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耳功能对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陈锋 潘杰 陈园园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5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耳功能对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121例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心房颤动消融术后18个月行超...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耳功能对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121例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心房颤动消融术后18个月行超声检查,进行左心房和左心耳测量。随访18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分为两组,复发组(25例)与未复发组(96例),比较两组左心耳、左心房功能指标[左心耳最大容积(LAAVmax)、左心耳最小容积(LAA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耳排空分数(LAAEF)、左心耳排血量(LAAeV)、左心房排空分数(LAEF)、左心房排血量(LAEV)]。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相比于未复发组,复发组LAAVmax、LAAVmin、LAVmax、LAVmin均升高(t=2.298、3.669、4.186、4.381,P<0.05),LAAeV、LAAEF、LAEF、LAEV均降低(t=4.671、5.337、5.611、2.04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均显示LAAVmin、LAVmax、LAVmin、LAAeV、LAAEF、LAEF、LAEV是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心动图8项指标联合预测复发的AUC为0.910,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0.2%。结论左心房、左心耳功能指标可预测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 左心耳功能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专长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5
2
作者 考验 张庆 +2 位作者 蒋红双 谭莉莉 徐志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5期385-387,共3页
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1]发布以来,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方兴未艾。基层全科医生数量虽已有明显增长,但质量参差不齐,岗位胜任力普遍不强,多数居民仍首选到综合医院看病,而不愿意在基层就诊。许多全科医学规范... 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1]发布以来,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方兴未艾。基层全科医生数量虽已有明显增长,但质量参差不齐,岗位胜任力普遍不强,多数居民仍首选到综合医院看病,而不愿意在基层就诊。许多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基地虽然积极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等,但培训往往处于全科理念的培养和初步的技能培训阶段,或是将各专科知识简单整合讲授,无法有效填补初级与二、三级卫生保健机构之间医生知识与能力差距的空白,双向转诊机制仍运转不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培养 全科医生制度 卫生保健机构 双向转诊机制 教育培训 规范化培训 综合医院 全科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1+1+1+1”模式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存来 曹卓 +5 位作者 倪莉莎 考验 张君智 龚易莎 陈红燕 潘炯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1期73-77,共5页
目的为了同时提高留学实习生及规培生的双语医学知识,创新设计了留学实习生教育的新“1+1+1+1”模式并在内科推行。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实习生共20名及符合标准的结对同性别内科规培生共20名为研... 目的为了同时提高留学实习生及规培生的双语医学知识,创新设计了留学实习生教育的新“1+1+1+1”模式并在内科推行。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实习生共20名及符合标准的结对同性别内科规培生共2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号顺序将留学实习生分为A,B两组。A组为普通结对制,B组新“1+1+1+1”模式即1名留学生辅导员+1名留学生导师+1名结对规培生+1名留学生,成绩独立排名,禁止交流。结果B新“1+1+1+1”模式组的结对规培生及留学生双语医学基础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A组普通结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新“1+1+1+1”模式组留学生的按时出勤率、学习及生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A普通结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1+1+1+1”模式能够同时提高内科留学实习生及规培生的双语医学知识,提升留学生出勤率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规培生 双语教学 实习生 学伴制 导师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对首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内皮素-1血栓素2的影响
4
作者 林锡慧 雷李美 +1 位作者 潘杰 蓝冬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2期1453-1457,共5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对首发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清内皮素-1(ET-1)和血栓素B2(TXB2)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首发LI患者,根...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对首发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清内皮素-1(ET-1)和血栓素B2(TXB2)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首发LI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7例)和丁苯酞组(50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丁苯酞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丁苯酞治疗,治疗前后对比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血清中ET-1和TXB2水平和脑血流参数,并计算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丁苯酞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14 d后,丁苯酞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和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ET-1和TXB2水平、峰流速和峰流速差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提升治疗首发LI的总有效率,修复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认知功能,调节血清中ET-1和TXB2水平和脑血流灌注,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腔隙性 丁苯酞 阿司匹林 认知 内皮素-1 血栓素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赴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会全科医学培训的启示 被引量:27
5
