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36
1
作者 孙兴凯 黄海 +4 位作者 王海东 张景鑫 杨勇 周广东 初文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883-890,共8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遗留的大型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开发再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与人体健康风险较高。大型污染场地具有分布范围广、占地面积大、污染情况复杂等特点,开发再利用过程中面临着重修复轻调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遗留的大型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开发再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与人体健康风险较高。大型污染场地具有分布范围广、占地面积大、污染情况复杂等特点,开发再利用过程中面临着重修复轻调查、修复技术类型单一、二次污染防控难度大等问题,在大型场地开发再利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的相应对策。以北京焦化厂为例,介绍了该场地在修复和开发再利用过程中通过开展场地补充调查、采用多技术集成修复、加强二次污染防控和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开展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污染场地 土壤修复 绿色可持续修复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污染土壤制备烧结砖影响因素及环境安全性研究
2
作者 黄海 岳龙凯 +2 位作者 张靖其 於进 尹立普 《环境卫生工程》 2024年第3期71-77,共7页
重金属污染土壤烧结过程的影响因素和烧结产品环境安全性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以广州(GZ)、长沙(CS)、苏州(SZ)和淄博(ZB)等区域As污染土壤为原料开展烧结制砖资源化利用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抗压强度随烧结温度升高(900~... 重金属污染土壤烧结过程的影响因素和烧结产品环境安全性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以广州(GZ)、长沙(CS)、苏州(SZ)和淄博(ZB)等区域As污染土壤为原料开展烧结制砖资源化利用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抗压强度随烧结温度升高(900~950℃)提升了7.9%~382.9%;土壤机械组成不同会导致烧结砖抗压强度差异显著(P<0.01);添加5%Na_(2)CO_(3)+5%Al_(2)O_(3)不仅能将GZ土壤烧结砖抗压强度提高0.6~4.1倍,同时烧结砖中As浸出浓度降低88.4%~98.8%,烧结过程As的挥发量降低99.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添加Na_(2)CO_(3)和Al_(2)O_(3)等化合物会导致土壤矿物变化,可对烧结过程产生的片层间隙起到填充、封堵和包裹等多重作用,从而显著降低As浸出浓度和挥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污染土壤 烧结砖 抗压强度 环境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对基质含水量和时空异质性的影响
3
作者 张成梁 冯晶晶 +1 位作者 赵廷宁 张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为了将基质压实发展为改善立地、促进生产的技术手段,运用在农林业生产中,研究不同程度压实后基质持水能力及水分动态变化特征。试验布设5个试验槽,标记为T1~T5,T1为对照,基质自然沉降,T2~T5经过碾压后,容重分别为对照容重的1.25、1.50... 为了将基质压实发展为改善立地、促进生产的技术手段,运用在农林业生产中,研究不同程度压实后基质持水能力及水分动态变化特征。试验布设5个试验槽,标记为T1~T5,T1为对照,基质自然沉降,T2~T5经过碾压后,容重分别为对照容重的1.25、1.50、1.75、2.00倍。2012~2013年定期测量1 m内基质体积含水量,通过变异系数评价含水量的时间变异性和垂直、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随着压实程度增加,基质含水量显著增加,时间变异系数和垂直、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变异系数下降。随着植物根系的发展,T1~T4深层含水量的时间变异系数升高。T5浅层含水量的时间变异系数和水平变异系数均较高,由于含水量的时间和水平异质性可以反映根系活动,结果表明重度压实限制植物根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 含水量 变异系数 时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异位热脱附工程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恺 徐年 +7 位作者 刘爽 王瑜瑜 李忠博 杨勇 蔡梅 关林瑞 陈盼 宋慧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7-432,共6页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治理的基本手段和环境监管的基本依据。鉴于国内针对污染场地异位热脱附工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尚不明确,结合工程案例,对不同地区异位热脱附工程运行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执行标准进行梳理。结果表明,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治理的基本手段和环境监管的基本依据。鉴于国内针对污染场地异位热脱附工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尚不明确,结合工程案例,对不同地区异位热脱附工程运行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执行标准进行梳理。结果表明,目前异位热脱附工程大气污染物排放缺乏行业执行标准,主要依托综合型、通用型和行业型国家、地方标准进行管理,存在标准年限跨度大、特征污染物指标体现不够、热脱附过程中二次污染物监控不全、指标限值宽严有异等问题。最后,结合国内节能减排的新形势,提出制定统一排放标准、固定周期更新标准内容、增加行业特征污染物管控指标、强化热解过程二次污染物识别与监测、适当收严污染物排放限值、强化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建议加强异位热脱附工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热脱附 大气污染物 排放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修复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大伟 董洋 +2 位作者 盛镇武 唐子强 陈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1年第12期136-138,共3页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是进行土壤修复的重要前提。