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werPICC导管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健 聂凌云 +2 位作者 江莹莹 梁锐 刘秀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PowerPICC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5... 目的探讨PowerPICC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PowerPICC导管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干预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一次性穿刺到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服务、环境设施、住院舒适的满意度评分以及综合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次数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到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环境设施、住院舒适的满意度以及综合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非计划性拔管)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werPICC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能够提高一次性成功置管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升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PICC导管 全程集束化护理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患者 导管留置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理念在神经外科术后恶心呕吐管理运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徐英 程芳 +2 位作者 张国锋 梁锐 唐尤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30-0033,共4页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一般管理模式;...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一般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以速康复外科理念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生命体征、围手术期舒适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与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PONV次数(1.33±0.59次)少于对照组(1.71±0.7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焦虑情绪发生率(30.6%)低于对照组(54.3%),围术期舒适度较高患者比例(69.4%),高于对照组(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3.17±2.57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4.94±4.2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33.3%)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mRS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能减少神经外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提高围手术期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择期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护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袁俊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听神经瘤手术30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1~6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听神经瘤手术30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1~6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实施标准化护理。观察手术前后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和听神经动作电位波幅、纯音听阈及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听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均升高(P<0.05)。术后患者纯音听阈均值优于术前[(23.05±3.08)比(35.39±6.56),t=9.326,P<0.001]。术后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大部分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有所提高,面神经功能优良率高于术前(X^(2)=35.623,P<0.05)。术前、术中及术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Ⅰ、Ⅱ、Ⅲ潜伏期、波Ⅰ-Ⅲ、Ⅲ-Ⅳ、Ⅰ-Ⅳ波间期、波V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可以有效保护面神经和听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听力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听神经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配合鼻饲食谱在神经外科鼻饲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慧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5期857-858,共2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配合鼻饲食谱在神经外科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1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鼻饲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配合鼻饲食谱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基于此,给予实验组预见性护理。比...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配合鼻饲食谱在神经外科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1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鼻饲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配合鼻饲食谱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基于此,给予实验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而两组血清总白蛋白、转铁蛋白以及前白蛋白水平均上升,且实验组较高;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配合鼻饲食谱可改善神经外科鼻饲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预见性护理 鼻饲食谱 营养状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的手术部位感染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与耐药基因分析
5
作者 郑立群 曹志 +3 位作者 熊振坤 董逸群 张国锋 梁锐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7期996-998,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的手术部位感染中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与耐药基因。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神经... 目的:分析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的手术部位感染中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与耐药基因。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神经外科收治的483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并发感染患者中KP、AB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与耐药基因。结果:48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有4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52%;4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共检出63株病原菌,其中KP、AB分别分离出23株(占36.51%)、16株(占25.40%);患者检出KP、AB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唑肟、氨曲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复方磺胺甲噁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23株KP中基因型Ompk 35与blaSHV占比最高均为19株(占82.61%),其次为blaKPC为13株(占56.52%),位居第3的是blaTEM为10株(占43.48%);16株AB中基因型blaOXA-66与blaOXA-23占比最高均为15株(占93.75%),其次为blaSHV为10株(占62.50%)。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分离出的病原菌以KP、AB较为常见,2者对临床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且2种病原菌的耐药基因型具有多样性,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鲍曼不动杆菌 神经外科 耐药特征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罗林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1期75-75,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于行神经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12月间入某医院择期进行开颅手术的老年患者共44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A组22例和B组22例,A组患者输注羟乙基淀粉液(6%),B组患者输注乳酸钠林格...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于行神经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12月间入某医院择期进行开颅手术的老年患者共44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A组22例和B组22例,A组患者输注羟乙基淀粉液(6%),B组患者输注乳酸钠林格液,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在麻醉诱导15min时开始,而此过程一般在30min内完成。患者在手术中要被监测,包括心电图(ECG)、心率(HR)、尿素氮(BUN)、肌酐(Cr),其中尿素氮和肌酐的监测时间在进行AHH之前、AHH之后、AHH之后30min、AHH之后60min和AHH之后3小时的改变。结果 A组和B组老年患者在AHH前后的各个时间点与组内相对比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输注羟乙基淀粉液(6%)进行AHH对开颅手术老年患者的肾功能没有较明显影响,应值得被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HH 老年 神经外科 患者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孔神经外科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附58例报告)
