCs共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与MSC共培养及单... 本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T淋巴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影响。从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尼龙棉柱法分离外周血T细胞,将T细胞与MSCs共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与MSC共培养及单独培养的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用ELISA法检测IFN-γ、IL-4的表达。结果表明,与MSC共培养3天后,CD4+与CD4+CD25+T细胞与单独培养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CD8+T细胞则无显著差异(p>0.05);与MSC共培养的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弱,同时IFN-γ表达减少,IL-4表达增加。结论:MSC减弱了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与反应体系中CD4+CD25+T细胞比例增多及IFN-γ、IL-4表达水平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K562细胞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慢性白血病 被引量:6
5
作者 白海 欧英贤 +4 位作者 王存邦 魏亚明 潘耀柱 欧建峰 徐淑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59-661,共3页
目的 应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慢性白血病 .方法 白血病 15例 ,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7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例 ,淋巴瘤白血病 1例 .供者 15例中 13例为 HL A- / 抗原完... 目的 应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慢性白血病 .方法 白血病 15例 ,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7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例 ,淋巴瘤白血病 1例 .供者 15例中 13例为 HL A- / 抗原完全相合的同胞 ,1例慢粒急粒变的患者为 HL A半相合母亲作供者 .1例女性急淋患者其供者为一个 B位点不合的胞妹 .15例供者均用 rh G- CSF 5μg· kg- 1 · d- 1 ,sc,共 6~ 7d,5 d起用 CS 30 0 0 plus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1~ 3次 ,预处理方案采用常用的 TBI与联合化疗方案 .结果 移植后粒细胞恢复≥ 0 .5× 10 9· L- 1 为 18(16~ 2 1) d,血小板≥2 0× 10 9·L- 1为 2 5 (19~ 35 ) d.15例患者中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5例 (33% ) ,其中 1例为子母间移植 .4例女性患者均无急慢性 GVHD发生 ,包括 1例 1个 B位点不合的 AL L患者 .15例患者移植均成功 ,至报告时无病存活 9例(6 0 % ) ,存活时间平均 2 3(15~ 5 2 ) mo.死亡的 6例 (4 0 % ) ,死于间质性肺炎 2例 ,包括母子间半相合移植 1例 ;慢性GVHD肝脏功能衰竭死亡 2例 ;慢性 GVHD伴肺结核死亡 1例 ;1例 MDS转化的 ANL L - M6,CR 6 m o后白血病复发死亡 .结论  All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异基因移植 外周血 白血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白介素-12基因转染对EL4细胞在小鼠体内成瘤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江千里 达万明 +6 位作者 欧英贤 裴雪涛 江汕 白海 王存邦 张苗 靳海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RV)载体介导的小鼠白介素12(mIL-12)融合基因转染,对低免疫原性的小鼠T细胞淋巴瘤细胞EL4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共培养法导入基因,以PCR法检测基因的导入。以脾细胞增殖法测定mIL-12的生物学活性。观察导入mIL-12...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RV)载体介导的小鼠白介素12(mIL-12)融合基因转染,对低免疫原性的小鼠T细胞淋巴瘤细胞EL4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共培养法导入基因,以PCR法检测基因的导入。以脾细胞增殖法测定mIL-12的生物学活性。观察导入mIL-12基因的肿瘤细胞EL4/12于小鼠皮下接种后的成瘤性。对预先接种野生型肿瘤细胞EL4的小鼠,用60Co照射的肿瘤疫苗EL4/12接种于瘤周,观察瘤苗的抗肿瘤作用等。结果在EL4/12细胞中,用PCR可特异地检测到mIL-12p35和p40亚基的cDNA片段。5×105EL4/12细胞48h表达的mIL-12达(10.2±3.2)ng。EL4/12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性明显下降。EL4/12瘤苗治疗组约50%的小鼠可长期无瘤生存,而对照组小鼠则在短期内全部成瘤死亡。部分长期生存的小鼠产生了有效的抗肿瘤免疫,能耐受野生型肿瘤细胞的二次攻击。与对照组相比较,疫苗治疗组中其余小鼠的成瘤时间延迟(P∨0.01),小鼠存活时间延长(P∨0.01);死亡时肿瘤体积小(P∨0.05),形成的肿瘤有完整包膜,瘤周和肿瘤内部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结论转染mIL-12基因能抑制EL4肿瘤细胞的成瘤性。mIL-12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对野生型肿瘤细胞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基因治疗 肿瘤疫苗 EL4细胞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程控降温-80℃冷冻保存外周血干细胞的活性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存邦 欧英贤 +1 位作者 白海 路继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44-46,共3页
