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对止血带致七氟醚全身麻醉下老年骨科患者术中血压增高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屠秀菊 杨建兵 郭创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7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全身麻醉下老年患者使用止血带过程中连续输注瑞芬太尼对动脉血压(BP)、心率(HR)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10月间择期全身麻醉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完全随机化均分成A组(瑞芬太尼)和B组(0.9%氯化钠注射液),每... 目的探讨七氟醚全身麻醉下老年患者使用止血带过程中连续输注瑞芬太尼对动脉血压(BP)、心率(HR)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10月间择期全身麻醉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完全随机化均分成A组(瑞芬太尼)和B组(0.9%氯化钠注射液),每组40例。每10 min观察记录心率(HR)、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呼气末七氟醚浓度(EtSEVO)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结果B组的平均HR,SAP,DAP,EtSEVO较A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可预防七氟醚全身麻醉中老年患者因止血带充气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压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七氟醚 全身麻醉 止血带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潘宏健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6期104-105,124,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硬膜外麻醉在临床妇科腹腔镜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妇科收治的122例妇科疾病患者,分组进行麻醉方式的效果研究。结果气管插管麻醉组患者具备术中血流循环稳定、血气水平正常等优势,但也存在麻... 目的探讨研究硬膜外麻醉在临床妇科腹腔镜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妇科收治的122例妇科疾病患者,分组进行麻醉方式的效果研究。结果气管插管麻醉组患者具备术中血流循环稳定、血气水平正常等优势,但也存在麻醉后苏醒时间较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相对长的劣势,且术后恶心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结论两种方式均可以视临床情况有效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之中,但对于硬膜外麻醉的应用需要患者状况良好、手术时间较短等前提条件,同时在麻醉中应进行良好的呼吸与循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气管插管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超声定位喉罩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严峰 屠秀菊 +2 位作者 李军 王浩杰 杨鑫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3期11-15,共5页
目的比较可视化技术定位喉罩插管和气管插管应用于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老年全麻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气管插管组);B组40例(可视化定位喉罩组)。分别记录入室安静后5 min时(T0... 目的比较可视化技术定位喉罩插管和气管插管应用于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老年全麻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气管插管组);B组40例(可视化定位喉罩组)。分别记录入室安静后5 min时(T0)、气管导管插入(喉罩)前即刻(T1)、插入后即刻(T2)、插入后3 min(T3)、拔除时(T4)、拔除后即刻(T5)、拔除后3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术后患者咽喉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呛咳、术后早期呕吐恶心、咽痛和声嘶等并发症情况并比较。结果 A组和B组皆能安全的完成手术,B组术中置入和拔除喉罩前后的MAP和HR无明显变化(P>0.05);A组拔除气管导管前后的MAP和HR有明显变化,较B组明显升高(P<0.05)。B组拔除喉罩时患者的呛咳、呕吐恶心以及术后咽喉痛的发生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老年全麻患者使用超声联合纤支镜定位喉罩管理气道是安全可行的,与气管插管比较具有操作简单、血液动力学平稳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老年人手术全麻气道管理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技术 老年人 喉罩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4
作者 郭创 沈荣荣 +1 位作者 李琳 章卫桥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急诊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中麻醉方式分为瑞芬太尼麻醉组和联合麻醉组(瑞芬太尼联合舒芬...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急诊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中麻醉方式分为瑞芬太尼麻醉组和联合麻醉组(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应激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苏醒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麻醉穿刺前,2组的MAP和HR水平无差别,麻醉完成后10 min、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结束时,联合麻醉组的上述指标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2组麻醉前的血糖、皮质醇等水平无明显差别,术后12 h,联合麻醉组的上述指标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2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指令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别;2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联合 脑外伤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肌松药麻醉用于小儿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志林 沈荣荣 +3 位作者 楼其锋 魏聪 费莉 王浩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4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无肌松药麻醉用于小儿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腺样体切除术及扁桃体切除术的100例鼾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肌松药物维库溴铵,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无肌松药麻醉用于小儿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腺样体切除术及扁桃体切除术的100例鼾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肌松药物维库溴铵,观察组采用无肌松药物七氟醚,比较两组患儿的术中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麻醉优良率、生命体征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麻醉苏醒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01),但观察组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指令恢复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插管后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肌松药物,无肌松药物用于小儿腺样体切除术或扁桃体切除术中可保持术中生命体征指标稳定,还可加快术后麻醉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鼾症 腺样体切除术 扁桃体切除术 麻醉 无肌松药物 麻醉苏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实施亚低温的效果及其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初步疗效观察
