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干负责制整体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实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秀娴 吴丽萍 林素清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0期148-149,152,共3页
目的分析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实施的效果。方法对比实施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前后2年,心血管內科病房的综合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特一级护理质量、管道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病... 目的分析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实施的效果。方法对比实施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前后2年,心血管內科病房的综合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特一级护理质量、管道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及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包干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后心内科病区内的2013年的基础护理质量、特一级护理质量、管道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病房管理质量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2012年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比实施前1年(2012年)与实施后1年(2013年)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的自我评价满意度、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该院心血管病房中推行实施责任护士包干负责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后,既有利于给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专业、高效、人性化的护理,提高了综合护理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加强了护士的护理价值体现和自我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护士 包干负责制 整体护理模式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重症病房压疮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健爱 朱秀娴 +2 位作者 杨春萍 陈淑红 谭秋香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94-395,共2页
目的:总结心血管重症病房患者压疮的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科心血管重症病房救治超过3天以上的1685例患者,加强压疮管理制度、加强患者的皮肤清洁及保护,配合完善的生活护理,加强营养等支持治疗,以... 目的:总结心血管重症病房患者压疮的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科心血管重症病房救治超过3天以上的1685例患者,加强压疮管理制度、加强患者的皮肤清洁及保护,配合完善的生活护理,加强营养等支持治疗,以预防患者压疮的发生。结果:出现新发压疮13例,经处理后所有Ⅰ期压疮、Ⅱ期压疮及Ⅲ期压疮均治愈。结论:严格执行压疮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避免局部受压,是预防心血管重症病房患者发生压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重症监护 创面处理 护理管理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秀娴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2期408-409,共2页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疾病的生活护理工作了。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高危的病症,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关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便秘的护理;失眠的护理;心理护理;对患者用药情况的护理等四个方面对病患...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疾病的生活护理工作了。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高危的病症,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关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便秘的护理;失眠的护理;心理护理;对患者用药情况的护理等四个方面对病患的护理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护理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球蛋白B和锁链素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永毅 冯力 +1 位作者 韩莹 韩登科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8期223-225,236,共4页
目的探讨胎球蛋白B和锁链素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根据其修正心脏风险指数(RCRI)分为危险性升高... 目的探讨胎球蛋白B和锁链素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根据其修正心脏风险指数(RCRI)分为危险性升高组20例与低危组40例,分析胎球蛋白B和锁链素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危险性升高组胎球蛋白B、锁链素、RCRI指数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胎球蛋白B、锁链素、RCRI指数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球蛋白B和锁链素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正相关(r=0.990、0.779,P均=0.000)。结论胎球蛋白B和锁链素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呈正相关,观察孕胎球蛋白B和锁链素水平可有效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利于临床及时采取对应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胎球蛋白B 锁链素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苏玉贤 卢国婷 《医药前沿》 2022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9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9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预后效果、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92%)高于参照组(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低于参照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对其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心脑血管疾病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疗效与血管再通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炫生 张励庭 +4 位作者 袁勇 董剑廷 刘卫其 韩莹 邓志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不同的再通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观察2000年7月至2005年4月间确诊急性心肌梗死且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164例,根据起病时间和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的间隔以及配对原则分为两组:6h内(A组)和6 ̄12h(...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不同的再通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观察2000年7月至2005年4月间确诊急性心肌梗死且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164例,根据起病时间和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的间隔以及配对原则分为两组:6h内(A组)和6 ̄12h(B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后30d内左室功能较B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时应尽早开通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风险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孙艳香 陶军 +3 位作者 冯力 袁勇 黄炫生 张励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AT1-AAs)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风险。方法:收集高血压合并ACS患者(高血压+ACS组)28例、单纯ACS患者(ACS组)29例、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26例及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AT1-AAs)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风险。