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在眼科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静 关明 Cheung Kin-Fai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97-403,共7页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是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基因家族,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PEDF具有营养神经的功效,通过保护神经元免受神经毒性侵害而发挥神经营养因子...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是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基因家族,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PEDF具有营养神经的功效,通过保护神经元免受神经毒性侵害而发挥神经营养因子之作用;PEDF还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移行,具有抗新生血管诱导因子的作用,它能够影响视网膜的分化,发育和成熟,对视网膜的机械损伤.光损伤和缺血性损伤有修复作用,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生血管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 眼科 丝氨酸蛋白酶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眼科辨证理论的发展沿革 被引量:13
2
作者 孛立甲 金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19-223,共5页
本文通过对眼科文献阅读分析,对五轮学说、八廓学说、肝窍学说、玄府学说等中医眼科特有的辨证理论进行了追溯,发现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对完备的"理、法、方、药"临证思路,同时有许多学者将现代科... 本文通过对眼科文献阅读分析,对五轮学说、八廓学说、肝窍学说、玄府学说等中医眼科特有的辨证理论进行了追溯,发现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对完备的"理、法、方、药"临证思路,同时有许多学者将现代科学成果与之结合,探索多学科协同研究模式,使中医眼科辨证理论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地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眼科 辨证理论 五轮 八廓 肝窍 玄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首诊眼科1例
3
作者 张莉 张红松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9-69,72,共2页
关键词 垂体腺瘤 诊断 球后视神经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西医结合眼科成就和展望
4
作者 金明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20世纪 中西医结合 眼科成就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医指南之十七——眼科认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
作者 陈术 《中老年保健》 2009年第6期17-18,共2页
警惕无声的杀手,保护您的视力 糖尿病是一个无声的杀手.它缓慢地损害着全身的组织和脏器,包括眼睛也不例外。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很多.其中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最为常见。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糖网病是全世界导致... 警惕无声的杀手,保护您的视力 糖尿病是一个无声的杀手.它缓慢地损害着全身的组织和脏器,包括眼睛也不例外。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很多.其中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最为常见。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糖网病是全世界导致视力损害和失明的第二大因素.并将糖网病确定为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视力损害及失明的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就医指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世界卫生组织 视力损害 眼科 眼部并发症 世界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三)
6
作者 施爱群 《中国农村医学》 1991年第1期31-33,共3页
四、角膜病 (一)细菌性角膜炎 1.匍行性角膜溃疡本病又叫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在农村夏秋农忙季节发病率较高,常常因为角膜受伤,如树技、谷草扎伤,或者剔除角膜异物后细菌感染引起。患有慢性泪囊炎的病人,若角膜上皮受伤就更易发病。临... 四、角膜病 (一)细菌性角膜炎 1.匍行性角膜溃疡本病又叫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在农村夏秋农忙季节发病率较高,常常因为角膜受伤,如树技、谷草扎伤,或者剔除角膜异物后细菌感染引起。患有慢性泪囊炎的病人,若角膜上皮受伤就更易发病。临床表现为眼疼、畏光、流泪,检查发现结膜明显混合充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病 诊断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二)
7
作者 施爱群 《中国农村医学》 1990年第11期38-39,共2页
一、眼睑病 (一) 麦粒肿麦粒肿是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类似皮肤的疖肿。依其感染的部位、腺体的不同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初起眼睑局部红肿,数日后形成硬结,触痛明显,最终皮肤面形成黄色脓点,穿破... 一、眼睑病 (一) 麦粒肿麦粒肿是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类似皮肤的疖肿。依其感染的部位、腺体的不同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初起眼睑局部红肿,数日后形成硬结,触痛明显,最终皮肤面形成黄色脓点,穿破排脓,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病 诊断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中医眼科外用药(复方)抗单纯疱疹病毒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沈德惠 杨钧 +1 位作者 唐由之 高培质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1992年第1期21-24,共4页