作者 雷李美 蓝翔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4期676-679,共4页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民众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科医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英国是众多较早开展全科医师医疗体系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英国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灵活、独立、高效运行的全科医疗诊所...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民众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科医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英国是众多较早开展全科医师医疗体系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英国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灵活、独立、高效运行的全科医疗诊所;严谨的全科社区就诊制度;协同良好的社区与全科门诊的整合式服务;严密、完善的医疗质量监管体系;严格、高标准、同质化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等等。英国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服务宗旨和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的六大价值观与我国的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要求是相似的。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层卫生工作综合如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医养结合,开展全科签约服务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经过2周的培训,通过对英国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发现要加强我国全科医学体系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建立完善的全科医生"守门人"制度,做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加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服务团队建设,推动医学模式在社区的转变;要进一步加强全科规培基地骨干师资队伍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为核心,在社区层面横向整合多方社会服务资源;加大宣传,正确引导居民的就医需求;探讨适合我国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从而推动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全科医师 人才培养 启示
原文传递
双重介入治疗肺癌合并肝转移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艳 曹卓 +3 位作者 叶再挺 叶淑芳 施旭红 考验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2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对癌症合并肝转移患者予以双重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肺癌合并肝转移患者240例,将其通过随机摸球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通过静脉给药的方式进行化疗,... 目的探讨对癌症合并肝转移患者予以双重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肺癌合并肝转移患者240例,将其通过随机摸球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通过静脉给药的方式进行化疗,试验组则进行双重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肝、肺肿瘤体积改善率以及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62.50%、56.67%、6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0%、30.83%、37.50%;而症状指数以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肝功能异常率、肾功能异常率、WBC异常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50%、15.83%、46.67%、11.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83%、37.50%、66.67%、2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合并肝转移患者予以双重介入治疗能够改善预后效果,同时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应当将这一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入治疗 肺癌 肝转移 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徐俊芳 考验 季晓晓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5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咳嗽伴发热的住院患儿36例,单纯咳嗽24例;观察组咳嗽伴发热的住院患儿35例,单纯...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咳嗽伴发热的住院患儿36例,单纯咳嗽24例;观察组咳嗽伴发热的住院患儿35例,单纯咳嗽2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kg,每天1次,连用5天后停用4天,之后改阿奇霉素口服,10mg/kg,每天1次,连服3天,再停用4天,疗程为16天。观察组首先静脉滴注红霉素10mg/kg,每日两次,连用3天,改为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kg,每天1次,连用3天,停药4天,再阿奇霉素口服,10mg/kg,每天1次,连服3天,疗程为13天。记录两组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退热(2.5±1.3)天、咳嗽消失(5.5±1.3)天、住院(6.2±2.2)天,均短于对照组的(3.5±2.6)天、(6.7±3.1)天与(7.5±3.1)天;治愈率76.7%(4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3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不仅可缩短治疗时间,迅速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 支原体肺炎 序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藻多糖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脏损伤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施丽妮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0期1356-1358,共3页
岩藻多糖明显减轻刀豆蛋白 A(Con A)诱导的肝细胞损害,可能是通过抑制 P 选择素介导的血小板与白细胞作用,从而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P选择素是一类表达于血小板alpha微粒及内皮细胞Weibel-Palade小体的糖蛋白[1]。研究表明P选择素... 岩藻多糖明显减轻刀豆蛋白 A(Con A)诱导的肝细胞损害,可能是通过抑制 P 选择素介导的血小板与白细胞作用,从而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P选择素是一类表达于血小板alpha微粒及内皮细胞Weibel-Palade小体的糖蛋白[1]。研究表明P选择素是介导白细胞与血小板及内皮细胞作用的重要分子,并且在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岩藻多糖是一种由岩藻糖基和岩藻糖-4-硫酸酯基组成的高分子多糖,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广泛作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多糖 刀豆蛋白 Weibel-Palade小体 抑制作用 肝脏损伤 高分子多糖 P选择素 细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iRNA-208水平及其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考验 徐俊芳 雷李美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12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血清miRNA-208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72例,设为AMI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70例,设为对照组。AMI患者入院后即刻、对照组于空腹体检时,检测血... 目的观察血清miRNA-208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72例,设为AMI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70例,设为对照组。AMI患者入院后即刻、对照组于空腹体检时,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和血小板凝聚试验(PagT)。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NA-208水平。