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1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山南蓢闽方言岛音系中的两个层次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小枫 许冬晖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68,共13页
以广东中山闽方言岛中的南蓢闽方言岛语音系统为考察点,分析并描述了中山闽方言岛语音系统中属于岛方言"自源层次"的白读音系,与来自包围方言的"异源层次"的文读音系,这两个层次之间共存并用,分工协作,互相影响的... 以广东中山闽方言岛中的南蓢闽方言岛语音系统为考察点,分析并描述了中山闽方言岛语音系统中属于岛方言"自源层次"的白读音系,与来自包围方言的"异源层次"的文读音系,这两个层次之间共存并用,分工协作,互相影响的语言风貌;并以此考察岛状双方言区中岛方言与包围方言之间互相渗透的基本表现,探索方言岛的演变与消亡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渗透 南蓢 闽方言岛 音系 自源层次 异源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精神、中文系定位以及教师的职责——陈平原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平原 林峥 《社会科学论坛》 2021年第1期207-218,共12页
北京大学中文系为纪念110周年系庆,策划了中文学人系列主题专访"我与中文系",邀请若干有代表性的知名学者,与他们的弟子青年学者一辈对话,借此折射中文系的历史变迁,体现代际传承。陈平原教授的访谈录即中文学人专访的一部分... 北京大学中文系为纪念110周年系庆,策划了中文学人系列主题专访"我与中文系",邀请若干有代表性的知名学者,与他们的弟子青年学者一辈对话,借此折射中文系的历史变迁,体现代际传承。陈平原教授的访谈录即中文学人专访的一部分,在访谈中,陈教授从自身与北大中文系的渊源谈起,就北大的精神、中文系的定位、学科的发展方向、作为教师兼学者的使命等诸多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平原 代际传承 北大中文系 青年学者 北大精神 历史变迁 北京大学 思考和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视野下的诗学系统——《六艺流别·诗艺》研究
3
作者 吴承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明代黄佐《六艺流别》以六艺为宗,把经典之源与后代文体之流建构为分级分支衍生的系统,它以“文体树状图”的阐释模式,突破传统的线性思维,简洁而直观地表达出“文本于经”语境下文体族群的繁衍关系。这种文章总集的著述形态在中国古代... 明代黄佐《六艺流别》以六艺为宗,把经典之源与后代文体之流建构为分级分支衍生的系统,它以“文体树状图”的阐释模式,突破传统的线性思维,简洁而直观地表达出“文本于经”语境下文体族群的繁衍关系。这种文章总集的著述形态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上独树一帜。《六艺流别》以《诗》艺源流建构了一个经学视野下的诗学体系模式。它以《诗》为六艺之首,摹拟解经体解诗,并采用评点、说明类的副文本形式,反映了以文章学为本位的立场。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上,关于早期文体的阐释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也具有多解性和偶然性。《六艺流别》对早期文体阐释的长处与弊端均颇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佐 《六艺流别》 经学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野草》中的动物谱系话语
4
作者 朱崇科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野草》中的动物谱系耐人寻味,其动物再现既有简单的背景功能与契合界定再现,同时又有相对繁复的辨析,而部分超出了“刻板印象”。而在意义的营构上亦有其超克的辩证:鲁迅可以借助动物批判国民劣根性,同时又吊诡地批判兽性,而难能可贵... 《野草》中的动物谱系耐人寻味,其动物再现既有简单的背景功能与契合界定再现,同时又有相对繁复的辨析,而部分超出了“刻板印象”。而在意义的营构上亦有其超克的辩证:鲁迅可以借助动物批判国民劣根性,同时又吊诡地批判兽性,而难能可贵的是,他又借助动物弘扬个性,与其“立人”思想吻合。不容忽略的是,鲁迅先生也借助动物谱系返观与解剖自我,同时也探寻人与物和谐并存的途径,实现了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动物 兽性 国民性 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據出土戰國至西漢文獻説“乾”的字詞關係及構形理據
5
作者 陳哲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42,共18页
“乾”字始見於戰國秦簡,秦西漢簡帛慣以“乾”記{乾}乾燥。{乾}乾燥的用例始見於戰國楚簡,記作“倝”■。楚簡又以“倝”■“汗”■等字記{旱},“”可視爲同源詞{乾}乾燥、{旱}的共同本字。{乾}乾卦楚簡記作“倝”,西漢簡帛記作“鍵”... “乾”字始見於戰國秦簡,秦西漢簡帛慣以“乾”記{乾}乾燥。{乾}乾燥的用例始見於戰國楚簡,記作“倝”■。楚簡又以“倝”■“汗”■等字記{旱},“”可視爲同源詞{乾}乾燥、{旱}的共同本字。{乾}乾卦楚簡記作“倝”,西漢簡帛記作“鍵”“建”,記作“乾”之例始見於約屬新莽時期的敦煌簡牘。結合字詞關係及文字構形綫索看,“乾”字可分析爲从“水”之省形“乙”表水乾意,是{乾}乾燥之本字。辨識字詞關係時,文章對里耶簡、上博簡、天星觀簡等簡牘中的涉{乾}乾燥辭例作有新解或補議;檢討九店621號楚墓竹書中所謂{乾}乾燥之用例,將五個舊釋“■”之字改釋爲■“(氣)”,考證該段簡文可能是目前所見最早的食氣養生論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簡 楚簡 字詞關係 構形理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认关系的建构及其限度——论《爱情神话》对生活伦理的重构
