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治疗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冯楠楠 马宁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10期43-44,共2页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协同恢复综合锻炼应用到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加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9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开展神经内科内的常规类型治疗,试验组48例开展神经内科协同恢复...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协同恢复综合锻炼应用到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加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9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开展神经内科内的常规类型治疗,试验组48例开展神经内科协同恢复综合锻炼一类的治疗,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与FMA评分等。结果试验组经过治疗以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与FMA评分都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协同恢复综合锻炼应用到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加以治疗期间具备极为明显的成效,值得大力推行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急性期脑卒中 康复综合治疗 价值
原文传递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病房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唐艳红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5期190-191,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病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神经性疾病治疗的96例患者,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病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神经性疾病治疗的96例患者,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服务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患者好,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70.83%,试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83%,2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神经内科患者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优质护理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PEG用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杜洪彬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6期85-87,共3页
目的探究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应用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双盲法分组标准将2017年10月-2019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接收的50例危重症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参照组(n=25)给予传统鼻胃管行全肠内营养,干预组... 目的探究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应用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双盲法分组标准将2017年10月-2019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接收的50例危重症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参照组(n=25)给予传统鼻胃管行全肠内营养,干预组(n=25)给予PEG行全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干预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χ2=4.666 7,P <0.05)。结论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采用PEG效果确切,能改善营养状况,控制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肠内营养治疗 神经内科 治疗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532-5p、miR-204-5p与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周安 陈曦 姜跃琦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18-82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532-5p(miR-532-5p)、miR-204-5p水平与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AOSO)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92例AOSO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3例健...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532-5p(miR-532-5p)、miR-204-5p水平与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AOSO)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92例AOSO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纳入患者根据神经缺损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50)和重度组(n=42);同时根据改良的Rankin评分量表(mR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n=55)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n=37)。采用qRT-PCR检测AOSO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miR-532-5p、miR-204-5p相对表达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OSO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532-5p、miR-204-5p对AOSO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血清miR-532-5p、miR-204-5p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重度组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占比及NHISS评分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miR-532-5p、miR-204-5p相对表达量较预后良好组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占比较预后良好组明显明显升高(P<0.05),且高血压为AOSO患者神经功能重度缺损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miR-532-5p、miR-204-5p为AOSO患者神经功能重度缺损及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miR-532-5p、miR-204-5p二者联合预测AOSO患者预后明显优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AOSO患者血清miR-532-5p、miR-204-5p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均为影响AOSO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预后的保护因素,与AOSO患者预后具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 微小核糖核酸-532-5p 微小核糖核酸-204-5p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洁 曲波 +2 位作者 贾丽娜 冯瑞雪 郇玲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7期54-55,共2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神经介入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并探析药物作用机制,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选择神经内科于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Ⅰ组与Ⅱ组各25例,Ⅰ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Ⅱ组...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神经介入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并探析药物作用机制,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选择神经内科于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Ⅰ组与Ⅱ组各25例,Ⅰ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Ⅱ组在Ⅰ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神经介入,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Baethel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Ⅱ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Ⅰ组的72.0%(P<0.05);治疗后,Ⅱ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aethe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与同期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治疗予以神经介入与静脉溶栓联合疗法,可优化疗效,修复受损神经,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介入 静脉溶栓 治疗效果 生活能力 价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嘧达莫联合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金鑫 阴育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期200-201,共2页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受损...