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季花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宁 姜晓娅 +3 位作者 张泽昭 高乐 王鑫国 刘晓明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4期397-402,共6页
目的建立月季花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月季花标准汤剂的应用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收不同产地的月季花饮片共15批并制备成标准汤剂,将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选定为定量检测指标计算出膏率及转移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 目的建立月季花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月季花标准汤剂的应用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收不同产地的月季花饮片共15批并制备成标准汤剂,将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选定为定量检测指标计算出膏率及转移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对特征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5批月季花标准汤剂出膏率范围为16.32%~23.22%,金丝桃苷的转移率为27.57%~45.42%,异槲皮苷的转移率为34.38%~49.71%;11个共有特征峰被标定,其中4个色谱峰被指认,与对照图谱相比较,其相似度均>0.90。结论建立了简便、稳定、可行的月季花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方法,可为月季花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花饮片 标准汤剂 金丝桃苷 异槲皮苷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出膏率 转移率 特征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气朝阳草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2
作者 姜晓娅 刘晓明 +3 位作者 王相 麻景梅 田伟 牛丽颖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367-375,共9页
为了实现五气朝阳草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Symmetry C_(18)(4.6 mm×250 mm,5.0μm)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5℃,建立五气朝阳草标准汤剂特... 为了实现五气朝阳草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Symmetry C_(18)(4.6 mm×250 mm,5.0μm)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5℃,建立五气朝阳草标准汤剂特征图谱及其指标成分鞣花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15批五气朝阳草标准汤剂的平均出膏率为17.8%;特征图谱相似度为0.793~1.000,共标定13个共有峰,并指认4个成分,分别为咖啡酸(峰4)、鞣花酸(峰8)、异槲皮苷(峰9)、木犀草苷(峰10);鞣花酸从五气朝阳草到其标准汤剂的平均转移率为45.90%,说明标准汤剂的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所提出的五气朝阳草标准汤剂的制备工艺可行,建立的标准汤剂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为五气朝阳草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五气朝阳草 标准汤剂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定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的彝族药紫地榆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田宇柔 郗仲玟 +2 位作者 冯玉 姜晓娅 牛丽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11-117,共7页
目的建立彝族药紫地榆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紫地榆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对15批紫地榆药材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评价紫地榆... 目的建立彝族药紫地榆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紫地榆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对15批紫地榆药材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评价紫地榆质量。结果建立了紫地榆药材指纹图谱,共标定21个共有峰,15批药材相似度为0.908~0.990;6种指标性成分没食子酸、儿茶素、短叶苏木酚酸、柯里拉京、鞣花酸、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含量分别为0.93~2.45 mg/g、1.85~3.85 mg/g、0.46~1.07 mg/g、2.10~3.50 mg/g、2.88~6.96 mg/g、3.27~4.08 mg/g;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均将紫地榆分为3类,综合得分显示S12~S14药材质量较优,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导致紫地榆药材产生质量差异的4种标志性化合物。结论将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彝族药紫地榆的药材质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为其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地榆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质量评价 柯里拉京 鞣花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标准汤剂为基准的小红参配方颗粒量值传递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相 孙帅 +1 位作者 王鑫国 牛丽颖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8期891-898,903,共9页