方法:收集高血压合并ACS患者(高血压+ACS组)28例、单纯ACS患者(ACS组)29例、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26例及正常对照组2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标本血清进行抗AT1受体抗体检测,分析并比较各组间AT1-AAs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血糖等水平,进一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组间AT1-AAs与血脂、血糖及炎症因子血清hs-CR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CS组患者血清AT1-AAs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分别为0.26±0.09,0.21±0.06,P=0.105),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而高血压+ACS组(0.40±0.05)及高血压组(0.33±0.10)其血清AT1-AAs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0.02)同时高血压+ACS组也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44)。另外,在除正常对照组外高血压+ACS组、ACS组及高血压组中AT1-AAs水平与血清hs-CRP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9、0.503、0.273,P均<0.01)。结论:AT1-AAs与高血压合并ACS患者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尤其与炎症因子血清hs-CRP水平呈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及血管内超声在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吴颖 张励庭 +2 位作者 黄炫生 冯力 刘卫其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6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及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冠脉造影术提示冠脉复杂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以CAG指导)20例,FFR组(在CAG加FFR指导)15例,IVUS组(在CAG加IVUS指导)25例。主要终点事件为1... 目的探讨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及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冠脉造影术提示冠脉复杂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以CAG指导)20例,FFR组(在CAG加FFR指导)15例,IVUS组(在CAG加IVUS指导)25例。主要终点事件为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情况,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并比较三组手术中支架情况、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住院费用。结果 1年内对照组与IVUS组及FFR组在再狭窄率、复发心绞痛、再次PCI及总MACE事件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晚期血栓、复发心肌梗死及冠脉搭桥术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在支架的直径、数量、造影剂用量及住院费用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支架长度、手术时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复杂冠脉病变,IVUS及FFR是建立在CAG基础上积极可靠的技术,能弥补CAG的不足,为术者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准确判断冠脉介入的必要性,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血管内超声 冠脉造影 复杂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降低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中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韦新芳 朱秀娴 左柳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8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降低心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心内科收治,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各23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PDCA组应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2组患...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降低心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心内科收治,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各23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PDCA组应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患关系评分、护理操作评分、护理沟通评分、健康教育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 PDCA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PDC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PDCA组患者护患关系评分、护理操作评分、护理沟通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应用价值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患者预后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护理 心内科 住院患者 护理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管持续泵入可达龙引起静脉炎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容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1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可达龙所致外周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使用可达龙,选择粗大血管停留留置针后,用输液泵持续泵入,待患者自觉输液上方不适时再行更换注射部位。输液完后按常规肝素盐水3... 目的探讨可达龙所致外周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使用可达龙,选择粗大血管停留留置针后,用输液泵持续泵入,待患者自觉输液上方不适时再行更换注射部位。输液完后按常规肝素盐水3 ml封管。实验组则选择左右上肢2条外周粗大血管分别给予留置针穿刺,可达龙泵入液每8小时交替更换静脉管路,封针时用0.9%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如果发现有静脉炎时再提早更换另一管路;两留置针穿刺上方给予5%鞣酸制剂涂擦,3次/d;做好告知及健康宣教工作。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外周静脉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发生静脉炎的程度也较轻。结论外周静脉使用可达龙液时,选择粗大血管;每8小时更换管路;维持液适宜速度;鞣酸制剂涂擦提前干预;使用10 ml生理盐水封管;加强患者的宣教等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减轻外周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龙 静脉炎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管理性护理在应用微量注射泵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运送前后泵体移动注出率改变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秀娴 林素清 左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性护理在应用微量注射泵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运送前后泵体移动注出率改变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应用微量注射泵的住院患者256例。将其依据风险管理性护理方案实施时间分为实施前(对照组)和实施后(观察组)。...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性护理在应用微量注射泵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运送前后泵体移动注出率改变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应用微量注射泵的住院患者256例。将其依据风险管理性护理方案实施时间分为实施前(对照组)和实施后(观察组)。对比两组运送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运送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运送后心率明显高于运送前,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运送前(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3.13%、96.8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应用微量注射泵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实施风险管理性护理,能有效地减小患者运送前后泵体移动注出率改变.降低护理中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微量注射泵 心血管疾病 泵体移动 注出率
