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萘洛尔通过负调控VEGF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大鼠烧伤后的瘢痕形成
1
作者 丁子明 徐凯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79-184,共6页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大鼠烧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普萘洛尔低剂量组、普萘洛尔中剂量组、普萘洛尔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恒温恒压烫伤仪烫伤其它各组大鼠背部皮肤构建...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大鼠烧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普萘洛尔低剂量组、普萘洛尔中剂量组、普萘洛尔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恒温恒压烫伤仪烫伤其它各组大鼠背部皮肤构建模型组。普萘洛尔低剂量组、普萘洛尔中剂量组、普萘洛尔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使用剂量为12.5 mg/kg、25 mg/kg、50 mg/kg的普萘洛尔进行灌胃处理,持续灌胃3周。每周观察记录大鼠状态和瘢痕状况。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瘢痕细胞中血管标志物CD31和CD34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各组大鼠瘢痕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PI3K)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普萘洛尔低、中、高剂量组的瘢痕组织厚度、血管分布、柔软性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普萘洛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瘢痕组织内CD31和CD34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普萘洛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瘢痕组织内VEGF、PI3K和Akt的mRNA表达,p-PI3K、p-Akt和VEGF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普萘洛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瘢痕组织内VEGF、PI3K和Akt的mRNA表达,p-PI3K、p-Akt和VEGF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均<0.05);与普萘洛尔低剂量组相比,普萘洛尔中剂量组和普萘洛尔高剂量组大鼠瘢痕组织内VEGF、PI3K和Akt的mRNA表达,p-PI3K、p-Akt和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均<0.05);与普萘洛尔中剂量组相比,普萘洛尔高剂量组大鼠瘢痕组织内VEGF、PI3K和Akt的mRNA表达,p-PI3K、p-Akt和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均<0.05)。结论普萘洛尔通过负调控VEGF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血管生成,从而有效治疗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普萘洛尔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抑制剂及其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江坤 雷强 +1 位作者 王淞 张智勇 《医学综述》 2025年第5期542-547,共6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能通过分泌多种活性物质促进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是维持TAMs生长与功能的关键分子,靶向抑制CSF-1R可显著改善肿瘤的进程,被认为是治疗实体瘤的新的...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能通过分泌多种活性物质促进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是维持TAMs生长与功能的关键分子,靶向抑制CSF-1R可显著改善肿瘤的进程,被认为是治疗实体瘤的新的潜在有效策略。在体外实验中,通过小分子或抗体靶向CSF-1R能有效抑制实体瘤的进展,但其在体内实验中效果欠佳且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开发安全有效的CSF-1R抑制剂及其抗体,并探索其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联合治疗的潜力,以提高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瘤 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抑制剂 靶向治疗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烧伤伤情的标准化伤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娟娟 高瑾 +4 位作者 林丹丹 袁乙铜 张翔 彭静 舒勤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974-978,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烧伤伤情的标准化伤员(standardized wounded soldier,SWS)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规范地评价和筛选SWS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况调研、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等方法,以胜任力为理论基础并遵循SMART(Specific、Measurable... 目的构建基于烧伤伤情的标准化伤员(standardized wounded soldier,SWS)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规范地评价和筛选SWS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况调研、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等方法,以胜任力为理论基础并遵循SMART(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bound)原则,初步拟定基于烧伤伤情的SWS胜任力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和变异系数对各级指标进行修改与完善,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判断其逻辑性。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46和0.891,Kendall和谐系数分别为0.182和0.217,指标一致性比率(consistent ratio,CR)<0.1。最终构建的基于烧伤伤情的SWS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43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基于烧伤伤情的SWS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较为全面、针对性强、可靠性较好,可以为基于烧伤伤情的SWS评价和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标准化伤员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胜任力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救援能力培训中标准化伤员胜任力要素的质性研究
4
