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β防御素-2基因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娇娇 陈翠娥 +3 位作者 孙媛媛 郭金余 狄天伟 张希希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2389-2393,2407,I0006,共7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β防御素-2(humanβdefensin-2,h BD2)对高氧诱导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空载体组和h BD2组,每组12只。大鼠暴露于90%高氧箱内14d建立BPD模型... 目的研究重组人β防御素-2(humanβdefensin-2,h BD2)对高氧诱导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空载体组和h BD2组,每组12只。大鼠暴露于90%高氧箱内14d建立BPD模型,h BD2组于第4天气管穿刺注入1×10^7/ml含有h BD2编码基因的重组腺病毒25μl,空载体组注入等量空载体腺病毒。于第7、14天采集肺组织标本,q PCR检测肺组织h BD2 m RNA表达;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肺泡辐射状计数(RAC)和平均内衬间隔(MLI);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ELISA法测定肺组织炎症因子TNF-ɑ、IL-1β、IL-6、IL-10表达水平。结果梯度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为1×10^9/ml,用稀释液稀释100倍得到1×10^7/ml。在大鼠出生后第7、14天,与h BD2组比较,空气组、高氧组、空载体组大鼠hBD2 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为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14天,高氧组和空载体组大鼠的RAC、MLI、AOD值、TNF-ɑ、IL-1β、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与空气组、h B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高氧暴露后大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受阻,h BD2组大鼠肺泡和肺血管发育改善。结论h BD2基因治疗可促进高氧诱导BPD新生鼠的肺泡及肺血管发育,并减轻肺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Β防御素-2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氧 肺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对高氧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鼠血清及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诱捕网的影响
2
作者 盛安群 陈翠娥 +6 位作者 孙媛媛 张希希 钱燕 朱融和 周爱华 王楸 冯建华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2482-2485,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肝素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鼠血清及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Ts)的影响。方法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肝素组、对照组,每组12只。空气组置于空气中,其他3组置于氧浓度为90%的高氧箱7d建立BPD模型。肝素组... 目的探讨肝素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鼠血清及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Ts)的影响。方法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肝素组、对照组,每组12只。空气组置于空气中,其他3组置于氧浓度为90%的高氧箱7d建立BPD模型。肝素组于造模开始后,每天腹腔注射低剂量肝素(250U/kg)至造模结束;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在出生后第7、14天,每组各取6只麻醉并采集血液标本及肺组织标本,采用PicoGreen荧光染色法检测血清游离DNA(cf-DNA/NETs)水平,共聚焦显微成像观察肺组织NETs,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并测定肺泡辐射状计数(RAC)和平均内衬间隔(MLI)。结果出生后第7、14天,高氧组、对照组新生鼠血清游离DNA水平较空气组明显升高(均P<0.05),肝素组较高氧组明显降低(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高氧组、对照组肺组织组蛋白、髓过氧化物酶荧光信号范围增加,NETs表达增加;肝素组荧光信号范围减少。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对照组新生鼠RAC明显减少,MLI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氧组比较,肝素组RAC明显增加,MLI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氧致BPD新生鼠血清及肺组织中存在大量NETs,肝素可抑制NETs产生,并改善高氧引起的肺发育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中性粒细胞诱捕网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按摩对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按摩为干预基础的早期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广惠 杜燕萍 陈剑青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247-250,共4页
目的 探讨口腔按摩对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按摩为干预基础的早期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4例早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接... 目的 探讨口腔按摩对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按摩为干预基础的早期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4例早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接受胃肠内营养,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按摩,干预组早产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口腔按摩,观察两组早期早产儿喂养进程、喂养效率、喂养不耐受、不良反应及康复时间。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过渡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时间[(12.10±4.23)d、(10.04±3.58)d、(15.05±4.97)d及(21.50±4.75)d]均短于对照组[(15.32±5.10)d、(13.45±3.94)d、(18.32±5.05)d及(25.34±4.9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27、5.044、3.634及4.389,均P<0.05)。