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RT理念在基层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5-008,共4页
探究基于SMART原则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效果。方法 我院自2023年3月开始,在遵循SMART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医院感染问题展开相应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并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随后对干预前(2022年3月到2022年12月)与干预后(2023年3月到2022年1... 探究基于SMART原则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效果。方法 我院自2023年3月开始,在遵循SMART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医院感染问题展开相应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并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随后对干预前(2022年3月到2022年12月)与干预后(2023年3月到2022年12月)的各相关指标数据展开分析和比较。结果 干预后,医务人员的知识知晓评分与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更高,(p<0.05),且在病房不同,性别不同,工作岗位不同的前提下,干预后的知晓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在遵循SMART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有利于医院感染监控,也是提升院感管理质量的重要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原则 医院感染 预防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与情绪的影响
2
作者 赵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为了探究早期预警评分的改良对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护理期间心脏功能以及情绪方面的影响。方法 本次探究应用对照实验的方式对我院近年间收治的40名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探究,并通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落实的差异性实现对... 为了探究早期预警评分的改良对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护理期间心脏功能以及情绪方面的影响。方法 本次探究应用对照实验的方式对我院近年间收治的40名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探究,并通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落实的差异性实现对患者心脏功能与情绪的护理对比。结果 在经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模式的落实后,患者的LEVSD与LEVDD明显缩短,LVEF满意度升高,对患者的情绪也起到了稳定作用。结论 MEWS对患者的治疗护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临床应用的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护理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脏功能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关键思路简析
3
作者 曲永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62-165,共4页
本项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深入剖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运用效果及其相较于单一西医治疗的优越性。方法:精心筛选自2022年2月起至202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确诊为COPD急... 本项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深入剖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运用效果及其相较于单一西医治疗的优越性。方法:精心筛选自2022年2月起至202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确诊为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法分配至两个研究小组,每组45例受试者。其中,对照组遵循标准的西医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了中医治疗方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肺功能、CAT及DECAF评分变化。结果:在干预措施实施前,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以及各项评估指标,组间未展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在完成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展现出明显优势,且其PaO2、FEV1及PEF等关键血气与肺功能指标均呈现更高水平,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此外,观察组的PaCO2水平、CAT评分及DECAF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这些差异同样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引发的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时,展现出独特优势与协同效应。展现出显著疗效提升,不仅能够优化患者的血气指标与肺功能状态,还能有效降低临床评估工具如CAT及DECAF评分,此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A1c、FPG、2hPG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准确度研究
4
作者 兰丽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36-139,共4页
分析HbA1c、FPG、2hPG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准确度。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8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分析HbA1c、FPG、2hPG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HbA1c、FPG、2hPG指标联合诊断糖尿病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指标(P<0.05)... 分析HbA1c、FPG、2hPG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准确度。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8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分析HbA1c、FPG、2hPG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HbA1c、FPG、2hPG指标联合诊断糖尿病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指标(P<0.05);糖尿病组的HbA1c、FPG、2hPG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 HbA1c、FPG、2hPG联合诊断糖尿病的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诊断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王亚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46-150,共5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了2022年2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TAPP组(共42例)接受了腹腔... 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了2022年2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TAPP组(共42例)接受了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而开放式组(42例)则接受了传统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TAPP组患者的临床参数指标均明显优于开放式组(P<0.05)。T术后疼痛程度评分TAPP组低于开放式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APP组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亦低于开放式组,这一差异同样达到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展现出较小的手术创伤、更快的术后恢复速度以及较低的疼痛水平等显著优势。该技术被证实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切开挂线法联合切开扩创引流治疗的恢复效果与并发症分析
6
作者 王亚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17-021,共5页
探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法联合切开扩创引流治疗的恢复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采用切开挂线法联合切开扩创引流治疗,单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 探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法联合切开扩创引流治疗的恢复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采用切开挂线法联合切开扩创引流治疗,单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效果。结果 在手术治疗成效和肛肠动力学检测方面,综合治疗组的结果均优于单一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综合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单一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综合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一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法联合切开扩创引流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还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切开挂线法 切开扩创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中不同入路方式的效果对比研究