作者 吴娟娟 孙慧伶 +3 位作者 王淞 杨斌 张凡 舒勤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109,共3页
目的了解烧伤救援能力培训项目的组训者对烧伤标准化伤员的能力需求,为未来烧伤标准化伤员的选拔、评价和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4-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名烧伤救援能力培训项目的组训者进行半结构访谈,通过Colaizzi 7步法分... 目的了解烧伤救援能力培训项目的组训者对烧伤标准化伤员的能力需求,为未来烧伤标准化伤员的选拔、评价和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4-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名烧伤救援能力培训项目的组训者进行半结构访谈,通过Colaizzi 7步法分析和整理访谈资料。结果受访者对烧伤标准化伤员的胜任力要素需求可归纳为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理论知识(医学知识、烧伤专科知识、标准化伤员基本知识);技能(表演能力、评估能力、反馈能力);综合素质(职业素养、身体素质、性格特征)。结论研究烧伤标准化伤员的胜任力要素,可能有助于未来对烧伤标准化伤员的招募、评价和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标准化伤员 胜任力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矫正手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合并倒睫的美学效果及对睑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郑中文 唐棣 桂思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矫正手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合并倒睫的美学效果及对睑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老年性下睑内翻合并倒睫患者103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接受皮... 目的:探讨不同矫正手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合并倒睫的美学效果及对睑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老年性下睑内翻合并倒睫患者103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接受皮肌瓣联合外侧睑板楔形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单纯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美学效果满意度、手术前后眼睑功能、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美学效果总满意度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观察组睑缘评分、睑板腺挤压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睑板腺脂质分泌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泪阜显露率、睑裂宽度以及睫毛朝向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高于术前,泪腺分泌试验(Schirmer’s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SF)低于术前,且观察组BUT高于对照组,SIT、CS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84%,与对照组的13.4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相较于皮肌瓣联合外侧睑板楔形切除术更有利于提高老年性下睑内翻合并倒睫患者整体美观性,改善睑板功能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下睑内翻 倒睫 单纯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 皮肌瓣联合外侧睑板楔形切除术 美学效果 睑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陷性瘢痕治疗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廖海泉 杨斌 +2 位作者 梁文 方蔷 蒋雨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29-633,共5页
皮肤在愈合过程中由于炎症导致真皮层及皮下组织缺损,常会形成永久凹陷性瘢痕。凹陷性瘢痕不仅影响外观,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治疗凹陷性瘢痕方法众多,如激光治疗、微针疗法、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射频治疗、填充治疗等在临床上... 皮肤在愈合过程中由于炎症导致真皮层及皮下组织缺损,常会形成永久凹陷性瘢痕。凹陷性瘢痕不仅影响外观,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治疗凹陷性瘢痕方法众多,如激光治疗、微针疗法、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射频治疗、填充治疗等在临床上应用较多且效果较好,特别是上述方法联合使用既可提高疗效,又可降低不良反应。本文就凹陷性瘢痕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凹陷性 激光 微针 富血小板血浆 射频 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减张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甘一帆 邹奕 +2 位作者 徐凯 杨斌 邱伟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91-192,I0004,I0005,共4页
瘢痕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形态,严重的瘢痕挛缩还能限制患者体表器官的功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整形外科对于伤口的治疗不仅局限于治愈,还要做到瘢痕最小化。已知伤口周围的机械张力是影响瘢痕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瘢痕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形态,严重的瘢痕挛缩还能限制患者体表器官的功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整形外科对于伤口的治疗不仅局限于治愈,还要做到瘢痕最小化。已知伤口周围的机械张力是影响瘢痕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众多学者通过临床实验不断改良减张缝合技术、应用新的缝线并联合使用皮肤外减张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现就皮肤减张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医师缝合伤口时做到瘢痕最小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减张缝合 机械张力 皮肤减张
原文传递
制备抗菌肽LL37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及其体外转染和抗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淞 陈宏鑫 +3 位作者 徐凯 吴娟娟 吴高贤 杨斌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725-730,共6页
