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企在深化改革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对策——以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宁 杨井珲 《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4Z期154-156,共3页
国有企业,国之重器,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转型,科技型企业更应紧扣时代脉搏,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夯实党的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笔者通过对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现状的... 国有企业,国之重器,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转型,科技型企业更应紧扣时代脉搏,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夯实党的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笔者通过对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现状的分析,结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重庆煤科院)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实践,对建立科学的国企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工作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建立基层党组织科学的量化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企党组织 标准化建设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裂隙粗糙度和开度对注水渗流影响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王刚 陈雪畅 +2 位作者 陈昊 隆清明 刘义鑫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1,共10页
【目的】煤层注水是矿井除尘、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等灾害的关键技术措施,而裂隙粗糙度、开度等形态特征对煤层注水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方法】借助砂纸和聚酰亚胺高温胶带制备了含有不同粗糙度和开度裂隙的煤样,利用激光光谱共... 【目的】煤层注水是矿井除尘、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等灾害的关键技术措施,而裂隙粗糙度、开度等形态特征对煤层注水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方法】借助砂纸和聚酰亚胺高温胶带制备了含有不同粗糙度和开度裂隙的煤样,利用激光光谱共聚焦显微镜精准计算裂隙粗糙度参数,测试裂隙煤样渗流量。【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表面高度偏差Ha、表面最大高度Hz和三维形貌分形维数Ds可以作为表征煤剖面粗糙程度的参数。煤体渗流量随Ha、Hz和Ds的升高呈指数降低趋势,随着剖面粗糙度从4.69提高到18.43,裂隙内的渗流量最高下降84.42%。裂隙开度在60~90μm时其粗糙度对渗流的阻碍效果达到最高,此后粗糙单元阻碍效果开始减弱,裂隙开度在渗流过程占据主导作用。煤体渗流量随裂隙开度的升高呈指数升高的趋势,裂隙开度由30μm提高到150μm,裂隙渗流量最高可增大355.88倍。通过对裂隙开度和粗糙度与渗流量关系的深入探究,明确了两者在煤层注水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机制,强调在煤层注水实践中应充分考虑裂隙形态特征,依据不同的裂隙开度和粗糙度情况合理选择注水方式,以实现煤层注水效果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开度 裂隙粗糙度 裂隙粗糙度表征 渗流量 矿井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公司与煤矿的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架构研究
3
作者 杨长俊 周兆宇 +3 位作者 李伟 许金 李宗波 王建林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9期146-149,共4页
