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磊 冯全生 +6 位作者 王恩成 唐琳 王健 莘蒙蒙 潘玲 曹春辉 冯广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087-1089,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型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分歧,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客观化、可量化的辨证分型标准。笔者从专家经验辨证、中医计量诊断、微观辨证、数理统计学等方面探讨该病的证候特征。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证候特征 专家经验辨证 中医计量诊断 微观辨证 数理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恩成 唐琳 +3 位作者 王健 张磊 曹春辉 冯全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3394-3396,共3页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特征规律,为该病的中医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根据课题组前期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例表,记录四川地区8家子课题临床单位收集的1 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特征规律,为该病的中医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根据课题组前期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例表,记录四川地区8家子课题临床单位收集的1 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特征规律。结果基于因子分析的1 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研究共得到26个因子,结合专业知识及专家讨论后最终合并为8个临床因子组合证型,按解释的总方差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15.725%)、肝肾阴虚(9.255%)、肝郁脾虚(8.939%)、肝郁化火(7.781%)、脾虚湿阻(7.055%)、瘀血阻滞(5.520%)、阳虚(3.943%)、无证可辨(1.702%)。结论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证型为脾胃湿热、肝肾阴虚、肝郁脾虚、肝郁化火、脾虚湿阻、瘀血阻滞、阳虚、无证可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证候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孙宏 熊维建 +1 位作者 熊燕影 雷蕾 《北京中医药》 2018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从中医文献探讨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文献检索方法,得到现代名老中医(专家)治疗慢性肾衰竭中药内服经验方52首,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 目的从中医文献探讨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文献检索方法,得到现代名老中医(专家)治疗慢性肾衰竭中药内服经验方52首,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药物频次、关联规则、核心组合及新组方等进行分析,统计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常用中药及高频组合。结果统计出慢性肾衰竭本证和标证共26个,脾肾阳虚(虚寒)证、肾阳虚证、肾气虚证分别位列本证前3位,而湿(浊困)阻证、血瘀证是主要兼证。挖掘出核心组合3个,分别为生地黄-山茱萸-牛膝,甘草-陈皮-当归,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得到新方组合3个,分别为生地黄-山茱萸-牛膝-白术,甘草-陈皮-当归-草果,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酸枣仁。结论慢性肾衰竭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多选用补益脾肾、活血化瘀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慢性肾衰竭用药规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数据挖掘 方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梁久菊 孙宏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第10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2010年期间收治的7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以扶正祛邪为组方原则,根据患者的临床辨证分型随症加减治疗。最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2010年期间收治的7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以扶正祛邪为组方原则,根据患者的临床辨证分型随症加减治疗。最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76例患者中显效23例,占30.26%,有效45例,占59.21%,总有效率达89.47%。随访患者3年及5年存活率分别为97.30%和90.79%。结论:中医药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乳腺癌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进行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罗光宇 曾凡雨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第10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中医中药医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的胃癌术后患者5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25例,术后给予中药及针灸的治疗,对照组25例,仅给予常规的术后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8%,其中P<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中医中药医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的胃癌术后患者5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25例,术后给予中药及针灸的治疗,对照组25例,仅给予常规的术后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8%,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术后中医药治疗可提高生存期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术后 中医药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对血瘀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及血清TIMP-2、hs-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孙宏 《四川中医》 2018年第8期109-111,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对血瘀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及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血瘀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对血瘀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及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血瘀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片口服,观察组联合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TIMP-2、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32/40),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SCr、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IMP-2、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瘀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降低血清TIMP-2、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损伤,延缓肾病综合征进展,值得临床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活血汤 血瘀型 肾病综合征 中医证候积分 肾功能
原文传递
王麟鹏针刺逐邪理论指导下耳尖放血联合揿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瘙痒的临床效果观察
7
作者 唐诗 唐鹏伟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探究王麟鹏针刺逐邪理论指导下耳尖放血联合揿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瘙痒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什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荨麻疹瘙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 目的探究王麟鹏针刺逐邪理论指导下耳尖放血联合揿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瘙痒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什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荨麻疹瘙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荨麻疹活动度、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瘙痒、风团发作、恶心呕吐、心烦易怒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评分量表(UAS7)、皮肤生活质量指数(DL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于王麟鹏针刺逐邪理论指导下采用耳尖放血联合揿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瘙痒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皮肤瘙痒、风团发作等临床症状,降低荨麻疹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调节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麟鹏针刺逐邪理论 耳尖放血 揿针 慢性荨麻疹 瘙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程德广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第10期82-82,共1页
目的:探讨胃溃疡的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胃溃疡患者128例,均经电子胃镜确诊为胃溃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西医三联疗法进行治疗;2组均以4周为1疗程,... 目的:探讨胃溃疡的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胃溃疡患者128例,均经电子胃镜确诊为胃溃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西医三联疗法进行治疗;2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胃溃疡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疗法治疗68例支气管肺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咏梅 梁久菊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第11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的68例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部分缓解39例,占57.35%;稳定21例,占30.88%;进展8例,占11.77%,客观有效...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的68例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部分缓解39例,占57.35%;稳定21例,占30.88%;进展8例,占11.77%,客观有效率(RR)为57.35%,疾病控制率(DC)为88.24%。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分别为(47.36±9.72),(65.31±11.27);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4例),头晕(1例)、肝肾功能损害(1例)。讨论:中医治疗支气管肺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若结合化疗,有望进一步提高支气管肺癌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疗法 支气管肺癌 清肺散结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瑞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6期45-45,49,共2页
