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行的影子、信用扩张与监管套利——基于商业银行会计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边 黄叶苨 《金融理论探索》 2021年第2期51-59,共9页
为帮助监管层和市场更好地识别类银行的影子业务,预防信用风险过度累积,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梳理了中国银行的影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并从会计的角度展示了不同模式下银行的影子本质和发展动机,剖析了银行在不同监管... 为帮助监管层和市场更好地识别类银行的影子业务,预防信用风险过度累积,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梳理了中国银行的影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并从会计的角度展示了不同模式下银行的影子本质和发展动机,剖析了银行在不同监管约束下实现监管套利的方法和手段,刻画了风险扩张和积累的路径。案例分析表明,无论是托管行还是非托管行,其表外资产或托管资产因不受准备金率的限制可以无限增大,这也是近16年来理财产品得以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信贷产品天然具有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的属性,若任其发展终将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提出了要关注表外理财规模和结构,设计资管产品“特别准备金”制度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的影子 理财产品 信用扩张 监管套利 银信合作 同业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率偏好、游说竞争与美国汇率政策的形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涛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4,共12页
通过探讨美国产业利益集团的汇率偏好及其游说行为如何影响美国的汇率政策决策,并对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银行业等美国代表性产业部门的汇率偏好进行归纳的结果表明,这些部门存在汇率偏好异质性,即制造业和农业偏好弱势美元,服务业和... 通过探讨美国产业利益集团的汇率偏好及其游说行为如何影响美国的汇率政策决策,并对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银行业等美国代表性产业部门的汇率偏好进行归纳的结果表明,这些部门存在汇率偏好异质性,即制造业和农业偏好弱势美元,服务业和银行业偏好强势美元。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在美国,偏好强势美元的服务业和金融业在政策影响力上不如主张弱势美元的制造业和农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美国的汇率政策趋向保护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偏好 利益集团 游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经济发展与综合金融服务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舒鹏 温梦瑶 周正铭 《经济师》 2023年第10期7-8,共2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亟须加速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然而资金供需双方的内在结构错位使得我国战略新兴产业面临融资约束,有待推进金融深化,沟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连接数据基础与融资支持,联系金融环境与金融服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亟须加速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然而资金供需双方的内在结构错位使得我国战略新兴产业面临融资约束,有待推进金融深化,沟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连接数据基础与融资支持,联系金融环境与金融服务,构建符合发展需要的综合金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经济 综合金融 金融环境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发融资与银行风险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忠阳 易卓睿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2-63,共12页
负债结构不仅是银行稳定经营的基础和起点,也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应有之义。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尽管批发融资与事前个体风险指标负相关,但批发融资实际上降低了银行稳定性,这一影响在上市非国有商业银行... 负债结构不仅是银行稳定经营的基础和起点,也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应有之义。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尽管批发融资与事前个体风险指标负相关,但批发融资实际上降低了银行稳定性,这一影响在上市非国有商业银行中特别明显。批发融资会通过机构关联加大上市商业银行的传染风险和上市非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同时,上市银行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同业监管效应,银行个体风险状况对批发融资成本并没有显著影响,也没有足够证据支持银行通过机构关联来分散个体风险,机构关联反而增强了批发融资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此,应完善负债类金融产品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对系统脆弱性银行的监督力度,提高批发融资在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中的权重和宏观审慎监管中的重要性,增强负债质量和提升存款客户的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发融资 银行风险 机构关联 同业监管
原文传递
影子银行与系统性风险溢出——基于理财产品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边 李明辉 陈瑞华 《新金融》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8,共9页
本文从影子银行资金的重要来源——银行理财产品切入,基于2006-2016年我国上市银行理财数据,使用条件在险值(CoVaR)和边际期望损失(MES)模型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测度,基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理财产品的风险溢出情况及其发... 本文从影子银行资金的重要来源——银行理财产品切入,基于2006-2016年我国上市银行理财数据,使用条件在险值(CoVaR)和边际期望损失(MES)模型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测度,基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理财产品的风险溢出情况及其发行量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确实会带来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该效应主要来自于银行业务规模及自身风险,并主要通过理财产品业务的期限错配和刚性兑付进行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理财产品 系统性风险 期限错配 刚性兑付
原文传递
公募基金持股对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璐 徐丙润 黄文礼 《新金融》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4,共8页