想要准确获取土壤环境信息,确保土壤环境调查的准确性,必须及时对污染场地进行采样,制定合理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布点,严格对待每一环节。从某种角度上说,采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了...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是进行土壤修复的重要前提。想要准确获取土壤环境信息,确保土壤环境调查的准确性,必须及时对污染场地进行采样,制定合理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布点,严格对待每一环节。从某种角度上说,采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土壤环境调查结果质量,进而影响土壤修复策略的制定。本文将从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污染场地土壤环境治理原则两方面展开论述,提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对策,并对案例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更好地应用土壤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土壤环境 现状调查 修复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企业财务管理在内控中的作用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万斌 《时代经贸》 2019年第20期28-30,共3页
财务管理是施工企业内控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财务管理在关键控制环节存在重大缺陷,则企业整个内部控制也难以有效。随着国家简政放权、营造营商环境、淡化企业资质改革的推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企业也将面临着技... 财务管理是施工企业内控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财务管理在关键控制环节存在重大缺陷,则企业整个内部控制也难以有效。随着国家简政放权、营造营商环境、淡化企业资质改革的推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企业也将面临着技术瓶颈、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管理不足,战略失败等风险,造成财务管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因此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内控的作用进行相关的探究,并对实际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行合理的分析,针对分析的结果进行相关策略的制定以及实施,是使企业提升财务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点实行方案。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企业内控 作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阻隔抽提协同生物修复技术在焦化厂污染场地的工程应用
7
作者 陶抒远 余佩瑶 +2 位作者 金程 王宁 王晨晨 《冶金信息导刊》 2022年第5期18-23,共6页
随着城市更新和存量规划政策的提出,大量城市内遗留工业场地亟待重新利用,污染土壤的处理成为了企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其中土壤气因其散溢性强、范围不定和舆论敏感的特点,在治理与修复中面临一定难度。以某北方某大型钢铁退役焦化厂... 随着城市更新和存量规划政策的提出,大量城市内遗留工业场地亟待重新利用,污染土壤的处理成为了企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其中土壤气因其散溢性强、范围不定和舆论敏感的特点,在治理与修复中面临一定难度。以某北方某大型钢铁退役焦化厂内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作为中试场地,通过“原位气相抽提+阻隔+生物强化”多技术协同修复模式,对含有苯、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修复技术 生物强化 阻隔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场地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中的工程应用
8
作者 余佩瑶 陶抒远 +2 位作者 金程 王宁 王晨晨 《冶金信息导刊》 2022年第4期26-32,共7页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工业企业关停或搬迁带来的有机污染土壤问题日益凸显。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是通过原位加热的方式处理土壤的有机污染,对多环芳烃、苯系物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并且施工时可在原位处置...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工业企业关停或搬迁带来的有机污染土壤问题日益凸显。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是通过原位加热的方式处理土壤的有机污染,对多环芳烃、苯系物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并且施工时可在原位处置大多数的有机污染物,有效地避免有机污染物的二次污染。以某大型钢铁类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为例,针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苯系物等主要目标污染物,采用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进行修复。介绍了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的工艺设计流程、详细系统组成、工艺参数设计以及井位布置等设计经验,可为原位燃气热脱附修复技术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参数支持。修复后结果表明:原位燃气热脱附设施修复运行64 d后,地块土壤温度升至目标修复温度350℃,并维持7 d左右的保温期;修复技术对乙苯、萘、苯并(a)蒽、苯并(b)荧蒽的修复效果最好,高于90%;各类污染物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修复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修复 燃气热脱附 有机污染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热脱附修复土壤的运行参数调控与效果评估
9
作者 黄海 周广东 +4 位作者 张靖其 尹立普 於进 闫松 杨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1-1428,共8页
