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气管镜在良恶性中心气道重度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镜室行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气管镜治疗的46例良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目的评估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气管镜在良恶性中心气道重度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镜室行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气管镜治疗的46例良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结果、临床表现、影像学及介入治疗情况,评估气道狭窄严重程度、气道狭窄类型、狭窄部位分布,使用呼吸困难指数(MRC DI)、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通过定期随访动态观察评价临床疗效,据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评价术后转归。结果46例患者年龄(62.43±12.34)岁。气管狭窄36例(78.26%),左主支气管6例(13.04%),右主支气管10例(21.74%),右中间段支气管2例(4.35%);其中恶性中心气道狭窄33例(71.74%),良性病变13例(28.26%)。46例患者共进行58次介入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支架置入、冷冻、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前气管狭窄程度(85.42±7.81)%,术后为(24.17±5.79)%;右主支气管狭窄程度由介入治疗前的(81.00±17.13)%改善为(20.50±6.43)%,术后左主支气管狭窄程度(24.17±9.14)%,较术前(77.50±16.66)%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3,t=22.43,t=19.02,P均<0.001)。术后MRC DI 0.98±0.62,明显低于术前的3.42±0.57(t=19.65,P<0.001);介入治疗术后KPS(83.91±8.96)明显高于术前(34.01±13.14)(t=21.28,P<0.001)。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4例(8.70%,4/46),一过性室早1例(2.17%,1/46),牙齿脱落2例(4.35%,2/46)。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首次介入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13.79%(4/29),另有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中;13例良性气道狭窄者目前生活质量良好。结论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气管镜治疗可迅速缓解中心气道狭窄,安全、可行、有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湿化通气氧疗(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低氧血症的防治效果。方法110例拟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检查中采用HH...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湿化通气氧疗(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低氧血症的防治效果。方法110例拟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检查中采用HHFNC吸氧,对照组采用双侧鼻导管吸氧。观察并记录两组支气管检查前尚未局部麻醉时(T_(0))、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分叉时(T_(1))、检查结束时(T_(2))、检查结束30 min时(T_(3))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患者低氧血症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T_(0)、T_(1)、T_(2)、T_(3)患者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患者的检查视觉模拟评分(VAS)、五级量表满意度评分。观察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中氧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呛咳、恶心呕吐、肢体移动、躁动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_(1)、T_(2)时观察组SpO_(2)高(P均<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T_(1)、T_(2)时观察组HR、RR、MAP低T_(3)时观察组患者HR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低、五级量满意度评分高(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HFNC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中能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改善检查过程中的患者氧合,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气管镜在良恶性中心气道重度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镜室行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气管镜治疗的46例良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结果、临床表现、影像学及介入治疗情况,评估气道狭窄严重程度、气道狭窄类型、狭窄部位分布,使用呼吸困难指数(MRC DI)、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通过定期随访动态观察评价临床疗效,据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评价术后转归。结果46例患者年龄(62.43±12.34)岁。气管狭窄36例(78.26%),左主支气管6例(13.04%),右主支气管10例(21.74%),右中间段支气管2例(4.35%);其中恶性中心气道狭窄33例(71.74%),良性病变13例(28.26%)。46例患者共进行58次介入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支架置入、冷冻、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前气管狭窄程度(85.42±7.81)%,术后为(24.17±5.79)%;右主支气管狭窄程度由介入治疗前的(81.00±17.13)%改善为(20.50±6.43)%,术后左主支气管狭窄程度(24.17±9.14)%,较术前(77.50±16.66)%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3,t=22.43,t=19.02,P均<0.001)。术后MRC DI 0.98±0.62,明显低于术前的3.42±0.57(t=19.65,P<0.001);介入治疗术后KPS(83.91±8.96)明显高于术前(34.01±13.14)(t=21.28,P<0.001)。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4例(8.70%,4/46),一过性室早1例(2.17%,1/46),牙齿脱落2例(4.35%,2/46)。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首次介入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13.79%(4/29),另有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中;13例良性气道狭窄者目前生活质量良好。结论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气管镜治疗可迅速缓解中心气道狭窄,安全、可行、有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