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老年人慢性病状况及合并衰弱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林紫薇 宋莹莹 +8 位作者 丁苗苗 袁佩佩 姜鹏程 陈晓勇 李前前 王俊茂 胡飞龙 翟红丽 张伶俐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296-300,共5页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人慢性病状况及合并衰弱相关因素,为住院老年人衰弱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老年患者1179例,以现场问卷调查并结合体格检查、FRAIL量表进行衰弱状态评估,统计学方法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住...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人慢性病状况及合并衰弱相关因素,为住院老年人衰弱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老年患者1179例,以现场问卷调查并结合体格检查、FRAIL量表进行衰弱状态评估,统计学方法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住院老年患者慢性病发生情况:冠心病(68.1%)、高血压(67.7%)、脑卒中(54.4%)、营养不良(42.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7%)、糖尿病(24.2%);在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房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不良、前列腺增生、白内障及骨折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病种数及服药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发生情况:无衰弱291例(24.7%)、衰弱前期319例(27.1%)、衰弱期569例(48.3%)。在不同衰弱等级的单因素分析中,是否合并冠心病、房颤、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慢性肾病、营养不良、骨折、前列腺增生,年龄、患病的种数及服药的种数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老年慢性病患者衰弱状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期与年龄、合并心力衰竭、房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营养不良、骨折及患病种数有关。结论老年人衰弱与慢性病有关,有针对性地加强慢性病防控对降低老年人衰弱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老年人 慢性病 患病率 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翟红丽 林紫薇 +1 位作者 马威 程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9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合并衰弱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145例老年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所有患者入院时衰弱情况,并根据衰弱情况将患者分为合并衰弱组与未合并衰弱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并详细统计2组患者的资料,应用单因...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合并衰弱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145例老年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所有患者入院时衰弱情况,并根据衰弱情况将患者分为合并衰弱组与未合并衰弱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并详细统计2组患者的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探讨老年CHD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145例老年CHD患者中,合并衰弱者49例,占33.79%;合并衰弱组的受教育程度、营养状况、近1年跌倒史、焦虑状况与未合并衰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低、营养不良、焦虑、有近1年跌倒史均为老年CHD患者合并衰弱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合并衰弱的风险较高,这可能与患者受教育程度低、营养不良、焦虑、有近1年跌倒史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人 衰弱 受教育程度 营养不良 焦虑 跌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老年心房颤动病人衰弱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宋莹莹 林紫薇 +4 位作者 丁苗苗 王俊茂 翟红丽 胡飞龙 张伶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365-1369,共5页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心房颤动(AF)病人衰弱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收集124例老年AF病人临床资料,使用衰弱筛查量表(FRAIL)进行衰弱状态的评估,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年龄、运动状况、饮食习惯、营养状态...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心房颤动(AF)病人衰弱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收集124例老年AF病人临床资料,使用衰弱筛查量表(FRAIL)进行衰弱状态的评估,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年龄、运动状况、饮食习惯、营养状态、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日常生活能力、睡眠状况、认知功能等因素对衰弱状态有影响(P<0.05~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营养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睡眠状况和认知功能与衰弱状态呈明显正相关(P<0.05~P<0.01)。结论:年龄、睡眠状况和认知功能是AF病人衰弱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营养状态越差、日常生活能力越低、睡眠状况越糟、认知功能越差,其衰弱程度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老年 衰弱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4
作者 刘娟 《益寿宝典》 2021年第12期76-78,共3页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具体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接诊的 100 例老年住院肌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患者出现此类问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具体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接诊的 100 例老年住院肌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患者出现此类问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结果: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体育锻炼、营养状况、骨质疏松是导致患者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体育锻炼、骨质疏松以及营养状况三个方面,而在护理方面,要能够适度增加患者的运动量,保证患者合理膳食。 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能够做好针对患者的营养以及功能锻炼联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 发生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慢性伤口创面愈合中应用研究
5
作者 张巧云 程亚艳 +2 位作者 魏莹 徐袁丁 张文秀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56-1260,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慢性伤口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符合入组的慢性伤口病人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2组病人均按TIME原则处理伤口,在准备好伤口床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法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慢性伤口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符合入组的慢性伤口病人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2组病人均按TIME原则处理伤口,在准备好伤口床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观察2组病人治疗14 d后伤口分泌物的细菌阳性率及治疗2个月后创面伤口的治疗效果(Ⅰ级伤口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同时比较2组伤口的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2组病人处置前伤口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置后14 d观察组伤口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观察组Ⅰ级伤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伤口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对慢性伤口细菌具有抑制作用,有助于提高慢性伤口创面愈合率,能缩短治疗时间,节省治疗费用,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 慢性伤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磷胆碱对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飞龙 路璐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究胞磷胆碱联合常规西药对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34例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 目的探究胞磷胆碱联合常规西药对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34例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67例。2组患者均服用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丁苯酞软胶囊)、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及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胞磷胆碱。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参数[平均脑血流速度(Vm)、脑血流量(CBF)、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PI与RI以及血清IL-6、MCP-1、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大脑中动脉Vm、CBF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PI与RI以及血清IL-6、MCP-1、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大脑中动脉Vm、CBF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参数(Vm、CBF、PI、RI)和血清炎性因子(IL-6、MCP-1、hs-CRP、TNF-α)水平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4.03%)高于常规组(8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胞磷胆碱联合其他西药进行治疗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炎性因子水平,并可改善大脑中动脉脑血流,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缺血性脑卒中 恢复期 胞磷胆碱 脑血流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