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1
作者 雷吉琴 范嘉 +1 位作者 符义宏 王永才 《南方农业》 2025年第5期233-239,共7页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还是世界筇竹的集中分布中心,全国唯一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天然野生毛竹遗传种质资源基地,同时也是天...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还是世界筇竹的集中分布中心,全国唯一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天然野生毛竹遗传种质资源基地,同时也是天麻的原生标本模式产地。保护区内有大量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其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不仅是自然的瑰宝,也为森林资源管理带来了特殊的责任与挑战。通过介绍乌蒙山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剖析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 管护现状 对策 云南乌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区人工林林下可燃物管理及对策分析——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2
作者 雷吉琴 范嘉 +2 位作者 符义宏 林昌杰 马海妮 《森林防火》 2025年第1期54-57,共4页
人工林作为自然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与天然林共同构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也是部分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有不可替代作用,但由于人工林林分结构较为单一,林龄过熟严重,导致林下可燃物堆积较多,并且由于人工林郁闭度较... 人工林作为自然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与天然林共同构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也是部分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有不可替代作用,但由于人工林林分结构较为单一,林龄过熟严重,导致林下可燃物堆积较多,并且由于人工林郁闭度较高,容易造成森林火灾隐患,通过对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林现状、林下可燃物特征、潜在风险等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管理对策,为保护区森林防火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保护区 人工林 林下可燃物 火灾隐患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燕 王平 +2 位作者 孟月 李伟 尹正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1,共9页
【目的】探究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珙桐林生态系统养分元素状况和生长限制因子。【方法】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设置4个样地,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 【目的】探究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珙桐林生态系统养分元素状况和生长限制因子。【方法】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设置4个样地,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珙桐林叶片-凋落物-土壤3种组分C、N、P含量及其比值的差异性、相关性,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响应因子。【结果】珙桐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520.97、22.73、1.43 g/kg,凋落物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59.87、10.96、1.35 g/kg,土壤C、N、P平均含量分别为74.81、7.94、0.79 g/kg,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平均含量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不同样地同一组分间土壤C、N、P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Ⅳ>Ⅲ>Ⅱ>Ⅰ(Ⅰ:58.47±1.88、5.73±0.41、0.06±0.02 g/kg;Ⅱ:64.45±2.29、6.82±0.19、0.61±0.08 g/kg;Ⅲ:75.94±1.32、7.88±0.16、1.11±0.06 g/kg;Ⅳ:100.39±1.24、11.32±0.25、1.36±0.10 g/kg),叶片、凋落物差异不显著;同一样地不同组分间C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N、P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样地同一组分、同一样地不同组分间C∶N、C∶P、N∶P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比值间相关性显著;海拔、非毛管孔隙度和坡度、毛管孔隙度、粉砂粒含量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林不同海拔样地间土壤C、N、P含量及其比值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凋落物差异不明显,根据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表明样地Ⅳ珙桐生长受P元素限制,海拔、非毛管孔隙度、坡度、毛管孔隙度、粉砂粒含量是影响珙桐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生态化学计量 叶片-枯落物-土壤 环境因子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及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4
