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钛合金特性及其在骨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谢辉 张玉勤 +5 位作者 孟增东 刘伟 唐旭 李蕾 王成建 张磊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6期29-32,共4页
目前常用于骨科的生物医学金属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钴铬合金、形状记忆合金、钛合金、贵金属材料等,其中钛合金凭借比重小、比强度高,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1],迅速在骨科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 目前常用于骨科的生物医学金属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钴铬合金、形状记忆合金、钛合金、贵金属材料等,其中钛合金凭借比重小、比强度高,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1],迅速在骨科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和应用,成为人工关节(髋、膝、踝、肩、肘、腕、指关节等)、骨创伤产品(螺钉、钢板、髓内钉等)、脊柱内固定系统等骨科用内植入产品的理想材料[2-5].生物医用钛合金按显微组织类型可以细分为α型钛合金(如纯钛系列)、β型钛合金(如Ti-12Mo-6Zr-2Fe等)和α+β型钛合金(如Ti-6Al-4V等)三大类.与α型钛合金、α+β型钛合金相比,β型钛合金不含V和Al两种有毒元素,具有更低的弹性模量、更高的强度以及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不易产生“应力屏蔽”现象,因而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更适于作为植入物植入人体,成为了近年钛合金材料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Zr 形状记忆效应 轻稀有金属合金 生物相容性 骨科手术 羟基磷灰石 Ti 应力屏蔽 植入体 植入物 弹性模量 弹性系数 Ta 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纳米颗粒及含铜抗菌内植物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符光捷 黄磊云 +2 位作者 白正林 朱斌 孟增东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由于过度和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率和耐药性的提高逐渐成为临床要面对的严峻问题,亟需寻找具有优秀抗菌能力、生物相容性优异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剂以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有研究证明,铜基纳米颗粒本身尺寸小,比表面积... 由于过度和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率和耐药性的提高逐渐成为临床要面对的严峻问题,亟需寻找具有优秀抗菌能力、生物相容性优异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剂以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有研究证明,铜基纳米颗粒本身尺寸小,比表面积大,抗菌性能优异,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在未来有望替代抗生素。本文综述了铜基纳米颗粒的主要抗菌机制、生物相容性、生物防治以及骨科含铜内植物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铜基纳米颗粒及含铜抗菌内植物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对这类抗菌材料的未来应用进行展望,以期推动铜基纳米颗粒及骨科含铜抗菌内植物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纳米颗粒 抗菌性能 生物相容性 生物防治 抗菌内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促进腱-骨损伤愈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锋 毛宇翔(综述) +1 位作者 李靖龙 赵昱(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肌腱与骨骼的固有差异导致腱-骨损伤在自然愈合过程中难以实现理想的生物力学和组织结构恢复。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学介质,在腱-骨损伤愈合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简述了外泌体在腱-骨损伤愈合中的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作用机... 肌腱与骨骼的固有差异导致腱-骨损伤在自然愈合过程中难以实现理想的生物力学和组织结构恢复。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学介质,在腱-骨损伤愈合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简述了外泌体在腱-骨损伤愈合中的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作用机制,并对该领域的研发提出新的展望,以期为腱-骨损伤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前交叉韧带损伤 腱-骨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在骨科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再清 雷云坤 孟增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1期9629-9634,共6页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活性材料,是现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目的:综述纳米羟基磷灰石在骨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查阅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有关纳米羟基...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活性材料,是现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目的:综述纳米羟基磷灰石在骨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查阅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有关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影响及再血管化的研究,并总结其在骨科的临床应用进展。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能够提高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功能代谢,诱发新骨形成;而破骨细胞能够吸收、降解羟基磷灰石,同时,纳米羟基磷灰石调节破骨细胞的代谢过程,共同参与了骨代谢。另外,纳米羟基磷灰石植入体内后能够再血管化,进而有利于骨修复和重建。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的优越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科植入物 骨缺损 再血管化 组织工程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骨科手术导板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陆声 辛欣 +1 位作者 黄文华 李严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0-1224,共5页