该文基于项目研究背景阐述矿山信息模型相关技术发展现状,提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按照《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试行)》要求,遵循《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矿山建设总体规划》思路,基于统一数据标准和工业互联架构,综合... 该文基于项目研究背景阐述矿山信息模型相关技术发展现状,提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按照《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试行)》要求,遵循《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矿山建设总体规划》思路,基于统一数据标准和工业互联架构,综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采用“云边协同”部署模式,建设覆盖安全、生产、调度和运营等业务领域的一体化综合性管控平台,实现全矿井监、管、控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矿山 一体化管控 云服务 智能管控 智能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螺旋钻进工艺的顺层孔施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宏杰 马凯 《煤矿机械》 2025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为了提高大扭矩螺旋钻进施工效率,开展了基于螺旋钻进工艺的顺层孔施工参数优化研究。首先,通过研究确定了钻杆最优参数和最大钻杆转速:杆芯直径为φ80 mm、螺旋钻杆螺距为130 mm,钻杆最大转速不超过270 r/min;然后,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 为了提高大扭矩螺旋钻进施工效率,开展了基于螺旋钻进工艺的顺层孔施工参数优化研究。首先,通过研究确定了钻杆最优参数和最大钻杆转速:杆芯直径为φ80 mm、螺旋钻杆螺距为130 mm,钻杆最大转速不超过270 r/min;然后,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了不同煤层赋存条件下钻压与钻速、转速与钻速的关系模型,模型相关性达98%以上;最后,基于机械比能原理分析得到了不同煤层赋存条件下,转速和钻压耦合作用下的机械比能三维模型结果,该结果印证了不同煤层硬度区域螺旋钻进过程中存在最优组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钻进 机械比能 钻进参数 钻进压力 钻机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留巷瓦斯治理技术研究
5
作者 易恩兵 《价值工程》 2025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山西某矿21903工作面作为矿井首个沿空留巷工作面,为有效解决21903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瓦斯涌出,结合“Y”型通风特殊的巷道布置及配风方式,采取了在辅助进风巷施工顶板高位迎向钻孔及在回风巷内施工定向高位倾向穿层钻孔的抽采方法进行瓦... 山西某矿21903工作面作为矿井首个沿空留巷工作面,为有效解决21903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瓦斯涌出,结合“Y”型通风特殊的巷道布置及配风方式,采取了在辅助进风巷施工顶板高位迎向钻孔及在回风巷内施工定向高位倾向穿层钻孔的抽采方法进行瓦斯治理;同时在留巷内架设U型棚腿+金属网+风筒布,杜绝采空区漏风,改变采场风流方向。结果表明,该工作面实际瓦斯涌出量为8.65m3/min,其中抽采量为7.4m3/min,风排量为1.25m3/min,抽采率可达85.58%,回采期间回风流最大瓦斯浓度为0.14%,得到了有效控制,瓦斯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顶板高位定向长钻孔 定向高位倾向穿层钻孔 瓦斯抽采 Y型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帮煤体钻孔煤粉量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和树栋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2期49-54,共6页
钻屑法是一种常见的预测冲击地压的方法,因其简单可靠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地质构造复杂的矿区,由于应力特征、岩层的位移以及动态响应特征易发生变化,钻孔直径和煤体应力不同造成钻屑量差异较大,无法保证矿井冲击地压危险的监测预警的... 钻屑法是一种常见的预测冲击地压的方法,因其简单可靠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地质构造复杂的矿区,由于应力特征、岩层的位移以及动态响应特征易发生变化,钻孔直径和煤体应力不同造成钻屑量差异较大,无法保证矿井冲击地压危险的监测预警的准确性。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手段,推导了单位长度钻屑量理论公式;基于PFC^(2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采用多次进行颗粒删除命令模拟钻孔施工过程,记录颗粒删除命令删除的总数量,与总体颗粒数量的比值乘以模型体积乘以密度求得煤粉的质量;研究钻孔直径和煤体应力对钻孔煤粉量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钻孔直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钻孔煤粉量随着煤体应力的增加而增加,且两者呈线性递增关系;在煤体应力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钻孔煤粉量随着钻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呈二次函数关系递增;根据现场试验结果,钻屑法可以获取工作面的煤体的应力分情况,为冲击地压的发生提供预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帮煤体 钻孔煤粉量 钻孔直径 煤体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储层压裂施工过程中煤粉运移堵塞及防治措施研究