结果AMI组血清miRNA-208、PDW、MPV、PadT和Pag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miRNA-208水平与PDW、MPV、PadT和PagT呈正相关性,与PLT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MI患者血清miRNA-208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血小板活化水平上升,且二者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miRNA-208 血小板功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严重创伤患者T细胞亚群和天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李美 蓝翔 郑浩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变化,从而观察其对严重创伤患者的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变化,从而观察其对严重创伤患者的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诊治,参附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诊治的基础上早期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对照组患者体检时和另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CD^(3+)、CD^(4+)、CD^(8+)和NK细胞的数量。并观察两组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参附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对照组三组CD^(3+)、CD^(4+)、CD^(8+)、CD^(4+)/CD^(8+)、NK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5.16、6.11、6.13、3.43、7.21,P均<0.05),进一步比较发现,参附组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NK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分别=5.01、7.12、6.11、3.03、8.33、6.71、6.95、5.76、4.93、9.07,P均<0.05)。参附组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第7天CD^(3+)、CD^(4+)、CD^(8+)、NK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4.21、6.17、5.31、3.73、6.71、5.98、7.30、7.92,P均<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CD^(3+)、CD^(4+)、CD^(8+)、CD^(4+)/CD^(8+)、NK均明显高于治疗前(q分别=9.71、8.92、7.91、2.99、8.63,P均<0.05),而治疗后第3天CD^(3+)、CD^(4+)、CD^(8+)、CD^(4+)/CD^(8+)、NK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分别=0.71、0.94、0.37、0.03、0.33,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比较,参附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CD^(3+)、CD^(4+)、CD^(8+)、NK明显升高(t分别=2.33、2.17、2.01、2.73,P均<0.05)。参附组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t=7.73,χ~2分别=11.21、1.53,P均<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早期使用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免疫障碍,从而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严重创伤 免疫障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G、G-17、CDH-17检测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鉴别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杰 雷李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21期964-970,共7页
背景癌症的早期筛查一直是癌症研究领域的重点,胃癌作为全世界常见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居高不下,且癌变不易察觉,目前的检测方法对早期发现胃癌和癌前病变效果不理想.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胃泌素17(gastrin-17... 背景癌症的早期筛查一直是癌症研究领域的重点,胃癌作为全世界常见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居高不下,且癌变不易察觉,目前的检测方法对早期发现胃癌和癌前病变效果不理想.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胃泌素17(gastrin-17,G-17)、肝肠钙黏连蛋白-17(cadherin-17,CDH-17)检测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鉴别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1-01我院早期胃癌患者(106例)及癌前病变患者(13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并检测血清PG(包括PGⅠ、PGⅡ)、G-17、CDH-17水平.分析PG、G-17、CDH-17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单独和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癌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早期胃癌组的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中,病灶有边界限、黏膜微血管不规则、表层腺管不规则、腺间距增大发生率高于癌前病变组组(P<0.05);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癌前病变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02%、85.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胃癌组的血清PGⅠ水平低于癌前病变组,血清G-17、CDH-17水平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两组血清PGⅡ无明显差异;血清PGⅠ、G-17、CDH-17单独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PGⅠ、G-17、CDH-17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单独血清(PGⅠ/G-17/CDH-17)诊断或单独窄带成像放大内镜(P <0.05).结论血清PG、G-17、CDH-17检测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鉴别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 G-17 CDH-17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呼吸病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存来 曹卓 +5 位作者 陈璇 李雨玲 考验 黄金伟 潘炯伟 龚易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0年第11期1017-1019,共3页
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学习的新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之外即学习好知识,在课堂上则是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互动,如知识的实际应用、解惑答疑等,从而可以提高教学效果[2]。本... 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学习的新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之外即学习好知识,在课堂上则是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互动,如知识的实际应用、解惑答疑等,从而可以提高教学效果[2]。本次研究将P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网络教学法引入医学生教学并加以改进,旨在提高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法 临床医学教育 问题式教学法 新教学模式 师生之间 呼吸病学 解惑答疑 以问题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水平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选用抗菌药物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25
13
