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道颗粒细胞瘤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马豫茜 李国华 +2 位作者 樊淑梅 罗淑君 袁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6期154-157,共4页
目的分析消化道颗粒细胞瘤(GCT)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5例消化道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结果 5例消化道GCT患者中,食管GCT4例(其中1例合并早期食管... 目的分析消化道颗粒细胞瘤(GCT)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5例消化道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结果 5例消化道GCT患者中,食管GCT4例(其中1例合并早期食管癌),盲肠GCT 1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或无消化道症状,均行术前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分别疑诊脂肪瘤、类癌及异位胰腺。1例术前考虑消化道GCT,5例患者术前均未活检,4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1例行单环套扎+圈套器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均表达S-100,确诊为消化道GCT,未见明显恶性特征,术后随访3~48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消化道GCT可无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发病率低,内镜下亦无特异性表现,因此明确诊断仍依赖于病理结果,对于<2cm的黏膜下GCT,内镜下治疗效果好,但需长期随访,排除恶变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颗粒细胞瘤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固醇类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静脉药瘾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彭静 赵新萍 +1 位作者 廖玉联 黎月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非固醇类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静脉药瘾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例非固醇类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静脉药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8... 目的探讨非固醇类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静脉药瘾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例非固醇类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静脉药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8例非固醇类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静脉药瘾患者中,6例患者痊愈,1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放弃治疗,住院时间为(6.4±2.5)d。结论对非固醇类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静脉药瘾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瘾患者 非固醇类抗炎药 上消化道出血 整体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表现——附464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国华 翟英姬 +1 位作者 陈晓东 杜国平 《新医学》 2015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表现特点。方法对常规胃镜发现的46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根据病灶特征,选择不同扫查频率进行超声内镜或者微型探头扫查,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46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病变145例(31.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表现特点。方法对常规胃镜发现的46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根据病灶特征,选择不同扫查频率进行超声内镜或者微型探头扫查,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46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病变145例(31.3%)、胃病变256例(55.2%)、十二指肠病变63例(13.6%);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显示病变来源于黏膜层2例(0.4%)、黏膜肌层102例(22.0%)、黏膜下层118例(25.4%)、固有肌层186例(40.1%)、外压56例(12.1%);其中食管病变多位于食管上段、来源于黏膜肌层,胃病变多位于胃底、来源于固有肌层,十二指肠病变多位于降段、来源于黏膜下层。结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在不同部位分布的几率不同,其来源层次及性质各异,且存在多发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超声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碳氧血氧仪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金翠 杜国平 《西南军医》 2013年第3期301-303,共3页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临床消化道大出血时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之一。血红蛋白检测一般分为有创测量方法和无创测量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红蛋白监测方法多为有创检测方法,采血后由检验科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tHb)测量标本H...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临床消化道大出血时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之一。血红蛋白检测一般分为有创测量方法和无创测量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红蛋白监测方法多为有创检测方法,采血后由检验科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tHb)测量标本Hb值。该方法测量结果准确、稳定,被WHO等公认为实验室测定Hb含量的标准示方式,但其缺点也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碳氧血氧仪 无创 监测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7
5