7
作者 邓照玉 《煤化工》 2024年第6期129-133,共5页
为了降低煤岩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煤粉运移堵塞对裂缝导流能力的伤害程度,采用裂缝导流能力测试仪模拟评价了煤粉质量分数和煤粉粒径对煤岩储层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并针对性地优选了合适的煤粉悬浮剂。结果表明:煤粉质量分数越大,煤粉粒... 为了降低煤岩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煤粉运移堵塞对裂缝导流能力的伤害程度,采用裂缝导流能力测试仪模拟评价了煤粉质量分数和煤粉粒径对煤岩储层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并针对性地优选了合适的煤粉悬浮剂。结果表明:煤粉质量分数越大,煤粉粒径越小,煤粉运移堵塞对煤岩储层裂缝导流能力的伤害程度相对就越大。煤粉悬浮剂XF-101能够很好地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善煤样表面的润湿性能,提高煤粉的悬浮率,从而达到降低煤粉运移对裂缝导流能力的伤害程度的目的。当煤粉悬浮剂XF-101的质量分数为0.3%时,可大幅降低煤粉运移堵塞对裂缝导流能力造成的伤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裂缝导流能力 煤粉 运移堵塞 煤粉悬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8
作者 邓飞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29,共7页
回顾了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系统地阐述了现有安全监控系统感知、传输与应用软件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新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新一代云边端煤矿安全数智化监控系统架构,该架构明确了系统端侧应具... 回顾了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系统地阐述了现有安全监控系统感知、传输与应用软件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新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新一代云边端煤矿安全数智化监控系统架构,该架构明确了系统端侧应具备多模精准感知,边缘侧实现区域风险就地判识与管控,云端负责全矿井智能监测预警。探讨了灾害数字孪生、面域化全息感知、全IP传感网构建、多模态学习、同步仿真、风险分析与处置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煤矿安全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安全监控系统 全息感知 数字孪生 灾害模拟 多模态学习 隐患风险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风流-煤尘逸散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
9
作者 高成 刘立仁 +1 位作者 郑磊 吕明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在截割煤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湍流风,使得采煤区风速发生变化,诱导煤尘颗粒向人行道区域横向扩散。为探究截割湍流风对截割煤尘横向扩散规律的影响,采用多重参考系(MRF)模型对滚筒旋转割煤进行仿真,对不同割煤状态下综采...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在截割煤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湍流风,使得采煤区风速发生变化,诱导煤尘颗粒向人行道区域横向扩散。为探究截割湍流风对截割煤尘横向扩散规律的影响,采用多重参考系(MRF)模型对滚筒旋转割煤进行仿真,对不同割煤状态下综采工作面风流-煤尘耦合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工作面风流分布与煤尘浓度分布的关系。为降低截割湍流风对煤尘横向扩散的影响,提出一种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系统,通过安装在支架顶梁或前探梁上的喷雾装置在采煤机滚筒与人行道间形成雾幕,削弱截割湍流风的扰动作用,阻隔煤尘颗粒横向扩散,实现对滚筒截割尘源的动态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割煤状态下滚筒转动产生的截割湍流风使风流向人行道区域发生偏移,当滚筒转速为29.29 r/min、系统风速为1.40 m/s时,其横向偏移分速度可超过0.54 m/s,并使煤尘颗粒向人行道区域扩散,出现浓度超过300 mg/m3的煤尘团,尤其是顺风割煤时煤尘横向扩散更为明显,人行道处煤尘浓度达385.12 mg/m^(3)。现场测试结果表明,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技术的降尘率达83.68%,且单个喷洒点的待机能耗低于10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尘治理 多重参考系模型 截割湍流风 截割煤尘横向扩散规律 尘源跟踪 喷雾降尘 M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煤自燃“温—气”双指标循环反馈预测技术研究