目的 :观察非程控降温 - 80℃冷冻保存外周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活性 ,为临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方便、有效的冻存方法。方法 :常规方法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CS -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干细胞 ,以 10 %二甲亚砜、10 %人AB... 目的 :观察非程控降温 - 80℃冷冻保存外周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活性 ,为临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方便、有效的冻存方法。方法 :常规方法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CS -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干细胞 ,以 10 %二甲亚砜、10 %人AB型血清、RPM116 4 0培养基为冷冻保护剂 ,2ml/管冻存干细胞 ,按第 1、2、4周和第 2、3月顺序复苏细胞并测定GM -CFU集落数、台盼兰拒染率和CD34+ 细胞百分率。结果 :用该方法冷冻保存的外周血干细胞 ,在 4周内其细胞活性与采集时的细胞活性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冻存至 2~ 3个月时细胞活性则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应用血清和DMSO等作为冷冻保护剂、- 80℃直接冻存的外周血干细胞 ,在 4周内复苏后其细胞活性无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 非程控降温 冷冻保存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鱼丽莉 王子妍 +2 位作者 李娟 宋玮玮 赵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目的:应用微核分析技术检测初诊白血病患者的遗传损伤。方法:应用细胞周期阻断法检测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CML11例,AML-M1 7例,AML-M2 6例,AML-M3 4例,AML-M4 2例,AML-M5 4例,AML-M6 2例,ALL18例)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以微核率(micronucle... 目的:应用微核分析技术检测初诊白血病患者的遗传损伤。方法:应用细胞周期阻断法检测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CML11例,AML-M1 7例,AML-M2 6例,AML-M3 4例,AML-M4 2例,AML-M5 4例,AML-M6 2例,ALL18例)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以微核率(micronucleus rate,MNR)、微核细胞率(micronucleus cell rate,MCR)、核芽(nuclear bud,Bud)率、核质桥(nucleoplasmic bridge,NPB)率、核分裂指数(nucleus division index,NDI)、凋亡细胞(apoptotic cells,AC)率结合染色体中期分析、融合基因和基因重排检测作为染色体损伤指标分析初诊白血病患者的遗传损伤。结果: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的MNR[(17.368±1.305)‰vs(7.368±0.844)‰]、MCR[(15.418±1.212)‰vs(5.887±1.101)‰]、Bud率[(8.142±0.132)%vs(0.404±0.404)%]、NPB率[(5.724±0.874)%vs(0.034±0.034)%]、NDI[(1.722±0.062)%vs(2.282±0.324)%]、AC率[(2.167±0.333)%vs(0.167±0.667)%]、异常染色体检出率(24.00%)、融合基因或基因重排阳性率(18.00%)均明显异于健康人(P<0.05或P<0.01)。结论:白血病患者发病初期即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损伤,提示染色体不稳定造成的遗传损伤与白血病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 白血病 细胞周期阻断法 遗传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ABO血型不合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茜 达万明 +4 位作者 刘源 王存邦 欧英贤 徐淑芬 朱锺泊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ABO 血型不合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红系再生障碍的疗效。方法:CS3 000 Plus 血浆置换,回输“AB”型健康人血浆及706 代血浆。结果:置换后10 d Hb上升,3 周后上升为94 g/...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ABO 血型不合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红系再生障碍的疗效。方法:CS3 000 Plus 血浆置换,回输“AB”型健康人血浆及706 代血浆。结果:置换后10 d Hb上升,3 周后上升为94 g/L。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ABO 血型不合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再障比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干细胞移植 纯红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氧鸟苷对转TK基因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闵凤玲 达万明 +2 位作者 魏亚明 欧英贤 罗德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25-728,共4页
目的 探讨减少异体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同时最大限度提高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 )效应的有效方法 .方法 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将 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及抗新霉素 ... 目的 探讨减少异体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同时最大限度提高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 )效应的有效方法 .方法 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将 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及抗新霉素 (N eo R)基因插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MTT法测定丙氧鸟苷 (GCV)对转化细胞抑制率 .结果 转化细胞表达 GFP,且主要为 T淋巴细胞 ,占11.4% ,而且被转化的 T淋巴细胞中 ,CD4阳性细胞转化率较高 ,占 7.6 % ,CD8,CD19,CD33阳性细胞转化率分别为2 .9% ,2 .1%和 4.7% .PCR鉴定表明 ,转染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DNA中整合有 Neo R基因 . MTT法测定丙氧鸟苷(GCV)对转化细胞与未转化细胞抑制率 ,显示转化细胞生长明显受抑 .结论 异体干细胞移植后 ,如产生严重 GVHD应用 GCV选择性清除 HSV- TK基因转导的 T淋巴细胞 ,使控制 GVHD已成可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移 逆转录病毒载体 单核细胞 更西罗韦 丙氧鸟苷 白血病 基因治疗 移植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2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江千里 达万明 欧英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白细胞介素12(IL-12)具有强大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机制复杂,重组IL-12Ⅱ期临床实验发生严重毒副反应,IL-12的基因疫苗更有前途。本文综述了IL-12基因疫苗抗肿瘤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现状,IL-12抗肿瘤的机理... 白细胞介素12(IL-12)具有强大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机制复杂,重组IL-12Ⅱ期临床实验发生严重毒副反应,IL-12的基因疫苗更有前途。本文综述了IL-12基因疫苗抗肿瘤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现状,IL-12抗肿瘤的机理及实验相关指标Th1/Th2细胞亚群的检测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IL-12 基因疫苗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MS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璇 潘耀柱 罗晓红 《中国医药》 2014年第6期836-838,共3页