3D打印骨科手术导板是根据术中需要,通过对术前获取的影像学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3D打印技术制备,能够在手术过程中精准定位相互空间距离、成角关系、方向和深度的3D打印辅助手术器械。3D打印骨科手术导板技术在... 3D打印骨科手术导板是根据术中需要,通过对术前获取的影像学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3D打印技术制备,能够在手术过程中精准定位相互空间距离、成角关系、方向和深度的3D打印辅助手术器械。3D打印骨科手术导板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实现了手术设计规划从影像学二/三维图形向立体三维实体的跨越,为现代骨科学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精准化治疗的新方法。本文综合介绍3D打印导板技术国内外发展历史、临床应用及其基本分类作用,分析了3D打印导板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展望3D打印导板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骨科手术导板 数字骨科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9诱导成骨分化及其在骨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再清 孟增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7期6987-6992,共6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9是一种强有力的诱导成骨分化的骨形态蛋白,但对它的研究却偏少。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9诱导成骨分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骨科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9是一种强有力的诱导成骨分化的骨形态蛋白,但对它的研究却偏少。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9诱导成骨分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骨科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01/2011-06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文章,以"骨形态蛋白-9;成骨分化;骨缺损;脊柱融合;肿瘤"或"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bone fracture,spinal fusions,tumor"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择近5年内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初检得到91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得到34篇文献并进行系统回顾与综述。结果与结论:迄今为止,已发现多种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骨形成,其中,骨形成蛋白是骨组织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调节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9属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不仅能强有力的诱导间充质细胞、前成骨细胞和肌肉细胞等成骨分化,而且在软骨形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其诱导骨形成机制不完全同于传统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动物实验证明其还能促进骨折愈合、诱导脊柱融合,调控肿瘤的迁徙。因此,骨形态发生蛋白9在骨科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9 成骨分化 骨缺损 脊柱融合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椎管内痛风石沉积的诊断及治疗
7
作者 高明 殷子婧 张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以腰椎间盘退变为基础而产生的椎间盘突出、腰椎小关节增生以及黄韧带肥厚增生等是该病的典型病理表现,椎管或神经根管容积减少继发于上述病理变化,继而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导致患者...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以腰椎间盘退变为基础而产生的椎间盘突出、腰椎小关节增生以及黄韧带肥厚增生等是该病的典型病理表现,椎管或神经根管容积减少继发于上述病理变化,继而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导致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腰痛、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1~3]。高尿酸血症如果没有经过良好控制,可以导致痛风及局部尿酸盐结晶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跛行 下肢麻木 神经根管 黄韧带肥厚 腰椎小关节 痛风石 硬膜囊 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菟丝子乙醇提取物灌胃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卓然 赵梓铭 +5 位作者 贾壮壮 刘韦兵 谭丽萍 朱晓松 武俊紫 石安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菟丝子乙醇提取物灌胃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对照组、菟丝子低剂量组、菟丝子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假手术组外,各组均采用双侧去卵... 目的观察菟丝子乙醇提取物灌胃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对照组、菟丝子低剂量组、菟丝子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假手术组外,各组均采用双侧去卵巢手术建立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假手术组在暴露卵巢后切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不切除卵巢;正常组正常喂养不做任何处理。于建模后两周起开始给药,菟丝子低剂量组、菟丝子高剂量组分别按0.7 g/kg、1.4 g/kg给予菟丝子乙醇提取物灌胃,雌激素对照组给予非甾体雌激素己烯雌酚灌胃,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2周。采用双能X线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HE染色观察股骨组织病理形态,RT-PCR法检测股骨组织miR-21-5p,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股骨组织Fas配体(FasL)蛋白。结果模型组股骨骨密度小于正常组、假手术组,雌激素对照组、菟丝子低剂量组、菟丝子高剂量组股骨骨密度大于模型组(P均<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骨皮质骨膜及骨内膜光滑,骨小梁形态粗细基本一致,皮质区仅出现轻微的松质骨改变;模型组骨小梁明显变薄,间隔增宽,互不相连,排列不齐,皮质区出现严重的松质骨改变;雌激素对照组、菟丝子低剂量组、菟丝子高剂量组骨小梁间距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皮质区松质骨改变变轻。模型组股骨组织miR-21-5p表达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雌激素对照组、菟丝子低剂量组、菟丝子高剂量组miR-21-5p表达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股骨组织FasL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假手术组,雌激素对照组、菟丝子低剂量组、菟丝子高剂量组FasL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菟丝子乙醇提取物灌胃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iR-21-5p及其下游蛋白FasL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菟丝子乙醇提取物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微小RNA-21-5p FAS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形状模型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陈章聪 蔡兴博 +4 位作者 沈自启 娄忠骑 吴莹 黄俊深 陆声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随着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突飞猛进,现已能够获取大量X线、CT、MRI和超声等影像学数据。然而,如何对这些复杂数据进行快速且准确的处理,尤其是对特定区域的精细分割和分析,成为了临床医学领域的一项挑战。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基于模型的分... 随着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突飞猛进,现已能够获取大量X线、CT、MRI和超声等影像学数据。然而,如何对这些复杂数据进行快速且准确的处理,尤其是对特定区域的精细分割和分析,成为了临床医学领域的一项挑战。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基于模型的分割方法已经成为图像分析中最成功的方法之一。通过将包含预期形状和感兴趣结构外观信息的模型与新图像匹配,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领域 脊柱外科 生物医学成像 图像分析 特定区域 图像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医学及研究进展”思政案例库建设探索
