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冠心病血管重建术中的临床运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廖富彪 王宗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1期615-615,共1页
目的:观察IABP对我院非急诊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3例心肌梗死亚急性期(发病7天到30天)行PCI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予IABP辅助循环,将患者分为IABP组22例与对照组21... 目的:观察IABP对我院非急诊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3例心肌梗死亚急性期(发病7天到30天)行PCI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予IABP辅助循环,将患者分为IABP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IABP组予以患者行冠脉介入诊疗在罪犯血管植入支架并在术后予IABP置入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仅于罪犯血管植入冠脉支架治疗).并观察2组冠心病患者的YKL-40、GDF-15、NT-proBNP、LVED 及LVEF. 结果:IABP冠心病患者的 YKL-40、GDF-15、NT-proBNP 及VEF 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LVED 无明显差异. 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冠心病心肌梗死性血管重建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冠心病 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NT-proBNP预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管急性闭塞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灿林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6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NT-pro BNP预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管急性闭塞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闭塞组(30例)和闭塞组(30例)。两... 目的探讨血浆NT-pro BNP预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管急性闭塞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闭塞组(30例)和闭塞组(30例)。两组均行急诊PCI,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和他汀类调脂药物。比较两组的NT-pro BNP、c Tn I水平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闭塞组的血清NT-pro BNP、c Tn I水平显著高于非闭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塞组的A、DT值均大于非闭塞组,E、LVEF值小于非闭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 BNP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管急性闭塞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NT-PROBNP 急性非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血管急性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嘉莹 何利伟 庄英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5-1651,共7页
目的:分析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以及6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以及6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患者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型多态性,并根据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型多态性类别分为CC组(Arg389Arg,87例)、CG组(Arg389Gly,73例)和GG组(Gly389Gly,18例)三组。对比三组患者收集的入院临床资料[包括Killip分级、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DD),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和出院后通过门诊或电话对其进行6个月随访的结果(包括心率、NT-proBNP、CK-MB、LVEF、LVDD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178例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中CC组有87例(48.9%),CG组有73例(41.0%),GG组有18例(10.1%);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Killip分级(Ⅲ和Ⅳ级)以及血清TNF-α、NT-proBNP、CK-MB、hs-CRP及LVEF和LVDD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GG组和CG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CC组(P<0.05),而GG组的NT-proBNP和CK-MB结果显著低于CG组(P<0.05);统计三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显示CC组的总发生数为17例(19.5%),CG组的总发生数为5例(6.9%),GG组的总发生数为1例(5.6%),组间差异显著(χ^(2)=6.887,P<0.05)。结论: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关,但与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短期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sini评分联合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梁家志 廖尚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564-570,共7页
目的 基于临床资料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并发心力衰竭(HF)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行PCI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患者分为非H... 目的 基于临床资料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并发心力衰竭(HF)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行PCI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患者分为非HF组(75例)和HF组(35例),探究患者术后可能发生HF的相关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发生HF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Gensini评分以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最佳截断值,依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年龄≥65岁、NT-proBNP≥980 ng/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Gensini评分>60分、血肌酐(Scr)≥90μmol/L、肌钙蛋白T(cTnT)≥4.8×103ng/L以及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2级均为患者术后并发H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ensini评分以及NT-proBNP水平预测患者术后并发H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AUC)别为0.797和0.721,截断点分别为60分和980 ng/L,其灵敏度分别为96.21%和91.50%,特异度分别为65.11%和58.95%。风险评分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和ROC曲线AUC分别为0.805(95%CI 0.761~0.837)和0.813(95%CI 0.772~0.846),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其中总分≤68分判定为中风险(Ⅰ组),>68且≤116分为高风险(Ⅱ组),>116分为极高风险(Ⅲ组)。结论Gensini评分和NT-proBNP水平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HF的独立危险因素。Gensini评分联合NT-proBNP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可有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HF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心力衰竭 风险预测模型 GENS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治疗的临床效应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廖尚宇 卓裕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治疗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应.