作者 廖正杭 陈婷 +2 位作者 赵永丽 李伟 杨科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基于Landsat数据,提取了乌蒙山自然保护区2005年、2011年、2019年植被覆盖信息,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反演了植被覆盖度(FVC),利用Fragstats 4.2软件计算了保护区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及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005—2019年的变... 基于Landsat数据,提取了乌蒙山自然保护区2005年、2011年、2019年植被覆盖信息,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反演了植被覆盖度(FVC),利用Fragstats 4.2软件计算了保护区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及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005—2019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植被覆盖类型主要以阔叶林为主,2005—2019年间占比从56%增加到60%;研究区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以中高、高植被覆盖度为主,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2011年、2019年不同时期中高、高植被覆盖区分别占该区总面积的78.41%、75.59%、83.22%,FVC均值从65.14%上升到了73.3%;从景观格局来看,保护区植被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整体景观破碎度再降低,不同植被类型斑块整体上变化不大、斑块形状越来越规则,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分布较集中,混杂度、多样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特征 乌蒙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竹笋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包刘媛 杨科 +4 位作者 环颜平 杨成翠 韩多 张永至 杨顺强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测定分析了乌蒙山方竹春季笋和秋季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与春季发笋的筇竹笋和秋季发笋的永善方竹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蒙山方竹笋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纤维素含量均高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可溶性糖含量低于筇竹笋、略高... 测定分析了乌蒙山方竹春季笋和秋季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与春季发笋的筇竹笋和秋季发笋的永善方竹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蒙山方竹笋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纤维素含量均高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可溶性糖含量低于筇竹笋、略高于永善方竹笋,可食率高于筇竹笋但低于永善方竹笋;乌蒙山方竹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有明显的差异,且与永善方竹笋的差异小于与筇竹笋的差异。总体而言,乌蒙山方竹笋的营养品质相对较好,且春季笋品质优于秋季笋。研究结果可为探明乌蒙山方竹的亲缘关系及其笋营养价值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方竹 筇竹 永善方竹 营养成分 亲缘关系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昭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燕 王平 +2 位作者 孟月 李伟 尹正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0,105,共8页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供给状况。结果表明:(1)6种植被类型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方竹林较高,次生林和草甸次之,原生林最低,土壤C和K的质量分数较高,N和P的质量分数较低;...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供给状况。结果表明:(1)6种植被类型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方竹林较高,次生林和草甸次之,原生林最低,土壤C和K的质量分数较高,N和P的质量分数较低;各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及比值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强度变异,其中,土壤P、K的变异系数小于C、N,土壤w(C)∶w(P)和w(N)∶w(K)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w(C)∶w(N)、w(P)∶w(K)。(2)土壤C、N、P、K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土层、不同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质量分数整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原生常绿阔叶林土壤P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整体增加,其他植被类型土壤P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整体逐渐减少;除方竹林和草甸外,其他植被类型土壤K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3)土壤C、N、P质量分数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土层中变化规律各异,除土壤w(N)∶w(K)外,各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之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受植被类型影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土层间养分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P元素质量分数和w(C)∶w(N)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N和P质量分数是6种植被土壤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比 植被类型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林群落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孙茂盛 曹安江 +9 位作者 杨科 李伟 王娟 谷中明 李茂彪 易祥波 覃家理 和世钧 杜凡 杨宇明 《竹子学报》 2019年第3期19-27,共9页
