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消化科见习中的运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娅琳 唐晓丹 +3 位作者 范红 岳伟 陈艳 万苹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259-3260,共2页
消化科是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而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第一步,也是医学理论课堂学习与临床实践联系的桥梁和过渡,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大课学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 消化科是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而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第一步,也是医学理论课堂学习与临床实践联系的桥梁和过渡,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大课学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成长为优秀的临床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消化科临床见习带教中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与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 ,CBL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消化科 PBL CBL 临床见习带教 临床思维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 课堂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消化科见习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娅琳 万苹 +3 位作者 范红 唐晓丹 陈艳敏 陶健 《云南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67-68,共2页
医学是实践性学科,要求临床医师除了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外,还要有正确的临床思维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第一步,也是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和形成比较重要的时期。
关键词 多媒体 辅助教学 见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套扎及电切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8
3
作者 周雁 范红 +3 位作者 万萍 丁芸珍 王骊 龙毓灵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7期87-88,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单纯采用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价值。方法 :对 48例直径大于 3cm的消化道巨大息肉 ,2 8例通过内镜活检钳道插入尼龙圈套扎装置 ,套扎息肉基底使其坏死后自行脱落 ,2 0例行高频电凝切除。结果 :套扎方法比切...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单纯采用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价值。方法 :对 48例直径大于 3cm的消化道巨大息肉 ,2 8例通过内镜活检钳道插入尼龙圈套扎装置 ,套扎息肉基底使其坏死后自行脱落 ,2 0例行高频电凝切除。结果 :套扎方法比切除组织损伤小 ,发生腹痛、出血、溃疡率均明显少于切除组 (P <0 .0 1 )。结论 :内镜下单纯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 ,方法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套扎 治疗 高频电凝切除 消化道巨大息肉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色素染色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4
作者 周雁 朱戎 +1 位作者 龙毓灵 丁云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14-14,16,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色素染色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2例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行胃镜下局部喷洒染剂后 ,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结果 :18例食管疾患复方碘染色不染区取材 ,病理示食管癌 9例、Barrett食管 3例、慢性炎症 ... 目的 :探讨内镜色素染色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2例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行胃镜下局部喷洒染剂后 ,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结果 :18例食管疾患复方碘染色不染区取材 ,病理示食管癌 9例、Barrett食管 3例、慢性炎症 6例。美蓝染色胃疾患 36例中 2 9例 (80 .5 5 % )着色区取材 ,胃癌 5例、肠化及不典型增生 2 1例 ,十二指肠球溃疡球部染色 18例中 11例 (6 1.11% )不染区检出胃上皮化生。结论 :内镜色素染色具有扩增内镜诊断的能力 ,方法简单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粘膜染色 上消化道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消化性溃疡96例临床特点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鹤鸣 李菊兰 袁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老年肺结核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96例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溃疡发生部位、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患者精神状况、并发症...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老年肺结核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96例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溃疡发生部位、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患者精神状况、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老年组患者的溃疡发生部位多为胃溃疡54.2%,且多发于胃窦和胃角部位,两组患者于十二指肠、胃窦、胃角部位的溃疡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典型腹痛发生率为14.6%,临床多为不典型症状。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5.2%和53.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服用史患者分别为19例(19.8%)和3例(3.1%),抑郁症患者分别为23例(24.0%)和4例(4.2%)(P<0.05)。老年组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7例,出血发生率49.0%,显著高于中青年组患者22例(22.9%),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相比,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并发症多。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应根据其临床特点重视治疗,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急性穿孔内镜下OTSC金属夹闭合术效果评估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鹤鸣 郭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349-2351,共3页
目的对消化道急性穿孔内镜下Over-The-Scope-Clip system(OTSC)金属夹闭合术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18例急性医源性消化道穿孔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多中心的临床评估。其中有2例食道穿孔,3例胃穿孔,5例十二指肠穿孔,和8例结肠穿孔。对这1... 目的对消化道急性穿孔内镜下Over-The-Scope-Clip system(OTSC)金属夹闭合术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18例急性医源性消化道穿孔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多中心的临床评估。其中有2例食道穿孔,3例胃穿孔,5例十二指肠穿孔,和8例结肠穿孔。对这18例患者,内镜医生均使用了OTSC金属夹系统,一种新型的合金耙状夹,对穿孔部位进行了闭合术治疗。结果 18例患者中,15例穿孔被及时成功地内镜下闭合,成功率为84%;3例患者未闭合成功,随之进行了外科手术。平均内镜下闭合术所需时间为4~5min。结论急性医源性消化道穿孔内镜下OTSC夹闭合术是成功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OTSC金属夹 急性消化道穿孔 内镜下闭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改善消化系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菊兰 朱戎 李娅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20-121,共2页