方法 将番禺何贤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10例,给予常规药物+20 mg辛伐他汀和10 mg依泽替米贝)和对照组(106例...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治疗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应.方法 将番禺何贤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10例,给予常规药物+20 mg辛伐他汀和10 mg依泽替米贝)和对照组(106例,给予常规药物+20 mg辛伐他汀).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内皮祖细胞(EPCs)含量、血小板聚集率(PAG)和肱动脉舒张功能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5± 1.09)mmol/L比(3.03± 1.38)mmol/L]、甘油三酯(TG)[(2.01±0.71)mmol/L比(2.23±0.82)mmol/L]、总胆固醇(TC)[(4.35±1.88)mmol/L比(5.56± 1.98)mmol/L]降低的水平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EPCs含量、肱动脉FMD比对照组明显增加[EPCs:(0.090±0.013)%比(0.076±0.015)%;FMD:(9.41±2.64)%比(8.33±2.24)%;P<0.05];而PAG则显著低于对照组[(32.6±10.1)%比(46.7±8.1)%;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症患者,其降脂效应、增加循环血EPCs含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更为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依泽替米贝 冠状动脉疾病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A1c、Lp-PLA2、Hcy水平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梁家志 陈志勇 +3 位作者 张志广 廖尚宇 廖富彪 陈章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9期72-73,共2页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63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且适合进行PCI术治疗的患者,根据Hb A1c、Lp-PLA2...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63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且适合进行PCI术治疗的患者,根据Hb A1c、Lp-PLA2、Hcy水平分为A组(32例)和B组(31例)。随访24个月,分别记录随访12、24个月时Hb A1c、Lp-PLA2、Hcy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2、24个月,两组患者Hb A1c、Lp-PLA2、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间Hb A1c、LpPLA2、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24个月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88%、50.00%,明显高于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Hb A1c、Lp-PLA2和Hcy值对于预防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于临床早期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糖化血红蛋白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促进心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梁兰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5期37-38,共2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缓解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促进心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缓解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促进心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SDS)、焦虑(SAS)、生活质量(Li HFe)评分情况以及心功能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评估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DS,SAS,Li HF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6MWD评估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HF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其负性情绪,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综合护理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廖富彪 《海峡药学》 2016年第5期183-184,共2页
目的分析并观察替格瑞洛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和观察组(加用替格瑞洛治疗)各43例,对... 目的分析并观察替格瑞洛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和观察组(加用替格瑞洛治疗)各43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TC、TG、hs-CRP水平依次为(2.04±0.21)mmol·L-1、(3.19±0.78)mmol·L-1、(4.23±1.03)mg·L-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和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整血脂状态,效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瑞舒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bA1c、Lp-PLA2、Hcy水平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家志 陈志勇 +3 位作者 张志广 廖尚宇 廖富彪 陈章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6期10-11,共2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 9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重度狭窄(32例)、中度狭窄(32例)和轻度狭窄(31例)三组,检测Hb A1c、Lp-PLA2...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 9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重度狭窄(32例)、中度狭窄(32例)和轻度狭窄(31例)三组,检测Hb A1c、Lp-PLA2、Hc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冠脉狭窄程度越高,Hb A1c、Lp-PLA2、Hcy越高,三组患者Hb A1c[(9.45±0.84)%、(8.72±0.72)%、(7.23±0.75)%]、Lp-PLA2[(498.64±39.53)、(365.03±37.83)、(298.56±32.67)μg/L]、Hcy[(43.10±4.49)、(30.55±3.76)、(21.22±3.45)μmol/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Hb A1c、Lp-PLA2、Hcy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Hb A1c、Lp-PLA2和Hcy值对于判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对于早期血管疾病的筛查和预防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脂蛋白磷脂酶A2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cTnI、Hcy表达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章瑜 张志广 陈志勇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CHF伴V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CHF伴V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Lown法对VA患者分级,比较各组BNP、cTnI、Hcy水平差异,并对BNP、cTnI、Hcy的表达与V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BNP、cTnI、Hcy水平分别为[(428.74±132.19)pg/mL、(0.51±0.14)ng/mL、(23.62±5.4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6±12.62)pg/mL、(0.05±0.01)ng/mL、(9.24±2.89)μmol/L](P<0.01);随着VA分级的增加,CHF患者BNP、cTnI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Ⅳ~Ⅴ级BNP、cTnI水平高于Ⅱ~Ⅲ级及Ⅰ级(P<0.05)。