6
作者 徐康敏 陈启江 +5 位作者 葛子盛 沈荣荣 陈闯 叶森 陈晨松 胡东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实施治疗性亚低温的效果,以及初步观察其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连续选取2021年5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在宁波市内三家综合性医院包括宁海县第... 目的探讨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实施治疗性亚低温的效果,以及初步观察其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连续选取2021年5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在宁波市内三家综合性医院包括宁海县第一医院、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和鄞州区第二医院实施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的心搏骤停患者共36例,其中男性28例(77.8%)。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表低温组19例和CRRT低温组17例。两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控温毯仪和CRRT机实施治疗性亚低温,目标体温设置为33℃,达标后维持33℃±0.5℃的温度至少24 h,再以0.25~0.5℃/h速率复温至37℃±0.5℃的正常体温并维持该温度。治疗前,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性亚低温实施期间,记录患者低温诱导期、低温维持期和复温期的数据资料。治疗后1和2 w时,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脑功能表现分级(CPC)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搏骤停原因和时间、心肺复苏时长、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性亚低温实施期间,CRRT低温组患者的低温启动时机慢于体表低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9.2)min比(23.8±9.9)min,t=-1.203,P=0.237];CRRT低温组患者的降温速率显著快于体表低温组[(3.65±1.28)℃/h比(2.04±0.22)℃/h,t=-5.419,P<0.001],且达标时长显著短于体表低温组[(1.36±0.49)h比(2.38±0.83)h,t=4.42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亚低温维持范围和时长、复温速率和时长基本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和2 w时,CRRT低温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体表低温组[1 w:(8.12±4.69)分比(5.11±3.81)分,t=-2.124;2 w:(10.24±5.55)分比(6.47±4.97)分,t=-2.145],且CPC评分显著低于体表低温组[1 w:(2.65±1.27)分比(3.68±1.16)分,t=2.562;2 w:(2.24±1.39)分比(3.53±1.39)分,t=2.7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心搏骤停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应用CRRT能较传统方法更快地诱导治疗性亚低温,且同等有效地维持低温与复温,并更为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治疗性亚低温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神经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门诊胃镜检查术 被引量:4
7
作者 方秧青 朱黎明 戚建勋 《河北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353-353,共1页
关键词 异丙酚 静脉麻醉 门诊 胃镜检查术 麻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氯胺酮麻醉在门诊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戚建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95-395,共1页
关键词 七氟醚吸入麻醉 氯胺酮麻醉 手术中应用 小儿患者 小儿门诊 非住院手术麻醉 术后苏醒时间 恶心呕吐 临床意义 手术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心脏电复律麻醉 被引量:1
9
作者 方晓 章岚 +1 位作者 方向明 王浩杰 《浙江医学》 CAS 2001年第11期691-692,共2页
关键词 氯胺酮 异丙酚 心脏电复律 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戚建勋 魏武康 李梅 《海峡药学》 2012年第6期166-167,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及丙泊酚单用麻醉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及术后3min MBP、HR均较对照组平稳,差异具...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及丙泊酚单用麻醉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及术后3min MBP、HR均较对照组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清醒及离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无痛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浩杰 杨鑫 《海峡药学》 2012年第6期163-164,共2页
目的研究曲马多预防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mL;Ⅱ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曲马多1.5mg.k... 目的研究曲马多预防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mL;Ⅱ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曲马多1.5mg.kg-1,3mL;Ⅲ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曲马多2mg.kg-1,3mL。观察3组患者苏醒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管后0min、15min的口述疼痛评分及拔管后2h VAS疼痛评分、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3组患者苏醒和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Ⅱ组的拔管后0min、15min口述疼痛评分及拔管后2h 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与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2hⅢ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例数明显多于Ⅱ组(P〈0.05)。结论曲马多可以用于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急性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肝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樱青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44-345,共2页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肝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肝叶切除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静脉麻醉加用硬膜外阻滞,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2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手术时间、患者清醒拔管时间...