目的:研究抗抑郁治疗对消化系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作用。方法: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2003-04/2004-0443例消化系恶性肿瘤晚期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用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治疗伴有抑郁焦虑症... 目的:研究抗抑郁治疗对消化系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作用。方法: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2003-04/2004-0443例消化系恶性肿瘤晚期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用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治疗伴有抑郁焦虑症状患者19例,疗程6周,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消化系恶性肿瘤晚期患者47%(20/43)伴有抑郁症状,44%(19/43)伴有焦虑症状,氟西汀治疗6周末有效率达74%(14/19),治疗2,4,6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28,6.65,10.54,P<0.01)。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改善消化系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伴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焦虑 抑郁症 抗抑郁药 氟西汀 消化系恶性肿瘤 抗抑郁治疗 盐酸氟西汀 晚期患者 焦虑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慢性胆系疾病致消化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耿嘉蔚 黄文丽 +2 位作者 万革 李娅琳 龙毓灵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0-100,99,共2页
本文通过回春生胶囊为治疗组,与多酶片对照观察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胆系疾患致消化功能紊乱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协调... 本文通过回春生胶囊为治疗组,与多酶片对照观察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胆系疾患致消化功能紊乱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协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活菌制剂 胆系疾病 消化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199,CA242和TSGF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秦海春 范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47-49,共3页
探讨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糖抗原19-9(CA19-9)与糖抗原242(CA242)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136例消化道肿瘤及50例正常人血清。结果 以单一指标阳性作为诊断标准,CA242、CA19-9、TSG... 探讨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糖抗原19-9(CA19-9)与糖抗原242(CA242)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136例消化道肿瘤及50例正常人血清。结果 以单一指标阳性作为诊断标准,CA242、CA19-9、TSGF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41.2%,55.9%,74.3%,准确度分别为57.0%,65.1%,75.8%,三项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上升为89.7%,准确度为87.1%(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TSGF、CA19-9与CA242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糖抗原19-9 糖抗原2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血止糊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肝胃郁热型)40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莉云 耿嘉蔚 +3 位作者 吴文迪 范红 张少云 李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641-1643,共3页
目的:客观评价"胃血止糊剂"对上消化道出血(肝胃郁热型)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安全性加以评估。方法:将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肝胃郁热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组2组,共3组,其中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胃血... 目的:客观评价"胃血止糊剂"对上消化道出血(肝胃郁热型)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安全性加以评估。方法:将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肝胃郁热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组2组,共3组,其中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胃血止糊剂"口服治疗,对照1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2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云南白药",疗程均为7天,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变化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1组总有效率67.5%,对照2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2组无明显差异(P>0.05),均优于对照1组(P<0.05)。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在改善口干、口苦、便秘等症状方面优于两对照组(P<0.05)。临床观察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胃血止糊剂"在上消化道出血(肝胃郁热型)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且无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血止糊剂 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 肝胃郁热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消化道出血1265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菊兰 朱戎 范红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9期882-882,共1页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规范化内科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雁 万苹 +1 位作者 范红 王纪云 《胰腺病学》 2007年第1期40-41,共2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较为常见涉及多学科、并发症多的危重急症。近年来,随着一些疗效较好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以及重症监测手段增多、多学科交叉协作治疗,使得SAP病亡率明显降低。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消化科收治且资料完整的77例...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较为常见涉及多学科、并发症多的危重急症。近年来,随着一些疗效较好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以及重症监测手段增多、多学科交叉协作治疗,使得SAP病亡率明显降低。