毛竹是刚竹属中国特有种,是竹类中秆形最高大的散生竹种,也是中国人工栽培最广的竹种和竹产业最主要的笋材原料,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毛竹野生种群至今仅发现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海子坪乡的湿性常绿阔叶林山... 毛竹是刚竹属中国特有种,是竹类中秆形最高大的散生竹种,也是中国人工栽培最广的竹种和竹产业最主要的笋材原料,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毛竹野生种群至今仅发现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海子坪乡的湿性常绿阔叶林山地,是目前唯一发现的一片天然野生毛竹群落。由于毛竹野生种群携带重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资源,对于人工毛竹经济性状改良和抗性选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因此,保护好并深入调查研究毛竹野生种群的结构特征与演变趋势,对于毛竹新品种培育与人工林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首次对迄今唯一发现的野生毛竹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野生毛竹群落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伴生物种主要为地带性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建群树种,且多为起源古老的木本蕨类—桫椤、木兰科、樟科、茶科和壳斗科等树种,显示了野生毛竹群落的古老性与原生性;目前林分秆龄结构严重老化,易导致毛竹单优势的退化,显示出向竹—木混交的湿性常绿阔叶林演化的趋势;最后在对海子坪天然毛竹林资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对野生毛竹群落保护与复壮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毛竹群落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顺强 杨科 +4 位作者 吴银梅 黄朝富 杨成翠 唐忠艳 李柒玉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119-120,154,共3页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种植大球盖菇、竹荪、羊肚菌和猴头菇,4种食用菌鲜菇产量分别达18784.80、2363.70、2625.00 kg/hm^(2)和0.95 kg/袋;采用“管护局+当地高校+种植户”的推广种植模式,通过管护局...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种植大球盖菇、竹荪、羊肚菌和猴头菇,4种食用菌鲜菇产量分别达18784.80、2363.70、2625.00 kg/hm^(2)和0.95 kg/袋;采用“管护局+当地高校+种植户”的推广种植模式,通过管护局的组织管理、当地高校的技术支撑和种植户的积极参与,保障了项目的有序、高效推进;食用菌栽培资源化利用了1000余t农林业废弃物。该项目促进了周边社区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协调统一,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社区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乌蒙山 社区发展 食用菌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永丽 杨科 +1 位作者 陈婷 李伟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152-154,共3页
该研究分析了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工作存在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专业科研人员缺乏、科研水平不高和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针对目前保护区的科研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优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 该研究分析了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工作存在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专业科研人员缺乏、科研水平不高和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针对目前保护区的科研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优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人才建设、强化项目储备和找准保护区定位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研现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青树群落特征研究
10
作者 李伟 彭明春 +1 位作者 周春琴 赵永丽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45-48,共4页
为给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保护植物水青树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采用样线和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保护区水青树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水青树更新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该保护区水青树群落乔木层优势树种为珙桐... 为给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保护植物水青树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采用样线和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保护区水青树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水青树更新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该保护区水青树群落乔木层优势树种为珙桐、五裂槭、灯台树和木瓜红等,灌木层主要物种为筇竹、玉山竹及西南红山茶,水青树群落的稳定性高;植物区系以北温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占优势;保护区水青树群落的更新趋于正态分布,更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青树群落 植物种类 物种多样性 更新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OS DEM的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伟 王平 +4 位作者 丁智强 李鹏映 廖正杭 华红莲 李玉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90-1399,共10页
以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融合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ALOS DEM数字地形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阐述区内地形分异、地貌格局与发育演化等特征。结果表明:1)保护区基本地貌类型以大起伏中山(57.45%)为主,其次为大起伏亚高山(30.66%)和... 以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融合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ALOS DEM数字地形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阐述区内地形分异、地貌格局与发育演化等特征。结果表明:1)保护区基本地貌类型以大起伏中山(57.45%)为主,其次为大起伏亚高山(30.66%)和中起伏中山(11.17%),海拔、起伏度、坡度、面积-高程积分值等定量地形指标的平均值从三江口片区至朝天马、海子坪片区逐渐降低,夷平剥蚀面级数逐渐减少;2)保护区及附近地区共发育7级夷平剥蚀面,其中Ⅰ~Ⅲ级为山顶面和残余夷平面,Ⅶ级为金沙江侵蚀阶地面,Ⅳ~Ⅵ级为剥蚀面,与区域3次构造旋回相对应;3)保护区面积-高程积分值在0.197~0.815之间,平均为0.503,超过80%的区域处于地貌演化的壮年阶段,表明区域地表侵蚀动力较强,在人类活动增强背景下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未来的保护规划应考虑各个基本地貌类型区的地表动力差异。综合而言,独特、丰富的地貌结构使得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所依附的生态环境要素得以保存,加强地貌多样性研究有助于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实现保护区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地貌类型 面积-高程积分 地形剖面 ALOS DEM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经济发展策略