目的以标准汤剂中出膏率、小红参萘酚苷A含量和特征图谱为基准,研究配方颗粒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制备小红参标准汤剂样品,建立小红参萘酚苷A含量及特征图谱测定方法,以其为基准进行药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量值传递研究。结果15批... 目的以标准汤剂中出膏率、小红参萘酚苷A含量和特征图谱为基准,研究配方颗粒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制备小红参标准汤剂样品,建立小红参萘酚苷A含量及特征图谱测定方法,以其为基准进行药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量值传递研究。结果15批标准汤剂结果表明,出膏率范围为15.3%~28.4%;小红参萘酚苷A的含量范围为15.83~29.39 mg·g^(-1),转移率范围为21.79%~40.47%;共标定6个特征峰,指认峰1小红参萘酚苷A、峰4小红参醌苷乙2个特征峰。收集不同来源15批次小红参药材、饮片及3批中试配方颗粒,并测定小红参萘酚苷A含量及特征图谱,小红参药材中小红参萘酚苷A含量范围为14.32~19.79 mg·g^(-1);小红参饮片中小红参萘酚苷A含量范围为12.71~18.81 mg·g^(-1);小红参配方颗粒中小红参萘酚苷A含量范围为18.71~19.80 mg·g^(-1);其饮片-药材转移率范围为64.41%~119.62%;标准汤剂-饮片转移率范围为21.79%~40.47%;饮片-配方颗粒转移率为26.10%~28.73%。特征图谱结果中小红参药材、饮片、配方颗粒均检测出6个特征峰,且相对保留时间均在规定范围内。结论以小红参标准汤剂为基准,其药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小红参萘酚苷A,6个特征峰的传递规律稳定,均在标准汤剂范围内,说明小红参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稳定,与标准汤剂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红参 小红参萘酚苷A 标准汤剂 配方颗粒 特征图谱 量值传递 出膏率 转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地胆草质量研究
5
作者 高乐 田伟 +4 位作者 甄亚钦 谢文超 刘宸男 果佳慧 王鑫国 《中药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0-944,共5页
目的:采用HPLC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法评价地胆草的质量。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EC-C_(18)(250 mm×4.6 mm,4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20、326 nm;建... 目的:采用HPLC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法评价地胆草的质量。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EC-C_(18)(250 mm×4.6 mm,4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20、326 nm;建立15批地胆草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13个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的15批地胆草样品指纹图谱标定了22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13个成分。15批样品的相似度在0.936以上。定量分析方法学表明所建的方法适用于地胆草的含量测定,不同批次样品间有机酸类、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研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地胆草的定性定量分析,可为地胆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胆草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楠叶药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任逸飞 马永犇 +4 位作者 田宇柔 张泽昭 何容格 牛丽颖 吴玲芳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0-368,共9页
目的以标准汤剂的绿原酸含量和特征图谱为基准,研究石楠叶配方颗粒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制备石楠叶标准汤剂样品,建立其指标成分绿原酸含量及特征图谱测定方法;收集不同来源15批次石楠叶药材、饮片及3批中试配方颗粒,检测绿原酸含量及... 目的以标准汤剂的绿原酸含量和特征图谱为基准,研究石楠叶配方颗粒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制备石楠叶标准汤剂样品,建立其指标成分绿原酸含量及特征图谱测定方法;收集不同来源15批次石楠叶药材、饮片及3批中试配方颗粒,检测绿原酸含量及特征图谱,分析药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的相关性及指标成分绿原酸量值传递规律。结果15批标准汤剂的出膏率平均值为21.5%(20.0%~22.4%);绿原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1.63 mg·g^(-1)(20.04~22.81 mg·g^(-1));共标定9个特征峰,以绿原酸(2号峰)为S1峰,芦丁(4号峰)为S2峰。石楠叶药材、饮片、配方颗粒中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5.91~7.33、5.79~6.98、15.61~15.72 mg·g^(-1),药材-饮片绿原酸转移率为91.94%~99.05%,饮片-标准汤剂绿原酸转移率为64.22%~81.36%,饮片-配方颗粒绿原酸转移率为55.31%~61.71%。石楠叶药材、饮片、配方颗粒特征图谱中均检测出9个特征峰,且相对保留时间均在规定范围内。结论以石楠叶标准汤剂为基准,其药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9个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绿原酸量值传递规律稳定,含量均在标准汤剂范围内,表明石楠叶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合理,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楠叶 绿原酸 标准汤剂 配方颗粒 特征图谱 量值传递
原文传递
液质联用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地胆草抗流感药效物质基础
7
作者 甄亚钦 果佳慧 +3 位作者 刘敏彦 姜晓娅 牛丽颖 田伟 《河北工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了探究地胆草抗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活性成分,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对地胆草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首先,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分析鉴定得到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其次,使用GEO数据库筛选用于构建共表达基因模... 为了探究地胆草抗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活性成分,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对地胆草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首先,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分析鉴定得到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其次,使用GEO数据库筛选用于构建共表达基因模块的基因数据集,并与预测靶标进行匹配映射,获取抗流感潜在靶点,再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nomes,KEGG)富集分析方法对潜在靶点进行分析;然后,同时构建地胆草成分-抗流感靶点-通路网络拓扑图,解析地胆草抗流感的作用机制;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与核心靶标相作用的化合物。结果表明:地胆草中共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可能作用于607个相关靶点,得到7个共表达基因模块,53个潜在抗流感作用靶点;地胆草中有机酸类、黄酮类、倍半萜内酯类等成分均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其潜在调控通路主要由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组成。预测的靶点结果及地胆草对抗流感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可为抗流感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地胆草 U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学筛选石楠叶质量标志物及其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马永犇 田宇柔 +5 位作者 田伟 高乐 展佳琪 冯希雅 吴玲芳 牛丽颖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1-968,共8页
