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郝振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5期126-128,158,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90例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生化免疫检验,检验方法分别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与...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90例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生化免疫检验,检验方法分别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与免疫放射分析法(RIA),对比两种方法对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个数检测差异性,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对疾病检出情况及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CLIA测定法检验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甲状腺球蛋白个数均高于R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IA测定法检验FT3、FT4及TSH均高于R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证实,90例患者中72例为阳性,18例为阴性,CLIA测定法显示阳性69例,阴性17例,RIA测定法显示阳性53例,阴性11例;CLIA测定法诊断甲状腺肿瘤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5.83%、94.44%、95.56%,高于RIA测定法的72.22%、61.11%、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IA测定法应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检验,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高,能够为甲状腺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免疫放射分析法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尝试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做皮肤癣菌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艳 孙儒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73-74,共2页
目的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为临床治疗皮肤癣菌病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更好地支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实施。方法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做皮肤癣菌的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做K-B药敏纸片法相... 目的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为临床治疗皮肤癣菌病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更好地支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实施。方法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做皮肤癣菌的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做K-B药敏纸片法相对照。结果经过一年对照试验和两年临床实践,微量液体稀释法与一般应用的K-B药敏纸片法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微量液体稀释法与K-B药敏纸片法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操作简便易行,有利于皮肤癣菌抗真菌药敏试验在临床常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致病癣菌 微量液体稀释法 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 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皮肤真菌病诊断和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新尝试
3
作者 王晓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年第3期81-81,共1页
目的: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提高皮肤致病癣菌的检出率,为明确诊断,临床治疗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更好地支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方法:在临床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先加用1%KOH液软化组织,... 目的: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提高皮肤致病癣菌的检出率,为明确诊断,临床治疗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更好地支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方法:在临床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先加用1%KOH液软化组织,溶解蛋白、脂滴,再用无菌刀片刮取表皮贴近真皮表面的皮屑来培养、鉴定。培养出致病癣菌后,尝试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做其抗真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经过近4年临床观察、1年对照试验和2年临床实践、采用新方法取标本后,致病皮肤癣菌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经久不愈的皮肤病,因有明确诊断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致病癣菌 标本采集 KOH 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 微生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寇天 郝振伟 陈曦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2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佳木斯中医医院收治的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PLC患者48例,纳入PLC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48例...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佳木斯中医医院收治的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PLC患者48例,纳入PLC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48例,纳入HBV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48例,纳入HCV组,肝硬化(LC)患者48例,纳入LC组,另选取同期52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四组AFP、PIVKA-Ⅱ水平,不同病理特征PLC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FP、PIVKA-Ⅱ单项及联合检测在PL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PLC组AFP、PIVKA-Ⅱ水平高于健康组、HBV组、LC组、HC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PLC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结节PLC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FP、PIVKA-Ⅱ单项及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883、0.923、0.962,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高。结论:血清PIVKA-Ⅱ联合AFP检测在PLC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临床可根据其水平变化评估肿瘤直径、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检测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循环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郝振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循环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人工智能眼底照... 目的探讨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循环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人工智能眼底照相筛查情况,将患者分为视网膜病变组(n=41)和非视网膜病变组(n=59)。比较两组患者的循环胆红素指标[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循环胆红素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循环胆红素与NPDR的风险关系;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循环胆红素对NPDR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HbA1c、尿蛋白/肌酐比值均显著高于非视网膜病变组(P<0.05),TBIL、DBIL、IBIL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视网膜病变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BIL、DBIL、IBIL均与HbA1c呈负相关(r=-0.457、-0.420、-0.48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是发生NP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BIL、DBIL、IBIL均是发生NPDR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BIL、DBIL、IBIL预测NPDR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22、0.661、0.825,三者联合预测NPDR发生的AUC为0.913(0.844~0.992)。结论NPDR患者的血清TBIL、DBIL、IBIL水平下降,其与HbA1c均呈负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预测NPDR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皮肤癣菌标本采集方法的尝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6期67-67,共1页