干预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摄入奶量和喂养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早产儿呕吐、胃潴留、腹胀及持续3 d实际摄入奶量不增加或减少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9.68%、8.06%、25.81%及20.97%)均低于对照组(25.81%、22.58%、45.16%及4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26、5.035、5.073及5.464,均P<0.05)。干预组早产儿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85%发生率(11.29%、19.35%)均低于对照组(25.81%、3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5.636,均P<0.05)。干预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住院时间[(15.08±2.04)d、(27.45±4.67)d]均短于对照组[(17.52±2.11)d、(33.90±4.13)d],出院时体质量平均增加量[(1 371.38±100.66)g]大于对照组[(1 266.49±96.03)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46、8.147及5.096,均P<0.05)。结论 对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按摩为干预基础的早期早产儿给予口腔按摩可促进喂养进程,提高喂养效率,降低喂养不耐受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按摩 早期早产儿 非营养性吸吮 腹部按摩 经口喂养能力
原文传递
一例德朗热综合征患儿的致病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媛媛 陈翠娥 +5 位作者 狄天伟 邵浩然 朱融和 朱艳可 周爱华 王楸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49-451,共3页
目的对1例疑诊德朗热综合征(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CdLS)的患儿进行致病基因变异检测,明确其发病原因。方法应用高通量捕获测序对CdLS相关致病基因(NIPBL、SMC1A、SMC3、RAD21和HDAC8)进行测序,用Sanger测序验证测序结果以及致病... 目的对1例疑诊德朗热综合征(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CdLS)的患儿进行致病基因变异检测,明确其发病原因。方法应用高通量捕获测序对CdLS相关致病基因(NIPBL、SMC1A、SMC3、RAD21和HDAC8)进行测序,用Sanger测序验证测序结果以及致病基因的家系分析。结果患儿NIPBL基因存在c.6109-1G>A杂合剪接变异,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表明患儿父母均未携带此变异,提示为新发变异,该变异未在HGMD及ExAC数据库收录。根据Human Splicing Finder预测剪接软件,预测该剪接变异将改变NIPBL基因剪接位点,为致病性变异。未发现SMC1A、SMC3、RAD21和HDAC8基因致病性变异。结论NIPBL基因c.6109-1G>A剪接变异可能是该例患儿的发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NIPBL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朗热综合征 NIPBL基因 高通量捕获测序 Sanger测序
原文传递
一例瓜氨酸血症Ⅰ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ASS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媛媛 陈翠娥 +3 位作者 朱艳可 朱融和 周爱华 王丹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年第6期668-670,678,共4页
目的对一例临床怀疑瓜氨酸血症Ⅰ型患儿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明确致病突变,并对其相关的临床特点、转归进行总结。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外周血DNA,应用高通量捕获测序确定患儿ASS1基因突变情况,并用Sanger测序验证测序结果以... 目的对一例临床怀疑瓜氨酸血症Ⅰ型患儿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明确致病突变,并对其相关的临床特点、转归进行总结。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外周血DNA,应用高通量捕获测序确定患儿ASS1基因突变情况,并用Sanger测序验证测序结果以及ASS1基因的家系分析。结果患儿生后第6天出现体温不升、呻吟、喂养困难、惊厥,血氨明显升高(1240μmol/L),血串联质谱(MS/MS)分析提示血瓜氨酸显著升高(1979.03μmol/L),尿气相色谱/质谱(GC/MS)提示乳清酸升高,予限制蛋白饮食、精氨酸治疗后血氨恢复正常,神经系统损害持续加重,头颅MRI提示脑萎缩、脑软化明显,随访至12月时死亡。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患儿ASS1基因存在c.910C>T和c.1087C>T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910C>T突变来源于父亲、c.1087C>T突变来源于母亲。c.910C>T突变导致第304号氨基酸由精氨酸变异为色氨酸,c.1087C>T突变导致第363号氨基酸由精氨酸变异为色氨酸,为错义突变。结论通过高通量捕获测序和Sanger测序确定了一例瓜氨酸血症Ⅰ型患儿的致病基因,随访发现该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瓜氨酸血症患儿临床表现重,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血症Ⅰ型 ASS1基因 高通量捕获测序 Sanger测序
原文传递
家长多元化教育在改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陆宁洁 陈翠娥 +2 位作者 孙媛媛 许灿灿 谷倩倩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24期4654-4657,共4页
目的分析多元化教育在改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80例BP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教育方式分为常规教育组36例和多元化教育组44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析多元化教育在改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80例BP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教育方式分为常规教育组36例和多元化教育组44例。比较两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内体质量增长情况,再入院、肺部感染例数,肺功能及智力情况。结果多元化教育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内体质量增长情况优于常规教育组,出院后6个月内再入院及肺部感染例数明显少于常规教育组,肺功能情况优于常规教育组,智力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教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BPD患儿家长开展多元化教育可促进患儿体质量增长,并减少患儿生后6个月内再入院及肺部感染例数,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及智力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教育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体质量增长 肺部感染 肺功能 智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