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肝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肝叶切除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静脉麻醉加用硬膜外阻滞,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2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手术时间、患者清醒拔管时间及麻醉药品的用量。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清醒拔管时间呈明显缩短(P<0.05),麻醉用药总量明显降低,术中血压、心率等指征更稳定。结论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肝叶切除术,可以减少静脉麻醉药物用量,并且术中血压、心率稳定,术后苏醒拔管迅速,更有利于肝癌肝叶切除患者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麻醉 静脉 麻醉 硬膜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胆囊手术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鑫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4期110-110,135,共2页
目的观察对老年胆囊手术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手术的老年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开放静脉后,应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等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硬膜外穿刺,... 目的观察对老年胆囊手术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手术的老年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开放静脉后,应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等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硬膜外穿刺,取T8~9或T9~10间隙穿刺并留置导管,利多卡因试验剂量,测定阻滞平面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少(P<0.05),但是血流动力学改变比例较高(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适用于老年人胆囊切除术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但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比例较高,需要重视血容量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硬膜外麻醉 老年 胆囊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麻醉技术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创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7期101-101,105,共2页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麻醉技术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8月胃肠镜检查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检查过程中有体动反应...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麻醉技术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8月胃肠镜检查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检查过程中有体动反应者临时追加丙泊酚。结果两组麻醉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过程中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下降明显(P<0.05),SpO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丙泊酚总量少(P<0.05),两组入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可控性强,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值得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无痛胃肠镜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胃癌治愈性切除术患者炎症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琳 任黎栋 +1 位作者 杨冬青 钟静红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8期1915-1918,共4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胃癌治愈性切除术患者炎症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胃癌治愈性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进行手术,七氟烷组患者采用...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胃癌治愈性切除术患者炎症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胃癌治愈性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进行手术,七氟烷组患者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2 h、手术结束、术后24 h和术后48 h心率、平均动脉血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的水平及两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恢复质量。结果丙泊酚组患者在气腹2 h、手术结束和术后24 h时心率和平均动脉血压均低于七氟烷组(P<0.05)。七氟烷组患者气腹2 h、手术结束、术后24 h和术后48 h血清IL-6和TNF-α水平高于丙泊酚组;手术结束时血清IL-8水平高于丙泊酚组;气腹2 h、手术结束、术后24 h血清IL-10水平低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者术后24 h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疼痛和总得分低于丙泊酚组;术后48 h身体舒适度、疼痛和总得分低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治愈性切除术中,丙泊酚静脉麻醉能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反应 麻醉 术后恢复 丙泊酚 七氟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麻醉对颅脑外伤手术中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叶朝香 凌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5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麻醉对颅脑外伤手术中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7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 目的探讨异丙酚麻醉对颅脑外伤手术中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7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同时分别在手术前(T0)、术中1 h(T1)、术毕时(T2)检测患者血清NSE与TNF-α,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血清NSE与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T1与T2时血清NSE与TNF-α水平较T0时明显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颅脑外伤手术采用异丙酚麻醉不但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还能达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异丙酚 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镇痛泵系统在产科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峰 王浩杰 费莉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第20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无线镇痛泵系统在产科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余姚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并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后因中转剖宫产等观察组剔除4例,对照组剔除5例。