6
作者 丁文俊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邵艺辉执导的电影《爱情神话》以时间空间化作为叙事结构,通过构筑原真性的日常生活情境,开展以探索新女性价值观念的可行性为主题的试验。影片以反对物化作为价值观试验的诉求,探讨如何在社会交往关系中确立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承认模式... 邵艺辉执导的电影《爱情神话》以时间空间化作为叙事结构,通过构筑原真性的日常生活情境,开展以探索新女性价值观念的可行性为主题的试验。影片以反对物化作为价值观试验的诉求,探讨如何在社会交往关系中确立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承认模式,限制主体掌控他者的欲望。影片中承认关系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友谊层面构建相互尊重的主体间性关系,而且促成跨代际的对话与和解,但是无法在婚姻和情爱层面构建另外一种社会规范的可行性。总之,这并非一部局限于表现地域文化的怀旧类影片,而是通过日常情境的试验探索重构生活伦理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神话》 时间空间化 社会交往 承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齐物论》中的自然-文化符号关系——基于“以明”概念的符号分析
7
作者 孙宣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74-85,共12页
庄子反复言明,“以明”是他对人类如何经验自然、认识自然与文化符号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庄子解构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关系,“以明”意指人类主体性降落而归到自然与文化符号的中枢之处。身体连接内世界与外世界,庄子以为,通过身体“虚静... 庄子反复言明,“以明”是他对人类如何经验自然、认识自然与文化符号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庄子解构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关系,“以明”意指人类主体性降落而归到自然与文化符号的中枢之处。身体连接内世界与外世界,庄子以为,通过身体“虚静”“心斋”“丧我”等方式建立自然与文化之间的符号关系,身体经由“物化”可通“明”境。“以明”也存在于指物的语言符号过程中,但人类永远无法通过语言抵达,只有在指物符号过程中努力展现“物自体”的秩序,才能不断接近“以明”,这个过程也展现了自然与文化之间的连续性。本文从中西对话的视角分析“以明”,认为“以明”并非一种形而上学观,其中蕴含了自然-文化的复杂关系,体现出生态符号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以明” 自然-文化 符号 生态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中文系整理珍藏的“蒙古车王府曲本”
8
《学术研究》 1960年第5期52-52,共1页
中山大学中文系三、四年级同学四十多入在党总支直接领导下和校内外各方面的关怀支持下,自今年二月初开始,经过二个多月的奋战,在四月初已基本上完成了中山大学图书馆所珍藏的"蒙古车王府曲本"的整理任务,包括全部珍藏的1,68... 中山大学中文系三、四年级同学四十多入在党总支直接领导下和校内外各方面的关怀支持下,自今年二月初开始,经过二个多月的奋战,在四月初已基本上完成了中山大学图书馆所珍藏的"蒙古车王府曲本"的整理任务,包括全部珍藏的1,680本曲本的编目、清理、查对、编写每个曲本的故事提要和题记工作,同时初审选定思想内容比较健康、有益,而且在艺术研究上有价值的近一千个曲本,加以整理、校勘、标点和撰写前言。现在,收有全部曲本题记共约二十万字的"车王府曲本总目提要"一书已编写完成。第一批经过审定准备先行出版的曲本共三百六十本,约一百七十四万字,此外各集的前言共约十万字,也已整理定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王府曲本 中文系 中山大学 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家浜》阿庆嫂原型演变释读
9
作者 张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及其前身沪剧《芦荡火种》中的阿庆嫂形象,系从原型东来茶馆老板胡广兴改换性别而来。在如此“变性记”的背后,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大众之法”之间反复发生的龃龉、竞争与调适。其中,“新人叙事学”并未主导... 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及其前身沪剧《芦荡火种》中的阿庆嫂形象,系从原型东来茶馆老板胡广兴改换性别而来。在如此“变性记”的背后,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大众之法”之间反复发生的龃龉、竞争与调适。其中,“新人叙事学”并未主导英雄的叙事建构,江湖风情、义气及“斗”之喜剧机制三重“大众之法”共同介入《芦荡火种》对原型人物的删改与虚构,《沙家浜》则以革命对“大众之法”予以双重再调适。阿庆嫂作为经典形象的形成,孕育了社会主义文艺在英雄叙述方面不可多得的艺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家浜》 阿庆嫂 江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份荡气回肠的坚韧和生气——读张欣的《如风似璧》