目的:建立石楠叶药材HPLC-PDA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识别和筛选石楠叶药材的质量标志物,为石楠叶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 目的:建立石楠叶药材HPLC-PDA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识别和筛选石楠叶药材的质量标志物,为石楠叶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5℃;建立15批石楠叶药材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对共有峰进行化学识别模式分析区分不同产地的石楠叶药材,筛选石楠叶的质量标志物。结果:15批石楠叶药材的相似度均在0.996以上,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分析筛选出1号色谱峰(新绿原酸)、2号色谱峰(绿原酸)、4号色谱峰(芦丁)、5号色谱峰(金丝桃苷)、6号色谱峰(异槲皮苷)为石楠叶的质量标志性成分,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的含量与药材的优质性呈正相关,芦丁、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含量可能与药材质量呈负相关,说明这3种成分在药材中含量不宜太高。进一步对以上5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线性范围分别为:0.135 3~2.706 0,0.134 0~2.680 0,0.008 5~0.170 5,0.015 6~0.312 8,0.005 9~0.118 9μg,各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平均回收率在99.30%~101.90%。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为石楠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楠叶 指纹图谱 相似度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彝族药小红参特征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定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任海波 王相 +3 位作者 高乐 王鑫国 牛丽颖 李军山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0-1404,共5页
目的:建立小红参HPLC特征图谱,并对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以0.1%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小红参药材特征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SPSS 21.0和SIMCA-P 13.0软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通过... 目的:建立小红参HPLC特征图谱,并对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以0.1%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小红参药材特征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SPSS 21.0和SIMCA-P 13.0软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2个指标性成分并测定含量。结果:在特征图谱中标定14个共有峰,且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80;指认的2个成分分别为小红参萘酚苷A和小红参醌苷乙;聚类分析将15批样品分为2类;主成分分析以特征值>1为提取标准,得到2个主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到3个质量差异标志物;15批样品中上述2个成分含量分别为13.7670~23.9264 mg/g、4.2405~6.2069 mg/g。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为小红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红参 小红参萘酚苷A 小红参醌苷乙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旋覆代赭汤物质基准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乐 杨梦婷 +3 位作者 冯玉 田伟 王鑫国 牛丽颖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1-1167,共7页
目的:建立15批旋覆代赭汤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通过HPLC法测定15批旋覆代赭汤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和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甘草苷、甘草酸、6-姜辣素、芦丁的含量,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 目的:建立15批旋覆代赭汤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通过HPLC法测定15批旋覆代赭汤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和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甘草苷、甘草酸、6-姜辣素、芦丁的含量,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和SPSS 21.0软件对特征图谱进行评价。结果:15批旋覆代赭汤样品共标记了17个共有峰,指认了7个成分,相似度为0.882~0.998。聚类分析可将15批样品聚为3类。上述6个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46%、98.93%、97.26%、102.83%、97.91%、101.57%。以含量均值上下浮动30%规定含量范围未出现离散数据。结论:建立的特征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稳定、准确,可为旋覆代赭汤物质基准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代赭汤 物质基准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药地胆草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果佳慧 蔡于罗 +3 位作者 甄亚钦 王鑫国 牛丽颖 陈钟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11期1272-1276,共5页