从临床用药中选取六种中医眼科外用药(均为复方),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其抗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的作用。组织培养中发现二秦眼药水有抑制HSVI型引起的细胞病变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二秦眼药水对HSVI型造成的家兔角膜... 从临床用药中选取六种中医眼科外用药(均为复方),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其抗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的作用。组织培养中发现二秦眼药水有抑制HSVI型引起的细胞病变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二秦眼药水对HSVI型造成的家兔角膜病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它五种外用药对HSVI型引起的细胞病变及角膜病变无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眼科外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眼科古籍治疗夜盲补益方用药规律 被引量:5
9
作者 邓方圆 侯小玉 +4 位作者 孟欢 马传政 刘自强 农璐琪 金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788-793,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眼科古籍治疗夜盲补益方用药的规律。方法依据《第5版中华医典》收录眼科古籍12种有关治疗夜盲处方52首,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分析处方用药频次、关联药对及核心药物组成等数据。结果(1)方剂分类:分为滋补...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眼科古籍治疗夜盲补益方用药的规律。方法依据《第5版中华医典》收录眼科古籍12种有关治疗夜盲处方52首,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分析处方用药频次、关联药对及核心药物组成等数据。结果(1)方剂分类:分为滋补肝肾、温补脾肾、补脾益气3类方剂,其中滋补肝肾型处方占比最高(46.15%)。(2)药物频次:共计用药138味,总用药频次408次。用药频次≥6药物共20味,用药频次合计179次(43.87%),其中甘草频次为18次(34.62%)、茯苓频次为15次(28.85%)、防风频次为12次(23.08%)排前3位。(3)四气五味:以性温(101次,24.75%)、味甘(216次,52.94%)以及归脾经(177次,43.38%)药物占比最高。(4)药物关联分析:提取14对高关联度药物组合,其中"党参-陈皮""熟地黄-生地黄""柴胡-黄芪"排前3位。(5)药物聚类分析:3类高频药物依次为,第1类:菊花、川芎、防风、黄芩、大黄;第2类:茯苓、人参、细辛;第3类:苍术、山药、陈皮、当归、石决明。(6)复杂网络分析:提取16味节点度≥33药物,核心药物主要为补益及辛散两类。结论以甘温补益药为核心,配伍健脾燥湿药与辛散升阳药,使气血上荣于目是眼科古籍治疗夜盲补益方用药特点,值得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盲 补益 眼科古籍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贴剂在眼科及其他领域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农璐琪 金明 《北京中医药》 2020年第12期1327-1330,共4页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指经皮肤给药,使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液浓度并转移至病变部位,起到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1]。当前常见的经皮给药剂型有凝胶剂、巴布膏剂、涂膜...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指经皮肤给药,使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液浓度并转移至病变部位,起到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1]。当前常见的经皮给药剂型有凝胶剂、巴布膏剂、涂膜剂和贴剂[2]。中医贴敷疗法与经皮给药系统有相类似之处,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剂 巴布膏剂 眼科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化疗期间进行眼科手术患者预防感染及眼内炎的护理
11
作者 王亚楠 王静平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5年第6期383-383,共1页
2013年11月我科收治1例因乳腺癌术后8年、骨转移5年行希罗达维持化疗已2年余的患者,因右眼黄斑前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眼科手术,手术时为本周期化疗d3。对长期服用化疗药的肿瘤患者,重点应加强对化疗药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我们通过... 2013年11月我科收治1例因乳腺癌术后8年、骨转移5年行希罗达维持化疗已2年余的患者,因右眼黄斑前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眼科手术,手术时为本周期化疗d3。对长期服用化疗药的肿瘤患者,重点应加强对化疗药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我们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及眼内炎,未因反复高热导致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6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手术 眼内炎 右眼视力 化疗药 希罗达 前膜 结膜囊 骨转移 不良反应 冲洗泪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宣教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亚东 涂玲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90-190,共1页
术前宣教不仅是对患者知情权益的维护,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手术相关知识,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为术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我科试验性地对149例患者进行了集体术前宣教,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术前宣教 眼科临床 手术相关知识 患者知情 术后康复 试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N小鼠早期视网膜变性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研究
13
作者 孟欢 邓婷婷 +4 位作者 刘自强 侯小玉 马传政 苑维 金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536-1541,共6页