12
作者 陈波 郝永松 陶冠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2-15,共4页
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林下经济发展对构建社区共建共管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对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经济发展的优... 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林下经济发展对构建社区共建共管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对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讨论,从创新机制、强化科技、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合理布局、科学发展几个方面提出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林下经济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十齿花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3
作者 孟月 周春琴 +1 位作者 张燕 王平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齿花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其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阐明十齿花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情况及养分循环特征。结果表明:十齿花林叶片、凋落物、土...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齿花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其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阐明十齿花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情况及养分循环特征。结果表明:十齿花林叶片、凋落物、土壤C平均含量分别为592.48、540.61、51.51 g·kg^(-1),N平均含量分别为19.41、15.45、1.66 g·kg^(-1),P平均含量分别为1.67、1.67、0.35 g·kg^(-1),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同一样地内植物叶片、凋落物和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不同样地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凋落物C含量差异显著,其余组分各指标差异不显著;叶片-凋落物N、C∶N显著相关,凋落物-土壤C显著相关;十齿花林生态系统主要受N素限制,凋落物的营养元素源于叶片,分解后归于土壤,为十齿花林生长发育提供养分支持,促进养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十齿花林 叶片-凋落物-土壤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保护区连香树群落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永丽 李飞巧 +1 位作者 刘恩德 李伟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3-38,共6页
基于群落野外调查数据,利用生态位测度,方差比率、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的方法,研究云南乌蒙山保护区连香树群落主要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连香树生态位宽度最大,为乔木... 基于群落野外调查数据,利用生态位测度,方差比率、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的方法,研究云南乌蒙山保护区连香树群落主要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连香树生态位宽度最大,为乔木层优势种;灌木层主要物种为筇竹,草本层主要物种为骤尖楼梯草。乔木层总体种间呈现显著正联结,处于演替后期,较为稳定;连香树与群落中其他物种发生了生态位分离,联结关系均较弱。根据以上结果,建议加强对连香树生境地的保护,并适当扩繁连香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群落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保护区峨眉栲、三脉水丝梨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古朝山 陈娜 +2 位作者 杨科 刘恩德 李伟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0-55,62,共7页
以乌蒙山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峨眉栲(Castanopsis platyacantha)、三脉水丝梨(Sycopsis triplinervia)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分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样地内调查到维管束植物175种,隶属64个科103个属,... 以乌蒙山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峨眉栲(Castanopsis platyacantha)、三脉水丝梨(Sycopsis triplinervia)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分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样地内调查到维管束植物175种,隶属64个科103个属,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划为12个类型,总体上可分为广布型、热带型、温带型;(2)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分别为峨眉栲和三脉水丝梨、筇竹(Chimonobambusa tumidissinoda)、骤尖楼梯草(Elatostema cuspidatum),物种重要值与数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相关强度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3)群落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4)整个群落以第Ⅰ龄级和高度Ⅰ级树木占优势,而乔木层则以第Ⅱ龄级和高度Ⅱ级树木占优势。群落物种丰富,优势种明显,生长稳定,有利于维持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保护区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峨眉栲 三脉水丝梨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方竹属一新种——乌蒙山方竹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安江 杨科 虎鑫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3期53-55,共3页