目的 制备抗菌肽LL37修饰的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 AuNPs)(AuNPs@LL37),并研究其理化性质的表征参数、体外转染效率及其抗菌能力。方法 通过化学还原法和配体交换法制备AuNPs@LL37,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吸收光谱;纳米粒度仪测定... 目的 制备抗菌肽LL37修饰的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 AuNPs)(AuNPs@LL37),并研究其理化性质的表征参数、体外转染效率及其抗菌能力。方法 通过化学还原法和配体交换法制备AuNPs@LL37,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吸收光谱;纳米粒度仪测定其水合粒径、表面电位(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超敏型二喹啉甲酸(micro bicinchoninic acid assay, micro 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量其表面固定的多肽量;荧光猝灭排除实验检测AuNPs@LL37与质粒DNA的结合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8,CCK-8)实验检测AuNPs@LL37的细胞毒性;体外转染实验检测AuNPs@LL37的转染能力;体外抗菌实验检测AuNPs@LL37的抗菌能力。结果 制备得到带正电荷[Zeta电位为(35.40±1.20)mV、直径为(7.10±1.60)nm],表面固定LL37多肽的AuNPs@LL37。当AuNPs@LL37∶pDNA=5∶1时,AuNPs@LL37/pDNA Zeta电位达到正电荷饱和;荧光猝灭排除实验表明,AuNPs@LL37与DNA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体外转染实验表明,AuNPs@LL37能够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plasmid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pEGFP-VEGF165)转染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其转染率可达(89.52±7.36)%;体外抗菌实验表明,AuNPs@LL37和AuNPs@LL37/pDNA均具有杀菌作用。结论 AuNPs@LL37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化纳米颗粒,既能够作为基因载体又具有抗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LL37 金纳米颗粒 细胞转染 抗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样化任务需求的野战机动卫勤分队护理人员能力体系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瑾 吴娟娟 舒勤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968-973,共6页
目的结合多样化卫勤任务需求,构建野战机动卫勤分队护理人员能力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构建新时期野战机动卫勤分队护理人员能力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其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 目的结合多样化卫勤任务需求,构建野战机动卫勤分队护理人员能力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构建新时期野战机动卫勤分队护理人员能力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其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及优序图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两轮咨询专家的有效应答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0.95。一、二、三级指标Kendall和谐系数分别为0.239、0.305、0.260(P<0.001),形成了含4个一级条目、14个二级条目、71个三级条目的野战机动卫勤分队护理人员能力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值。结论专家积极性、权威性高,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好,形成的野战机动卫勤分队护理人员能力指标体系可为野战机动卫勤分队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战卫勤分队 护理人员 指标体系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色素增加为表现的局限型线状表皮痣1例
10
作者 吴紫均 李慧慧 +2 位作者 杨钢 陈乡 杨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1-552,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20岁。因右侧臀部褐色增生性斑块5年于2021年5月到我科就诊。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侧臀部内上方出现褐色斑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增多,表面呈疣状增生,无疼痛、瘙痒等不适,未予诊治。既往体健,否认家族成员中有... 1病历摘要患者男,20岁。因右侧臀部褐色增生性斑块5年于2021年5月到我科就诊。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侧臀部内上方出现褐色斑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增多,表面呈疣状增生,无疼痛、瘙痒等不适,未予诊治。既往体健,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疾病。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痣 线状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钟家港 王淞 杨斌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细胞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进化上保守的过程,其作为细胞程序化死亡的一种机制,涉及细胞膜对细胞内需要分解的胞质成分、细胞器和蛋白质进行包围,进而形成自噬体。之后,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转化为自噬溶酶体,其中包含的物质... 细胞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进化上保守的过程,其作为细胞程序化死亡的一种机制,涉及细胞膜对细胞内需要分解的胞质成分、细胞器和蛋白质进行包围,进而形成自噬体。之后,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转化为自噬溶酶体,其中包含的物质被降解,这有助于保持细胞的代谢平衡,促进细胞器的新陈代谢,以及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状态。另一方面,病理性瘢痕是一种由于伤口愈合异常导致的皮肤纤维化病症,主要表现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这种病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和身体功能,还可能引起局部的疼痛或不适。由于自噬在病理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现通过自噬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自噬 细胞外基质 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自体Meek微型皮片移植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12