目的:观察C57BL/6N(Crb1 rd8/rd8)小鼠早期视网膜变性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方法:取雄性SPF级C57BL/6N小鼠15只、C57BL/6J小鼠15只,正常饲养。分别在入组时,入组4、8、12 wk,使用Micron-Ⅲ小动物视网膜影像系统进行双眼彩色眼底照... 目的:观察C57BL/6N(Crb1 rd8/rd8)小鼠早期视网膜变性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方法:取雄性SPF级C57BL/6N小鼠15只、C57BL/6J小鼠15只,正常饲养。分别在入组时,入组4、8、12 wk,使用Micron-Ⅲ小动物视网膜影像系统进行双眼彩色眼底照相检查计算病变数量、病变面积。观察结束后处死小鼠,摘取右侧眼球制备视网膜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两组小鼠视网膜CX3CR1的表达水平及位置。摘取左侧眼球分离视网膜,使用Western-Blot检测CD86、CD206的表达情况,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视网膜中IL-1β、IL-6、TNF-α、IL-4、IL-10炎性因子含量水平。结果:眼底彩照结果显示在入组4、8、12 wk,C57BL/6N组眼底病变数量均较入组时显著增加,与C57BL/6J组同时间点变化量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眼底病变面积变化量两组间入组12 wk有差异(P<0.05),各组内变化量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视网膜组织HE染色示:C57BL/6N组视网膜结构异常,细胞排列疏松、紊乱,光感受器层向视网膜内侧明显的玻璃膜疣样凸起,C57BL/6J组视网膜结构清晰,细胞排列有序,无明显异常;免疫组化结果示:C57BL/6N组视网膜中CX3CR1高表达于神经节细胞层、内外丛状层、感光细胞层及病灶处位置,平均光密度为0.285±0.056,C57BL/6J组为0.189±0.084(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C57BL/6J组相比,C57BL/6N组视网膜CD86、CD206蛋白有不同程度升高,两组CD86蛋白表达有差异(P<0.05);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C57BL/6N组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C57BL/6J组,而IL-10含量则明显较低(均P<0.05)。结论:C57BL/6N(Crb1 rd8/rd8)小鼠视网膜变性进展缓慢,随年龄呈进行性加重,病灶部位视网膜结构紊乱,伴有以M1型极化为主的小胶质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N 视网膜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小胶质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片中无灌注区的人工智能识别
14
作者 巩迪 赵丽娟 +2 位作者 张利 虞欣 陈宜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23-326,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识别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片中无灌注区的能力。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眼科2018年3月—2023年6月期间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1000例患者中筛查出无灌注患者347例,获取无灌注区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照片622张。1名具...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识别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片中无灌注区的能力。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眼科2018年3月—2023年6月期间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1000例患者中筛查出无灌注患者347例,获取无灌注区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照片622张。1名具有10年临床经验的眼科医生利用RectLabel标注软件中的多边形工具对其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片进行手工标注。本研究的深度学习模型采用Vision Transformer与卷积神经网络相融合的总体网络结构,采用渐进式迁移学习策略和加权损失函数强化模型的识别能力。结果:共标注991个无灌注区作为“正样本”,同时在荧光造影图片上无灌注区以外区域,随机裁切一定数量的、大小相同的矩形区域,作为“负样本”。考虑到视网膜无灌注区实际发病率以及在临床上的比例,最终正负样本的采样比例约为1∶9,负样本的数量为8878个。得到的预测灵敏度为98.7%,特异度为95.9%,约登指数为94.6%,查准率为73.3%,F分数为77.9%,准确度为96.9%。结论:本研究的深度学习模型识别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的无灌注区的能力较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无灌注区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调节因子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韩梦雨 金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76-1280,共5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获得性、异质性神经眼科交叉性罕见免疫性疾病,特异性高发于视神经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部位,有严重的致残致盲性。虽然补体在NMOSD发病中的重要性已被证实,但膜补体调节因子在NMOSD发病机制中的关键...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获得性、异质性神经眼科交叉性罕见免疫性疾病,特异性高发于视神经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部位,有严重的致残致盲性。虽然补体在NMOSD发病中的重要性已被证实,但膜补体调节因子在NMOSD发病机制中的关键调控作用尚不完全清楚,论述其在NMOSD发病中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可能成为解释NMOSD中枢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重点回顾近些年来与NMOSD发病相关的补体调节因子CD46、CD55和CD59的研究进展,试图分析、综述补体调节因子在NMO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补体调节因子 CD46 CD55 CD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OCT对早期原发性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及神经纤维层结构变化的评估 被引量:13
16
作者 严钰洁 孙心铨 +2 位作者 陈术 施爱群 王志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9-743,共5页
