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唐小飞 谭兵 张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4992-4994,4997,共4页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耐药性,以及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临床分离的23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按照2013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进行判读,并进...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耐药性,以及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临床分离的23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按照2013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进行判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最多的为重症监护室(ICU),占53.19%;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以痰液标本为主,占89.36%;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其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70.33%、73.21%、75.12%和66.03%;CRAB对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的耐药率均高达100.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等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耐药率也超过90%;感染CRAB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入住ICU、联用过抗菌药物及使用呼吸机(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的耐药性,临床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药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特点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基层医院药学临床实习导师制的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华波 张春平 +1 位作者 李委繁 谭兵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9期1420-1422,共3页
药学临床实习是药学类学生将学校理论知识转化为医院业务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实习医院的教学质量又具有决定性作用。将导师制引入药学临床实习过程中能更好地提高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养实习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思维,完善实习基... 药学临床实习是药学类学生将学校理论知识转化为医院业务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实习医院的教学质量又具有决定性作用。将导师制引入药学临床实习过程中能更好地提高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养实习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思维,完善实习基地的培训模式和提高教学水平。该院通过精心遴选导师,确定培训方向,实施导师与实习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成功地推行了导师制,并建立了完善的导师筛选机制、评价淘汰机制和奖惩机制,保证了导师制良性发展。最终通过1名实习生1名导师、多个岗位带教教师的新型基层医院药学临床实习导师制培训模式,提高了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和教研室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基层医院在药学临床实习中推行导师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制 学生 药学 临床实习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溴酸高乌甲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3
作者 魏华波 张宝华 +2 位作者 谭兵 王振华 李文武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660-2662,共3页
氢溴酸高乌甲素(lappaconitine ,LA)是国内首创的非成瘾性中枢镇痛药,因其镇痛作用强而无成瘾性、无蓄积现象和毒副作用轻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疼痛,如胃肠溃疡、胃炎、胆囊炎、风湿病、坐骨神经痛、牙痛、术后疼痛、癌痛等。研究... 氢溴酸高乌甲素(lappaconitine ,LA)是国内首创的非成瘾性中枢镇痛药,因其镇痛作用强而无成瘾性、无蓄积现象和毒副作用轻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疼痛,如胃肠溃疡、胃炎、胆囊炎、风湿病、坐骨神经痛、牙痛、术后疼痛、癌痛等。研究发现LA除了具有强镇痛作用,还具有抗炎消肿、抗心律失常、抗癫痫、抗风湿、抗氧化、抗肿瘤、抗细菌、降温解热、局部麻醉和免疫调节等作用[1-3]。随着临床的大量应用发现,L A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致唾液腺肿大、心律不齐、传导阻滞、甚至心室颤动和耳毒性等不良反应,为临床的应用带来了困惑。本文就LA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乌甲素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糖腺苷不良反应的分析和认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艳 王志强 《中国药师》 CAS 2012年第2期245-247,共3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法:临床药师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专项查房工作。结果:临床药师在一起频发的"输液反应"事件中,采取逐项排查措施,确诊为一...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法:临床药师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专项查房工作。结果:临床药师在一起频发的"输液反应"事件中,采取逐项排查措施,确诊为一起药品不良反应并合理、及时地得到处理。结论:临床药师通过积极主动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专项查房工作,在用药安全中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并得到了院领导及临床医护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输液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认定过程 阿糖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吻蝮蛇血凝酶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晓英 隆滟丹 +2 位作者 张艳 唐小飞 魏华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708-1708,1712,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左锁骨骨折术后1年取内固定物"于2014年4月19日入住我院骨一科。入院查体:体温36.7℃,心率72/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Hg,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左肩部有一长约15 cm的伤疤,局部无压痛,左肩关节...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左锁骨骨折术后1年取内固定物"于2014年4月19日入住我院骨一科。入院查体:体温36.7℃,心率72/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Hg,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左肩部有一长约15 cm的伤疤,局部无压痛,左肩关节活动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血凝酶 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致发热反应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艳 《中国药师》 CAS 2004年第12期976-976,共1页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发热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镇痛药在癌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兰 罗应碧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0期2250-2251,共2页