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以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沉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采用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神经缺损情况,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患者 双嘧达莫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与更昔洛韦配伍用药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血清NSE、MB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鸿雁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876-1878,共3页
目的:研讨神经节苷脂与更昔洛韦配伍用药在病毒性脑炎(VE)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V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依据将其纳入两组,对照组20例单用更昔洛韦... 目的:研讨神经节苷脂与更昔洛韦配伍用药在病毒性脑炎(VE)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V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依据将其纳入两组,对照组20例单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20例给予神经节苷脂+更昔洛韦方案用药,疗程同为12 d。比较两组效、症状缓解时间、血清NSE、MBP水平以及炎性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略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缓解时间(发热、抽搐、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SE及MB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该2项炎性指标下调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与更昔洛韦配伍用于VE的治疗,能够提升用药效果,加速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并可通过下调血清NSE、MBP的水平减轻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更昔洛韦 病毒性脑炎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对脑梗死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洪彬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4期147-149,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本院脑梗死患者中选取,共100例,研究时间介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之间,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来分组,试验组采用神经节苷... 目的观察分析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本院脑梗死患者中选取,共100例,研究时间介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之间,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来分组,试验组采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研究得知,从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上看,在治疗前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更为优异,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得知,治疗前,两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明显,相比之下试验组各项数据更为优异(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 临床效果 认知功能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28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忠志 马峰峻 马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年第6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临床疗效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神经损伤指标及CAT、LPO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王鸿雁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2435-2437,共3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实施依达拉奉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神经损伤指标及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归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抗病毒用药,观察组...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实施依达拉奉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神经损伤指标及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归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抗病毒用药,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条件施加依达拉奉治疗,持续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药效、神经损伤指标、血清CAT、LPO水平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各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CAT检测值高于对照组,血清LPO检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总占比(15.00%)略高于对照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抗病毒治疗能够提升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保障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依达拉奉 抗病毒 神经损伤指标 过氧化氢酶 脂质过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的脑电活动与行为神经发育的相关性
11
作者 马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1期1804-1806,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的脑电活动与行为神经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85例作为脑炎组,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小儿8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特征,评定小...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的脑电活动与行为神经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85例作为脑炎组,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小儿8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特征,评定小儿的行为神经发育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炎组中CNV 25例,DNV 31例,BS 4例,CLV 25例,FT 0例;对照组中CNV 83例,DNV 2例,两组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分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炎组的神经发育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炎组的GAD-Ab与NMDA-Ab的表达阳性率为52.9%和38.8%,高于对照组的1.2%和2.4%(P<0.05)。在脑炎组中,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发育评分与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分级、GAD-Ab与NMDA-Ab的表达阳性率都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可伴随有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且神经发育滞后,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振幅整合脑电图 行为神经发育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_1对H_2O_2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彤 付丽娜 隗永健 《海峡药学》 2019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_1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人参皂苷Rg_1作为干预药物,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为靶标建立细胞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氧化损伤(H_2O_2)组、人参皂苷Rg_1低...