背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变薄被认为是能够检测到的青光眼最早期的改变,3D-OCT对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的检测使得检测黄斑区节细胞的改变成为可能,为更早发现和诊断青光眼提供思路. 目的 利用3D-OCT检查系统检测早... 背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变薄被认为是能够检测到的青光眼最早期的改变,3D-OCT对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的检测使得检测黄斑区节细胞的改变成为可能,为更早发现和诊断青光眼提供思路. 目的 利用3D-OCT检查系统检测早期原发性青光眼mGCC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的变化,评估早期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解剖基础. 方法 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就诊的一眼为中晚期而对侧眼为早期的原发性青光眼的10例患者采集的3D-O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中国青光眼学组推荐的诊断标准,临床检查资料完整.患者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查和眼底3D-OCT检查,分别采用3D-macular模式、3D-macular Wide模式和3D-disc模式对原发性青光眼黄斑区、后极部和视盘进行扫描,利用检查系统自带软件对黄斑6 mm×6 mm区域的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由黄斑中心凹向外各方向等距离分成100个小格区,每个格区面积为0.6 mm×0.6 mm,按照mGCC的变薄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以红色、黄色和灰色标记,以每个小格中的数字与其正常值比较得到与颜色匹配的、mGCC变薄程度发生的概率值(依次为P<1%、P<5%、P≥5%)表示.然后分析视盘旁RNFL厚度和不同部位的厚度曲线改变,并评估视盘生理凹陷的改变. 结果 10例患者患早期青光眼的眼和对侧眼视细胞层和双极细胞层厚度均未发生改变,而患中晚期青光眼的一侧眼视盘周围RNFL厚度概率图呈红色,即视盘周围RNFL层厚度明显变薄,mGCC厚度概率和黄斑区RNFL厚度概率图呈红色,即mGCC和黄斑区RNFL层厚度明显变薄;而患早期青光眼的一侧眼视野均正常,mGCC厚度概率图和黄斑区RNFL区呈黄色,即mGCC和黄斑区RNFL厚度轻微变薄;视盘周围RNFL厚度概率图呈绿色或黄色,即视盘周围RNFL厚度正常或轻微变薄.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mGCC层厚度变薄早于视盘周围RNFL的变薄,提示青光眼视神经结构的损害始于RGCs的细胞体并早于轴突的损伤或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生物测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益气活血方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感光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邓婷婷 窦仁慧 +4 位作者 潘琳 张有花 苑维 邓辉 金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2-1128,共7页
目的观察中药温阳益气活血方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分子机制。方法将RDS(retinal degeneration slow)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并设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4雌2雄。中药组自雌雄合笼... 目的观察中药温阳益气活血方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分子机制。方法将RDS(retinal degeneration slow)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并设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4雌2雄。中药组自雌雄合笼之日起开始给予温阳益气活血方(10mg/g)灌胃,仔鼠出生后母鼠给予中药水煎液代替日常饮水,仔鼠出生7天开始给予中药水煎剂小剂量灌胃,出生21天按成年鼠剂量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组均于仔鼠出生后18、28、48天时采用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测视网膜功能,进行HE染色并计算外核层感光细胞层数,TUNEL法检测感光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计算视紫红质(Rhodopsin)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仔鼠出生后18天时,中药组最大混合反应ERG(Max-ERG)a、b波振幅及bFGF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28、48天时,中药组Max-ERGa、b波振幅明显升高,外核层感光细胞层数明显增加,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Rhodopsin及bFGF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可以有效抑制RDS小鼠感光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F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益气活血方 视网膜色素变性 感光细胞 凋亡 视紫红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筋膜囊注射曲安奈德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顽固性黄斑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通 张利 +2 位作者 尹玥 汤砚 王志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筋膜囊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顽固性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就诊的CRVO继发顽固性黄...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筋膜囊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顽固性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就诊的CRVO继发顽固性黄斑水肿的患者28例(28眼),采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筋膜囊注射曲安奈德对患者进行治疗,至少随访1 a。记录患者历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以及联合治疗前后注药次数、注药间隔时间,观察眼部及全身并发症。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后的注药次数为7.8±4.2,与联合治疗前(13.5±6.1)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联合治疗后注药间隔时间为(8.8±4.5)周,与联合治疗前(4.9±2.6)周相比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初诊时患者CMT为(599.56±302.41)μm,在联合治疗前降低为(498.13±415.64)μm,联合治疗后进一步降低至(279.88±152.83)μm,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治疗后患者CMT,与初诊时以及联合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联合治疗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与初诊时相比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较联合治疗前提高不明显(P=0.093)。