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超敏C反应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在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冯实 赵海歌 +4 位作者 梁淑新 马立庆 冯宝 施玉梅 卢淑兰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2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稳定性心绞痛(SA)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荣军医院因胸痛入院的冠心病患者...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稳定性心绞痛(SA)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荣军医院因胸痛入院的冠心病患者116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SA组40例、ACS组7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性斑块组45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71例。检测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斑块稳定性评估指标包括坏死组织(NT)、致密钙化组织(DCT)、纤维脂肪组织(FAT)、纤维组织(FT)、偏心指数(EI)、血管重构指数(RI)、纤维帽厚度(TFC)。分析Lp-PLA2、hs-CRP、PAF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ACS组患者血清Lp-PLA2、hs-CRP、PAF水平均高于SA组(t=6.921、19.846、6.143,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Lp-PLA2、hs-CRP、PAF、NT、EI、RI高于稳定性斑块组(t=4.387、9.658、4.164、7.509、3.540、4.031,P<0.05),FAT、FT、TFC低于稳定性斑块组(t=4.053、3.137、3.709,P<0.05)。Lp-PLA2、hs-CRP、PAF与NT、EI、RI呈正相关,与FAT、FT、TFC呈负相关(P<0.05)。Lp-PLA2、hs-CRP、PAF均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有评估价值,三者联合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19,敏感度为92.1%,特异度为83.4%,高于单项预测(Z=5.093、5.615、4.863,P<0.05)。结论Lp-PLA2、hs-CRP、PAF在ACS患者中水平更高,在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小板活化因子 斑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复脉法联合耐力运动训练对HFpEF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及血清NT-proBNP、sST2的影响
2
作者 曲室先 王芳芳 范学秀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10-613,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法联合耐力运动训练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及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的影响。方法选取95例HFpEF患者,分为训练组(常规用药+耐力运动训练...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法联合耐力运动训练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及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的影响。方法选取95例HFpEF患者,分为训练组(常规用药+耐力运动训练)和益气复脉组(常规用药+耐力运动训练+益气复脉法)。比较两组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心率变异性、心脏彩超指标及血清NT-proBNP、sST2、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峰值氧耗量、无氧代谢阈值耗氧量、相邻NN均方差、NN50占NN间期百分率、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e′)均升高,且益气复脉组高于训练组(P<0.05);两组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e′比值、分钟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斜率、左心室质量指数、血清NT-proBNP、sST2、Hcy均降低,且益气复脉组低于训练组(P<0.05)。结论益气复脉法联合耐力运动训练可改善HFpEF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血清NT-proBNP、sST2水平,改善心肺运动耐力和心率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复脉法 耐力运动训练 HFpEF 心肺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艳东 赵静慧 +1 位作者 靳翠彬 高红雨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9期2698-2699,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冠状动脉造影(CAG)247例冠脉病变中发现有侧支循环形成者68例作为研究组,以病变程度相同但无侧支循环形成者8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Ⅰ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差异。结果冠...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冠状动脉造影(CAG)247例冠脉病变中发现有侧支循环形成者68例作为研究组,以病变程度相同但无侧支循环形成者8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Ⅰ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差异。结果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糖尿病、吸烟、脉压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050,-0.065和-0.008,P<0.05),与服用他汀类和(或)ACEI药物呈正相关(OR=85.833,P<0.01),重度狭窄是侧支循环形成的惟一独立相关因素(OR=13.875,P<0.01)。结论侧支循环多出现在病变严重的冠心病患者,糖尿病、吸烟是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利因素,服用他汀类、ACEI药物能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侧支循环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靳翠彬 王静 +4 位作者 刘海东 赵静惠 李艳红 高红雨 闫胜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03-204,共2页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溶血磷脂酸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靳翠彬 王静 +5 位作者 刘海东 赵静惠 李艳红 高红雨 段保湘 冯素婷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1期2893-2894,共2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方法我院住院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9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晚1次,治疗组为常规治...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方法我院住院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9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晚1次,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晚1次,测定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血浆LPA。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PA转为正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LPA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LPA水平(P<0.01)。结论LPA的测定可作为血栓预警和了解抗血栓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联合常规治疗应用更有效降低LPA水平,从而减少血栓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溶血磷脂酸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心律平治疗频发室性早搏30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艳红 闫胜敏 《中国药业》 CAS 2009年第13期73-73,共1页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心律平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及心律平150mg,对照组口服心律平150mg,均每日3次,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心...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心律平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及心律平150mg,对照组口服心律平150mg,均每日3次,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心电图期前收缩消失或减少均优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心律平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心律平 频发室性早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酮对钙离子通道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玉文 曹雪滨 +2 位作者 徐鹏 张燕 江明宏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75-278,280,共5页