10
作者 李尚国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4,共5页
为提升王才伙盘煤矿煤自燃“温—气”双指标循环反馈预测技术,利用程序升温实验,采用现场测定方法分析了煤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气体产物,确定了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分布范围,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计算了回风隅角CO体积分数(φ(CO))。结... 为提升王才伙盘煤矿煤自燃“温—气”双指标循环反馈预测技术,利用程序升温实验,采用现场测定方法分析了煤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气体产物,确定了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分布范围,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计算了回风隅角CO体积分数(φ(CO))。结果表明:CO和CO_(2)在常温下产生,C_(2)H_(4)在98.50℃产生,加速氧化临界温度为170.89℃;2202工作面散热带宽39.38 m,氧化带宽74.03 m,回风隅角φ(CO)平均为6.4×10^(-6);采空区内的最高温度与回风隅角φ(CO)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可根据二者中的任意一个参数值推测另外一个参数值,即可根据采空区内的最高温度确定φ(CO),亦可在已知φ(CO)的情况下推测采空区内的最高温度,大大提高了煤自燃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气”双指标 煤自燃 采空区 回风隅角 循环反馈 最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尘爆炸性与煤工业分析成分关系影响研究
11
作者 胡夫 杨亚会 +1 位作者 钟敏 费宇 《煤炭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156-159,共4页
采用大管状煤尘爆炸仪考查了不同工业分析指标与煤尘爆炸火焰长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挥发分是影响煤尘爆炸性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呈现出挥发分越大,灰分越小,煤尘爆炸火焰长度越大的趋势。实验结果为通过煤的工业分析数据初步判断煤尘... 采用大管状煤尘爆炸仪考查了不同工业分析指标与煤尘爆炸火焰长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挥发分是影响煤尘爆炸性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呈现出挥发分越大,灰分越小,煤尘爆炸火焰长度越大的趋势。实验结果为通过煤的工业分析数据初步判断煤尘的爆炸性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爆炸性 工业分析 挥发分 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分离器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初步研究
12
作者 赵政 刘国庆 林桂玲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69,共7页
为解决分离器长时间运行带来的分离效能偏差、人工维护频繁等问题,亟须一种无分离器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方法。根据光散射理论,数值模拟研究粉尘颗粒粒径与光散射特性的关系;研制高分辨率光散射样机,构建亚利桑那A1标准粉尘的试验系统... 为解决分离器长时间运行带来的分离效能偏差、人工维护频繁等问题,亟须一种无分离器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方法。根据光散射理论,数值模拟研究粉尘颗粒粒径与光散射特性的关系;研制高分辨率光散射样机,构建亚利桑那A1标准粉尘的试验系统,研究不同粒径呼吸性粉尘的光散射特性;基于BMRC(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离曲线,建立粉尘颗粒粒径与光散射特性相关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模型,初步形成无分离器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技术。试验验证发现:无分离器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技术能较准确检测的呼吸性粉尘浓度限值为55.2 mg/m^(3),检测误差为29.1%;该技术目前仅适用于低浓度下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分离器 呼吸性粉尘 浓度检测 MIE散射 光散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抽采智能管控平台研究与应用