7
作者 王亚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05-00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在接受腹腔镜手术时,不同入路方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共84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腹... 本研究旨在探讨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在接受腹腔镜手术时,不同入路方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共84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和观察组(采用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临床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及胃肠激素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相比,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的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时,不仅显著减少了可能对患者肝功能造成的损害还促进了患者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为术后整体康复进程的加速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临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腹腔镜手术 胆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白色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海艳 赵春生 +1 位作者 孙常华 宁艳彦 《山西中医》 2013年第9期54-56,共3页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临床以外阴瘙痒和色素减退为特征,晚期常伴有外阴萎缩、阴道口狭窄和性交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又因该病病因不明,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虽有一定的疗...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临床以外阴瘙痒和色素减退为特征,晚期常伴有外阴萎缩、阴道口狭窄和性交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又因该病病因不明,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本病属于中医阴痒、阴蚀、阴疮、狐惑等范畴,现将近年来以中医药为主治疗本病的概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白色病变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管理 控制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凤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10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医院感染控制 门诊输液室 规范化管理 医院感染率 高危科室 经济负担 医疗质量 医疗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中医干预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亚娟 王亚娟 刘国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8期154-154,共1页
目的:探讨综合中医干预疗法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效果。方法:对46例产后缺乳产妇进行综合中医干预治疗。结果:治疗1~5个疗程后,痊愈29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结论:采用综合中医干预治疗产后乳汁不足疗效确切,... 目的:探讨综合中医干预疗法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效果。方法:对46例产后缺乳产妇进行综合中医干预治疗。结果:治疗1~5个疗程后,痊愈29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结论:采用综合中医干预治疗产后乳汁不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汁分泌不足 针刺 中药 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德懋老中医治脾胃病经验简介
11
作者 黄朝富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5,共3页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研究员董德懋老中医(1912~)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早年曾师事于施今墨先生,并执教于华北国医学院、创办了《中医杂志》。
关键词 脾胃病证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
12
作者 武春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175-178,共4页
浅析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方法 以医院收治146例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73例,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医内服加外用的中医治疗手段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 浅析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方法 以医院收治146例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73例,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医内服加外用的中医治疗手段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咳嗽等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控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咳嗽症状,同时还具有安全、治疗效率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 病毒感染 咳嗽 炎症反应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应用X线与CT诊断的临床对比效能及准确率情况
13
作者 师晓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39-0042,共4页
分析复杂性四肢骨折鉴别诊断中X线及CT检查方式的实践价值,旨在为本病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50例疑似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2023年6月-2024年6月被本院接收),均给予X线和CT检查,就这两种检查方式的疾病阳性检出状况、诊断效能等临... 分析复杂性四肢骨折鉴别诊断中X线及CT检查方式的实践价值,旨在为本病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50例疑似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2023年6月-2024年6月被本院接收),均给予X线和CT检查,就这两种检查方式的疾病阳性检出状况、诊断效能等临床研究数据展开对比。结果 CT疾病阳性检出率为82.00%,与X线的64.00%比更高(P<0.05)。CT诊断复杂性四肢骨折的敏感度(95.3%)、准确度(92.00%)较之对照组的(74.42%、74.00%)高(P<0.05)。结论 于复杂性四肢骨折诊断中无论是X线还是CT检查方式均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后一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更高,能够提高疾病阳性检出率,有助于诊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效能 CT 准确性 复杂性四肢骨折 阳性检出率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参芪益心汤联合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4
作者 魏胜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50-0053,共4页
观察参芪益心汤联合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医院收治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组参芪益心汤联合艾灸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 观察参芪益心汤联合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医院收治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组参芪益心汤联合艾灸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血清指标、炎性因子改善效果更佳(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参芪益心汤联合艾灸治疗,可强化治疗效果,积极调解炎性因子等血清水平,为心功能康复奠定有利基础,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益心汤 艾灸 慢性心力衰竭 安全性 心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15