联合治疗后,28眼中有5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最高为34.00 mmHg(1 kPa=7.5 mmHg),局部滴用降眼压药物(最多不超过3种)后均可控制。治疗后,22眼自身晶状体患眼均未观察到明显白内障进展;所有患眼均无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筋膜囊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顽固性黄斑水肿疗效较好且较安全,能减少注药次数,延长注药间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曲安奈德 后筋膜囊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干预糖尿病大鼠虹膜微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金明 刘海丹 张有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超速摄像技术和荧光白蛋白标记技术,动态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干预糖尿病大鼠虹膜微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并设正常组。治疗组... 目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超速摄像技术和荧光白蛋白标记技术,动态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干预糖尿病大鼠虹膜微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并设正常组。治疗组灌服芪参益气药液,对照组灌服多贝斯液[1g/(kg.d)],疗程10个月。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超速摄像动态观察虹膜微循环状态。结果治疗组虹膜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虹膜血管内、外荧光密度降低,荧光渗漏面积及虹膜血管管径明显缩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在改善虹膜微血管流态方面的确有一定作用,可以促进血流加快,抑制血管异常扩张及改善虹膜微血管的通透性异常增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超速摄像 微循环 虹膜 芪参益气滴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对1型糖尿病大鼠代谢性白内障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明 王志军 +1 位作者 邓婷婷 潘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7-224,共8页
背景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研究认为多种代谢通路参与其发病,其中包括氧化应激机制。研究表明虾青素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及脂质过氧化,但目前鲜见虾青素对糖尿病性白内障防治作用研究的相... 背景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研究认为多种代谢通路参与其发病,其中包括氧化应激机制。研究表明虾青素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及脂质过氧化,但目前鲜见虾青素对糖尿病性白内障防治作用研究的相关报道。目的 观察虾青素对1型糖尿病大鼠代谢性白内障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8只SPF级6周龄雄性SD大鼠纳入研究,其中30只大鼠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质量分数1%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连续3 d血糖值〉16.7 mol/L者为造模成功,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正常对照组8只大鼠同法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大鼠分别给予50 mg/(kg·d)和100 mg/(kg·d)虾青素以及橄榄油和饲料混合物连续喂养3个月,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以等容量橄榄油混合饲料喂养,正常对照组以正常饲料喂养。造模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行眼前节照相并对晶状体混浊的严重程度分为1~5级;收集大鼠双侧眼球制备晶状体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晶状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晶状体中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阳性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大鼠晶状体内AGEs质量浓度、丙二醛(MDA)浓度、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谷胱甘肽(GSH)质量浓度。结果 造模后2、4、6、8、10和12周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间大鼠血糖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晶状体透明,为1级,糖尿病模型组晶状体混浊均为5级,不同剂量虾青素组大鼠晶状体混浊度多为3~4级。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大鼠晶状体匀浆内的AGEs质量浓度分别为(7.23±0.50)μg/ml和(7.01±0.37)μg/ml,MDA浓度分别为(1.43±0.22)mmol/L和(1.35±0.16)mmol/L,均低于糖尿病模型组的(7.61±0.45)μg/ml和(1.62±0.4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大鼠晶状体中GSH质量浓度分别为(272.70±12.53)ng/L和(283.52±16.17)ng/L,SOD含量分别为(55.45±6.47)μmol/(min·L)和(56.73±5.12)μmol/(min·L),CAT含量分别为(2.91±0.41)μmol/(min·L)和(3.02±0.13)μmol/(min·L),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的(241.52±15.13)ng/L、(51.67±5.45)μmol/(min·L)和(2.72±0.27)μmol/(min·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虾青素组大鼠晶状体中GSH质量浓度和SOD含量明显低于高剂量虾青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虾青素能够延缓1型糖尿病大鼠代谢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其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药理 类胡萝卜素虾青素 实验性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性白内障/药物疗法 氧化应激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