观察组BNP与cTnI、Hcy水平均呈正相关(r s=0.512,r s=0.724,P<0.05),cTnI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 s=0.427,P<0.05);观察组BNP、Hcy水平与VA无显著相关(P>0.05),cTnI与VA呈中等程度相关(r s=0.412,P<0.05)。结论:CHF伴VA患者BNP、cTnI、Hcy水平高于正常,随Lown分级增加BNP、cTnI呈上升趋势;cTnI与VA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 室性心律失常 脑钠肽 肌钙蛋白I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对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志勇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2期31-33,64,共4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对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2月本院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对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2月本院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采取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下降比对照组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的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不但降压效果显著,而且可以降低患者血压变异性,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氢氯噻嗪 老年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钙蛋白I(cTnI)定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章瑜 张志广 +3 位作者 廖尚宇 廖富彪 陈志勇 梁家志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2期366-367,共2页
目的调查研究肌钙蛋白I定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联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60例和在我院进行检查的正常人60例。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对照组(正常组)。监测患者和正常人的肌... 目的调查研究肌钙蛋白I定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联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60例和在我院进行检查的正常人60例。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对照组(正常组)。监测患者和正常人的肌钙蛋白I值变化情况,同时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肌钙蛋白I含量与正常人体内的肌钙蛋白I做对比研究。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的肌钙蛋白I含量(0.61±0.20)ng/mL明显高于正常组(0.13±0.10)ng/mL,差异显著,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定量检测肌钙蛋白I含量能够有效的反应患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变,对该病的预后判断和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二者之间具有相关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I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水化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章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3期2308-2310,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水化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静脉水化... 目的探讨静脉水化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静脉水化治疗。术后24 h对其血清肌酐、胱抑素C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两组以血清肌酐和以胱抑素C为基准的对比剂肾病发病率。根据有无对比剂肾病发生将患者分为对比剂肾病组(发生对比剂肾病)和非对比剂肾病组(未发生对比剂肾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对比剂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以肌酐为基准的对比剂肾病发病率和以胱抑素C为基准的对比剂肾病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0%比25.0%和10.0%比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肾病组年龄、吸烟量、对比剂量及液体入量水平与非对比剂肾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后采用静脉水化,可降低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病率,且年龄、吸烟量、对比剂量及液体入量均与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水化 冠状动脉介入术 对比剂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心排量联合NT-proBNP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家志 陈文婷 李诗诣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心排量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AMI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 目的:探讨无创心排量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AMI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分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组31例与非MACE组49例。比较两组PCI术前及术后24 h血清NT-proBNP、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MACE组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24 h血清NT-proBNP(3486.45±437.08)pg/mL、(4716.08±581.92)pg/mL均明显高于非MACE组的(2520.31±312.15)pg/mL、(3824.92±425.67),P均<0.05。MACE组AMI患者PCI术后24 h SV(62.85±8.99)ml、CO(3.93±0.55)L/min及CI(46.89±6.75)%均明显低于非MACE组的(71.32±11.04)ml、(4.48±0.67)L/min、(56.11±7.24)%,P均<0.05。MACE组AMI患者PCI术后24 h LVEF(45.62±5.35)%明显低于非MACE组的(50.71±5.89)%,P<0.05;LVESD(51.29±5.48)%明显高于非MACE组的(47.79±5.1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CI术后NT-proBNP、LVESD高及SV、CO、CI、LVEF低均为AMI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无创心排量联合NT-proBNP监测可作为预测AMI患者PCI术后6个月MACE发生风险的有效指标,研究并干预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无创心排量 NT-PROBNP 血流动力学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富彪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1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的预后。方法88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完全血运重建,对照组给予不完全血运重建。比较两组院内和远... 目的探讨与分析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的预后。方法88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完全血运重建,对照组给予不完全血运重建。