彝族药地胆草是一味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作用的中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用于抗肿瘤、抗炎、抗病毒、保肝等方面。本文对地胆草中的倍半萜内酯类、黄酮类、三萜类等成分进行阐述以及分析,对... 彝族药地胆草是一味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作用的中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用于抗肿瘤、抗炎、抗病毒、保肝等方面。本文对地胆草中的倍半萜内酯类、黄酮类、三萜类等成分进行阐述以及分析,对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从植物亲缘学和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等方面对地胆草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推测地胆草中的倍半萜内酯类、黄酮类、三萜类等可作为质量标志物,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胆草 倍半萜内酯类 黄酮类 抗肿瘤 抗炎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芍药甘草汤抗肝损伤活性成分及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迎春 马永犇 +5 位作者 甄亚钦 王梦 田伟 王凯歌 吴玲芳 牛丽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30-3042,共13页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抗肝损伤活性成分,并测定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为基于药理活性的中药质控指标成分的选择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首先采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芍药甘草汤潜在质量标记物。在此基础上,基于可测性和可溯性的原则,采...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抗肝损伤活性成分,并测定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为基于药理活性的中药质控指标成分的选择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首先采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芍药甘草汤潜在质量标记物。在此基础上,基于可测性和可溯性的原则,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验证芍药甘草汤抗肝损伤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对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整合网络药理学筛选出芍药甘草汤抗肝损伤主要活性成分为芍药苷(Paeoniflorin,PA)、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AB)、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BPA)、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甘草苷(Liquiritin,LQ)、芹糖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apioside ILQA)、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ILQ)、新异甘草苷(Neoisoliquiritin,NILQ)、甘草素(Liquiritigenin,LQG)和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CA);关键靶点有IL-6、VEGFA、CASP3、STAT3和ESR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与靶点能良好结合。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各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54-104.38%,RSD值在0.39-1.17%。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芍药甘草汤抗肝损伤作用的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及通路,为基于药理活性的中药质量控制指标的选择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指纹图谱 化学识别模式 网络药理学 抗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非挥发性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梦 田伟 +4 位作者 李葆林 吴玲芳 麻景梅 王迎春 牛丽颖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2年第2期135-143,共9页
薄荷为中国常用中药,在日用品、化妆品等方面也被广泛应用。介绍了近年来薄荷中鉴定出42种黄酮类化合物、29种酚酸类化合物、21种氨基酸和10种核苷类成分以及微量元素等非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分布情况,并简述... 薄荷为中国常用中药,在日用品、化妆品等方面也被广泛应用。介绍了近年来薄荷中鉴定出42种黄酮类化合物、29种酚酸类化合物、21种氨基酸和10种核苷类成分以及微量元素等非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分布情况,并简述了应用光谱、色谱、色谱-光谱联用、及一测多评、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处理结合谱效分析等技术对薄荷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根据非挥发性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指出将挥发油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成分作为薄荷质量标志物。提出今后研究应更加关注薄荷中既具专属性,又与药物活性紧密相关的化学成分,同时更应将加强薄荷药材的栽培种植、采收、加工、炮制、储藏规范放在首位,从源头把控质量,为薄荷质量控制研究和用药安全、有效提供思路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薄荷 非挥发性 化学成分 质量控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彝族药小红参治疗痛经的质量标志物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相 任海波 +2 位作者 孙帅 牛丽颖 王鑫国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01-1707,共7页