睾酮对人体的全身代谢、心脏的生理和病理均有着重要的影响。较高浓度的睾酮或其慢性作用可以提高T型、L型钙离子通道的密度,较低浓度或急性作用可以阻滞T型、L型钙离子通道,缩短男性Q-Tc间期,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改善血脂代谢。睾... 睾酮对人体的全身代谢、心脏的生理和病理均有着重要的影响。较高浓度的睾酮或其慢性作用可以提高T型、L型钙离子通道的密度,较低浓度或急性作用可以阻滞T型、L型钙离子通道,缩短男性Q-Tc间期,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改善血脂代谢。睾酮可上调钙调节蛋白、β2受体的表达,在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情况下,可增加钙瞬变的幅度,减少钙超载。一定浓度的睾酮可以维持血管的一定张力,改善心脏传导或扩张冠脉;减少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及纤维化,保护心脏,改善心脏收缩舒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钙离子通道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海东 靳翠彬 +4 位作者 张素敏 孙彦素 王仲 许立刚 石雪丽 《河北中医》 2012年第4期584-585,共2页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阶段,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破溃、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1],若不及时处理可以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早治疗是非常...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阶段,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破溃、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1],若不及时处理可以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细胞间的磷脂类信使,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引起多种生物学效应,可激活血小板活化,诱导平滑肌细胞收缩,刺激细胞增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注射剂 人参 三七 药物疗法 磷脂类 磷脂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60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艳红 赵阳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15期69-69,共1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9g,每日3次,温水冲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及...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9g,每日3次,温水冲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善、心肌酶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室性早搏 稳心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三因制宜”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期患者护理的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保湘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S1期125-127,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三因制宜"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期的护理效果,并总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19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期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和临床护理组,观察护理效果并记录。结果 :中... 目的:观察中医"三因制宜"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期的护理效果,并总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19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期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和临床护理组,观察护理效果并记录。结果 :中医护理组在2周后,平板运动步行距离明显高于临床护理组,且并发症出现率小,患者家属满意度高。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中医"三因制宜"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痊愈,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临床护理 护理措施 三因制宜 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心肌炎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雪滨 李培建 +3 位作者 沐贤友 陈德玲 曹凤城 徐瑾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7年第5期199-201,共3页
目的:评价自拟“心肌炎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9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肌炎胶囊”口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 目的:评价自拟“心肌炎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9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肌炎胶囊”口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2.1%,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显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功能的“心肌炎胶囊”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胶囊 中药品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治疗更年期心脏病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胜敏 李艳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5期71-,共1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更年心妇女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50例更年心妇女,平均年龄54.2岁,给予稳心颗粒治疗,1包/次,3次/d,温开水冲服。治疗4周,对临床症状和24h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结果50例患者服稳心颗粒4周后显效率为55.85%,总有效率88...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更年心妇女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50例更年心妇女,平均年龄54.2岁,给予稳心颗粒治疗,1包/次,3次/d,温开水冲服。治疗4周,对临床症状和24h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结果50例患者服稳心颗粒4周后显效率为55.85%,总有效率88.89%,2例出现胃肠道症状,勿需停药。结论稳心颗粒对治疗更年心妇女出现的功能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而且该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更年期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老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莉 曹剑 +2 位作者 范利 尚延忠 李小鹰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80岁以上的AMI患者9例。观察疗效及随访资料。结果 间接指标表明9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AMI静脉溶栓成功,梗死相关血...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80岁以上的AMI患者9例。观察疗效及随访资料。结果 间接指标表明9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AMI静脉溶栓成功,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结论 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AMI在无绝对禁忌证时,采用个体化给药进行静脉溶栓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人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炎胶囊对实验性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雪滨 李培建 +3 位作者 黄河玲 马莎 沐贤友 徐瑾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年第9期1347-1348,共2页