10
作者 周娅 徐璇 董凯旋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7期105-108,共4页
作为一门致力于推动残疾人和病患康复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教育关系着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何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是高校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通... 作为一门致力于推动残疾人和病患康复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教育关系着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何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是高校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通过阐述“康复医学及研究进展”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内容及成效,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通过搭建康复医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以期在提高康复专科教育教师医学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同时,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从而为国家康复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康复医学 课程思政 建设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示踪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8
11
作者 孟增东 李蕾 +3 位作者 胡彪 雷云坤 刘伟 唐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560-1565,共6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靶细胞再经MRI显像的方法已成为研究的焦点。目的:观察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MRI信号上的变化情况及对兔股骨头坏...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靶细胞再经MRI显像的方法已成为研究的焦点。目的:观察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MRI信号上的变化情况及对兔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效果。方法:将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未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理盐水采用原位移植方式移植入兔股骨头坏死区,行MRI检测,观察移植入坏死区的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SE T2WI、FSE T2WI、GRE T2WI三种扫描序列中信号变化情况;同时行组织学观察及高倍镜下缺损标本边缘新生骨小梁面积百分比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位移植侧,在SE T2WI、FSE T2WI、GRE T2*WI三种扫描序列中信号减低区即为实验中的靶点,MRI图像示靶点在3种扫描序列中信号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对照侧则无明显信号改变;移植后6周,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侧高倍镜下缺损标本边缘新生骨小梁面积百分比与未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侧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高于生理盐水移植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可见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位移植治疗兔股骨头坏死有着同样的效果,MRI可对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活体示踪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股骨头缺血坏死 干细胞示踪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体外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以及MRI成像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孟增东 邱伟 +3 位作者 胡彪 刘伟 戴敏芳 雷云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6期951-957,共7页
背景:传统的干细胞标记方法常需要病理组织学等侵袭性手段检测,无法动态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也不适合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体外标记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及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MRI成像... 背景:传统的干细胞标记方法常需要病理组织学等侵袭性手段检测,无法动态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也不适合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体外标记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及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MRI成像特征。方法:采用红细胞裂解贴壁法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100,50,25,12.5mg/L)联合多聚赖氨酸(0.75mg/L)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MRI检测,观察其成像特征。结果与结论:25mg/L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联合0.75mg/L多聚赖氨酸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浓度对细胞的生长活性没有影响,不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成脂分化能力。MRI扫描在T2*WI序列上能明显有效地显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标记 磁共振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加组合肌皮瓣治疗大粗隆部重度褥疮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晓芳 杨丕斌 +1 位作者 邹天南 孙先润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374,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加组合肌皮瓣治疗大粗隆部严重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加组合肌皮瓣治疗5例7侧大粗隆部重度褥疮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所有肌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3个月,大粗隆...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加组合肌皮瓣治疗大粗隆部严重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加组合肌皮瓣治疗5例7侧大粗隆部重度褥疮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所有肌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3个月,大粗隆部皮瓣柔软抗压。结论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控制感染后利用肌瓣填充无效腔、肌皮瓣修复大粗隆部皮肤缺损,修复后大粗隆部皮肤具有良好的抗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引流术 外科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14