作者 魏胜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44-0047,共4页
研究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 以医院收治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57)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n=57)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心功能及血清相关指标观察组均改... 研究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 以医院收治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57)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n=57)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心功能及血清相关指标观察组均改善效果更优(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价值较高,利于促使血清相关指标恢复正常,为心功能康复奠定有利基础,同时不会升高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值得信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穴位贴敷 艾灸 心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6
作者 李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05-0008,共4页
分析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医院收治118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各项中医症候积分评估指标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 分析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医院收治118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各项中医症候积分评估指标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增强疗效、改善症状,且不会叠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寒热错杂型 半夏泻心汤 加减治疗 症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用于急性阑尾炎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17
作者 边振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5-008,共4页
研究急性阑尾炎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43例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4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指标(临床指标、并发症、炎症因子、疼痛评分)差异。结果... 研究急性阑尾炎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43例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4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指标(临床指标、并发症、炎症因子、疼痛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肛门排气、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更短,切口长度及手术出血量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更低,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 急性阑尾炎选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用时短、出血少、并发症风险小、炎症改善效果好、疼痛轻等多种优势,具有较高的推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并发症 炎症因子 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王明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85-0088,共4页
探究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的临床效果。方法 课题研究时间的确定:将2021年6月1日作为起始时间,2023年5月31日为截止时间;样本病例的从期间接受诊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进行筛选,人数为98例。以掷骰... 探究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的临床效果。方法 课题研究时间的确定:将2021年6月1日作为起始时间,2023年5月31日为截止时间;样本病例的从期间接受诊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进行筛选,人数为98例。以掷骰子的方式对其展开组别划分,即参照组(49例,制定单一用药方案,筛选的药物为兰索拉唑),研究组(49例,联合应用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展开治疗)。统计不同方案的实施结果,并展开系统化分析。结果 不同疗法治疗后组间相比,研究组症状评分(反酸:1.42±0.19分、胃灼痛:1.20±0.18分、胸骨后灼痛:1.19±0.11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胃肠激素指标(GAS:65.76±10.09 ng/L、MTL:263.27±27.91 ng/L 、VIP:16.18±4.87 ng/L)更令人满意,(P<0.05);但相较于参照组(10.20%),研究组诱发的不良反应事件与其并无太大区别,且比率与之相当(8.16%),(p>0.05)。结论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来说,制定联合用药方案,不仅能使相关不良症状得到改善,还能加快疾病的康复进程,改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沙必利 兰索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三酚和利多卡因在宫颈性难产高龄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差异
19
作者 徐东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50-0153,共4页
探讨间苯三酚和利多卡因在宫颈性难产高龄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宫颈性难产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产妇采用利多卡因,观察组产妇采用间苯三酚。... 探讨间苯三酚和利多卡因在宫颈性难产高龄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宫颈性难产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产妇采用利多卡因,观察组产妇采用间苯三酚。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相关指标(第二产程时间长度、分娩失血量、术后2 h 失血量、术后4 h失血量),产妇用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产妇在用药2 h 和用药4 h的宫颈开口直径及产妇用药前后的血清炎性反应指标[C 反应蛋白 (CRP)、促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长度、分娩失血量、术后2 h 失血量、术后 4 h 失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在用药2 h和用药4 h 的宫颈开口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用药后的CRP、IGF-1、VEGF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苯三酚和利多卡因均可以为宫颈性难产高龄产妇提供帮助,其中间苯三酚的优势更加显著,更可以减少产妇失血量,缩短其产程,使产妇的宫颈开口直径更大,对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反应指标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三酚 利多卡因 宫颈性难产 高龄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脑益元汤联合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杨瑞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29-0032,共4页
探究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通过清脑益元汤+推拿点穴疗法的效果。方法 将2022.11-2023.11间患者作为研究人员,共计62名,按抽签均分患者,分为对照与观察组,分别予以清脑益元汤,以及清脑益元汤+推拿点穴疗法,将实验中涉及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探究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通过清脑益元汤+推拿点穴疗法的效果。方法 将2022.11-2023.11间患者作为研究人员,共计62名,按抽签均分患者,分为对照与观察组,分别予以清脑益元汤,以及清脑益元汤+推拿点穴疗法,将实验中涉及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经治疗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较低,数值比较后,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上肢与下肢的运动能力逐渐恢复,数值比较,P<0.05;经治疗前,患者的步行与平衡能力偏低,数值比较,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步行能力与平衡能力均逐渐提高,数值比较P<0.05;经治疗前,患者的生活能力偏低,数值比较,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能力逐渐增强,数值比较,P<0.05。结论 脑梗死后出现偏瘫的患者在为其提供治疗期间,为其给予清脑益元汤与推拿点穴疗法,能够有效使患者的身体功能逐渐提高。同时通过治疗使患者病情逐渐康复,恢复患者日常生活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脑益元汤 推拿点穴疗法 脑梗死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