选取收治的494例癌痛患者,根据住院号调取相应的住院病历,通过统计分析麻醉镇痛药物的应用数据,提出麻醉镇痛药在癌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措施。临床涉及麻醉镇痛药品主要有盐酸吗啡缓释片、吗啡口服液、盐酸吗啡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磷... 选取收治的494例癌痛患者,根据住院号调取相应的住院病历,通过统计分析麻醉镇痛药物的应用数据,提出麻醉镇痛药在癌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措施。临床涉及麻醉镇痛药品主要有盐酸吗啡缓释片、吗啡口服液、盐酸吗啡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哌替啶。用药基本合理且符合用药三阶梯原则,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在癌痛治疗中合理应用麻醉镇痛药能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解除患者痛苦,延长其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治疗 麻醉镇痛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栀黄颗粒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及预后影响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谭兵 姜国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0期149-151,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上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中,应用茵栀黄颗粒联合思密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母乳喂养,同时采用抚触治疗以及蓝光照射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临床上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中,应用茵栀黄颗粒联合思密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母乳喂养,同时采用抚触治疗以及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联合思密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清总胆红素、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住院时长以及治愈时长。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91.31±10.27)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39.42±31.15)μmol/L,日均胆红素下降值(57.38±9.41)μmol/L大于对照组的(30.28±4.67)μmol/L,住院时间(5.21±0.38)d及治愈时间(3.06±0.32)d均短于对照组的(9.43±1.05)、(6.03±1.47)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茵栀黄颗粒联合思密达能有效促进患儿症状的恢复和胆红素水平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茵栀黄颗粒 思密达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对18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艳 余霞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1期121-122,共2页
目的: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药敏采用合肥恒星科技HX-21细菌鉴定药敏自动分析仪和药敏板条,药敏试验敏感性折点以NCCLS2007版为标准,用A... 目的: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药敏采用合肥恒星科技HX-21细菌鉴定药敏自动分析仪和药敏板条,药敏试验敏感性折点以NCCLS2007版为标准,用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作为质控菌株进行药敏质控。结果:①32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呼吸心血管科(内二科)(14株)、ICU(4株);②18种抗菌药物中,最敏感的是左氧氟沙星(90.62%),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87.5%),阿米卡星(78.12%),氧氟沙星(75%),头孢哌酮、妥布霉素、环丙沙星也较敏感,均为(68.75%)。最差的是四环素(3.12%)。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升高,建议根据药敏结果,采用有效、价廉的药物单一或联合疗法,以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 药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不适当用药增加门诊老年患者住院风险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小飞 陈晓英 +5 位作者 李霞 吴冬琴 康小菊 张艳 李委繁 谭兵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6期11-14,共4页
目的分析门诊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真实世界注册登记法,对门诊老年(≥65岁)患者进行注册登记;依据中国老年人PIM标准筛查患者处方,并对患者性别、年龄、PIM使用情况、住院信息等进... 目的分析门诊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真实世界注册登记法,对门诊老年(≥65岁)患者进行注册登记;依据中国老年人PIM标准筛查患者处方,并对患者性别、年龄、PIM使用情况、住院信息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纳入患者1002例中,使用PIM 203例(20.26%)、215例次,涉及14种2类PIM;使用PIM与未使用PIM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PIM患者60 d内住院率为11.82%,显著高于未使用PIM患者的6.88%(P<0.05)。结论门诊老年患者住院风险增加可能与使用PIM有关,需加强相应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不适当用药 住院风险 门诊 老年患者 真实世界研究 用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当用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应碧 李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0期2264-2265,共2页
回顾性分析上报的206例消化系统疾病不当用药处方及医嘱等临床资料,分析不当用药发生情况及不当用药原因。206例中不当用药医嘱为135例,占65.63%,不当处方有71例,占34.46%,其中不当用药中,配伍不当29例,使用方式不当22例,品种混用23例,... 回顾性分析上报的206例消化系统疾病不当用药处方及医嘱等临床资料,分析不当用药发生情况及不当用药原因。206例中不当用药医嘱为135例,占65.63%,不当处方有71例,占34.46%,其中不当用药中,配伍不当29例,使用方式不当22例,品种混用23例,药不对症19例,用药时间过长15例,剂量过大21例,其他情况7例。不合格处方中,滥用药物32例,误用药物39例。不当用药原因集中在抑酸药和黏膜保护剂合用、胃蛋白酶和消化系统疾病药物联合使用、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蒙脱石等联合使用及促动力药治疗胃肠黏膜脱垂和阿托品治疗胃食管反流等。临床上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当用药情况发生率较高,也较为普遍,临床医师和药师在临床用药方面应小心谨慎,有效调整不同药物使用方法和时间,提高用药准确率,进而促使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 不合理用药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房颤卒中风险评分系统指导下抗凝治疗对房颤患者的预后影响
12
作者 章丽萍 刘洪军 +1 位作者 唐小飞 向睿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5期2165-2167,共3页
目的 探讨CHADS2和CHA2DS2-VASc两种不同卒中风险评分系统指导下房颤抗凝策略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CHADS2评分组(A组)和CHA2DS2-VASc评分组(B组),每组各5... 目的 探讨CHADS2和CHA2DS2-VASc两种不同卒中风险评分系统指导下房颤抗凝策略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CHADS2评分组(A组)和CHA2DS2-VASc评分组(B组),每组各50例。两组分别采用CHADS2和CHA2DS2-VASc房颤卒中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决定抗凝治疗方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目标值按指南标准定为2.0~3.0。对所有HAS-BLED出血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者采用低强度抗凝,INR目标值2.0~2.5。所有患者临床观察期为1年,当出现终点事件时为观察终点,比较采用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系统指导下的房颤抗凝策略其出现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组出现终点事件2例,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0%;B组脱落3例,出现终点事件8例,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ADS2评分指导非瓣膜病房颤抗凝治疗较CHA2DS2-VASc评分其终点事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卒中风险评分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晓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2期20-20,22,共2页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功能改善效果大...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功能改善效果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发挥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晓英 《系统医学》 2018年第4期159-160,163,共3页
