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移动增强现实的地震科普馆导览系统 被引量:2
1
作者 孔令爱 郭晶晶 《微处理机》 2020年第2期55-60,共6页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无缝融合到真实世界的新技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随着便携性、智能化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增强现实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移动设备上,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以识别特定标志物为目的,研究并实...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无缝融合到真实世界的新技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随着便携性、智能化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增强现实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移动设备上,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以识别特定标志物为目的,研究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移动增强现实的地震科普馆导览系统。利用Wi-Fi定位和图像处理对标志物进行检测识别;利用标志物的四个顶点,通过确定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计算摄像机位姿,实现摄像机跟踪定位;通过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确定虚拟信息在成像平面上的位置,实现虚拟信息的注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地震科普馆导览功能,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增强现实 Wi-Fi定位 跟踪注册 虚实融合 ANDROID系统 地震科普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地壳形变InSAR测量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2
作者 段宝林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第35期45-47,共3页
在地震地壳形变监测工作中,InSAR测量技术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其测量结果可以广泛应用于研究地震动力学机制及地震断层几何学特征方面,为进一步认识到断层活动、岩石圈动力规律等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InSAR测量在地震地壳... 在地震地壳形变监测工作中,InSAR测量技术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其测量结果可以广泛应用于研究地震动力学机制及地震断层几何学特征方面,为进一步认识到断层活动、岩石圈动力规律等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InSAR测量在地震地壳形变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使InSAR技术能够更加合理的应用到地震地壳形变检测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壳形变 INSAR 关键技术 时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陵山台地电阻率观测数字化改造
3
作者 鲁成义 唐洪庄 +3 位作者 赵小贺 马森 刘庆荣 李亚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1年第1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地电阻率观测 数字化 地震台站 观测室 屏蔽网 避雷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技术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孔令爱 胡子超 刘海刚 《微处理机》 2020年第3期55-61,共7页
增强现实是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结合在一起研究的新型领域,在众多行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鉴于其优越的媒介传播价值,尝试将其应用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基于对增强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价值的介绍,分析防... 增强现实是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结合在一起研究的新型领域,在众多行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鉴于其优越的媒介传播价值,尝试将其应用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基于对增强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价值的介绍,分析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特点与目前存在的问题,浅析增强现实技术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应用中的优势。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能够实现便利的自订、自助功能,为相关科普宣传的趣味性、创新性、多元化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防震减灾 科普宣传 跟踪注册 虚实融合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场数据漂移现象探讨分析
5
作者 闫万晓 胡子超 赵丽霞 《科技与创新》 2019年第18期84-85,共2页
地电场观测是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易受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马陵山台和大山台等地电场观测为例对观测中出现的漂移现象,结合地电场观测的原理、观测装置系统和布极区环境等,分析数据漂移变化产生的原因,对一些原因造成的... 地电场观测是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易受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马陵山台和大山台等地电场观测为例对观测中出现的漂移现象,结合地电场观测的原理、观测装置系统和布极区环境等,分析数据漂移变化产生的原因,对一些原因造成的漂移提出解决思路。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观测区内降水、灌溉等会造成观测数据出现漂移,说明数据漂移和地表土壤湿度具有一定的关联;通过对两台数据分析发现,在电极出现故障时,地电场观测数据也会出现漂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漂移 降水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