目的分析POEM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总医院2002年1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例POEMS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并复习有关文献,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治疗、单用泼尼松、左旋苯丙氨酸氮芥联合泼尼... 目的分析POEM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总医院2002年1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例POEMS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并复习有关文献,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治疗、单用泼尼松、左旋苯丙氨酸氮芥联合泼尼松及沙利度胺治疗等。结果12例患者均有周同神经病变,发生率100%(12/12),肝脾肿大发生率66.7%(8/12),内分泌异常发生率83.3%(10/12),高M蛋白阳性发生率58.3%(7/12),皮肤损害发生率100%(12/12),症状复杂多样。结论本病为少见多系统损害疾病,常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脏器肿大、内分泌障碍、M蛋白血症和皮肤改变等症状和体征。临床应认真分析、检查,以提高临床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641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泓 赵小兵 武大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52-852,855,共2页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对于肾移植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641例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术前570例、术后71例。结果570例术前检测PRA,阴性490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5例;弱阳性68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6例;12例阳性...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对于肾移植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641例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术前570例、术后71例。结果570例术前检测PRA,阴性490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5例;弱阳性68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6例;12例阳性术后检测仍为阳性,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71例术后检测PRA,阴性5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阳性1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7例。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前检测PRA有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群体反应性抗体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P-170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葸瑞 张方信 +3 位作者 欧英贤 白海 魏亚明 颉东旭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及其与多药耐药P 170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ELISA方法检测 6例正常人和 2 2例急性白血病未治时端粒酶活性及其中 10例患者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变化 ,10例患者端粒酶活性与P 170表达...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及其与多药耐药P 170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ELISA方法检测 6例正常人和 2 2例急性白血病未治时端粒酶活性及其中 10例患者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变化 ,10例患者端粒酶活性与P 170表达的关系。结果 :端粒酶活性在白血病细胞株和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高度表达与正常人有明显区别 (P <0 .0 1) ,化疗后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急性白血病端粒酶表达与P 170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端粒酶活性 化疗 P-170蛋白 端粒酶 PCR 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标记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存邦 欧英贤 白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基因标记 逆转录病毒载体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铅超标对铅作业工人T细胞亚群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琳 王谨瑜 +2 位作者 白海 李晓凤 万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509-1511,共3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病例观察探讨铅中毒对接触铅作业工人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职业病的防治提供依据。2007-2010年通过对大批职业体检者的静脉血和晨尿标本的检测,从中选择血、尿铅等指标超标并需要驱铅治疗者70人中作为观察组,无铅...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病例观察探讨铅中毒对接触铅作业工人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职业病的防治提供依据。