原文传递
新一代自膨胀可回收式瓣膜系统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安全性的研究
12
作者 杨醒 张劲 +7 位作者 刘卫其 吴颖 韩莹 廖小卒 刘少中 何阳胜 冯力 张励庭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对比新一代瓣膜Venus A-pro、A-plus与一代瓣膜Venus A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后的早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3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TAVR治疗的81例重度主动脉瓣... 目的:对比新一代瓣膜Venus A-pro、A-plus与一代瓣膜Venus A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后的早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3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TAVR治疗的8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一代瓣膜组(25例)和新一代瓣膜组(5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过程和早期安全性。结果:与第一代瓣膜组患者比较,新一代瓣膜组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较高[10(40%)vs.40(71.4%),P=0.007]。术前超声显示,除一代瓣膜组的峰值跨瓣压差[(101.7±35.6)vs.(86.5±26.9)mmHg(1mmHg=0.133kPa),P=0.037]和峰值跨瓣流速[(5.0士0.9)vs.(4.6士0.7)m/s,P=0.042]较大,两组患者的瓣膜类型、心脏结构与功能及主动脉根部的参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AVR术中,新一代瓣膜组的中-重度瓣周漏发生率较一代瓣膜组明显降低[6(24%)vs.4(7.1%),P=0.033],有效遏制了瓣中瓣植入。新一代瓣膜组的器械置入成功率更高[18(72%)vs.51(91.1%),P=0.026],手术时间[(2.9士0.8)vs.(1.8士0.5)h,P=0.000]和住院周期更短[(25.9士12.9)vs.(20.5士10.5)d,P=0.048],术后30d内无心血管相关复合不良事件生存率更高(P<0.001)。结论:与一代瓣膜相比,新一代瓣膜显著降低了中-重度瓣周漏的发生,提升了技术和器械置入成功率,降低了瓣中瓣的植入率,进一步提高了TAVR术后早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早期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诊断主动脉夹层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
13
作者 杨醒 周颖玲 +5 位作者 余丹青 罗德谋 李希大 徐生辉 连丹 董豪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32-434,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55岁,男性,因“反复胸痛1周,加重2 d伴意识不清半小时余”由120接诊后送至中山市人民医院。家属代诉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以胸骨后为主,呈烧灼感,范围、放射部位、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等不详,未曾诊治,胸痛不适... 1病例资料患者55岁,男性,因“反复胸痛1周,加重2 d伴意识不清半小时余”由120接诊后送至中山市人民医院。家属代诉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以胸骨后为主,呈烧灼感,范围、放射部位、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等不详,未曾诊治,胸痛不适反复出现;2 d前上述胸痛再发,程度较前加重,伴出汗、头晕,曾自行购药服用(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10:30左右(入院前约半小时)走路时突发意识不清并跌倒在地,当时家属呼之不应,发现其小便失禁,无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尖叫等,家属立即呼叫120,120急救人员到达后判断心搏呼吸骤停立即现场心肺复苏,并送至我院急诊。既往史及个人史:家属否认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史;有长期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昏迷状,大动脉搏动未触及,全身皮肤苍白、发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均消失,颈软,四肢肌张力减弱,生理反射未引出,双侧病理征阴性,余查体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急性心肌梗死 心搏呼吸骤停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E康复模式的居家容量管理在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聂益晶 王巧容 +2 位作者 麻桂花 朱秀娴 樊丽君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4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的居家容量管理在稳定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好转出院的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出院的73例心衰患者为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的居家容量管理在稳定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好转出院的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出院的73例心衰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居家容量延续护理;将2022年2月至7月出院的78例心衰患者为干预组,实施基于5E康复模式的居家容量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六分钟步行试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BNP)浓度、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出院后3个月内干体质量达标率及再入院率。结果出院前两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试验、LVEF、BNP、自我效能感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试验、LVEF、BNP浓度、自我效能感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干体质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出院3个月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基于5E康复模式的居家容量管理有助于稳定期心衰患者增强心功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E康复模式 居家康复 心衰 容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是什么病
15
作者 彭葱 《健康向导》 2024年第4期11-12,共2页
卵圆孔未闭是什么病?会有哪些症状?婴儿时期的卵圆孔未闭严格意义上是不能称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因为在婴儿时期,卵圆孔未闭属于正常的生理状况。但近年来发现很多病症与卵圆孔未闭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尤其是偏头痛和脑梗死等心脑疾病。概... 卵圆孔未闭是什么病?会有哪些症状?婴儿时期的卵圆孔未闭严格意义上是不能称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因为在婴儿时期,卵圆孔未闭属于正常的生理状况。但近年来发现很多病症与卵圆孔未闭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尤其是偏头痛和脑梗死等心脑疾病。概念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随着左心房压力的增加和肺动脉阻力的减少,房间隔的原发隔和继发隔会逐渐靠近并融合~([1])。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大多数人的卵圆孔会自行闭合,如果年龄超过3岁,卵圆孔还未闭合,就称为卵圆孔未闭,人群患病率2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 胚胎时期 心脑疾病 人群患病率 婴儿时期 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1
16
作者 吴颖 张励庭 +3 位作者 冯力 黄炫生 耿学斌 李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OM)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7-01期间于我院植入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37...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OM)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7-01期间于我院植入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75.7%)。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17)和死亡组(n=20),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存活率45.9%(17/37)。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存活组的罪犯血管以右冠脉比例最高(52.94%),死亡组以左前降支比例最高(60.00%)。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患者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54.6±25.7)min vs(31.4±5.2)min]、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植入时间[(93.6±60.5)h vs(47.5±19.5)h]较短,心肺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较长[16.0(8.7,32.6)d vs 4.0(2.0,12.0)d];植入ECMO 24 h、48 h后,存活组的平均动脉压[(89.6±21.9)mm Hg、(87.9±19.4)mm Hg,1 mm Hg=0.133k Pa]显著高于死亡组[(71.8±19.3)mm Hg、(63.7±18.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前降支(OR=0.723,95%CI:0.516~0.947)、病变血管支数(OR=1.638,95%CI:1.107~1.729)、更长的心肺复苏时间(OR=0.712,95%CI:0.436~0.973)和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植入时间(OR=0.698,95%CI:0.411~0.859)可能加重患者死亡的风险,而植入ECMO复苏后48 h的较高的平均动脉压(OR=0.672,95%CI:0.326~0.693)可能减少患者死亡的风险(P均<0.05)。结论: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高,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肌梗死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预后对比 被引量:42