10
作者 谢有顺 张琦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张欣是中国当代城市文学写作的开拓者之一,而且在写作中持续思索和探求城市文学的真谛。她之前的作品展现了城市的各种光影,但还没有哪部作品,能像《如风似璧》这样精心、深情地将广州这座城市置于小说舞台的中央。《如风似璧》是有积... 张欣是中国当代城市文学写作的开拓者之一,而且在写作中持续思索和探求城市文学的真谛。她之前的作品展现了城市的各种光影,但还没有哪部作品,能像《如风似璧》这样精心、深情地将广州这座城市置于小说舞台的中央。《如风似璧》是有积累和沉淀的,其细节紧实,叙事活泛,更是一次有呼吸感、有生命力的写作。在此,张欣一改以往在现代都市中书写饮食男女的方式,转而深入广州繁复动人的民国历史,在实在之物中挖掘生生不息的市民精神,探寻生命的坚韧与人性的幽微。她写出了“一丝风都没有”的凉意,更写出了个体对抗世界无常时挣扎着活下去的炽热。这样的书写方式,看似是从当下回撤至历史深处,其实却并不是怀旧的、沉湎的,而是充盈着现代精神,并借此想象了城市生活的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精神 民国历史 饮食男女 书写方式 活下去 现代都市 坚韧 生生不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精神与新主流电影的话语形态
11
作者 陈林侠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0-168,共9页
中国精神具有鲜明的当下性、现实性与政治性,在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促成中国精神认同,离不开文学艺术的感性叙述,尤其离不开后发性现代艺术与具有国际传播力的电影。2009年《建国大业》的示范效应形成的新主流电影,在当下中国电影格局... 中国精神具有鲜明的当下性、现实性与政治性,在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促成中国精神认同,离不开文学艺术的感性叙述,尤其离不开后发性现代艺术与具有国际传播力的电影。2009年《建国大业》的示范效应形成的新主流电影,在当下中国电影格局中占据优势。新主流电影给当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产生了影响当下中国的话语力量,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抒写与传播中国精神的最佳媒介。新主流电影呈现出一种新的话语形态,即基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现代性主体,凸显个体与集体价值并重,彰显集体精神的国家意志以及开放包容的世界性与未来意识。在微观层面上,新主流电影注重塑造具有现代性主体意识的人物,以自主性的意志力表现政治信仰,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自为性。在中观层面上,新主流电影强调新集体主义,以责任伦理的家国寓言有效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在宏观层面上,新主流电影构筑了一个清除东方主义文化记忆的“中国—非西方”之地,并以新时代新农村为背景,从生命体的角度理解宇宙本体,建构出一个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展现出新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精神 新主流电影 现代性主体 新集体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散曲“嘲体”考论
12
作者 黎国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共12页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就风格而论,主要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语言俚俗,调笑滑稽,讽刺辛辣,此外亦有雅致、清丽、洒脱、狂放、沉郁之辞;就作家而论,贡献较大者则有曾瑞、赵彦晖、汤式、陈铎、陈所闻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散曲 嘲体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本体性反思与中国电影美学重建的现实路径
13
作者 陈林侠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76,共7页
21世纪数智时代改变了电影的生存状态,“电影是什么”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从实践的角度说,叙事对于电影至关重要,然而在西方电影理论中始终未能充分展开。叙事包括了认知、回忆、想象、思辨等人类全部心理活动,能够实现内部元... 21世纪数智时代改变了电影的生存状态,“电影是什么”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从实践的角度说,叙事对于电影至关重要,然而在西方电影理论中始终未能充分展开。叙事包括了认知、回忆、想象、思辨等人类全部心理活动,能够实现内部元素的自我调节。当下中国电影美学重建存在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可能。中国美学作为重要资源,在进入电影领域时需要在真实感、复杂性上做出必要的调整,这是电影作为现代叙事媒介的本质所决定的。同时,中国美学融入电影,意味着抒情传统与现代叙事的结合,由此形成“因情生事”的另一种叙事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 中国美学 抒情传统 “因情生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华文文学”在新兴中文系建设中的能效——以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为例