电阻热脱附(ERH)的运行参数调控是影响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和能耗的重要因素,通过沙箱平台探究了ERH运行参数调控方法,并评估相应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距电极越近、深度越大土壤中电压越高,加热单元内土壤升温同步且速率相近。以高功率密... 电阻热脱附(ERH)的运行参数调控是影响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和能耗的重要因素,通过沙箱平台探究了ERH运行参数调控方法,并评估相应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距电极越近、深度越大土壤中电压越高,加热单元内土壤升温同步且速率相近。以高功率密度1440 W/m ^(3)加热土壤24 h后可形成91.8~95.8℃均匀热场。与低功率密度(720 W/m ^(3))相比,高功率密度升温速率提高1.9倍,加热时间缩短65.5%,电热转化系数提高70.6%,能耗降低30.2%。ERH加热过程电流和功率密度随时间波动大,需多种调控方式联合使用才能确保达到目标效果。设定目标温度80℃,运行60 d,土壤中氯乙烯、氯仿和四氯化碳浓度均能达到修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电阻热脱附 参数调控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有色金属企业高含铁多金属酸性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10
作者 骆玉梅 农泽喜 +1 位作者 何娜 覃朝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7期59-63,共5页
采用石灰石除铁——硫化回收锌的工艺对某有色金属企业产生的高铁高锌酸性废水进行处理研究。探讨石灰石粒度、用量、处理时间、硫化钠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等对去除水中重金属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除铁——硫化回收锌工艺对于高铁... 采用石灰石除铁——硫化回收锌的工艺对某有色金属企业产生的高铁高锌酸性废水进行处理研究。探讨石灰石粒度、用量、处理时间、硫化钠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等对去除水中重金属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除铁——硫化回收锌工艺对于高铁高锌多金属酸性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回收的产品的锌含量达到45%,可作为锌冶炼用原料出售,实现锌的资源回收,同时处理后的尾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GB 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高铁高锌酸性废水 硫化 资源回收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分析与展望
11
作者 邵将 赵星华 方超鹏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6期275-277,共3页
近年来,地下水污染情况愈加严峻,为保障水质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污染修复势在必行。选择合适的污染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的处理地下水污染物,实现水体净化。文中就常用的几种地下水处理技术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 近年来,地下水污染情况愈加严峻,为保障水质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污染修复势在必行。选择合适的污染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的处理地下水污染物,实现水体净化。文中就常用的几种地下水处理技术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地下水修复工程存在挑战和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对地下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及今后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地下水污染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主动汲水技术内涵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龙怀玉 武雪萍 +3 位作者 张淑香 王佳佳 Patrick J.Drohan 张认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39-152,共14页
持续创新农田灌溉技术,有利于应对农业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不足,也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基础。该研究提出了“作物主动汲水”(Crop Initiate Drawing Water,CIDW)概念,并分析其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土壤水非饱和性、外界水水... 持续创新农田灌溉技术,有利于应对农业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不足,也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基础。该研究提出了“作物主动汲水”(Crop Initiate Drawing Water,CIDW)概念,并分析其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土壤水非饱和性、外界水水势始终小于大气压、外界水和作物根系的距离有效性、高效的水势能差转化界面。综合文献划分出了压力势差(Pressure Potential Difference,P-CIDW)、渗透势差(Osmotic Potential Difference,O-CIDW)和重力势差作物主动汲水(Gravitational Potential Difference,G-CIDW)等3种形式的CIDW,并分析了其势能特征和基本实现途径。进一步,从硬件设备技术、作物表现、水盐运移与分布、土壤生境等几个方面,重点综述了P-CIDW的研究进展。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表明,相比漫灌、沟灌、滴灌等传统灌溉技术,适宜参数的P-CIDW能够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水肥耦合效应,明显地影响了作物生理生化指标、土壤养分有效性和养分空间分布;土壤质地及其剖面构型显著地影响了P-CIDW下的水盐运移与分布;利用初始土壤含水率和基质势、渗水器导水率、供水压力以及时间等参数,可以半机理半经验地估测P-CIDW的累积入渗量。最后展望了CIDW研究的未来,认为,土壤水分-作物关系的基础理论急需要突破、研发高效的势能转化界面材料仍然是发展CIDW技术的关键任务、尽快制定P-CIDW技术标准、P-CIDW控压方法还需要革命性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灌溉 水资源 作物主动汲水 负压 土壤水分-作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井技术修复地下水氯苯污染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屈智慧 王洪涛 +3 位作者 杨勇 袁思莉 桑志伟 张玉虎 《化学工程师》 CAS 2016年第11期29-32,19,共5页