作者 姚绍平 孙先润 +5 位作者 李维朝 高国玺 黄琨 郭伟 黄杰 万云鹏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66例股骨骨质疏松性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分别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1例和PFNA内固定3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66例股骨骨质疏松性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分别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1例和PFNA内固定3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0±16)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00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6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平均住院费用(38846±5329.6)元。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13)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14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32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6例,差4例;优良率88.6%,平均住院费用(36126±6316.6)元。手术时间、平均负重时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式均能很好地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人工股骨头在术后髋部疼痛缓解、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头置换 内固定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钉棒及钩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召 廖永兴 +1 位作者 刘伟 赵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7期449-451,共3页
目的评价钉棒及钩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后路切开复位,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棒或钩棒系统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相邻多节段型13例,非相邻多节段型8例,混合型2例。... 目的评价钉棒及钩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后路切开复位,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棒或钩棒系统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相邻多节段型13例,非相邻多节段型8例,混合型2例。结果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4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离,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8·4%恢复至术后平均92·4%。2例完全性及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脊髓神经功能获改善。结论在椎管进行充分减压的基础上,钉棒及钩棒系统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多节段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后路手术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棒 钩棒系统 胸腰椎 多节段脊柱骨折 内固定 后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光照量与人体维生素D水平及骨密度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8
16
作者 连星烨 孟增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7,165,共6页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受损,骨折危险性增加为主要表现的骨骼疾病。是体内体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维生素D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日光中的紫外线能够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和不足,其强度及量与机体内骨代谢、骨密度以及骨质疏松症的发...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受损,骨折危险性增加为主要表现的骨骼疾病。是体内体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维生素D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日光中的紫外线能够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和不足,其强度及量与机体内骨代谢、骨密度以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不同海拔、不同日照量、不同地方,相同条件人群的骨密度有一定差异。适当的日照,不仅能改善骨代谢、骨密度情况,而且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日照量 骨代谢 骨密度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松质骨中骨保护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召 杨华 +1 位作者 姚振强 李宏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99-401,共3页
目的 :通过去卵巢大鼠予雌激素后 ,腰椎内OPG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讨雌激素防治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 :雌性 3月龄SD大鼠 3 6只 ,随机均分为卵巢切除 +雌激素 (倍美力 )预防组 (EP) ,骨质疏松组 (卵巢切除OVX)及正常对照组 (SHAM ) 3... 目的 :通过去卵巢大鼠予雌激素后 ,腰椎内OPG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讨雌激素防治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 :雌性 3月龄SD大鼠 3 6只 ,随机均分为卵巢切除 +雌激素 (倍美力 )预防组 (EP) ,骨质疏松组 (卵巢切除OVX)及正常对照组 (SHAM ) 3组。术后 12周处死大鼠 ,取第 3腰椎椎体 ,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总RNA ,嵌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NRT PCR)扩增待检测各组OPGmRNA的表达。同时取第 4腰椎椎体 ,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 12例腰椎骨组织中 ,EP组 10例OPGmRNA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 83 .3 % ) ,OVX组 2例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 16.7% ) ,而SHAM组 12例均呈阳性表达。