作者 闫甜甜 肖荣 +13 位作者 王影 林国安 郑银 赵辉 李文军 尚新志 孟进松 胡东升 李嵩 王超 林之琛 陈鸿昌 赵东彦 唐棣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联合自体Meek微型皮片移植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2019年5月—2022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1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按照剔除标准剔...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联合自体Meek微型皮片移植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2019年5月—2022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1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按照剔除标准剔除3例患者,最终纳入13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24~61(42±13)岁。共选择受试区20个(创面40个,大小均为10 cm×10 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每个受试区中的2个相邻创面分为涂抹含hUCMSC透明质酸凝胶的hUCMSC+凝胶组及涂抹单纯透明质酸凝胶的单纯凝胶组,每组20个创面,随后2组创面均移植扩展比例为1∶6的自体Meek微型皮片。术后2、3、4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若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则采集创面分泌物标本行微生物培养。术后3、6、12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创面瘢痕增生情况。术后3个月,取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Ki67阳性和波形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并统计阳性细胞数。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术后2、3、4周,hUCMSC+凝胶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0±11)%、(84±12)%、(92±9)%,均明显高于单纯凝胶组的(67±18)%、(74±21)%、(84±16)%(t值分别为4.01、3.52、3.66,P<0.05)。hUCMSC+凝胶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1±11)d,较单纯凝胶组的(36±13)d明显缩短(t=-3.68,P<0.05)。术后,相邻的2组创面分泌物标本微生物培养情况均相同,4个受试区结果为阴性,16个受试区结果为阳性。术后3、6、12个月,单纯凝胶组创面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分别为(7.8±1.9)、(6.7±2.1)、(5.4±1.6)分,均明显高于hUCMSC+凝胶组的(6.8±1.8)、(5.6±1.6)、(4.0±1.4)分(t值分别为-4.79、-4.37、-5.47,P<0.05)。术后3个月,HE染色显示,hUCMSC+凝胶组创面表皮层厚度、表皮嵴等较单纯凝胶组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UCMSC+凝胶组创面Ki67阳性细胞数较单纯凝胶组明显增加(t=4.39,P<0.05),2组创面波形蛋白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含hUCMSC的透明质酸凝胶涂抹于创面的应用方式操作方便,是一种较佳的给药途径。hUCMSC外用可促进大面积烧伤患者自体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区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瘢痕增生,可能与创面表皮层厚度、表皮嵴增加和细胞增殖活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间质干细胞移植 皮肤移植 Meek微型皮片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合的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如意 唐棣 +2 位作者 吴娟娟 杨琴 杨斌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糖尿病患者创面(以下简称为糖尿病创面)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出现在下肢,难以愈合且预后不良。其难愈合的机制与高血糖、神经病变、微血管并发症、慢性炎症和免疫力低下等方面有关。治疗糖尿病创面的方法众多,中医治疗主... 糖尿病患者创面(以下简称为糖尿病创面)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出现在下肢,难以愈合且预后不良。其难愈合的机制与高血糖、神经病变、微血管并发症、慢性炎症和免疫力低下等方面有关。治疗糖尿病创面的方法众多,中医治疗主要以外治法为主,药物熏洗、外敷、银离子导入等,西医治疗除常规治疗外,还有HIF-PHD抑制剂、敷料、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负压创面治疗、高压氧等。现就糖尿病创面难愈合的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创面 机制 治疗 低氧诱导因子
原文传递
丹参联合罗沙司他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如意 唐棣 杨斌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8,共9页
目的探究丹参联合罗沙司他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将2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成功制成糖尿病模型后,在其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之后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单纯罗沙... 目的探究丹参联合罗沙司他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将2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成功制成糖尿病模型后,在其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之后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单纯罗沙司他组、单纯丹参组、罗沙司他+丹参组,每组5只。伤后即刻,对生理盐水组大鼠予5 mL生理盐水灌胃,对单纯罗沙司他组大鼠予1.5 mg/mL的罗沙司他混悬液按照25 mg/kg灌胃,对单纯丹参组大鼠予18 mg/mL的丹参混悬液按照300 mg/kg灌胃,对罗沙司他+丹参组的大鼠予19.5 mg/mL的罗沙司他和丹参混悬液按照罗沙司他25 mg/kg、丹参300 mg/kg灌胃,均持续给药2周,1次/d。观察伤后0(即刻)、4、8、12 d创面情况,计算伤后4、8、12 d的创面愈合率(样本数为5)。伤后14 d,取腹主动脉血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检测(样本数为5);取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炎性浸润、皮肤组织结构及新生血管生成情况,行Masson染色后观测胶原纤维占比(样本数为3),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样本数为3),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样本数为3)。结果伤后0~12 d,4组大鼠创面面积均逐渐缩小。伤后4 d,单纯丹参组、罗沙司他+丹参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单纯罗沙司他组(P<0.05);伤后8 d,单纯罗沙司他组和单纯丹参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罗沙司他+丹参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P值均<0.05);伤后12 d,单纯罗沙司他组、单纯丹参组、罗沙司他+丹参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伤后14 d,4组大鼠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罗沙司他组、单纯丹参组、罗沙司他+丹参组大鼠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4.3±1.2)×10^(9)/L、(26.3±2.4)×10^(9)/L、(15.0±0.7)×10^(9)/L,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的(33.8±2.7)×10^(9)/L(P<0.05);罗沙司他+丹参组大鼠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单纯罗沙司他组和单纯丹参组(P值均<0.05)。