13
作者 张增辉 邓飞 黄友胜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0,共8页
针对高瓦斯和突出矿井在瓦斯抽采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抽采工作面分散、人工巡检数据不能溯源、抽采计量数据或统计计算数据不能在线实时分析等难题,基于智慧矿山理念研究与设计了一套瓦斯抽采智能管控平台,介绍了该管控平台总体设计,详细... 针对高瓦斯和突出矿井在瓦斯抽采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抽采工作面分散、人工巡检数据不能溯源、抽采计量数据或统计计算数据不能在线实时分析等难题,基于智慧矿山理念研究与设计了一套瓦斯抽采智能管控平台,介绍了该管控平台总体设计,详细阐述了该管控平台关键技术。通过在保德煤矿进行实际应用表明,该管控平台能够实现电池供电、无线采集、无线定位、无线传输、融合分析、智能管控等功能,瓦斯抽采在线计量精准、数据溯源准确、效果评判实时、过程管控智能、安装维护方便,能够显著提高煤矿瓦斯抽采水平,降低瓦斯事故风险,有效保障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智能管控平台 无线采集 无线定位 无线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巷道动态密闭过程火灾烟气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14
作者 何铖茂 王洋 张庆锋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为研究煤矿井下巷道火灾动态密闭过程中烟气特性变化规律,通过FDS软件对矿井巷道火灾进行全尺寸数值模拟;利用缩尺实验建立了巷道火灾CO体积分数衰减速率模型,研究2、3、4 MW火源功率下,巷道在50%至100%的密闭过程中横向、纵向温度分布... 为研究煤矿井下巷道火灾动态密闭过程中烟气特性变化规律,通过FDS软件对矿井巷道火灾进行全尺寸数值模拟;利用缩尺实验建立了巷道火灾CO体积分数衰减速率模型,研究2、3、4 MW火源功率下,巷道在50%至100%的密闭过程中横向、纵向温度分布及烟气蔓延规律;并建立巷道完全密闭后CO体积分数衰减模型,预测火灾熄灭时间。结果表明:密闭比例由50%至100%的变化过程中,顶棚中心温度先急剧下降后缓慢升高;密闭后火源上方温度呈上高下低的分布状态,且距离火源越近温度衰减速率越快;顶棚温度纵向分布出现整体升高现象,最高温度点向密闭侧偏移1~3 m;烟气在密闭侧沉积现象明显,分层现象消失;单侧完全密闭后,CO体积分数与时间呈线性关系,通过CO体积分数衰减速率模型预测2、3、4 MW火源功率下的火源分别于103.16、94.40、86.21 s后熄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火灾 动态密闭过程 温度分布 快速密闭 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风瓦斯掺混煤粉蓄热氧化规律及灰色关联性分析研究
15
作者 聂百胜 付昊仑 +4 位作者 张豪 黄继江 尹斐斐 张志刚 柳先锋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7,46,共9页
乏风瓦斯(VAM)因其浓度低而难以利用,往往以通风的方式直接排放至大气中,造成了资源浪费。针对该问题,利用自建的乏风瓦斯氧化实验系统,开展了乏风瓦斯在不同浓度、进气流量、初始温度条件下掺混3种煤粉蓄热氧化实验研究,并对影响乏风... 乏风瓦斯(VAM)因其浓度低而难以利用,往往以通风的方式直接排放至大气中,造成了资源浪费。针对该问题,利用自建的乏风瓦斯氧化实验系统,开展了乏风瓦斯在不同浓度、进气流量、初始温度条件下掺混3种煤粉蓄热氧化实验研究,并对影响乏风瓦斯转化率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掺混的煤粉放热量越高,乏风瓦斯转化率越高;不同乏风瓦斯浓度条件下,掺混煤粉可显著提高乏风瓦斯转化率,延长反应稳定时间;当乏风中甲烷体积分数为0.6%时,在煤粉蓄热作用下,转化率可提高50%,反应稳定持续时间提升36%;1.5 m^(3)/h的进气量可实现乏风瓦斯转化率超过50%,但稳定时间不长;初始温度越高,乏风瓦斯最大转化率越高,可达57.14%,稳定持续时间也越长,超过35 min。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初始温度和乏风瓦斯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风瓦斯 煤粉 蓄热氧化 转化率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灾害监测预警与融合展现平台研究
16
作者 陈运启 许金 谭凯 《煤矿机械》 2025年第1期200-204,共5页
