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肿瘤中p53、p21、C-erbB-2癌基因表达及T细胞亚群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那万里 尹文京 周鹤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464-466,共3页
目的:探讨p53 、p21 、CerbB2 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膀胱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Labelled Strept Adin Bidin) 技术,检测膀胱癌相关... 目的:探讨p53 、p21 、CerbB2 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膀胱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Labelled Strept Adin Bidin) 技术,检测膀胱癌相关癌基因p53 、p21、CerbB2 的基因表达。结果:p53 、p21、CerbB2 阳性表达率随病理分级上升而上升;浸润性癌p53 、p21 、CerbB2 的阳性表达强度高于浅表性癌;阳性表达的术后癌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阳性表达的死亡率亦高于阴性表达者。T细胞亚群中OKT4OKT8、Et、Ea 数随肿瘤分级而下降,而OKT8 值则逐渐升高。结论:证明p53、p21、CerbB2 基因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细胞免疫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癌基因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范智峰 董红艳 王秀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5期117-118,共2页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之一,是指肠腔内容物通过受阻,发病初期,梗阻肠段闭塞,肠壁水肿,第三间隙液体积聚,伴随着血管内水分丢失,并有大量电解质丢失,肠壁血供受影响,缺血,坏死,然后继发肠道感染,可导致毒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致死亡...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之一,是指肠腔内容物通过受阻,发病初期,梗阻肠段闭塞,肠壁水肿,第三间隙液体积聚,伴随着血管内水分丢失,并有大量电解质丢失,肠壁血供受影响,缺血,坏死,然后继发肠道感染,可导致毒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致死亡。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腹腔积液和体内电解质失衡及感染和毒血症。上述情况的严重程度视梗阻部位的高低及梗阻时间的长短以及肠壁的血运情况表现不一。本院2011年9月~2015年3月应用肠梗阻导管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3例,与同期行非肠梗阻导管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8例进行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 腹部手术后 粘连性肠梗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腔镜辅助乳腺癌保乳和完全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忠波 《中国处方药》 2015年第9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腔镜辅助乳腺癌保乳和完全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接诊的7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中行乳腔镜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40例作为观察组,予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36... 目的探讨乳腔镜辅助乳腺癌保乳和完全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接诊的7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中行乳腔镜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40例作为观察组,予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50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腔镜辅助乳腺癌保乳结合完全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腔镜 乳腺癌 保留乳房 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腔镜微小隐蔽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忠波 《中国处方药》 2015年第7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腔镜微小隐蔽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接诊的132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乳腔镜微小隐蔽切口切除术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无痛开放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的58例... 目的探讨乳腔镜微小隐蔽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接诊的132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乳腔镜微小隐蔽切口切除术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无痛开放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6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919,P〈0.05);观察组的手术满意率为96.0%,与对照组的77.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9,P〈0.05)。结论乳腔镜微小隐蔽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腔镜 微小隐蔽切口 乳腺良性肿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比探讨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洪彪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5期69-70,共2页
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各76例,腹腔镜组患者予以腹腔镜直... 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各76例,腹腔镜组患者予以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开腹组予以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保肛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腹腔镜组保肛率虽高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且腹腔镜组虽然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低位直肠癌方面,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较之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出血量少以及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论】切除直肠固定术与腹侧网片直肠固定术对直肠脱垂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功能结果和复发情况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尹忠明 马志明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4年第6期739-741,共3页
背景切除直肠固定术与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是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的直肠脱垂治疗术式,但尚缺乏关于长期复发率和功能结果的报告。目的比较切除直肠固定术与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术后生活质量、长期功能结局和直肠脱垂复发情况。设计回顾性分... 背景切除直肠固定术与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是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的直肠脱垂治疗术式,但尚缺乏关于长期复发率和功能结果的报告。目的比较切除直肠固定术与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术后生活质量、长期功能结局和直肠脱垂复发情况。设计回顾性分析直肠脱垂手术数据库中的临床资料。设置纳入2009年至2016年间在本中心接受切除直肠固定术或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的患者。患者共纳入患者220例,其中女性208例(94%);接受切除直肠固定术85例(39%),接受腹侧补片直肠固定术135例(61%)。主要观察指标直肠脱垂复发情况。结果切除直肠固定术组患者更年轻(52岁vs.60岁,P=0.02),开放性手术占比更多(20%vs.9%,P<0.001)。切除直肠固定术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10(94,146)个月,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13(87,137)个月。切除直肠固定术组复发21例(26%),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组复发50例(39%)(P=0.041)。切除直肠固定术组的中位复发时间为44(18,80)个月,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组的中位复发时间为28.5(11.0,52.5)个月(P=0.14)。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组10年内再脱垂率为63%,切除直肠固定术组为25%(P=0.006)。两组的功能结果相似。局限性回顾性研究,回忆偏倚。结论切除直肠固定术和腹侧补片直肠固定术的长期生活质量和功能结果相当。腹侧补片直肠固定术与复发性直肠脱垂修复术后脱垂复发率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垂 切除直肠固定术 腹侧网片直肠固定术 患者自我报告结局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