作者 雷振东 邱泽亮 +4 位作者 雷李美 黄丽央 陈铃 应项尖 陈雪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4245-4247,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选用抗菌药物的指导价值,为COPD急性加重患者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丽水市莲都区人民医院内科、急诊综合科因COPD急性加重入院...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选用抗菌药物的指导价值,为COPD急性加重患者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丽水市莲都区人民医院内科、急诊综合科因COPD急性加重入院患者250例,入院后立即检查PCT。按照PCT水平分为3组,A组(n=48):入院PCT〈0.10μg/L,不予抗菌药物;B组(n=72):发病时间〈6 h内PCT〈0.10μg/L或入院PCT为0.10~0.25μg/L,予观察,隔日检测PCT,若隔日PCT〉0.25μg/L,治疗措施同C组;C组(n=130):入院PCT〉0.25μg/L,予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连续监测PCT,每天下降幅度≥30%说明抗感染治疗有效,PCT正常后停用抗菌药物;如果PCT下降幅度〈30%,或持续升高则调整抗菌治疗方案,并每日检测PCT。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预后。结果 3组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病情程度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予抗菌药物治疗;B组予观察,隔日检测PCT,其中40例(55.6%)PCT〉0.25μg/L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病情好转,32例(44.4%)〈0.25μg/L者未应用抗菌药物;C组予抗菌药物治疗,其中30例(23.1%)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未好转,更改抗菌药物治疗,最终122例预后较好,6例转上级医院,2例分别在住院第5、6天死亡。结论 COPD急性加重患者PCT水平升高者炎性反应及病情严重,基层医院可依据PCT水平判断是否存在炎性反应及病情程度,可以将PCT水平作为选用、更改抗菌药物或评估抗菌药物疗效的参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药物二级预防使用情况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邹晓芸 雷四英 雷李美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3期267-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药物二级预防使用情况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log-r... 目的探讨心血管药物二级预防使用情况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log-rank法比较4~5种心血管药物不同组合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结果随访42(6,63)个月,随访期间病死率为25.96%。偏瘦、脑梗死体积、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血管药物二级预防使用种数、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抗血小板药物(APAs)+调脂药物(LRMs)+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钙通道阻滞剂(CCBs)组合治疗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100.00%,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均P<0.05)。结论心血管药物二级预防使用种数对脑梗死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其中APAs+LRMs+ACEI/ARBs+CCBs可能是最佳药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血管药物 二级预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管理在百草枯中毒早期血液灌流急救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碧霞 雷振东 +4 位作者 王华富 雷李美 施志超 雷红 应项尖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6年第3期344-345,共2页
百草枯对人或动物都有较高的毒性,且中毒后无特效解毒剂,有较高的死亡率。血液灌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物中毒后的有效治疗手段[1]。采用合理的抢救流程可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有效地清除体内的百草枯,对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着... 百草枯对人或动物都有较高的毒性,且中毒后无特效解毒剂,有较高的死亡率。血液灌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物中毒后的有效治疗手段[1]。采用合理的抢救流程可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有效地清除体内的百草枯,对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着重要作用[2]。为了有效提高百草枯中毒早期血液灌流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本次研究探讨规范化管理在百草枯中毒早期血液灌流急救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血液灌流 抢救流程 药物中毒 干预组 特效解毒剂 清除毒物 导泻 灌流器 尿液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急救能力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5
16
作者 侯若南 索朗德吉 +8 位作者 周小明 周炜 雷李美 张敏武 徐喜益 翁杰 吴丽萍 王志翊 陈大庆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了解浙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急救技能和基层医疗机构急救设施配置情况。方法自行设计浙南地区基层全科医生急救技能和设施调查表,对温州、台州和丽水地区的169家基层医疗机构的480名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 目的了解浙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急救技能和基层医疗机构急救设施配置情况。方法自行设计浙南地区基层全科医生急救技能和设施调查表,对温州、台州和丽水地区的169家基层医疗机构的480名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一般资料,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技术掌握情况及对其在基层急救中的重要性评价,常见急危重病抢救能力、识别与转诊能力等急救应对能力是否掌握及对其在基层急救中的重要性评价,基层医疗机构心肺复苏机、心电图、床边超声等急救设施配置情况和全科医生对其在基层急救中的重要性评价。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47份(93.1%)。结果447名全科医生中男性占55.9%(250/447),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70.9%(317/447),中、高级职称者占60.2%(269/447)。急救技术方面重要性评价较高者依次为心肺复苏术99.6%(445/447)、电除颤术86.6%(387/447)、呼吸球囊使用76.1%(340/447)、气管插管术69.8%(312/447),其掌握率分别为84.3%(377/447)、32.0%(143/447)、55.2%(247/447)和12.9%(58/447)。急救应对能力方面重要性评价最高者为危重症抢救能力92.4%(413/447),其掌握率为32.4%(145/447);认为床边超声应用能力重要者41.4%(185/447),其掌握率为3.8%(17/447)。在急救设施配置方面认为心肺复苏机重要者77.4%(346/447),医疗机构的配备率为16.0%(27/169);重要性评价较高的急救特检项目为心电图98.9%(442/447)、超声检查88.4%(395/447),医疗机构配备率分别为98.2%(166/169)和84.0%(142/169)。结论浙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对心肺复苏技术掌握较好;对电除颤、气管插管、急危重症抢救掌握率较低,对其重要性认识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全科医生 急救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
原文传递