伤后14 d,生理盐水组大鼠创面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皮肤组织结构紊乱,新生血管少;其余3组大鼠创面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皮肤组织结构紧密,新生血管丰富。4组大鼠创面的胶原纤维占比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4 d,单纯罗沙司他组、单纯丹参组、罗沙司他+丹参组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CD3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罗沙司他+丹参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D3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罗沙司他组和单纯丹参组(P值均<0.05)。伤后14 d,单纯罗沙司他组、单纯丹参组、罗沙司他+丹参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TNF-α、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罗沙司他+丹参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罗沙司他组和单纯丹参组(P<0.05),罗沙司他+丹参组大鼠创面组织中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纯丹参组(P<0.05)。伤后14 d,罗沙司他+丹参组大鼠创面组织中EGFR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P值均<0.05);单纯罗沙司他组和罗沙司他+丹参组大鼠创面组织中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罗沙司他+丹参组大鼠创面组织中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纯丹参组(P<0.05);4组大鼠创面组织中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沙司他联合丹参可以通过促进血管再生、降低炎症反应,进而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实验性 伤口愈合 丹参 炎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罗沙司他
原文传递
P311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1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淞 李海胜 +3 位作者 钱卫 张小容 贺伟峰 罗高兴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目的探讨P311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1(HMEC-1)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HMEC-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P311腺病毒组和空载腺病毒组,分别进行48 h相应转染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培... 目的探讨P311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1(HMEC-1)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HMEC-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P311腺病毒组和空载腺病毒组,分别进行48 h相应转染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培养1、3、5 d细胞增殖活性;划痕试验检测细胞划痕后6、11 h剩余划痕面积,并计算剩余划痕面积百分比;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培养8 h血管形成情况,并测量管状结构节点数和总长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酸化VEGFR2、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及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取HMEC-1,分为P311腺病毒+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组、空载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P311腺病毒+siRNA-VEGFR2组和空载腺病毒+siRNA-VEGFR2组,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24 h细胞中VEGFR2、磷酸化VEGFR2、ERK1/2、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观察转染24 h细胞血管形成情况,并测量管状结构节点数和总长度。取HMEC-1,分为P311腺病毒+二甲基亚砜(DMSO)组、空载腺病毒+DMSO组、P311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和空载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处理2 h细胞中ERK1/2及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观察处理2 h细胞血管形成情况,并测量管状结构节点数和总长度。各组各时间点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与空载腺病毒组比较,P311腺病毒组细胞培养1、3、5 d增殖活性均没有明显改变(t值分别为-0.23、-1.30、-1.52,P>0.05)。P311腺病毒组细胞划痕后6、11 h剩余划痕面积百分比均较空载腺病毒组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47、-2.62,P<0.05)。培养8 h,与空载腺病毒组比较,P311腺病毒组细胞管状结构节点数和总长度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4.49、4.78,P<0.01)。转染48 h,与空载腺病毒组比较,P311腺病毒组细胞VEGFR2、ERK1/2蛋白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磷酸化VEGFR2、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7.27、16.08,P<0.01)。转染24 h,P311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细胞磷酸化VEGFR2和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载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P<0.01),P311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细胞VEGFR2、磷酸化VEGFR2、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P311腺病毒+siRNA-VEGFR2组(P<0.01),空载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细胞VEGFR2、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载腺病毒+siRNA-VEGFR2组(P<0.05或P<0.01)。转染24 h,P311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细胞管状结构节点数为(720±62)个,明显多于空载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的(428±38)个、P311腺病毒+siRNA-VEGFR2组的(364±57)个(P值均<0.01);P311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细胞管状结构总长度为(21241±1139)μm,明显长于空载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的(17005±1156)μm、P311腺病毒+siRNA-VEGFR2组的(13494±2465)μm(P值均<0.01)。