7
作者 唐尤佳 罗林 +2 位作者 宗志涛 陈希兰 熊丹 《江西医药》 CAS 2004年第3期180-181,共2页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的脑部表现,其手术以往采用锥颅血肿碎吸及开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积累了较多临床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还有待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锁孔开颅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地图联合预警机制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转运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徐文华 吴维蒲 +5 位作者 徐友丽 江金文 方富 刘永春 董逸群 梁锐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3期156-160,共5页
目的:研究卒中地图联合预警机制对出血性脑卒中(HS)患者转运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HS患者。本院于2023年4月起开展卒中地图联合预警机制,将2022年7月—2023年3月入院的... 目的:研究卒中地图联合预警机制对出血性脑卒中(HS)患者转运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HS患者。本院于2023年4月起开展卒中地图联合预警机制,将2022年7月—2023年3月入院的患者纳入B组,将2023年4—12月入院的患者纳入A组,各43例。比较两组急救效果、转运相关并发症、预后情况、生活质量。结果:A组院外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院内诊断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转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1 d,两组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改良Rankins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急救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高于急救前,且A组C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B组,GCS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30 d,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各项评分均高于急救前,且A组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地图联合预警机制可显著提升HS患者急救效果,且能减少转运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卒中地图 预警机制 并发症 预后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枫 胡炜 杨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282-2284,共3页
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malformations,C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患病率为0-4%-0.9%,占颅内血管畸形的5%-16%.脑干CMs占颅内所有CMs的9%-35%。其中,桥脑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脑干CMs的自然史还不清楚,但文献报道... 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malformations,C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患病率为0-4%-0.9%,占颅内血管畸形的5%-16%.脑干CMs占颅内所有CMs的9%-35%。其中,桥脑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脑干CMs的自然史还不清楚,但文献报道其出血率和再出血率明显高于脑内其他部位的CMsE。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可避免病灶增大或瘤内反复出血产生占位效应,甚至患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外科治疗 颅内血管畸形 手术切除病灶 海绵状血管畸形 中枢神经系统 再出血率 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微创术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炜 杨枫 唐尤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术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动员对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出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行常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和治疗组(n=25,术后3~5 d时行BMSCs动员)。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行NIHSS量表、FI... 目的观察微创术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动员对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出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行常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和治疗组(n=25,术后3~5 d时行BMSCs动员)。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行NIHSS量表、FIM量表评分,术前、术后2周测定外周血CD133+、CD34+细胞数,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2组术后NIHSS、FIM分值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术后NIHSS、FIM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治疗组外周血CD133+、CD34+细胞在单核细胞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及6个月2组肝肾功能检查指标均正常。结论脑出血微创术后尽早进行BMSCs动员,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干细胞动员 神经功能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炜 杨枫 +2 位作者 唐尤佳 杨波 关方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6期6767-6773,共7页
背景:成体干细胞在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分步诱导下的神经分化,尚少见报道。目的:探索天然膜样细胞外基质加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作用下,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的神经分化情况。方法:健康人羊膜分离培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酶、化学方法制作... 背景:成体干细胞在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分步诱导下的神经分化,尚少见报道。目的:探索天然膜样细胞外基质加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作用下,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的神经分化情况。方法:健康人羊膜分离培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酶、化学方法制作膜样细胞外基质并检测其生物相容性。将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细胞接种在包被膜样基质玻片的24孔板中,更换不同培养基分步诱导分化;对照组去除膜样基质,其余方法同实验组。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兔抗人突触蛋白表达升高,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降低,兔抗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升高,其余无明显变化。第1代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程度表达胚胎干细胞和神经祖细胞标志,诱导后实验组各转录因子均有变化。说明实验所用方法提取的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促进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过程中的突触成熟,分步诱导的方法可以使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脊髓损伤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分化 干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神经内镜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文华 方富 +1 位作者 刘卫兵 梁锐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5期55-57,61,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神经内镜手术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依据神经内镜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出血7 h内)和延迟期组(出血24 h后),每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神经内镜手术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依据神经内镜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出血7 h内)和延迟期组(出血24 h后),每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血肿清除、意识恢复、致残、死亡情况、神经功能、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早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延迟期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延迟期组(P<0.05),血肿清除率、意识恢复率为93.3%(28/30)、86.7%(26/30),均显著高于延迟期组的80.0%(24/30)、56.7%(17/30)(P<0.05),致残率为13.3%(4/30)显著低于延迟期组的43.3%(13/30)(P<0.05),超早期组手术后较手术前的ESS评分、MMSE评分、BI评分、SF-36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延迟期组(P<0.05),超早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显著高于延迟期组的63.3%(19/30)(P<0.05),超早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5/30),显著低于延迟期组的46.7%(14/30)(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神经内镜手术较延迟期神经内镜手术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超早期 神经内镜手术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翔 张国锋 +2 位作者 全小梅 唐尤佳 陈琦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827-829,共3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面神经保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2例桥小脑脑角肿瘤术中运用面神经监测技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9例(86.3%),大部分切除3例(13...