目的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的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2月实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前后各87张西药处方,实施管理前半年87张西药处方作为对照组,实施管理后半年87张西药处方作为观察组,对比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管理后不... 目的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的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2月实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前后各87张西药处方,实施管理前半年87张西药处方作为对照组,实施管理后半年87张西药处方作为观察组,对比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管理后不合理用药率12.64%低于管理前43.68%(χ~2=20.710,P<0.05);管理后患者满意度97.7%高于管理前87.36%(χ~2=6.734,P<0.05)。结论加强对西药临床用药的管理,能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率,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药 合理用药 安全性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江晨 吴冬琴 《中国处方药》 2017年第12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发热消退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消失时间、呼吸道感染发作持续时间、感染次数、抗生素使用天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道感染发作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儿感染次数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混悬液 雾化吸入 反复呼吸道感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经不调100例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春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1828-1830,共3页
目的:研究月经不调100例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临床研究。方法:收取某院100例月经不调患者,并将月经不调患者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使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妇科调经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月... 目的:研究月经不调100例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临床研究。方法:收取某院100例月经不调患者,并将月经不调患者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使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妇科调经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月经不调患者月经不调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月经不调患者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月经不调患者经量恢复正常时间(10.21±1.23)d、月经恢复正常周期时间(22.33±2.11)d优于对照组经量恢复正常时间(14.78±1.15)d、月经恢复正常周期时间(25.75±1.69)d(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月经不调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加减 月经不调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急性偏头痛药物繁多怎么选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小飞 《医师在线》 2016年第25期14-15,共2页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中女性的年发病率较高,为3.3%~32.6%,男性为0.7%~16.1%。偏头痛可发生干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多发生干青春期;青春期后患病率逐渐增加,约40岁前后达到高峰;超过50%患者的头...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中女性的年发病率较高,为3.3%~32.6%,男性为0.7%~16.1%。偏头痛可发生干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多发生干青春期;青春期后患病率逐渐增加,约40岁前后达到高峰;超过50%患者的头痛会影响工作或学习,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将常见疾病按健康寿命损失年进行排列,偏头痛位列前20位,严重偏头痛更被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药物 急性 治疗 世界卫生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 青春期后 慢性疾病 血管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应用头孢克肟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晓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3期165-166,共2页
目的 :研究为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用头孢克肟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重庆丰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头孢克肟组,每组各40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应用阿... 目的 :研究为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用头孢克肟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重庆丰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头孢克肟组,每组各40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应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为头孢克肟组患儿应用头孢克肟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对头孢克肟组患儿进行治疗后其退热的时间、其咳嗽咳痰症状缓解的时间、其血常规检查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均较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儿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用头孢克肟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较快改善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而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克肟 儿童 轻中度 社区获得性肺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干预后腹股沟疝修补术预防用药的合理性评价
19
作者 张艳 郭绮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8期77-79,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后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对2012年7月至12月114例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占46.49%;抗菌药物品种主要以头孢唑林钠为主,...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后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对2012年7月至12月114例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占46.49%;抗菌药物品种主要以头孢唑林钠为主,其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用药3例(头孢唑林+甲硝唑);69.81%的患者术前0.5~2h用药;90.57%的患者术后24h内停药。结论经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后,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有了明显提高,但少部分医师对预防用药指征把握不是很好,首次预防用药时间、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术后停药时间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进一步规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小细胞肺癌含铂化疗致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分析
20
作者 孙薛蛟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2期77-79,共3页
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最容易恶化发生转移的一种组织学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约15%,大多数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广泛期,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1],依托泊苷或伊立替康联合铂类的传统化疗成为S... 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最容易恶化发生转移的一种组织学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约15%,大多数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广泛期,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1],依托泊苷或伊立替康联合铂类的传统化疗成为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化疗后往往出现血液学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以红系、粒系、巨核系为主的细胞水平不同程度降低。而肿瘤化疗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CIT)的发生较为少见,具有高出血风险、高感染风险的特点,同时延长住院天数和治疗时机。现将1例经多次化疗后出现严重CIT的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铂类 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