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_1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人参皂苷Rg_1作为干预药物,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为靶标建立细胞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氧化损伤(H_2O_2)组、人参皂苷Rg_1低、中、高浓度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流式细胞技术及Hoechst染色观查细胞凋亡,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神经元内ROS变化,分光光度计检测神经元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人参皂苷Rg_1能明显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元内ROS生成,引起MDA含量下降,SOD活力增加。结论人参皂苷Rg_1能够抑制H_2O_2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损伤,进而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海马神经元 氧化损伤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亚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9期1423-1424,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手术在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诊治的126例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神...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手术在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诊治的126例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介入手术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患者近远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NIHSS评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逐渐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NIHSS评分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11%(7/63),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1.59%(1/6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手术可显著提高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近远期疗效,改善受损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手术 缺血性脑卒中 心房颤动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溴索肺泡灌洗对脑梗死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症状改善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白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4期2281-2283,共3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肺泡灌洗对脑梗死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症状改善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 目的:探讨氨溴索肺泡灌洗对脑梗死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症状改善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氨溴索肺泡灌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相关症状缓解时间、降钙素原(PTC)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衰竭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PCT、CRP水平及NI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肺泡灌洗治疗脑梗死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重症肺部感染 氨溴索 肺泡灌洗 临床症状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_(1-40)对阿尔茨海默症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15
作者 隗永健 《海峡药学》 2022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β淀粉肽1-40(Aβ_(1-40))对阿尔茨海默症(AD)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新生雄性Wistar大鼠(<1 d)的海马组织,制成单细胞混悬液,并进行培养,取传代2代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实验。将神经干细胞分为Aβ_(1-40)组、对照组,Aβ_(... 目的探讨β淀粉肽1-40(Aβ_(1-40))对阿尔茨海默症(AD)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新生雄性Wistar大鼠(<1 d)的海马组织,制成单细胞混悬液,并进行培养,取传代2代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实验。将神经干细胞分为Aβ_(1-40)组、对照组,Aβ_(1-40)组分别使用浓度为20、50、80μg·mL;的Aβ_(1-40)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各组培养12 h、24 h、48 h、72 h后,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存活率。Hoechst33342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凋亡率。使用比色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凋亡关键蛋白酶Caspase-3活性。结果培养12 h、24 h、48 h、72 h后Aβ_(1-40)组的神经干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浓度Aβ_(1-40)的增加存活率越低(P<0.05)。培养12 h、24 h、48 h、72 h后Aβ_(1-40)组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Aβ_(1-40)的浓度增加凋亡率越高(P<0.05)。培养12 h、24 h、48 h、72 h后Aβ_(1-40)组的神经干细胞Caspase-3活性高于对照组,且随着Aβ_(1-40)的浓度增加Caspase-3活性越高(P<0.05)。结论Aβ_(1-40)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凋亡,与Aβ_(1-40)浓度呈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β_(1-40) 阿尔茨海默症 神经干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miR-132-3p、SMAD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褚春沐 隗永健 +2 位作者 贾丽娜 杨思远 张洁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23-827,833,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32-3p(miR-132-3p)、SMAD2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AD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6个月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39例和预后不良组43例,记... 目的探讨微小RNA-132-3p(miR-132-3p)、SMAD2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AD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6个月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39例和预后不良组43例,记录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32-3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MAD2水平;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预后不良AD患者miR-132-3p、SMAD2水平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2-3p、SMAD2水平对A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SMAD2水平及AD分期中/晚期比例、CRP、Hcy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miR-132-3p水平、HDL-C低于预后良好组(t/χ^(2)/P=7.362/<0.001、5.598/0.018、14.021/<0.001、12.593/<0.001、7.145/<0.001、6.655/<0.001)。预后不良AD患者血清miR-132-3p与AD分期、CRP、Hcy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r=-0.513、-0.492、-0.507、0.485,P<0.001);预后不良AD患者血清SMAD2与AD分期、CRP、Hcy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504、0.527、0.510、-0.496,P<0.001)。血清miR-132-3p、SMAD2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AD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28、0.835、0.910,二者联合预测价值大于二者单独检测(Z=2.148、1.964,P=0.032、0.046)。AD分期中/晚期、SMAD2高是影响A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978(1.609~5.511)、2.826(1.776~4.497)],miR-132-3p高是影响AD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95%CI)=0.828(0.722~0.950)]。结论预后不良AD患者血清miR-132-3p表达降低,SMAD2表达升高,二者可能成为AD患者预后不良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微小RNA-132 SMAD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和miR-9-5p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7