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面神经保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2例桥小脑脑角肿瘤术中运用面神经监测技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9例(86.3%),大部分切除3例(13.7%);面神经位于肿瘤腹下方8例,腹上方4例,腹侧中部10例。所有患者面神经均解剖保留。术后10d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Ⅰ-Ⅱ级16例(72.7%),Ⅲ-Ⅳ6例(27.3%),V-Ⅵ级0例,术后6个月、12个月面神经功能良好率分别为81.82%、90.91%,无死亡病例。结论在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应用持续电生理监测有助于面神经解剖和功能的保护,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监测 桥小脑角肿瘤 面神经功能 乙状窦后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潜伏感染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斌 张国锋 +3 位作者 李凌云 周鋒 冯东举 姚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 :采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作为宿主建立HHV-6A亚型潜伏感染神经系统细胞的体外模型。方法:HHV-6A急性感染U251细胞后随细胞传代,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病毒复制及检测病毒基因表达情况等确定其进入潜伏感染阶段。结果:HHV-6A... 目的 :采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作为宿主建立HHV-6A亚型潜伏感染神经系统细胞的体外模型。方法:HHV-6A急性感染U251细胞后随细胞传代,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病毒复制及检测病毒基因表达情况等确定其进入潜伏感染阶段。结果:HHV-6A在急性感染U251细胞后随传代数的增加,病毒基因拷贝量逐渐减低至稳定的低水平,而代表处于潜伏感染阶段的HHV-6A病毒U94基因的转录逐渐下降随后维持在稳定水平表达。结论:HHV-6A在体外感染U251后通过传代使病毒从急性感染期逐渐转入潜伏感染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 潜伏感染 U2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卫兵 梁锐 +4 位作者 帅记焱 江金文 方富 谢欣 张先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5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各30例,早期组于术后4~7 d进行神经...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各30例,早期组于术后4~7 d进行神经康复治疗,晚期组于术后1~2周行神经康复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临床疗效、卧床时间、神经功能改善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时间、预后。结果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晚期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短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短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时间短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的预后情况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术后晚期神经康复治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康复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立群 熊振坤 +4 位作者 曹志 江文曲 张国锋 唐尤佳 高翔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027-1028,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下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并发症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1例经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术前神经导航定位,经额顶小骨窗内镜下...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下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并发症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1例经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术前神经导航定位,经额顶小骨窗内镜下血肿清除5例,经颞小骨窗内镜下血肿清除13例,顶枕部小骨窗内镜下血肿清除3例。结果随访2-6个月,21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良RANKIN评分0分1例,1分2例,2分2例,3分8例,4分6例,5分2例,6分0例。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治疗脑出血患者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道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锐 张国锋 曹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6期922-925,共4页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围手术期管理,观察组运用以速康复外科理...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围手术期管理,观察组运用以速康复外科理念配合气道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通气指标变化、干预后气道湿化效果,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3天、第7天、第14天后,两组指标氧分压、氧合指数上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且观察组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气道湿化效果满意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观察组过度通气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通气不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7.78%,观察组撤机失败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道管理中可有效调节患者通气指标、改善气道湿化情况以及减少呼吸机使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重型颅脑损伤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下变形脑室穿刺颅内压探头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锐 方富 吴维蒲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9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导航下变形脑室穿刺颅内压探头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行神经导航下变形脑室穿刺,对照组行传统常规下变形脑室穿刺颅内压探头植... 目的观察神经导航下变形脑室穿刺颅内压探头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行神经导航下变形脑室穿刺,对照组行传统常规下变形脑室穿刺颅内压探头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指标(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置管位置、引流管置管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位置良好率、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GOS评分、NI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损伤脑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类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变形脑室穿刺颅内压探头植入术是一种更加微创、精确地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变形脑室穿刺 颅内压探头植入术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治疗脑出血术后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张心勇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治疗脑出血术后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脑出血术后伴高血压患者60例,采用红蓝信封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乌拉地尔治疗,联合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治疗脑出血术后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脑出血术后伴高血压患者60例,采用红蓝信封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乌拉地尔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泊酚治疗,2组均持续干预5 d后比较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术后1、3、7 h生命体征(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颅内压)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043,P=0.044);术后1、3、7 h,联合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67%,低于对照组的53.33%(χ^(2)=4.444,P=0.035)。结论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治疗脑出血术后伴高血压效果较好,既可稳定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术后 高血压 丙泊酚 乌拉地尔 生命体征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牵拉脑保护术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运用体会
20
作者 徐文华 高翔 +2 位作者 梁锐 程毛锋 唐尤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8期4198-4198,共1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开颅手术中运用无牵拉脑保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仅1例3d后发生迟发血肿。开颅手术中使用无牵拉脑保守术能减少对脑组织牵拉伤的发生,保护重要功能区脑组...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开颅手术中运用无牵拉脑保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仅1例3d后发生迟发血肿。开颅手术中使用无牵拉脑保守术能减少对脑组织牵拉伤的发生,保护重要功能区脑组织,达到手术过程中的微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牵拉 脑保护 开颅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