目的:运用UPLC-MS/MS技术分析小红参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分析小红参治疗痛经的多途径、多靶点、多成分微观机制。方法:通过实验分析小红参的化学成分,再采用网络药理学搜集与痛经相关的作用靶点,交集作用靶点... 目的:运用UPLC-MS/MS技术分析小红参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分析小红参治疗痛经的多途径、多靶点、多成分微观机制。方法:通过实验分析小红参的化学成分,再采用网络药理学搜集与痛经相关的作用靶点,交集作用靶点富集分析得到药物和疾病共有靶点,最后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建立“中药-活性成分-活性靶点-通路”网络图,最终选取活性强度前10的化合物作为配体与筛选后的疾病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分析出小红参中的5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5个醌类、12个三萜类、3个有机酸类、3个苯丙素类、7个环肽类和1个酯类化合物;富集分析得到与痛经相关作用的133个潜在作用靶点,交集作用靶点得到KEGG通路165条(P<0.05)。“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共涉及20条KEGG通路,分子对接验证筛选出10个核心化合物(α-亚麻酸、对苯二甲酸二丁酯、齐墩果酸、茜草乔木酮B、茜草乔木酮D、茜草乔木酮E、rubianol-A、rubianol-B、RA-I、RA-V)与6个关键靶点(MAPK1、ESR1、BCL2、ESR2、MMP2、PIK3CA)的结合力。结论:该研究初步表明,彝族药小红参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痛经的治疗作用,阐明小红参治疗痛经的质量标志物,体现了中药治疗疾病的整体性特点,为小红参物质基础及关键质量属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红参 痛经 UPLC-MS/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标多测法同时测定地胆草中11种成分的含量
15
作者 果佳慧 高乐 +4 位作者 甄亚钦 蔡于罗 胡婧楠 田伟 牛丽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57-3564,共8页
目的建立双标多测法同时测定地胆草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犀草苷-7-O-葡萄糖醛酸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异地胆草种内酯、地胆草种内酯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Symmetry C... 目的建立双标多测法同时测定地胆草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犀草苷-7-O-葡萄糖醛酸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异地胆草种内酯、地胆草种内酯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Phenomenex C_(18)、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20、326 nm。以绿原酸为内标,计算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木犀草苷-7-O-葡萄糖醛酸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相对校正因子;以异去氧地胆草素为内标,计算去氧地胆草素、地胆草种内酯、异地胆草种内酯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再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11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5.3%~103.4%,RSD 0.32%~3.45%。双标多测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接近。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异绿原酸B、绿原酸、木犀草苷-7-O-葡萄糖醛酸苷、隐绿原酸为质量差异成分。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地胆草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胆草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双标多测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甘草及其不同炮制品中7种成分含量
16
作者 冯玉 郗仲玟 +3 位作者 麻景梅 高乐 牛丽颖 田宇柔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359-366,共8页
为了实现对甘草药材及其炮制品成分的多指标质量评价,建立了一测多评测定甘草药材及3种炮制品中7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以甘草苷为内标,计算异甘草苷相对校正因子;以甘草酸为内标,计算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新异甘草苷、甘草素的... 为了实现对甘草药材及其炮制品成分的多指标质量评价,建立了一测多评测定甘草药材及3种炮制品中7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以甘草苷为内标,计算异甘草苷相对校正因子;以甘草酸为内标,计算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新异甘草苷、甘草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再测定各成分含量,并将计算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一测多评法测定甘草及其不同炮制品中7种成分的含量具有可行性;甘草炮制后,其中的甘草苷、甘草酸、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新异甘草苷的含量均有所降低,且在不同炮制品中的含量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为ω(甘草药材)>ω(炒甘草)>ω(甘草片)>ω(炙甘草)。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稳定、准确,且重复性好,可为甘草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甘草 炮制品 一测多评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的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凤霞 刘杰 +1 位作者 钱琪 牛丽颖 《中草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613-8621,共9页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普遍影响育龄女性的妇科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尽管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是常用的一线用药,但不良反应大。中药以其良好的疗效和低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然而,中药复杂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特点导...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普遍影响育龄女性的妇科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尽管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是常用的一线用药,但不良反应大。中药以其良好的疗效和低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然而,中药复杂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特点导致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代谢组学提供了一种全局分析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的方法,而网络药理学通过系统生物学和网络分析手段,揭露了药物的多靶点作用机制。作为新兴研究领域,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符合中医药的“整体观”和“系统论”,成为探究中药作用机制的有力工具,在揭示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在阐明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中药的临床治疗提供更系统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中药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药效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基于UPLC-MS/MS法比较不同产地蒲公英叶中15种成分含量