作者 杜国平 王鹏 +3 位作者 肖丽达 吴清华 黄文昭 王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55-956,959,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人行急诊B超引导下内镜治疗,包括鼻胆管引流术、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取(碎)石术、掏取肝吸虫和胆管狭窄扩张术。结果该组52例中,病情危重...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人行急诊B超引导下内镜治疗,包括鼻胆管引流术、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取(碎)石术、掏取肝吸虫和胆管狭窄扩张术。结果该组52例中,病情危重者直接放置鼻胆管20例;行内镜治疗后放置鼻胆管32例。术后1周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等指标明显好转。引流后,择期手术治疗8例,部分病人择期再次行内镜治疗术。术后并发胰腺炎4例,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B超引导下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简便快捷,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B超 内镜治疗术 鼻胆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内镜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文智 杜国平 +2 位作者 李国华 肖丽达 马洪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58-1559,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内镜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方法,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内镜治疗术,包括鼻胆管引流术(ENBD)、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胆管狭窄扩张术、胆管狭窄支架置入术,治疗58例老年急性化脓...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内镜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方法,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内镜治疗术,包括鼻胆管引流术(ENBD)、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胆管狭窄扩张术、胆管狭窄支架置入术,治疗58例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结果本组58例患者中,直接行ENBD术的35例,34例成功,成功率97.1%(34/35);行EST术后再行ENBD术的20例,成功率100%;行胆道支架植入术再行ENBD术的3例均成功,成功率100%。内镜治疗时间15~89 min。术后3 d 5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好转率达96.5%(56/58);术后7 d复查血常规指标正常,达98.2%(57/5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2%(5/58),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超声引导下内镜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无辐射、无过敏,可进行床边急诊操作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超声引导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的微创引流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曾德辉 杜国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2-144,共3页
胆道狭窄在临床上很常见,其病因复杂,常造成梗阻性黄疸致病情恶化。如不及时解除梗阻,常导致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全身损害。目前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非手术治疗的重点都为胆管引流,且引流技术不断改进,可行胆汁... 胆道狭窄在临床上很常见,其病因复杂,常造成梗阻性黄疸致病情恶化。如不及时解除梗阻,常导致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全身损害。目前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非手术治疗的重点都为胆管引流,且引流技术不断改进,可行胆汁外引流、内引流、内外合并引流等,其微创性在临床上越来越显示出独到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引流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指导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及早期疗效评价
8
作者 周围 何顺辉 +2 位作者 钱江 胡秋根 杜国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MRI指导胃镜下硬化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评价其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73例接受胃镜下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治疗前应用MRI评估胃底曲张静脉团的范围及其供血、引流途径,并根据MRI估算硬化治疗所需硬化剂用量。治... 目的探讨MRI指导胃镜下硬化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评价其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73例接受胃镜下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治疗前应用MRI评估胃底曲张静脉团的范围及其供血、引流途径,并根据MRI估算硬化治疗所需硬化剂用量。治疗后再次行MR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胃底曲张静脉团体积、胃左静脉管径的变化,并比较胃镜与MRI评价疗效的价值。结果治疗前MRI能全面评估曲张静脉团的范围、体积及其供血、引流途径;治疗后MRI示曲张静脉团缩小,胃左静脉管径缩小(P均<0.01)。MRI与胃镜对无效的判断一致,对有效及显效的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前,MRI评估有助于为出血风险较高患者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应用MRI可观察硬化治疗即时疗效,较胃镜更直观、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静脉曲张 胃镜 硬化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程灿昌 李国华 +2 位作者 杜国平 翟英姬 傅美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0期1809-1810,共2页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6例,根据治疗不同分成两组,将行单纯美沙拉嗪治疗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治疗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炎症指标、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病理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6例,根据治疗不同分成两组,将行单纯美沙拉嗪治疗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治疗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炎症指标、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病理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在两组治疗后炎症指标(TNF-α、IL-6、IFN-γ)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病理评分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3.70%比对照组19.05%低(P〈0.05)。炎症性肠病患者行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益生菌 美沙拉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熊兴波 杜国平 《医学综述》 2010年第6期931-934,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侵入性法主要有HP培养、胃黏膜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而非侵入性法主要包括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15N尿氨排...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侵入性法主要有HP培养、胃黏膜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而非侵入性法主要包括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15N尿氨排泄试验、粪便HP抗原检测、HP抗体检测等;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在HP耐药基因的检测、HP抗原检测及蛋白纯化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检测 侵入性 非侵入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与胃癌关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瑞丰 杜国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178-179,共2页