统计学处理 :EP组与OVX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EP组与SHAM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 ,OVX组骨体积、骨小梁数目均比SHAM组显著减少 ,而骨小梁间隔显著增大。与OVX组比较 ,EP组骨体积、骨小梁厚度增加 ,骨小梁间隔稍有减小 ,无统计学意义。EP对骨小梁数目无明显影响。结论 :雌激素通过增强松质骨中OPGmRNA的表达 ,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 ,从而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去卵巢大鼠 松质骨 骨保护素 MRNA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椎结核伴角状后凸畸形11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晓芳 孙先润 +2 位作者 邹天南 杨丕斌 王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全脊椎切除前方垫高逐步矫形治疗脊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脊柱结核伴角状后凸畸形病例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9~59岁;病变位于胸椎2例,胸腰段7例,腰椎2例;术前矢状位cobb角36~11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全脊椎切除前方垫高逐步矫形治疗脊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脊柱结核伴角状后凸畸形病例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9~59岁;病变位于胸椎2例,胸腰段7例,腰椎2例;术前矢状位cobb角36~110°,并神经功能损害9例,Frankel分级D级6例,C级3例,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全脊椎切除基础上,多次换棒椎体前方垫高逐步矫形的方法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240~360min,术中出血900~2500mL,脊髓短缩≤1cm,脊柱恢复到生理曲度,平均cobb角矫正67.9°神经功能获得1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对脊柱结核并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一期行后路病灶清除,在内固定下行全脊椎切除矫形的治疗效果满意,前方垫高逐步矫形是手术安全的关键,钛网周围的颗粒植骨可以促进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胸椎 腰椎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姚绍平 杨勇 +5 位作者 姜艳萍 孙先润 李维朝 郭伟 高国玺 黄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III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应用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的22例Rockwood III--VI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III型7例,IV型10例,V型3...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III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应用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的22例Rockwood III--VI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III型7例,IV型10例,V型3例,VI型2例,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肩关节活动度、X线、术后并发症等指标.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术后3月、6月患肩功能.结果 22例不同分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55 min;无钢板断裂、脱出,再脱位,肩峰撞击、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术后3月、6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值分别为(90.06±3.7)分、(95.12±1.6)分.结论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III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具有良好疗效,且操作简便迅速,术后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恢复肩锁关节脱位生物学稳定的弹性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袢钢板 喙锁韧带 肩锁关节脱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干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后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的2年随访 被引量:21
20
作者 邱伟 连星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5265-5272,共8页
背景: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外科治疗上取得很好的疗效。由于存在骨质疏松,术后内植物松动下沉、假体周围骨折等情况也成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除手术治疗外,还需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降低再... 背景: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外科治疗上取得很好的疗效。由于存在骨质疏松,术后内植物松动下沉、假体周围骨折等情况也成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除手术治疗外,还需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降低再发骨折或内植物松动的风险。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4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均为女性,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治疗组22例术后使用唑来膦酸(每年1次,共输注3次),并规律口服骨化三醇及钙尔奇D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24例术后未使用唑来膦酸,仅以骨化三醇及钙尔奇D规律口服抗骨质疏松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6,12,24个月行骨密度检测和骨代谢标志物测定,骨形成标志物选取血清骨钙素,骨吸收标志物选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密度检测使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骨代谢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骨密度优于对照组(P<0.05);②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水平伤后一过性升高,治疗组6个月后开始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6个月后维持在一定水平;在6个月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即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伤后出现升高,治疗组治疗后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下降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在治疗后12,24个月出现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唑来膦酸可进一步辅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在骨密度的提升、促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唑来膦酸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