2007-2010年通过对大批职业体检者的静脉血和晨尿标本的检测,从中选择血、尿铅等指标超标并需要驱铅治疗者70人中作为观察组,无铅接触的正常健康作业工人60人中作为对照组,并对这2组人员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70人CD3+CD4+降低者占47.14%,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值者占71.43%,其中比值倒置者占41.42%;对照组60人CD3+CD4+降低者占13.33%,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值者占25%。观察组血铅浓度(4.63±1.27)μmol/L,CD4+/CD8+比值1.20±0.50,对照组血铅浓度(0.72±0.35)μmol/L,CD4+/CD8+比值1.75±0.62。结论:职业性血铅超标者发生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较正常者明显增加,提示铅可以抑制人体细胞免疫功能。随着职业者血铅浓度的增高,T细胞亚群异常者增加,显示血铅浓度与T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铅暴露 血铅 T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在小鼠造血干细胞基因转移效率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存邦 达万明 +2 位作者 钱其军 魏亚明 白海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在造血干细胞基因转移效率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IL)3、IL6单独或联合作用(SCF/IL3、SCF/IL6、IL3/IL6、SCF/IL3/IL...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在造血干细胞基因转移效率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IL)3、IL6单独或联合作用(SCF/IL3、SCF/IL6、IL3/IL6、SCF/IL3/IL6)后的Balb/c小鼠造血干细胞作为靶细胞,应用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GCGPXSN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实施基因转移,采用FACS型流式细胞仪测定基因转移效率。结果病毒上清转染的阳性对照组基因转移率为0.06%,以不同细胞因子作用后基因转移效率提高至007%~0.20%,细胞因子作用前后比较,除SCF/IL6组外,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005或P<001)。其中以SCF/IL3组与SCF/IL3/IL6组的提高最为明显,均达020%,与其他各细胞因子组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应用流式细胞仪可测定出SCF、IL3、IL6单独或联合作用对小鼠造血干细胞基因转移效率的不同影响,具有快速、方便、准确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造血干细胞 基因转移 细胞活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1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方 张俊 +4 位作者 周一鸣 张晓岗 白海 印建国 张静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终末期肝病患者30例,随机按1∶1的比例分为2组,一组行保肝保守治疗,另一组在保肝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于移植后1、2、4、8周动态检测肝功...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终末期肝病患者30例,随机按1∶1的比例分为2组,一组行保肝保守治疗,另一组在保肝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于移植后1、2、4、8周动态检测肝功能、凝血机制、血常规、腹部B型超声等,同时观察移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两组间疗效有无差异。结果移植后1周全部患者临床乏力、纳差症状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只有9例(60%)患者乏力、纳差症状有改善;移植后2周内腹水消退7例(45%),腹胀减轻8例(55%),而对照组分别为4例(26%)和7例(47%);移植后82周,治疗组PTA有不同程度升高,由治疗前平均(31.21±15.90)%上升至(48.54±16.80)%,而对照组则由治疗前平均(30.45±17.20)%上升至(39.45±14.70)%(P<0.05);治疗组患者ALB逐渐升高,由平均(25.12±12.50)g/L升至(31.21±13.50)g/L,而对照组由平均(24.34±13.54)g/L升至(27.05±14.26)g/L(P>0.05);治疗组患者ALT有下降,由平均(113.20±11.80)U/L降至(51.31±15.48)U/L,而对照组由平均(109.34±15.28)U/L降至(75.35±14.56)U/L(P<0.05);治疗组患者TBil逐渐下降,由平均(169.45±34.32)μmol/L降至(41.21±21.56)μmol/L;而对照组由平均(163.54±23.12)μmol/L降至(62.34±23.89)μmol/L(P<0.05);治疗组患者有2例脾脏发生回缩,脾门处厚度平均缩小0.9cm;白细胞和血小板无明显变化。移植患者中除2例移植后第2天出现低热外,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自体骨髓干细胞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2误诊为M_31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文茹 潘耀柱 +1 位作者 李永辉 李兰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3期198-19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 误诊 M31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成人恶性淋巴瘤后的长期随访 被引量:2
20
作者 达万明 钟建庭 +1 位作者 刘源 黄永仁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111-114,共4页
1983年至1991年我们用高剂量长春新碱、阿糖胞苷、环已亚硝脲及环磷酰胺加全淋巴(身)照射[Hd-VCCA+TL(B)I]和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了21例中高危组成人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5例为晚期,6例为耐药复发,4例为部分缓解(PR),4例为首次缓解(C... 1983年至1991年我们用高剂量长春新碱、阿糖胞苷、环已亚硝脲及环磷酰胺加全淋巴(身)照射[Hd-VCCA+TL(B)I]和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了21例中高危组成人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5例为晚期,6例为耐药复发,4例为部分缓解(PR),4例为首次缓解(CR_1),2例为第二次缓解(CR_2)。平均随访37个月,9年生存率在何杰金氏淋巴瘤(HL)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分别预期为89%和64%,提示该方案毒性反应可以耐受。如果在患者病程早期进行,可使约70%的成人恶性淋巴瘤患者长期存活。同时提示对骨髓受累或原淋巴细胞型的患者在移植前应作适当的净化残留肿瘤细胞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淋巴瘤 自体 骨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