机构持股促进公司创新能力提升对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主动型公募基金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06-2015年专利的申请和引用数据,从知识流动角度衡量公司创新能力。公募基金持股能够通过提高专利数量和专利引用... 机构持股促进公司创新能力提升对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主动型公募基金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06-2015年专利的申请和引用数据,从知识流动角度衡量公司创新能力。公募基金持股能够通过提高专利数量和专利引用量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在控制内生性等问题后结果依然成立。另外,实证结果显示,非国有公司以及年轻公司的创新能力对于机构持股敏感性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型公募基金 公司创新 知识流动
原文传递
异常审计报告时滞是否为公司违规的预警信号——基于审计功能的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卢思绮 《新金融》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49,共6页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3年-201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控制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化的基础上采用建模的方式估计出异常审计报告时滞指标,并分析其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是否存在预警作用。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异常审计报告时滞与公司的违规可能...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3年-201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控制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化的基础上采用建模的方式估计出异常审计报告时滞指标,并分析其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是否存在预警作用。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异常审计报告时滞与公司的违规可能性和违规次数显著正相关,即异常审计报告时滞可以作为上市公司未来是否被稽查出存在违规行为的事前信号。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结果仅出现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组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组,这说明审计时滞的预警作用受到上市公司内外部监督治理环境的异质影响。文章从审计功能的角度拓宽了公司违规行为的相关文献,对于深入理解异常审计报告时滞的信号作用、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和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审计报告时滞 公司违规 第一大股东 机构投资者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协调研究——基于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恒 赵茂 李璐 《新金融》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53,共7页
本文利用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等模型测度了2011—2019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区域经济发展及两者时空耦合协调状况。研究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增长较快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收敛性和空间集聚性;二是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相对差距缩小... 本文利用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等模型测度了2011—2019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区域经济发展及两者时空耦合协调状况。研究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增长较快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收敛性和空间集聚性;二是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相对差距缩小,但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仍然较大;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能力持续增强,由轻度失调跨入优良协调发展阶段。因此,需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区数字化水平;提高金融普惠性服务能力,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加强省际合作,充分发挥沿海、沿江强省"领头羊"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经济发展 时空耦合协调
原文传递
我国信用债市场违约特征、原因及风险防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储溢泉 《新金融》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4,共5页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末,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到114.32万亿元,其中信用债规模38.70万亿元,占比33.85%。自2014年"11超日债"违约以来,信用债市场债券违约数量和违约规模逐年上升;预计未来信用债违约可能...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末,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到114.32万亿元,其中信用债规模38.70万亿元,占比33.85%。自2014年"11超日债"违约以来,信用债市场债券违约数量和违约规模逐年上升;预计未来信用债违约可能呈现常态化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信用债市场违约现状和特征,并指出了可能的原因,最后从信用债投资和市场监管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监管层和投资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债 债券违约 风险应对
原文传递
法治环境、融资支持与企业创新——来自司法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纪超 黄静 《新金融》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7,共8页
本文基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情境,研究法治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改革改善了法治环境,使当地企业特别是诉讼风险较高的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支持,进而激励其增加创新投资,民营企业受益更多。改革后当地企业会更偏好任用具有法律... 本文基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情境,研究法治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改革改善了法治环境,使当地企业特别是诉讼风险较高的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支持,进而激励其增加创新投资,民营企业受益更多。改革后当地企业会更偏好任用具有法律背景的高管,同时风险承担能力和业绩也显著提升。本文不仅揭示了法治环境对金融发展和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也证明了司法体制改革的经济社会意义。为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环境 债务融资 企业创新 司法体制改革 司法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