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消化科收治且资料完整的77例SAP,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效果 内科 多学科交叉 危重急症 药物应用 重症监测 S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内镜在提高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汤敏 范红 +3 位作者 何旭 周雁 王芸 万平 《云南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在16例患者中检出小肠病变13例(81.26%),其中明确出血原因或部位者10例(62.5%),3例发现病变但不能肯定出血是否与此...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在16例患者中检出小肠病变13例(81.26%),其中明确出血原因或部位者10例(62.5%),3例发现病变但不能肯定出血是否与此有确切关系。在明确出血原因或部位的10例病人随后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6例行剖腹手术,结果与胶囊内镜诊断所提示的出血部位或原因相吻合,另有2例近期内无消化道出血病人未检出病变。病人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特别是近期有活动性出血病人有较高的检出率,安全无创,可以作首选的检查方法,结合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可弥补其检查中的不足,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内科综合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旭 龙毓灵 范红 《罕少疾病杂志》 2001年第4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内科治疗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单纯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
15
作者 周雁 范红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74-174,共1页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 内镜下单纯尼龙圈套扎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超声微探头诊断上消化道病变的应用
16
作者 汤敏 范红 +1 位作者 何旭 周雁 《云南医药》 CAS 2002年第2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内镜 超声微探头诊断 上消化道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附4例报告
17
作者 李菊兰 万苹 朱戎 《罕少疾病杂志》 2004年第6期24-24,32,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骨髓移植术后发生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31~45岁。原发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例。4例均行异基因外... 目的探讨骨髓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骨髓移植术后发生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31~45岁。原发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例。4例均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分别于移植后第3、7、10、15天出现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各1例,暗红色血便2例。胃肠镜见粘膜炎症、糜烂及溃疡。予洛赛克、立止血、思密达等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骨髓移植术后应常规用抑酸及粘膜保护剂预防和治疗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骨髓移植术 预防和治疗 术后 黑便 移植后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粘膜炎 立止血 原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血止”糊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03例
18
作者 姜莉芸 耿嘉蔚 +7 位作者 刘明 范红 张少云 顾力华 阚黎旭 邓虹 董云霞 晋国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胃血止”糊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胃血止”糊剂,对照组10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云南白药”,2组均以7天为1疗程,根据病情服用1~... 目的观察“胃血止”糊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胃血止”糊剂,对照组10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云南白药”,2组均以7天为1疗程,根据病情服用1~2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9例,有效5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9.32%;对照组痊愈16例,有效6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大便阴转时间治疗组为(3.4±1.2)天,对照组为(4.5±1.4)天,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血止”糊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佳,大便阴转时间短,成本低,无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血止糊剂 上消化道出血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消化道症状与结直肠腺瘤腺癌的关系探讨
19
作者 周怡昆 郭强 薛元明 《中国消化内镜》 2007年第9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消化道症状与结直肠腺瘤腺癌的关系。方法对78名2型糖尿病患者行结肠镜检查,计算有消化道症状的2型糖尿病中结直肠腺瘤腺癌的检出率及性别,患2型糖尿病病程的影响。结果有消化道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腺瘤腺癌...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消化道症状与结直肠腺瘤腺癌的关系。方法对78名2型糖尿病患者行结肠镜检查,计算有消化道症状的2型糖尿病中结直肠腺瘤腺癌的检出率及性别,患2型糖尿病病程的影响。结果有消化道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腺瘤腺癌的风险是无消化道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5倍OR=4.95(95%CI1.916,12.788)其中2型糖尿病病程<6年的病例患结直肠腺瘤腺癌的风险是病程>6年的2.3倍RR=2.333(95%CI1.178,4.623),而风险与性别无关。结论有消化道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腺瘤腺癌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腺癌 2型糖尿病 消化道症状 2型糖尿病病程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核苷酸钠干预对消化性溃疡面愈合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虹 万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705-3707,共3页
目的评价脱氧核苷酸钠短期大剂量干预大鼠消化性溃疡模型及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面愈合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雄性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脱氧核苷酸组(12只),替普瑞酮对照组(12只),均行腹部手术取... 目的评价脱氧核苷酸钠短期大剂量干预大鼠消化性溃疡模型及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面愈合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雄性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脱氧核苷酸组(12只),替普瑞酮对照组(12只),均行腹部手术取胃,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冰乙酸处理,建立后,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于7 d、30 d后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研究溃疡面愈合情况。结果脱氧核苷酸组大鼠溃疡指数、溃疡个数、溃疡总面积均小于模型组,黏膜蛋白、氨基己糖、磷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HE染色显示脱氧核苷酸促进肉芽生长、黏膜成熟及成纤维细胞增殖。结论脱氧核苷酸可以减少患者72 h再出血率,促进溃疡黏膜愈合,增加HP清除率,其机制主要与促进黏膜蛋白、氨基己糖、磷脂合成及增强局部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苷酸 消化性溃疡 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