本次研究应用地下水循环井技术处理受氯苯污染的地下水场地,在污染场地内共建设4口循环井进行井内循环治理和9口监测井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井内循环的持续运行,地下水中污染物氯苯的浓度快速降低;连续运行28d后,地下水中氯苯去... 本次研究应用地下水循环井技术处理受氯苯污染的地下水场地,在污染场地内共建设4口循环井进行井内循环治理和9口监测井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井内循环的持续运行,地下水中污染物氯苯的浓度快速降低;连续运行28d后,地下水中氯苯去除率达95.6%~97.6%;氯苯浓度最高的点位从227.28mg·L^(-1)下降到5.46mg·L^(-1)。井内循环修复工艺可快速去除地下水中氯苯污染,若要达到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的修复目标或稳定的修复效果,建议与其它地下水修复技术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井 地下水修复 氯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型的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利平 乔雄彪 +2 位作者 陈美平 张超艳 周友亚 《工程勘察》 2019年第5期38-44,共7页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开展场地风险管控工作的基础,目前针对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研究多侧重于健康风险,较少关注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为完善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技术方法体系,本研究针对地表污染物迁移至含水层、污染物在含水层中迁...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开展场地风险管控工作的基础,目前针对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研究多侧重于健康风险,较少关注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为完善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技术方法体系,本研究针对地表污染物迁移至含水层、污染物在含水层中迁移过程,基于数值模型开展了地下水受污染风险、含水层内污染物迁移的风险评价研究。以我国某造纸厂场地为例,建立了溶质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运移的数值模型,评估了该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结果表明,该场地内包气带防污性能较差,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很高;含水层内污染物随地下水迁移扩散,并造成场地下游地表水体污染的风险较高。研究成果可为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地下水 风险评价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OC固化砷污染土的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钦喜 张雪冬 +1 位作者 张志红 姜玉肖 《岩土工程技术》 2020年第4期238-242,共5页
为了确定不同浓度砷污染土固化所需的最佳配比,依托江苏某化工厂搬迁遗留场地,开展SP-MOC固化砷污染土并做毒性浸出试验,探讨不同固化剂配比下,固化体含水率、pH值及浸出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养护龄期对浸出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确定不同浓度砷污染土固化所需的最佳配比,依托江苏某化工厂搬迁遗留场地,开展SP-MOC固化砷污染土并做毒性浸出试验,探讨不同固化剂配比下,固化体含水率、pH值及浸出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养护龄期对浸出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化体含水率与固化剂掺量及养护龄期呈负相关特性,固化体pH值随固化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并在养护龄期为14 d时达到其最大pH值。随着砷污染浓度的增加,所需的固化剂配比增大,当砷的背景值为90 mg/kg、188 mg/kg、275 mg/kg、339 mg/kg时,满足浸出限的固化剂配比分别为3%、5%、8%、8%。浸出浓度随固化剂掺量的增加,先降低后略有升高,在固化剂掺量为8%时,其浸出浓度达到最小值。浸出浓度随养护龄期的增大有所减小,养护14 d即可达到其最小浸出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污染土 固化/稳定化 PH值 浸出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建模方法在污染场地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魏文侠 宋博宇 +4 位作者 李培中 王海见 郭观林 张文 权腾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84-390,共7页
以某搬迁的电池厂原址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场地地层勘探数据和土壤样品检测结果建立场地三维污染预测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在三维污染模型构建过程中采用交叉验证分析法选择最优插值方法及参数,并对场地土壤中重金属铅的污染分... 以某搬迁的电池厂原址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场地地层勘探数据和土壤样品检测结果建立场地三维污染预测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在三维污染模型构建过程中采用交叉验证分析法选择最优插值方法及参数,并对场地土壤中重金属铅的污染分布进行三维可视化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三维地层模型构建过程中,样点最小间距设置为40 m×40 m,邻近点插值法最适合描述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克里格插值法更适合进行场地污染特征插值分析。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建模方法分析场地污染特征与场地地层及生产布局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三维插值 可视化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热解吸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杨勇 黄海 +7 位作者 陈美平 李鹏 牛静 张文 徐峰 何云飞 田立斌 杜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59-570,共12页