18
作者 雷京奇 张泽昭 +2 位作者 任东 王鑫国 牛丽颖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1期1256-1263,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法测定蒲公英叶中15种成分含量的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为蒲公英叶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R)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以多重反应监...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法测定蒲公英叶中15种成分含量的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为蒲公英叶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R)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以多重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检测,结合聚类分析和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评价。结果15种化学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7),精密度和准确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聚类分析和OPLS-DA分析均可把样品分为4类,可将菊苣酸、单咖啡酰酒石酸、芦丁、秦皮乙素、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木犀草苷作为蒲公英叶药材质量标志物的选择参考。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性好,能够为蒲公英叶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叶 菊苣酸 单咖啡酰酒石酸 芦丁 秦皮乙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的芍药甘草汤肝组织分布研究
19
作者 展佳琪 任逸飞 +6 位作者 付雨萱 李爽 刘佳琦 刘姿雨 乔雪龙 牛丽颖 吴玲芳 《药物评价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76,共15页
目的研究大鼠ig芍药甘草汤后肝组织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并分析其体内代谢途径。方法ig给予SD大鼠芍药甘草汤水煎液提取物0.4 g·kg^(-1)后,采集11个不同时间点大鼠肝组织样本。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不同时间点的含药肝组... 目的研究大鼠ig芍药甘草汤后肝组织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并分析其体内代谢途径。方法ig给予SD大鼠芍药甘草汤水煎液提取物0.4 g·kg^(-1)后,采集11个不同时间点大鼠肝组织样本。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不同时间点的含药肝组织样本进行检测,使用Analyst®TF 1.7.1 Software初步处理质谱数据,再通过PeakView 2.0和Masterview1.0进行高级分析和可视化,获取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信息,结合MetabolitePilotTM1.5 Software的代谢产物分析识别功能解析不同时间点含药血清样品中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总结其体内代谢规律。结果在负离子模式下,从大鼠肝组织共检测到71个原型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35个,萜类成分19个,挥发油类成分9个,香豆素类成分5个,有机酸类成分2个及1个其他类成分。同时,检测到540个代谢产物。推测芍药甘草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在肝组织内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苷键水解、酯水解、脱烃、氧化、还原、去甲基化、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甘氨酸化等。结论初步确定了芍药甘草汤在大鼠肝组织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并为进一步阐释芍药甘草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UPLC-Q-TOF-MS/MS 肝组织 原型成分 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酸枣安神颗粒中15种成分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葆林 郄兰霞 +1 位作者 王鑫国 牛丽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51-1755,共5页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酸枣安神颗粒(酸枣仁)中柚皮苷、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槲皮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山柰酚、阿魏酸、咖啡酸、芹菜素、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酸枣安神颗粒(酸枣仁)中柚皮苷、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槲皮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山柰酚、阿魏酸、咖啡酸、芹菜素、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Shim-pack GIST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0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μL/min;柱温35℃;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结果 15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 0),平均加样回收率97.92%~102.68%,RSD 1.20%~2.86%。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稳定可靠,可用于酸枣安神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安神颗粒 化学成分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