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分析近几年发表在国内期刊的中医药关于慢性胃炎的临床文献,总结治疗方法。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胃炎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目前的研究辨证分型不统一,缺乏机制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 中医药 慢性胃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辨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燕 罗乐 《智慧健康》 2018年第28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骨伤科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测...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骨伤科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测定,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指导患者进行调护。结果观察组出院时、3个月、6个月的腰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体质辨识应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中,能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轻下腰部疼痛,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辨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 健康教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肿瘤临床运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鲍福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7期249-250,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临床运用 肿瘤 手术治疗 抗癌药物 死亡率 动植物 治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什邡市20167名中小学生龋病调查报告
13
作者 张留华 唐兴跃 李廷清 《广东牙病防治》 2001年第S1期353-,共1页
为什邡市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资料,作者于2000年3~6月对什邡市20167名中小学生的龋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以什邡市有代表性的40所中小学5~18岁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20167人,收回有效调查表2016... 为什邡市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资料,作者于2000年3~6月对什邡市20167名中小学生的龋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以什邡市有代表性的40所中小学5~18岁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20167人,收回有效调查表20167张,其中中学生11050名,小学生9117名;男性学生10313名,女性学生9854名。 2.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WHO推荐的《口腔健康调查标准》检查受试学生的患龋状况。调查前对参加调查人员进行一周的技术培训,全部符合调查质控要求。使用便携式检查器械,如一次性口镜、双弯牙科探针、镊子等。检查在自然光下进行,对受检查者全口牙齿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检查记录。原始调查资料由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患龋率 中小学生 乳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巴利氏综合征1例的中医辨证施治
14
作者 吴定刚 《四川中医》 1997年第12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G-B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药之证治近况
15
作者 肖先林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5期129-129,132,共2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范畴。治疗易于反复,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疗效显著而副作用小。本文就近几年来CSG的国内中医药证治状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证治 常见病 多发病 胃脘痛 副作用 C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2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鲍福军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12期37-38,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2例胃癌患者中医辩证分型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本组CR2例(9.1%)、PR8例(36.4%)、NC8例(36.4%)、PD4例(18.2%),总有效率为45.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医辨... 目的观察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2例胃癌患者中医辩证分型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本组CR2例(9.1%)、PR8例(36.4%)、NC8例(36.4%)、PD4例(18.2%),总有效率为45.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同时探索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规律,不但能减轻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增强抗感染能力,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提高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还能有抑癌作用,预防转移和复发,提高无病生存期,降低病死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辩证分型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引起血小板减少1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严小玲 苏强 +2 位作者 刘敏 严东 李峰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4期738-740,共3页
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通过化学或酶学的解聚得到的片段,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稳定、治疗窗宽广、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较少引起血小板减少等优点。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血小板减少 用药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快速肠道准备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云飞 宋廷安 +1 位作者 杨维勇 钟斌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7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探讨传统与快速肠道准备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6年3月进行结直肠癌手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将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间进行传统肠道准备的患者30例... 目的探讨传统与快速肠道准备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6年3月进行结直肠癌手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将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间进行传统肠道准备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间进行快速肠道准备的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术中肠道清洁度、手术前后菌群计数及菌群失调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组患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下降,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明显加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远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快速肠道准备安全有效,对肠道菌群影响小于传统肠道准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传统肠道准备 快速肠道准备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泡型棘球蚴病的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涛 王翔 +1 位作者 张伟 李天泉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726-729,共4页
棘球蚴病又称为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寄生性人畜共患热带病,除南极洲外,其他所有大陆板块均有棘球蚴病分布,棘球蚴目前共发现9种类型[1],其中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囊型棘球蚴病(CE)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泡型棘球蚴病(AE)对... 棘球蚴病又称为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寄生性人畜共患热带病,除南极洲外,其他所有大陆板块均有棘球蚴病分布,棘球蚴目前共发现9种类型[1],其中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囊型棘球蚴病(CE)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泡型棘球蚴病(AE)对我国的医学公共卫生影响最大,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五省,新疆、内蒙、西藏及四川等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脑泡型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隧道式透析导管行原位导管更换致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宏 鄢成静 +2 位作者 熊楠楠 于洋 崔天蕾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9期592-595,共4页
目的观察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dialysis catheters,TCC)行原位导管更换时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因TCC功能障碍在DSA(digital subtracti... 目的观察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dialysis catheters,TCC)行原位导管更换时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因TCC功能障碍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行原位导管更换的、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31例。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24h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急性肺栓塞相关症状的发生例数,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胸部血管CT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肺栓塞。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平均年龄(64.16±15.77)岁,女性23例(74.19%),男性8例(25.81%)。出现急性肺栓塞相关症状的病例共9例(29.03%):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其中,2例合并胸闷症状,1例合并心率增快及一过性的血氧饱和度降低;3例心率增快;无患者发生胸痛、咯血及血压降低情况。行胸部血管CTA检查仅发现1例(1/9)存在肺栓塞。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无1例死亡。结论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TCC在DSA引导下进行原位换管是相对安全的,其所致的症状性肺栓塞及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 导管功能障碍 原位导管更换 上腔静脉血栓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