作者 王楠 赵东慧 刘彦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微RNA(miR)-9-5p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将其列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期体检中心接待的健康者80名...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微RNA(miR)-9-5p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将其列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期体检中心接待的健康者8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膜联蛋白A2、miR-9-5p表达水平,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亚组划分,比较各亚组患者的血清膜联蛋白A2、miR-9-5p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清膜联蛋白A2、miR-9-5p的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膜联蛋白A2表达水平为(42.65±6.1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4.29±2.18)μg/L],miR-9-5p表达水平为0.54±0.11,明显低于对照组(1.01±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表达水平为(48.95±2.37)μg/L,显著高于轻度组、中度组[(35.56±1.16)、(41.23±2.39)μg/L],miR-9-5p表达水平为0.46±0.13,显著低于轻度组、中度组(0.72±0.13、0.58±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膜联蛋白A2、miR-9-5p表达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其中,血清膜联蛋白A2表达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681,P<0.05),血清miR-9-5p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516,P<0.05)。结论与体检健康者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膜联蛋白A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iR-9-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血清膜联蛋白A2、miR-9-5p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临床血清膜联蛋白A2、miR-9-5p表达水平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判定,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膜联蛋白A2 微RNAS 病情严重程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复新 张洁 +4 位作者 张淑萍 侯丽淳 张军武 关雪莲 杨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ICH周边组织AQP4表达、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及对BBB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参考Rosenberg等方法复制大鼠ICH动物模型,随机将12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20)、脑出血组(n=50)和尼莫地平治疗组(n=50),脑出血后分别观...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ICH周边组织AQP4表达、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及对BBB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参考Rosenberg等方法复制大鼠ICH动物模型,随机将12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20)、脑出血组(n=50)和尼莫地平治疗组(n=50),脑出血后分别观察6h、1d、3d、5d、7d等5个时间点。用免疫组化法测定ICH周边组织AQP4的表达,用荧光标记检测胞内Ca2+及EB作为示踪剂监测BBB的损伤程度,用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1)脑出血组3d含水量达到高峰,第7天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尼莫地平组3d含水量达高峰,但低于脑出血组;(2)脑出血后6h血肿周边组织EB含量增加,1d达高峰,7d已明显下降;尼莫地平干预后各时间点EB含量明显低于脑出血组,高于假手术组,7d后EB含量恢复正常;(3)脑出血后6h血肿周边组织AQP4表达及细胞内Ca2+浓度逐渐增高,3d达高峰,7d后下降明显;尼莫地平组血肿周边组织AQP4表达及细胞内Ca2+浓度逐渐增高,3d达高峰,明显低于脑出血组。结论 (1)Ca2+能促进AQP4的过度表达,使BBB通透性增加,参与出血性脑水肿的病理过程;(2)尼莫地平可阻断Ca2+向细胞内过度内流,进而降低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程度,为脑出血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水通道蛋白4 钙离子 血脑屏障 尼莫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低血压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许丽华 陈虹 +1 位作者 马婷 焦力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112-2115,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CAS)术中及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达到预测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我们回顾分析54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以明确其与临床特点、操作...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CAS)术中及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达到预测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我们回顾分析54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以明确其与临床特点、操作过程及影像的关系;低血压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变量分析。结果所有5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颈动脉支架,术中、术后有33例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61.1%,其中1例患者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预测CAS术后低血压的因素包括斑块性质、狭窄位置(距颈动脉球部的远近),尤其是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CAS术中和术后发生低血压是很常见的现象;这种低血压由于低灌注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缺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绝大多数的低血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缓解;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通过其临床和影像特点有一定的预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低血压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激活B细胞在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阴育红 金鑫 王国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激活B细胞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PD患者73人,健康对照25人。PD患者按照Hoehn-Yahr分期法(H-Y)分为Ⅰ~Ⅳ期。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CXCR5+ICOS+Tfh细胞比...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激活B细胞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PD患者73人,健康对照25人。PD患者按照Hoehn-Yahr分期法(H-Y)分为Ⅰ~Ⅳ期。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CXCR5+ICOS+Tfh细胞比例和CD83+CD19+B细胞的比例及Bcl-6、IL-21、IL-4的mRNA水平和外周血中IL-21表达水平。结果:PD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比例和B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人外周血,且Tfh和B细胞比例具有相关性。PD患者Ⅰ~Ⅳ期外周血中Tfh的比例分别为(1.35±0.52)%、(2.65±0.33)%、(4.52±0.62)%、(5.95±0.68)%,低于健康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细胞比例相比健康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患者外周血中IL-21水平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患者外周血PBMC中Bcl-6、IL-21和IL-4的mRNA水平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H-Y分期有关。结论:PD患者外周血PBMC中Tfh和B细胞比例上调,其关键细胞因子IL-21、Bcl-6和IL-4的水平也上调,提示免疫系统参与P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帕金森病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