空载腺病毒+阴性对照siRNA组细胞管状结构节点数明显多于空载腺病毒+siRNA-VEGFR2组的(310±75)个(P<0.01),管状结构总长度明显长于空载腺病毒+siRNA-VEGFR2组的(11600±2776)μm(P<0.01)。处理2 h,P311腺病毒+DMSO组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腺病毒+DMSO组、P311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P值均<0.01),空载腺病毒+DMSO组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P<0.05)。处理2 h,P311腺病毒+DMSO组细胞管状结构节点数为(726±72)个,明显多于空载腺病毒+DMSO组的(421±39)个、P311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的(365±41)个(P值均<0.01);P311腺病毒+DMSO组细胞管状结构总长度为(20318±1433)μm,明显长于空载腺病毒+DMSO组的(16846±1464)μm、P311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的(15114±1950)μm(P值均<0.01)。空载腺病毒+DMSO组管状结构节点数明显多于空载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的(317±67)个(P<0.01),管状结构总长度明显长于空载腺病毒+ERK1/2抑制剂组的(13188±2306)μm(P<0.01)。结论P311能够通过激活VEGFR2/ERK1/2信号通路发挥促进HMEC-1血管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新生 人微血管内皮细胞1 P311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原文传递
IL-27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海泉 杨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86-1189,1197,共5页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银屑病引起的生理和病理改变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T细胞)免疫异常、角质形成细胞(KCs)异常增殖、炎症细胞浸润等。白细胞介素27(IL-27)是由p28和EBI3组成的异源二聚体。IL-27在银屑病发病中对不同的...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银屑病引起的生理和病理改变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T细胞)免疫异常、角质形成细胞(KCs)异常增殖、炎症细胞浸润等。白细胞介素27(IL-27)是由p28和EBI3组成的异源二聚体。IL-27在银屑病发病中对不同的T细胞亚群起着抗炎与促炎双重调节作用,它可促进Th1分化,抑制Th2分化,使Th1/Th2失衡,抑制Th17细胞和Treg细胞。IL-27还通过抑制KCs的分化促进其增殖。本文就IL-27与银屑病发病机制予以综述,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7 银屑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猿耳畸形矫正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伟明 徐凯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923-924,共2页
猿耳,也叫先天性猩猩耳、尖耳或妖耳,是一种罕见的耳廓畸形。其特征是耳廓上部尖角状突起,此部位耳轮扭曲,耳轮沟消失,耳轮缘与对耳轮缘之间的舟状窝成为一窄沟。猿耳为先天性发育畸形,系胚胎初期耳廓形成过程中第4个小丘发育异常所致... 猿耳,也叫先天性猩猩耳、尖耳或妖耳,是一种罕见的耳廓畸形。其特征是耳廓上部尖角状突起,此部位耳轮扭曲,耳轮沟消失,耳轮缘与对耳轮缘之间的舟状窝成为一窄沟。猿耳为先天性发育畸形,系胚胎初期耳廓形成过程中第4个小丘发育异常所致。猿耳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因而矫正猿耳畸形对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矫正猿耳畸形的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治疗在新生儿期最有效,对于错过非手术治疗最佳时机的患者,手术是一种更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猿耳畸形 耳轮沟 舟状窝 对耳轮上脚 重建
原文传递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气动取皮刀的表皮移植术治疗特殊部位白癜风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紫均 廖海泉 +3 位作者 赵建辉 王淞 董立文 杨斌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5-117,120,共4页
白癜风是一种后天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常给患者带来外观上的巨大困扰。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已广泛运用到临床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负压吸疱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不利于非平整部位及大面积皮损的治疗... 白癜风是一种后天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常给患者带来外观上的巨大困扰。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已广泛运用到临床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负压吸疱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不利于非平整部位及大面积皮损的治疗。为此,笔者采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气动取皮刀表皮移植治疗眼睑合并额部白癜风患者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激光 白癜风患者 表皮移植 色素脱失性 超脉冲 自体表皮移植术 取皮 广泛运用
原文传递
鼻尖部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19
作者 夏如意 杨斌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4-64,I0012,共2页
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ALM)是一种由成束的成熟平滑肌和厚壁血管组成的良性肿瘤,为皮肤平滑肌瘤的一种亚型,其病因不明,轻微创伤和EB病毒感染被认为是可能的原因[1-2]。2022年6月,中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1例老年鼻尖部ALM... 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ALM)是一种由成束的成熟平滑肌和厚壁血管组成的良性肿瘤,为皮肤平滑肌瘤的一种亚型,其病因不明,轻微创伤和EB病毒感染被认为是可能的原因[1-2]。2022年6月,中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1例老年鼻尖部ALM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0岁,因鼻部肿物6年入院。患者于2016年洗脸时发现鼻尖部皮肤有出血,随后鼻尖部逐渐肿大,形成皮下包块,无明显痛感,未予治疗。2022年6月27日于我院门诊行病理检查,诊断为:(鼻部)ALM。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尖 血管平滑肌瘤 血管 平滑肌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