早期肠内营养对肺癌患者肺部感染血清炎症因子与HMGB1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朱艳 叶淑芳 +3 位作者 曹卓 庄永卫 徐芳 考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索早期肠内营养对肺癌患者肺部感染血清炎症因子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protein,HMGB1)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2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早期肠... 目的探索早期肠内营养对肺癌患者肺部感染血清炎症因子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protein,HMGB1)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2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分为营养组132例和对照组1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肠内营养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包括:前白蛋白(PA)、血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SCR)等]和HMGB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ALB、AST、BUN、SC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HMGB1、C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营养组患者PA、ALB、AST和SCR分别为(228.43±21.55)g/L、(32.34±4.94)g/L、(41.38±7.04)IU/L和(83.44±12.18)μmol/L均高于对照组,BUN为(4.19±1.58)mmol/L低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后营养组患者CRP、TNF-α、PCT、IL-6、分别为(33.72±12.55)g/L、(93.57±14.66)ng/ml、(6.13±4.68)ng/ml、(22.03±15.33)pg/ml低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后营养组患者HMGB1、CEA分别为(8.03±2.06)ng/ml和(17.29±6.98)ng/ml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而血清HMGB1水平在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中升高,可能在肺癌及肺部感染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肺癌 肺部感染 血清炎症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原文传递
血清游离皮质醇检测对老年危重症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施丽妮 梁群 +2 位作者 吕伟 陈金英 梁凌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084-2086,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游离皮质醇对老年危重症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74例医院全麻术后或急性脑血管意外的老年患者,将其设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入院的38例非感染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8:00、16:00血清游离... 目的研究血清游离皮质醇对老年危重症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74例医院全麻术后或急性脑血管意外的老年患者,将其设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入院的38例非感染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8:00、16:00血清游离皮质醇、8:00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re,ACTH)及血钾水平,分析血清游离皮质醇在老年危重症感染中的检测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钾水平、8:00血AC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8:00、16:00血清游离皮质醇以及尿游离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同血清游离皮质醇水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皮质醇敏感性随着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提高出现下降趋势,而特异性随着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结论血清游离皮质醇在老年危重症感染者中表达较高,具备较好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ACTH、血钾等指标能帮助患者确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游离皮质醇 老年危重症感染 应用效果 敏感性 特异性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对严重创伤患者T细胞亚群、天然杀伤细胞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雷李美 蓝翔 +1 位作者 考验 郑浩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5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对严重创伤患者行参附注射液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从而观察其对ICU治疗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参附治疗组(30例),同... 目的探讨对严重创伤患者行参附注射液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从而观察其对ICU治疗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参附治疗组(30例),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诊治,参附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早期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和7 d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CD3^+、CD4^+、CD8^+和NK细胞的数量。并观察2组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治疗组CD3^+、CD4^+、CD8^+和NK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3 d,参附组CD3^+、CD4^+、CD8^+和NK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7 d,两治疗组CD3^+、CD4^+、CD8^+和NK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参附组CD3^+、CD4^+、CD8^+和NK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早期使用参附注射液,明显改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免疫障碍,从而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严重创伤 免疫障碍 MODS
原文传递
血清中脑钠肽、醛固酮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考验 朱艳 +1 位作者 雷李美 徐俊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7期2113-21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脑钠肽和醛固酮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12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120例患者均采用慢性... 目的探讨血清中脑钠肽和醛固酮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12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120例患者均采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综合治疗,均在治疗前检测血清中脑钠肽(BNP)和醛固酮(ALD)水平,评价BNP和ALD水平与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血清中BNP和ALD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BNP、AL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BNP低水平组及ALD低水平组LVEDP、RVED、m PAP水平均低于高水平组(P <0.05),而LVEF水平均高于高水平组(P <0.05)。BNP低水平组及ALD低水平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应高水平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BNP、ALD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P <0.05)。结论 BNP和ALD与CRF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醛固酮 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血管事件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