两组产妇... 目的观察无线镇痛泵系统在产科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余姚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并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后因中转剖宫产等观察组剔除4例,对照组剔除5例。两组产妇均采用间歇硬膜外脉冲给药+患者自控硬膜外给药模式进行镇痛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电子镇痛泵,观察组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记录产妇镇痛前、镇痛后30 min及宫口开全时、分娩阶段最高NR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不足次数;记录两组麻醉医生服务产妇行补救镇痛的处理时间及主动服务率,产妇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记录分娩镇痛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宫口开全时、分娩阶段最高NR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不足次数均低于对照组,补救镇痛的有效处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主动服务率明显及产妇、麻醉医生、助产士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30 min NR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线镇痛泵系统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好于传统电子镇痛泵,可提高镇痛质量,提高产妇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镇痛泵系统 分娩镇痛 硬膜外脉冲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宏健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8期142-143,14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患者,均分为静脉组(33例)和吸入组(33例),常规诱导插管后,静脉组给予丙泊酚3μg/mL靶控输入,吸入组使用1%~3%七氟醚,并根据患者体重和手术...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患者,均分为静脉组(33例)和吸入组(33例),常规诱导插管后,静脉组给予丙泊酚3μg/mL靶控输入,吸入组使用1%~3%七氟醚,并根据患者体重和手术进展泵入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对不同时点循环功能和应激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静脉组在手术结束后10min MAP低于吸入组(P<0.05),CVP在手术后10min和手术后30min低于吸入组(P<0.05),CI在手术后30min低于吸入组(P<0.05),静脉组在手术后10min血糖高于吸入组(P<0.05),去甲肾上腺素在手术后10min、手术后30min和手术结束后10min高于吸入组(P<0.05),皮质醇在手术后30min和手术结束后10min高于吸入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使用七氟醚维持麻醉较丙泊酚更能维持患者循环稳定,减少患者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醚 老年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刚 刘剑波 +2 位作者 宋辉辉 胡娟娟 王利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224-225,共2页
目的 探讨浓度为0.25%、0.375%、0.5%的盐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宁波市镇海区中医医院麻醉科于2014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75例进行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对象,将他们分成等量人... 目的 探讨浓度为0.25%、0.375%、0.5%的盐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宁波市镇海区中医医院麻醉科于2014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75例进行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对象,将他们分成等量人数的3组:0.25%组、0.375%组、0.5%组,并对3组患者分别使用浓度为0.25%、0.375%、0.5%的盐酸罗哌卡进行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对3组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3组患者进行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后的效果.结果 分析可得,0.25%组25例患者中运动阻滞时间为(36.8±5.9)min,运动阻滞为7例患者,发生神经阻滞的患者为11例.0.375%组25例患者中运动阻滞时间为(23.1±4.3)min,运动阻滞为14例患者,发生神经阻滞的患者为18例.0.5%组25例患者中运动阻滞时间为(20.6±5.7)min,运动阻滞为16例患者,发生神经阻滞的患者为18例.可得,0.375%组的阻滞时间大于0.5%组,小于0.25%组;0.375%组的运动阻滞率为56.0%,高于0.25%组,低于0.5%组;0.375%组和0.5%组的神经阻滞率相同,高于0.25%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浓度为0.375%的盐酸罗哌卡的麻醉效果相对较好,既可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又可以保障麻醉效果,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值得将该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盐酸罗哌卡 下肢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和雷米芬太尼2种药物分别联合丙泊酚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术麻醉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书友 王利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 探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术麻醉中,芬太尼和雷米芬太尼2种药物分别联合丙泊酚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精神分裂症手术患者使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并归为观察组,患... 目的 探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术麻醉中,芬太尼和雷米芬太尼2种药物分别联合丙泊酚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精神分裂症手术患者使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并归为观察组,患者均为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 比较2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情况,发现2组在麻醉前无明显差异,经过麻醉干预后在不同时间点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时间可见,观察组患者相对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芬太尼和雷米芬太尼2种药物分别联合丙泊酚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术麻醉中具有较好的效果,相比芬太尼和雷米芬太尼而言,后者麻醉效果更好,同时联合用药对于患者的心率等影响较小,利于患者手术后恢复,同时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故用药安全,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种药物联合应用 精神分裂症 手术麻醉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