皮肤癣菌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约有20余种,是寄生于皮肤浅层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通常的标本采集方法有一定的假阴性率。真菌病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所以,确诊真菌病,不论深部还是浅部感染,几乎全都依赖于临床标本... 皮肤癣菌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约有20余种,是寄生于皮肤浅层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通常的标本采集方法有一定的假阴性率。真菌病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所以,确诊真菌病,不论深部还是浅部感染,几乎全都依赖于临床标本的真菌学检查。所以需要改进标本采集方法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从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在临床疑似皮肤癣菌病患者标本采集中尝试加用1%KOH,和通常的方法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采集方法 皮肤癣菌 细菌感染性疾病 临床症状 真菌学检查 致病作用 浅部真菌 假阴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BMP-2与IL-17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郝振伟 寇天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20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白细胞介素-17(IL-1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该院的88例NSCLC患者为研究组,另取同期8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白细胞介素-17(IL-1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该院的88例NSCLC患者为研究组,另取同期8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BMP-2、IL-17水平,并分析其与NSCLC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BMP-2和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患者的BMP-2和IL-17水平分别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者的BMP-2和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MP-2和IL-17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BMP-2和IL-17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均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白细胞介素-17 病理分期 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s-CRP、PCT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寇天 郝振伟 陈曦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3期5-7,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4例CA患者为CA组,并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4例,重度组20例;另...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4例CA患者为CA组,并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4例,重度组20例;另选取该院同期6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CA组与对照组血清hs-CRP、PCT水平,比较不同病变程度CA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和Gensini总积分,并分析hs-CRP、PCT水平与CA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A组血清PCT、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hs-CRP、PCT水平及Gensini总积分均高于轻、中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RP、PCT水平与CA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P<0.05)。结论:hs-CRP、PCT水平与CA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CA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A125、CA153、HE4、hs-CRP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效能
9
作者 郝振伟 寇天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期154-156,16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人附睾蛋白4(HE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43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人附睾蛋白4(HE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43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疾病患者、子宫内膜癌不同分期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HE4、hs-CRP水平,以及各指标单项与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CA153、HE4、hs-CRP水平均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CA125、CA153、HE4、hs-CRP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125、CA153、HE4、hs-CRP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634、0.696、0.675、0.589、0.923,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效能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A125、CA153、HE4、hs-CRP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效能高于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53 人附睾蛋白4 超敏C反应蛋白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纯生 周扬 展秀君 《医学信息》 2022年第14期144-146,共3页
目的分析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输血并送佳木斯市中心血站进行配血试验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 目的分析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输血并送佳木斯市中心血站进行配血试验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以试管法检测为金标准,分别采用聚凝胺法和卡式微柱凝胶技术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血型鉴定准确率、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结果200例输血患者经试管法检测显示正反定型符合率90.50%,正反正型不符合率9.50%;卡式微柱凝胶技术ABO、RhD血型鉴定准确率均高于聚凝胺法(P<0.05);卡式微柱凝胶技术检验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聚凝胺法(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中准确性较高,并且对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较高,加之规范性、标准化操作,可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式微柱凝胶技术 聚凝胺法 血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肌酐和血清胱抑素C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寇天 郝振伟 陈曦 《医学信息》 202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mAlb/Cr,UACR)、血清肌酐(SCr)和血清胱抑素C(CysC)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9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90例非高血压患者作为... 目的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mAlb/Cr,UACR)、血清肌酐(SCr)和血清胱抑素C(CysC)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9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90例非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两组分别分为早期肾损伤、肾功能正常两个亚组,比较各组UACR、SCr、CysC水平以及UACR、SCr、CysC单独检测与UACR联合CysC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UACR、Cys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3级患者UACR、CysC均高于高血压1级患者、高血压2级患者以及对照组,且高血压2级患者高于高血压1级患者及对照组,高血压1级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3级患者SCr高于对照组、高血压1级患者、高血压2级患者,但对照组、高血压1级患者、高血压2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损伤患者UACR、SCr、CysC均高于对照组肾功能损伤患者,观察组肾功能正常患者UACR、SCr、CysC均高于对照组肾功能正常患者,且观察组肾功能损伤患者UACR、SCr、CysC均高于对照组肾功能正常患者(P<0.05);UACR联合CysC诊断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灵敏度高于CysC、UACR、SCr,且CysC高于UACR和SCr,UACR高于SCr(P<0.05),但各指标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UACR、CysC水平均显著升高,但SCr仅在高血压晚期阶段才会表现出显著升高,且UACR、CysC水平随血压级别升高呈不断上升趋势。同时UACR、CysC、SCr均可一定程度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但相比较UACR联合CysC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血清肌酐 血清胱抑素C 老年高血压 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N、OX-LDL和TBI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寇天 郝振伟 陈曦 《医学信息》 2023年第3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脂联素(APN)、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脂联素(APN)、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N、OX-LDL和TBIL水平,以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不同狭窄程度患者以上各指标水平,并分析APN、OX-LDL和TBI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TC、TG、LDL-C、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APN、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双支及以上病变患者APN和TBIL水平低于单支病变患者,OX-LDL水平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91%~100%患者APN和TBIL水平均低于≤50%患者、51%~75%患者,OX-LDL水平高于≤50%患者、51%~75%患者(P<0.05),且APN和TBIL水平随患者狭窄程度严重逐渐降低,OX-LDL水平逐渐升高;冠心病患者的APN、TBIL水平与TC、TG、LDL-C水平负相关,与HDL-C正相关,OX-LDL水平与TC、TG、LDL-C水平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OX-LDL水平较高,APN、TBIL水平较低,且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联素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总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