热解吸技术以其高效、快速、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国外污染场地的修复项目中得以广泛应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国内相关的研究工作与工程应用发展迅速。介绍了热解吸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分类及影响因素,国外热解吸技术与装备的发... 热解吸技术以其高效、快速、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国外污染场地的修复项目中得以广泛应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国内相关的研究工作与工程应用发展迅速。介绍了热解吸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分类及影响因素,国外热解吸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历程及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了热解吸技术在国内发展及应用特点和自主研发的装备工程化应用的现状;总结了该技术在国内工程应用过程中暴露的技术瓶颈与产业化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吸技术 污染场地修复 影响因素 工程应用 产业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垂直防渗技术膨润土-黏土密封材料防渗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洋 张文 +4 位作者 李大伟 姚兰 初文磊 王海东 殷晓东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4-833,共10页
以长沙某厂区内天然黏土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在室温条件下,通过聚丙烯酰胺改性膨润土与黏土混合,制备密封材料,用于柔性垂直防渗墙建设工程底部区域密封,以防止地下水从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底绕流。通过室内试验研究3种... 以长沙某厂区内天然黏土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在室温条件下,通过聚丙烯酰胺改性膨润土与黏土混合,制备密封材料,用于柔性垂直防渗墙建设工程底部区域密封,以防止地下水从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底绕流。通过室内试验研究3种不同改性剂以及膨润土添加量对密封材料渗透系数的影响以及密封材料对六价铬的阻滞吸附作用。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改性膨润土能够减小密封材料的渗透系数,而羟丙基甲基纤维和聚乙烯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密封材料渗透系数增大;随着改性膨润土掺入量的增加,密封材料的渗透系数逐渐减小。在模拟柱迁移试验中,密封材料对污染物的截留率可达68.5%。基于长沙某柔性垂直防渗墙工程,对建成防渗墙区域进行示踪剂弥散迁移试验,在下游接收井中均未检测到示踪剂,说明该密封材料在工程应用上能有效防止底部地下水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垂直防渗技术 改性膨润土-黏土密封材料 六价铬 渗透系数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菌草排种器排种过程动力学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
19
作者 刘浪 李鸿 +1 位作者 林长山 叶大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7-432,共6页
为改善巨菌草种植机易伤种、排种流畅性差的问题,对现有巨菌草种植机核心部件排种器的作业参数进行优化.利用激光三维重构技术建立了巨菌草种茎三维模型,结合虚拟样机技术建立排种器刚柔耦合模型,运用虚拟样机对排种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 为改善巨菌草种植机易伤种、排种流畅性差的问题,对现有巨菌草种植机核心部件排种器的作业参数进行优化.利用激光三维重构技术建立了巨菌草种茎三维模型,结合虚拟样机技术建立排种器刚柔耦合模型,运用虚拟样机对排种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排种器送种辊转速为30 r·min^(-1),预排种箱种茎个数为6,巨菌草种茎直径为18~22 mm,预排种槽中种茎排放次序按种茎直径大小层叠排放,预排种槽与送种辊上表面间距为12.05 mm,上述条件下送种辊所受平均扭矩值为0.0828 N·m^(-1),排种速度波动率为7.3%,漏种指数为2.5%,重播指数为0.排种完成后种茎表面无明显刮痕,芽节与茎秆无撕裂、挤压等损坏发生,排种流畅,各项指标符合巨菌草种植的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种植机 排种器 仿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地下水吹脱处理的中小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峰 黄海 +6 位作者 杨勇 王瑜瑜 牛静 曹成成 张文 屈智慧 陈美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57-462,共6页
在小试规模下,研究了不同气液比对地下水中3种典型挥发性有机物1,2-二氯乙烷、苯和氯仿吹脱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气液比为60∶1时,3种有机物的去除率最佳,分别达89%、93%和95%以上。在小试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依托自主开发... 在小试规模下,研究了不同气液比对地下水中3种典型挥发性有机物1,2-二氯乙烷、苯和氯仿吹脱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气液比为60∶1时,3种有机物的去除率最佳,分别达89%、93%和95%以上。在小试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依托自主开发的吹脱中试设备,研究了气液比、水温、有机物初始浓度和类型对吹脱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液比和水温对3种有机物的去除率影响最大,当水温为20℃、吹脱塔气液比为75∶1时,1,2-二氯乙烷、苯和氯仿的去除率均达到99.7%以上,达到设计要求。中试吹脱后尾气处理采用DBD(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nge)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活性炭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脱处理 1 2-二氯乙烷 氯仿 中试研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