17
作者 刘卫其 张励庭 +6 位作者 黄炫生 袁勇 冯力 张劲 吴颖 韩莹 黎洁雯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1-784,共4页
目的观察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1例来诊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介入治... 目的观察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1例来诊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介入治疗组);53例来诊时已超出急诊介入治疗时间窗,常规保守治疗7~10天后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择期介入治疗组);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情况及一般资料等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及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一年随访期间复发梗死再次住院率及30天、一年内死亡情况。结果急诊介入治疗组术后7天(52.3%±7.5%比48.2%±6.9%)及6个月(54.9%±8.2%比50.1%±7.1%)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择期介入治疗组(P<0.05);随访1年,急诊介入治疗组住院期间心脏破裂发生率、复发梗死再次住院率、30天死亡率及一年内死亡率(分别为0.42%、6.58%、3.82%和8.28%)显著低于择期介入治疗组(分别为3.77%、16.98%、11.32%和18.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择期介入治疗而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介入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灌注,从而及时减轻患者心肌缺血症状,降低患者再次梗死发生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临床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廖小卒 李斌飞 +3 位作者 程周 冯力 袁勇 李建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目的:总结成人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临床预后并探寻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有因爆发性心肌炎接受ECMO辅助的成年患者。收集患者术前基本情况、行ECMO期间... 目的:总结成人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临床预后并探寻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有因爆发性心肌炎接受ECMO辅助的成年患者。收集患者术前基本情况、行ECMO期间相关临床情况、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等资料。将患者按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两组,先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可能危险因素,然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ECMO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3例,院内存活率为78.7%。存活组ECMO辅助时间平均75 h,机械通气时间平均120 h。ECMO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肾功能衰竭16例(48.4%),败血症7例(21.2%),肺部感染6例(18.1%),MOF 6例(18.1%),脑出血3例(9%),肢体缺血4例(12.1%)。患者ECMO前行CPR,患者ECMO前高乳酸水平,ECMO期间的血制品大量输注,并发肾功能衰竭、脑出血、胃肠道并发症、MOF,肢体缺血,高胆红素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结论:成人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积极行ECMO辅助,能改善机体组织灌注及防止并发症,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性心肌炎 体外膜肺氧合 临床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炫生 张励庭 +3 位作者 刘卫其 袁勇 吴颖 张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381-3383,共3页
目的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疑似冠心病的老年患者330例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258例)及对照组(72例),检测两组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目的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疑似冠心病的老年患者330例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258例)及对照组(72例),检测两组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C及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HDL-C逐渐下降(P<0.05),而TC及LDL-C逐渐升高(P<0.05);330例个体HDL-C正常者冠心病检出率显著低于HDL-C降低者(56.1%vs 96.2%,P<0.01);HDL-C、TC及LDL-C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HDL-C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且与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晓真 刘少中 +5 位作者 文鼎华 李飞 孙劼 吴彦铭 李嘉懿 何伟银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中的监测应用。方法收集92例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术中应用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左心耳(LAA)开口最大径(LOD TEE)和最大深度,以初步确...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中的监测应用。方法收集92例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术中应用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左心耳(LAA)开口最大径(LOD TEE)和最大深度,以初步确定所需封堵器的尺寸,并于X线造影下测量上述两参数;手术成功后,采用Spearman轶相关分析在各封堵器型号下,LOD TEE与X线造影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径(LOD angio)的相关性,并比较TEE与X线造影测量的参数的差异。于术后即刻及术后1个月随访,应用二维及三维TEE检测有无明显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封堵器表面血栓、左上肺静脉回流受阻、二尖瓣开闭受阻、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果92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均于超声监测下成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在各封堵器型号下(SO-21、SO-24、SO-27、SO-30、SO-33),LOD TEE与LOD angio均呈正相关(r=0.784、0.802、0.851、0.862、0.795,均P<0.05),但LOD angio较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器释放后,无患者出现明显心包积液及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未发生二尖瓣开闭受阻、左上肺静脉回流受阻及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术中监测到7例患者的封堵器近左上肺静脉嵴的边缘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宽度<3 mm);术后1个月随访,有5例患者存在残余分流,有2例于封堵器左心房面见血栓附着。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为临床选择左心耳封堵器型号提供依据,为左心耳封堵术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并在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耳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