比较两组院内和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情况;分析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观察组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时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4%,低于对照组的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调整基线特征,以年龄、性别、糖尿病、三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作为协变量,发现不完全血运重建危险比(HR)=0.51,95%的置信区间(95%CI)=(0.35,0.80),P=0.005<0.05,可以作为12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对于不完全血运重建,完全血运重建在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血凝状况,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血运重建 完全血运重建 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灿林 张志广 +4 位作者 廖尚宇 廖富彪 陈章瑜 陈志勇 梁家志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6期54-56,67,共4页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以及个人意愿,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以及个人意愿,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出血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即各项数据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冠脉血流以及心肌灌注情况,还有利于患者预后结局良性发展,对于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疗法 冠脉注射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P浓度与男性STEMI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灿林 张志广 +3 位作者 陈卫英 廖尚宇 廖富彪 陈章瑜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3期179-181,200,共4页
目的研究BNP浓度与男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本科住院的中年男性STE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心功能I级(NYHA分级),年龄45~65岁,共90例;并将患者分别按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成A... 目的研究BNP浓度与男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本科住院的中年男性STE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心功能I级(NYHA分级),年龄45~65岁,共90例;并将患者分别按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成A、B、C、D四组,比较各组间患者血浆BNP浓度水平的差异。分别采用双抗夹心免疫酶法检测BNP浓度(应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Access系列免疫检测系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C、D两组的BNP浓度明显高于A组,且D组又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冠状病变程度越高,患者的BPN浓度越高,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694,P<0.05)。患者体内的BPN浓度和冠状病变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430,P<0.05)。结论男性STEMI患者体内的BPN浓度和冠状病变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对BPN浓度的监测对于患者的预后以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P浓度 STEMI 冠状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肌钙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原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家志 廖尚宇 陈章瑜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hs-C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冠脉病变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NSTE-ACS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稳定性心...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hs-C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冠脉病变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NSTE-ACS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为对照1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1例为对照2组,比较3组血清hs-CTnI、NT-proBNP水平,对比不同病变程度NSTE-ACS患者血清hs-CTnI、NT-proBNP水平,分析血清hs-CTnI、NT-proBNP水平变化与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联性。结果:3组血清hs-CTnI、NT-proBNP水平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血清hs-CTnI、NT-proBNP水平较其余两组高(P<0.05);不同冠脉病变程度NSTE-ACS患者血清hs-CTnI、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NSTE-ACS患者血清hs-CTnI、NT-proBNP水平较轻、中度患者高(P<0.05);血清hs-CTnI、NT-proBNP水平变化与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NSTE-ACS患者血清hs-CTnI、NT-proBNP水平呈异常高表达,且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水平越高,血清hs-CTnI、NT-proBNP水平与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肌钙蛋白 氨基末端脑钠肽原 冠脉综合征 急性 冠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章瑜 陈志勇 陈棣培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571-574,共4页
目的 了解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心力衰竭(AHF)药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A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5 d,观察组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调整rh-BNP剂量。比较两组... 目的 了解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心力衰竭(AHF)药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A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5 d,观察组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调整rh-BNP剂量。比较两组疗效、心排量指标、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心脏指数、心肌收缩指数、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1),而心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P<0.01或0.05)。两组疗效、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AHF药物治疗中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心排量和心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急性心力衰竭 人脑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廖富彪 陈卫英 +1 位作者 欧念文 叶国宇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4期2092-2094,共3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力衰竭(HF)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HF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H...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力衰竭(HF)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HF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HF健康指导等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窦性心律、心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治疗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高敏肌钙蛋白(hs-TnT)及尿素氮与肌酐比值(BUN/C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V、LVEF均高于对照组,LVESD及LVEDD、BNP、hs-TnT、BUN/C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F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能够维持患者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改善预后,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 沙库巴曲缬沙坦 胺碘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