目的:观察心肌炎胶囊对异丙基肾上腺素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临床上用于防治病毒性心肌炎提供依据。方法:大剂量异而基肾上腺素造成鼠心肌损伤模型,观察心肌炎胶囊对心肌组织MDA浓度,SOD活性,心肌组织钙、镁含量及组织含水量... 目的:观察心肌炎胶囊对异丙基肾上腺素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临床上用于防治病毒性心肌炎提供依据。方法:大剂量异而基肾上腺素造成鼠心肌损伤模型,观察心肌炎胶囊对心肌组织MDA浓度,SOD活性,心肌组织钙、镁含量及组织含水量的影响,并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心肌炎胶囊能够明显降低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阻滞钙离子过度内流(P〈0.01),对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明显保护作用。结论:心肌炎胶囊具有降低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阻滞钙离子过度内流作用,可能为其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部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胶囊 心肌损伤 异丙基肾上腺素 MDA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心功能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立庆 段保湘 赵静惠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2期246-247,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心功能Ⅲ、Ⅳ级组,各40例。另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心功能Ⅲ、Ⅳ级组,各4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血清TNF-α水平,应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血清TNF-α水平与LVEF变化,并应用Pearson′s线性相关分析TNF-α、LVEF指标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LVEF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心功能Ⅳ组,而LVEF明显高于心功能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09,P<0.05)。结论CHF患者外周血中TNF-α水平与CHF严重程度有关,对于CHF的诊断、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慢性病 心力衰竭 心功能 左心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房颤动复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艳东 赵静慧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14期27-27,共1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房颤动(房颤)的转复疗效。方法:房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43例)和索他洛尔组(43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判断疗效。结果:胺碘酮组房颤复律成功36例,有效率83.7%...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房颤动(房颤)的转复疗效。方法:房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43例)和索他洛尔组(43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判断疗效。结果:胺碘酮组房颤复律成功36例,有效率83.7%;索他洛尔组房颤复律成功35例,有效率81.4%,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胺碘酮组1周内转复窦律26例,索他洛尔组1周内转复窦律10例。左心房内径>45mm时较<45mm时复律成功率较低(P<0.05)。结论:胺碘酮转复房颤有效率和索他洛尔相当;当左心房内径>45mm时不易复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 索他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影响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靳翠彬 王静 +5 位作者 刘海东 赵静惠 李艳红 高红雨 段保湘 冯素婷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7期2233-2234,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从而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干预的有效途径。方法我院住院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从而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干预的有效途径。方法我院住院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测定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血浆LPA。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PA转为正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LPA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LPA水平(P<0.01)。结论LPA的测定可以作为血栓预警和了解抗血栓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联合常规治疗应用更有效降低LPA水平,从而减少血栓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溶血磷脂酸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18
作者 靳翠彬 刘静芹 +1 位作者 王伟 王静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6期662-663,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 心绞痛 胰岛素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加做晨起运动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19
作者 武文波 孙正琦 +1 位作者 赵莉 张兰芳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加做晨起运动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可疑冠心病58例,将DCG加做晨起运动负荷试验和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CAG为标准计算晨起负荷试验的敏感性、准确性等指标。结果DCG晨... 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加做晨起运动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可疑冠心病58例,将DCG加做晨起运动负荷试验和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CAG为标准计算晨起负荷试验的敏感性、准确性等指标。结果DCG晨起运动负荷试验检出冠心病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高,但特异性差,女性假阳性高。结论DCG晨起运动负荷试验可提供冠心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冠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免疫炎性指标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肖雅 胡丹 +2 位作者 兰超 王丽杰 王司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含免疫炎性指标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180例,统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 目的探讨含免疫炎性指标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180例,统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含免疫炎性指标(CD3+、CD4+、CD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列线图预测模型临床获益。结果住院期间,老年慢性心力衰竭180例中46例并发肺部感染,134例未并发肺部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侵入性操作及免疫炎性指标均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一致性指数为0.869(95%CI:0.804,0.919);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含免疫炎性指标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值在0~0.9区间时,可提供附加临床获益。结论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合并COPD、侵入性操作及免疫炎性指标均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含免疫炎性指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肺部感染 CD3+ CD4+ CD8+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