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核磁共振研究羟苯氨酮对离体灌流心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闫永彬
罗雪春
+2 位作者
张日清
王小寅
范礼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6-550,共5页
羟苯氨酮是一种新型强心扩血管剂 ,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 ,羟苯氨酮对实验性心衰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利用3 1P核磁共振表面线圈技术 ,对羟苯氨酮在Langendorff模型的离体灌流心脏 6 0min缺血 6 0min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
羟苯氨酮是一种新型强心扩血管剂 ,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 ,羟苯氨酮对实验性心衰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利用3 1P核磁共振表面线圈技术 ,对羟苯氨酮在Langendorff模型的离体灌流心脏 6 0min缺血 6 0min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实验结果显示给药组胞内pH值比对照组恢复得更快 ,但是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却低于对照组 .羟苯氨酮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表现在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心肌缺血
离体Langendorff灌流大鼠心脏
羟苯氨酮
^31P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沙棘籽油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
10
2
作者
赵天德
陈子馨
+4 位作者
刘小俞
邵金莺
任丽娟
张岚
陈惟昌
《中草药》
CAS
1987年第11期22-24,共3页
本文观察了沙棘籽油的保肝效应,并进行了籽油的急、慢性毒性试验。三组小鼠分别胃饲日量为0.125、0.25或0.5g籽油/kg体重,连续4天,第4天用CCl4造成肝损伤。与单纯CCl4组进行比较,保肝Ⅱ、Ⅲ组肝内坏死灶明显减少(P<0.05及P<0.01...
本文观察了沙棘籽油的保肝效应,并进行了籽油的急、慢性毒性试验。三组小鼠分别胃饲日量为0.125、0.25或0.5g籽油/kg体重,连续4天,第4天用CCl4造成肝损伤。与单纯CCl4组进行比较,保肝Ⅱ、Ⅲ组肝内坏死灶明显减少(P<0.05及P<0.01)。CCl4组肝细胞胞浆内小片状嗜硷性物质大部消失,说明粗面内质网发生变化,而在保肝组中该物质接近正常水平。表明籽油对肝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籽油无急、慢性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沙棘籽油
小片状嗜硷性物质
粗面内质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鼠离体心脏缺血预处理的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闫永彬
罗雪春
+3 位作者
张日清
王小寅
左琳
刘伟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11,共4页
缺血预处理 (IPC)是一种肌体对长时间缺血产生耐受性的处理技术。应用核磁共振表面线圈技术获得大鼠心肌在灌流的不同阶段的 31 P谱 ,可以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对缺血 /再灌注心脏进行连续、动态、无损伤的检测 ,从含磷代谢物的转化对缺血...
缺血预处理 (IPC)是一种肌体对长时间缺血产生耐受性的处理技术。应用核磁共振表面线圈技术获得大鼠心肌在灌流的不同阶段的 31 P谱 ,可以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对缺血 /再灌注心脏进行连续、动态、无损伤的检测 ,从含磷代谢物的转化对缺血预处理产生作用的机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 ,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并不是通过有利于心肌内 ATP和 PCr(磷酸肌酸 )恢复的水平来体现的 ,而是在缺血期通过缓和 p Hi(胞内 p H)值的突然变化和 ATP的大量消耗以及通过 p Hi 值和 ATP的尽快恢复来减轻心肌组织结构在缺血期产生的严重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P-NMR
表面线圈
缺血预处理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题名
核磁共振研究羟苯氨酮对离体灌流心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闫永彬
罗雪春
张日清
王小寅
范礼理
机构
清华大学
生物
科学与技术系
生物
膜与膜
生物
工程国家重点实验
室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生物物理室
中
国
医学
科学院药物
研究所
出处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6-550,共5页
文摘
羟苯氨酮是一种新型强心扩血管剂 ,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 ,羟苯氨酮对实验性心衰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利用3 1P核磁共振表面线圈技术 ,对羟苯氨酮在Langendorff模型的离体灌流心脏 6 0min缺血 6 0min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实验结果显示给药组胞内pH值比对照组恢复得更快 ,但是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却低于对照组 .羟苯氨酮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表现在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 。
关键词
能量代谢
心肌缺血
离体Langendorff灌流大鼠心脏
羟苯氨酮
^31P核磁共振
Keywords
energy metabolism, ischemia, isolated Langendorff perfused rat heart, oxyphenamone, 31 P NMR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棘籽油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
10
2
作者
赵天德
陈子馨
刘小俞
邵金莺
任丽娟
张岚
陈惟昌
机构
Sino-Japan Friendship Clinical Medicine Institute
中
日
友好
临床医学
研究所
细胞
生物
室
中
日
友好
临床医学
研究所
药物药理
室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生物物理室
出处
《中草药》
CAS
1987年第11期22-24,共3页
文摘
本文观察了沙棘籽油的保肝效应,并进行了籽油的急、慢性毒性试验。三组小鼠分别胃饲日量为0.125、0.25或0.5g籽油/kg体重,连续4天,第4天用CCl4造成肝损伤。与单纯CCl4组进行比较,保肝Ⅱ、Ⅲ组肝内坏死灶明显减少(P<0.05及P<0.01)。CCl4组肝细胞胞浆内小片状嗜硷性物质大部消失,说明粗面内质网发生变化,而在保肝组中该物质接近正常水平。表明籽油对肝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籽油无急、慢性毒性反应。
关键词
沙棘
沙棘籽油
小片状嗜硷性物质
粗面内质网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鼠离体心脏缺血预处理的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闫永彬
罗雪春
张日清
王小寅
左琳
刘伟
机构
清华大学
生物
科学与技术系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生物物理室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11,共4页
文摘
缺血预处理 (IPC)是一种肌体对长时间缺血产生耐受性的处理技术。应用核磁共振表面线圈技术获得大鼠心肌在灌流的不同阶段的 31 P谱 ,可以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对缺血 /再灌注心脏进行连续、动态、无损伤的检测 ,从含磷代谢物的转化对缺血预处理产生作用的机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 ,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并不是通过有利于心肌内 ATP和 PCr(磷酸肌酸 )恢复的水平来体现的 ,而是在缺血期通过缓和 p Hi(胞内 p H)值的突然变化和 ATP的大量消耗以及通过 p Hi 值和 ATP的尽快恢复来减轻心肌组织结构在缺血期产生的严重损伤 。
关键词
^(31)P-NMR
表面线圈
缺血预处理
能量代谢
Keywords
^(31)P-NMR
surface coi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
energy metabolism
分类号
Q6-33 [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Q445 [生物学—生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核磁共振研究羟苯氨酮对离体灌流心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闫永彬
罗雪春
张日清
王小寅
范礼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沙棘籽油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赵天德
陈子馨
刘小俞
邵金莺
任丽娟
张岚
陈惟昌
《中草药》
CAS
198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鼠离体心脏缺血预处理的核磁共振研究
闫永彬
罗雪春
张日清
王小寅
左琳
刘伟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