描述了产自云南彝良的竹类植物一新种——乌蒙山方竹。该种形态接近永善方竹和筇竹,秆环隆起成脊似筇竹,节内环生气生根刺又似永善方竹;叶大小界于永善方竹和筇竹之间,正面颜色深绿似永善方竹,背面颜色灰绿色似筇竹;笋期居方竹与筇竹出... 描述了产自云南彝良的竹类植物一新种——乌蒙山方竹。该种形态接近永善方竹和筇竹,秆环隆起成脊似筇竹,节内环生气生根刺又似永善方竹;叶大小界于永善方竹和筇竹之间,正面颜色深绿似永善方竹,背面颜色灰绿色似筇竹;笋期居方竹与筇竹出笋期之间,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种 方竹属 乌蒙山方竹 云南彝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玉山竹属一新种——大山包玉山竹
17
作者 李伟 钱颖 +2 位作者 吴太平 孙茂盛 李勇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1期78-81,共4页
描述了云南玉山竹属一新种大山包玉山竹(Yushania dashanbaoensis Wei.Li&Y.Qian),该种与长肩毛玉山竹(Y.vigens)、毛竿玉山竹(Y.hirticaulis)相似,但区别在于大山包玉山竹箨环木栓质隆起,节间肋纹突起,秆每节3分枝后再分枝,笋深褐... 描述了云南玉山竹属一新种大山包玉山竹(Yushania dashanbaoensis Wei.Li&Y.Qian),该种与长肩毛玉山竹(Y.vigens)、毛竿玉山竹(Y.hirticaulis)相似,但区别在于大山包玉山竹箨环木栓质隆起,节间肋纹突起,秆每节3分枝后再分枝,笋深褐绿色,密被灰白色小刺毛,鞘口箨耳一边高,一边低(极不对称),高的箨耳上扬,低的箨耳呈水平抱秆;叶耳三角形或卵状长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山竹属 大山包玉山竹 新种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林业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年会举行 中美双方共话林业绿色投资
18
作者 李文军 《中国林业产业》 2016年第5期8-8,共1页
本刊讯 2016年4月21日-22日,国家林业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年会暨气候变化下的林业绿色投资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由国家林业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主办,南京中医药大学科信所承办。来自中美双方政府、国际非政府组织、中国... 本刊讯 2016年4月21日-22日,国家林业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年会暨气候变化下的林业绿色投资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由国家林业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主办,南京中医药大学科信所承办。来自中美双方政府、国际非政府组织、中国企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等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林业局 国际贸易 绿色投资 林产品 年会 非政府组织 国际研讨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大球盖菇的畦型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包刘媛 杨成翠 +3 位作者 李柒玉龙 杨科 凌育菲 杨顺强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为探索大球盖菇高产、高品质栽培管理方式,以木屑、稻壳为栽培原料,比较4个不同畦长×畦宽×畦深处理的大球盖菇出菇时间、产量、品质等,研究不同畦型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大球盖菇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单... 为探索大球盖菇高产、高品质栽培管理方式,以木屑、稻壳为栽培原料,比较4个不同畦长×畦宽×畦深处理的大球盖菇出菇时间、产量、品质等,研究不同畦型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大球盖菇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单朵平均鲜质量、出菇密度和生物学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可采收4潮菇,但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低于试验其他处理;处理B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单朵平均鲜质量、生物学效率及氨基酸含量最低;处理C大球盖菇氨基酸含量最高;处理D还原糖、蛋白质含量最高。综上,处理A产量最高,处理D品质最好,为栽培大球盖菇适宜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栽培技术 畦床 产量 营养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喉噪鹛的繁殖生态
20
作者 范彪 张袁 +3 位作者 李鹏映 陈静 付义强 王琼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511,共7页
白喉噪鹛Pterorhinus albogularis是一种典型的森林鸟类,其基础生态学资料十分匮乏。2022—2023年繁殖季(4—9月),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岩方片区内,对白喉噪鹛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共记录了20群89只次白喉噪鹛,区域种... 白喉噪鹛Pterorhinus albogularis是一种典型的森林鸟类,其基础生态学资料十分匮乏。2022—2023年繁殖季(4—9月),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岩方片区内,对白喉噪鹛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共记录了20群89只次白喉噪鹛,区域种群密度为(28.3±12.2)只/km2。发现的4个白喉噪鹛巢均在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上。巢呈杯状,隐蔽度高。4个巢的窝卵数均为3枚,卵呈暗蓝色。白喉噪鹛具有合作繁殖行为。该鸟类偏好在高大乔木数量多、盖度高和植被总盖度大的栖息地活动。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乔木因子和植被总盖度是影响白喉噪鹛活动区选择的关键生态因子。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白喉噪鹛的生态生物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喉噪鹛 繁殖生态 活动区选择 合作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