灾害监测预警是智能化矿山的重点建设内容和验收要求。针对当前煤矿灾害监测预警数据接入规范不完整、地质保障系统三维模型不能共享、灾害监测预警结果无法融合展现等突出问题,制定了井巷工程地理信息、地质体及设备三维模型、灾害监... 灾害监测预警是智能化矿山的重点建设内容和验收要求。针对当前煤矿灾害监测预警数据接入规范不完整、地质保障系统三维模型不能共享、灾害监测预警结果无法融合展现等突出问题,制定了井巷工程地理信息、地质体及设备三维模型、灾害监测预警、灾害应急处置等数据的接入规范,研究了数据采集治理与存储、三维模型的快速构建和实时渲染、多种灾害监测预警融合展现等技术,研发了煤矿灾害监测预警与融合展现平台。现场应用表明,该平台利用已有地质保障系统建设成果,实现了基于三维模型的监测预警数据的融合展现,有效提升了煤矿灾害监测预警的表达能力,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灾害应急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监测 灾害预警 地质保障 三维模型 数据规范 融合展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高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封闭控尘装置系列化研究
17
作者 庄学安 莫金明 《煤矿机械》 2025年第1期89-91,共3页
为了解决不同采高综采面液压支架降柱移架粉尘污染问题,开展了液压支架封闭控尘装置系列化研究。基于降柱移架产尘特点和液压支架结构,研发了适用于4 m以下、4~6 m、6 m、6 m以上采高综采面的架间喷雾引射抽尘净化装置和拉簧式、扭簧式... 为了解决不同采高综采面液压支架降柱移架粉尘污染问题,开展了液压支架封闭控尘装置系列化研究。基于降柱移架产尘特点和液压支架结构,研发了适用于4 m以下、4~6 m、6 m、6 m以上采高综采面的架间喷雾引射抽尘净化装置和拉簧式、扭簧式、滑移式液压支架防尘装置,在源头降低支架产尘90%以上。该系列装置在国能集团、陕煤集团下属多个矿井推广应用,受到矿方一致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粉尘污染 液压支架 封闭控尘装置 系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注水钻孔径向渗流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赵志鹏 黄立宁 张立魁 《煤矿机械》 2025年第1期222-227,共6页
为研究煤层注水钻孔径向渗流演化规律,基于渗流基础理论,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不同注水压力下钻孔径向煤体的润湿范围及渗流速度。结果表明:在同一钻孔条件下,随着注水压力的增大,煤层内平均水压与平均渗流速度衰减越来越明显,注水压... 为研究煤层注水钻孔径向渗流演化规律,基于渗流基础理论,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不同注水压力下钻孔径向煤体的润湿范围及渗流速度。结果表明:在同一钻孔条件下,随着注水压力的增大,煤层内平均水压与平均渗流速度衰减越来越明显,注水压力对钻孔周围煤层的压力分布和渗流速度的作用范围逐渐扩大,煤体内密度变化越来越快,煤体内注水越来越均匀,注水效果进一步增强。该研究成果对提高煤层注水抑尘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数值模拟 渗流演化规律 孔隙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CO_(2)在采空区火区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李尚国 《煤》 2025年第3期11-13,64,共4页
为了有效治理土火盘煤矿2201采空区因密闭漏风形成的自燃火区,在密闭附近沿密闭所在巷道顶板、侧壁及侧壁与底板交接处施工注浆孔,通过注浆孔压注加固材料进行密闭墙加固堵漏,同时采用在采空区对应地面施工钻孔,通过钻孔向采空区大量灌... 为了有效治理土火盘煤矿2201采空区因密闭漏风形成的自燃火区,在密闭附近沿密闭所在巷道顶板、侧壁及侧壁与底板交接处施工注浆孔,通过注浆孔压注加固材料进行密闭墙加固堵漏,同时采用在采空区对应地面施工钻孔,通过钻孔向采空区大量灌注液态CO_(2),综合采取连续大量灌注和每天补注的措施。结果表明,采用聚脲酸酯材料对密闭墙加固堵漏后,所有密闭墙外部CO体积分数均降低为0,通过4 d连续灌注液态CO_(2)和15 d补注,连续灌注时灌注量为19.80 t/h,每天补注1车约25 t,2201采空区内的CO体积分数由最高时的4085×10^(-)6降低至5×10^(-6),无C 2H 4和C 2H 2气体,为确保治理效果,继续进行了5 d补注,停注后通过连续30 d取样化验,2201采空区火区达到熄灭标准,成功治理了2201采空区火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CO_(2) 采空区 火区 漏风 密闭加固堵漏 聚脲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接式高转速螺旋钻杆加工工艺技术研究
20
作者 蒋开勇 《煤矿机械》 2025年第3期109-111,共3页
插接式高转速螺旋钻杆原工艺路线为公接头、钢管、母接头分别完成加工后通过过渡套定位装配,最后手工电弧焊完成钻杆组焊加工;螺旋叶片通过普车使用芯棒绕制而成,叶片成形后再与管体定位点焊,最后手工电弧焊完成螺旋叶片焊接加工。因每... 插接式高转速螺旋钻杆原工艺路线为公接头、钢管、母接头分别完成加工后通过过渡套定位装配,最后手工电弧焊完成钻杆组焊加工;螺旋叶片通过普车使用芯棒绕制而成,叶片成形后再与管体定位点焊,最后手工电弧焊完成螺旋叶片焊接加工。因每批次螺旋叶片原材料含碳量不同,芯轴绕制螺旋叶片后螺旋叶片回弹较大,叶片与管体组装后间隙较大,焊后极易产生质量缺陷。采用新型的加工工艺方法,运用摩擦焊、钻杆上直接绕制螺旋叶片及自动焊接螺旋叶片,极大地提升了钻杆综合力学性能,加工效率及质量大幅提升,提高了钻杆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转速 螺旋钻杆 电弧焊 摩擦焊 自动焊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