研究发现胃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密切关系。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胃癌有抗增殖、促凋亡及抗血管增生等作用,可应用于胃癌的治疗,且由于生长抑素受体的分布具有器官特异性,所以治疗相对无毒性,不... 研究发现胃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密切关系。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胃癌有抗增殖、促凋亡及抗血管增生等作用,可应用于胃癌的治疗,且由于生长抑素受体的分布具有器官特异性,所以治疗相对无毒性,不良反应少,这为胃癌的诊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胃癌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出血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晓亮 杜国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71-477,共7页
胆道出血是一种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但随着侵入性肝胆道技术的开展,胆道出血的发生率随之上升。胆道出血的病因复杂,若严重肝胆道感染、外伤、肝胆手术、有创胆道介入术后出现腹痛、黄疸或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表现,需警惕胆道出血的可能... 胆道出血是一种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但随着侵入性肝胆道技术的开展,胆道出血的发生率随之上升。胆道出血的病因复杂,若严重肝胆道感染、外伤、肝胆手术、有创胆道介入术后出现腹痛、黄疸或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表现,需警惕胆道出血的可能。介入仍是胆道出血的首选诊断及治疗手段。内镜适用于少量胆道出血的治疗,其他治疗包括手术治疗、经皮注射血凝酶、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等。本文对胆道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最新进展作一概述,以期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出血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及CT小肠造影在克罗恩病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得超 郭添弟 +2 位作者 吴耿兴 李国华 胡秋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9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比较MR小肠造影(MRE)与CT小肠造影(CTE)在克罗恩病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 63例疑诊克罗恩病的患者行MRE检查(20例)和CTE检查(43例),分别计算MRE和CTE诊断克罗恩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分别对两... 目的 比较MR小肠造影(MRE)与CT小肠造影(CTE)在克罗恩病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 63例疑诊克罗恩病的患者行MRE检查(20例)和CTE检查(43例),分别计算MRE和CTE诊断克罗恩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分别对两种影像方法 复查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MRE组诊断克罗恩病17例,误诊2例,阴性1例,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值为94.1%,阴性预测值为66.7%;CTE组诊断克罗恩病32例,误诊7例,阴性4例,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5 7.1%,阳性预测值为91.4%,阴性预测值为50%;两种影像方法 在克罗恩病诊断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349)。MRE组有4例患者共复查MRE6次,疗效评估与临床符合率为100%, CTE组有7例患者共复查CTE8次,疗效评估与临床符合率为75%结论 在克罗恩病诊断方面MRE与CTE价值相当,在克罗恩病疗效评估方面MRE的价值优于CTE,MRE可作为克罗恩病患者复查的优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MRE CTE 诊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应用于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金翠 杜国平 《西南军医》 2012年第5期747-749,共3页
臭氧(Ozone,O3)是一种强氧化剂,1839年由德国化学家Schonbein命名。随着医疗科研人员对臭氧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的逐步深入认识和接受,臭氧疗法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如疼痛性疾病、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Ozone,O3)是一种强氧化剂,1839年由德国化学家Schonbein命名。随着医疗科研人员对臭氧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的逐步深入认识和接受,臭氧疗法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如疼痛性疾病、椎间盘突出症、高血脂及心脑血管、感染性疾病和糖尿病足等疾病的治疗,本文重点介绍臭氧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肝脏疾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顺辉 李国华 +2 位作者 杜国平 尤趣居 欧阳贺月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第5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对胃间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6例胃间质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ESD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对胃间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6例胃间质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ESD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肿瘤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肿瘤完整切除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与ESD治疗胃间质瘤,均有较高的肿瘤完整切除率,但ESD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而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操作简便、快速、易于掌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对于直径≤1.2 cm的间质瘤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套扎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胃间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单环套扎切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小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豫茜 李国华 +1 位作者 袁君 罗淑君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328-329,共2页
目的探讨单环套扎切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12年3月至2016年10月51例经超声内镜诊断为来源于胃固有肌层12mm以下的肿瘤患者进行内镜下单环套扎切除术。随访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例病例因肿瘤大... 目的探讨单环套扎切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12年3月至2016年10月51例经超声内镜诊断为来源于胃固有肌层12mm以下的肿瘤患者进行内镜下单环套扎切除术。随访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例病例因肿瘤大于12mm无法套扎改行ESD治疗,其余50例均未出现术后出血、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术后随访1-12个月,无残留及复发患者。结论内镜下单环套扎切除术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安全、有效、可行且易于掌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肌层来源肿瘤 单环套扎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晓亮 杜国平 +2 位作者 胡亦懿 梅迪华 陈善炜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7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将有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史大于1年的患者作为EST组,按1∶2配比,选择同期行结肠镜检查但无十...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将有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史大于1年的患者作为EST组,按1∶2配比,选择同期行结肠镜检查但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史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结直肠腺瘤检出率、发生部位及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EST大切开组结直肠腺瘤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ST大切开组(P=0.027)、男性(P=0.017)是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EST大切开组与对照组比较,腺瘤的发生部位(P=0.233)和腺瘤病理分型(P=0.9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术、男性是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应注意此类患者结直肠腺瘤的筛查。同时,临床医生应严格把握EST适应证并选择适当的术式,尽量保护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结肠镜检查肠穿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文智 杜国平 +1 位作者 尤趣居 付美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18期2246-2248,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检查并发肠穿孔的原因,寻求避免该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一2011年1月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5086人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发生肠穿孔12例,其中男6例,女6例,穿孔发生率为0....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检查并发肠穿孔的原因,寻求避免该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一2011年1月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5086人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发生肠穿孔12例,其中男6例,女6例,穿孔发生率为0.079%(12/15086)。结论术前充分了解结肠镜检查的危险因素,术中避免镜身结圈,少注气,寻腔进镜,不强行插镜,可以有效避免肠穿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 结肠镜 肠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气囊小肠镜与CT小肠成像在克罗恩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志俭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9期165-168,187,共5页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与CT小肠成像在克罗恩病(C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7年3月至2021年4月因腹痛等不适到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临床怀疑CD的患者136例,最终诊断结果依据病理诊断、内镜表现、临床...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与CT小肠成像在克罗恩病(C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7年3月至2021年4月因腹痛等不适到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临床怀疑CD的患者136例,最终诊断结果依据病理诊断、内镜表现、临床随访结果,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双气囊小肠镜、CT小肠成像)对CD诊断的检出率、确诊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临床怀疑CD的136例患者中,CD确诊81例(占59.56%)。在CD诊断方面,双气囊小肠镜的检出率为62.50%(85/136),高于CT小肠成像的44.85%(6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率为95.29%(81/85),与CT小肠成像的90.16%(55/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气囊小肠镜诊断CD的敏感度为100.00%、准确度为97.06%,均高于CT小肠成像的67.90%、76.47%(均P<0.05),特异度为92.73%,与CT小肠成像的89.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对CD诊断的诊断价值高于CT小肠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小肠镜 CT小肠成像 克罗恩病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法超声内镜引导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翟英姬 尤趣居 苏秀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探析改良法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精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择期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的75例GOV患者,... 目的探析改良法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精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择期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的75例GOV患者,分为改良法EUS组、EUS联合普通内镜组、普通内镜组三组,每组25例。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再出血率、溃疡率等。结果三组术后3个月、6个月再出血发生率及3个月溃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法EUS组3个月再出血率明显低于EUS联合普通内镜组,改良法EUS组、EUS联合普通内镜组3个月溃疡率明显低于普通内镜组,术后1个月三组再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法EUS组、EUS联合普通内镜组明显低于普通内镜组。超声组(改良法EUS组+EUS联合普通内镜组)存在交通支26例,无交通支24例,术后1个月、6个月存在交通支与无交通支超声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存在交通支超声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交通支超声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法EUS引导下组织胶注射应用于GOV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再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静脉曲张 精准治疗 改良法 超声内镜 组织胶 再出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