14
作者 朱崇科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华文文学的发展与研究日新月异,已经成为一个亟需重视、开拓和提升的新兴领域。它潜力巨大,不论是从经典创造、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可以提供新的可能性。如何让这一重要存在进入大学(新兴)中文系的课程设置... 华文文学的发展与研究日新月异,已经成为一个亟需重视、开拓和提升的新兴领域。它潜力巨大,不论是从经典创造、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可以提供新的可能性。如何让这一重要存在进入大学(新兴)中文系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里面发挥能效也引人注目,2015年10月创办的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对此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期待更多有心人士加入进来共同推进有关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顶层设计 马华文学
原文传递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4
15
作者 王霄冰 胡玉福 《文化遗产》 CSSCI 2017年第5期48-56,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出于保护工作规范化的需求。引入标准的目的在于完善制度,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平衡参与其中的各方利益,促进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而非为了限制作为传承主体的地方社区与传承者个人的创新自由。...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出于保护工作规范化的需求。引入标准的目的在于完善制度,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平衡参与其中的各方利益,促进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而非为了限制作为传承主体的地方社区与传承者个人的创新自由。该标准体系的内容应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操作标准、项目分类标准和项目标准三大部分。其建立过程,应充分体现民主协商的精神,在各级政府、学者、传承主体和其他利益方之间展开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形成。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倡导的交往理性与商谈理论可为此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标准体系 标准化 交往理性 商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教材中成语的系统考察——基于31册综合(读写)教材与《大纲》的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小兵 程燕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104,共8页
本文系统考察31册汉语作为二语教材中成语的选用情况,并与《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简称《大纲》)进行对比,发现教材成语的选用和等级跟《大纲》相去甚远,越级和超纲的成语过多。再将教材、《大纲》和母语者语料库进行对比,发现... 本文系统考察31册汉语作为二语教材中成语的选用情况,并与《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简称《大纲》)进行对比,发现教材成语的选用和等级跟《大纲》相去甚远,越级和超纲的成语过多。再将教材、《大纲》和母语者语料库进行对比,发现教材、《大纲》的成语多半不是汉语母语者使用的高频成语,且《大纲》成语等级分布不够合理。最后认为《大纲》成语的修订应考虑3个方面:调整等级,更新选取成语的语料库,统一收录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 越级 超纲 共选 词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基与谶纬术数关系平议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松芳 范颖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10,共5页
与谶纬术数的关系,是理解与评价刘基的一个重要因素。迄来论者,或为之撇清,或妄加傅会,而所引证的材料,多为不可信不可用的传闻之词。本文通过考察一批新发现的可信可用材料,认为刘基以儒家正道为体,对于谶纬术数,抱持一种可信之、可习... 与谶纬术数的关系,是理解与评价刘基的一个重要因素。迄来论者,或为之撇清,或妄加傅会,而所引证的材料,多为不可信不可用的传闻之词。本文通过考察一批新发现的可信可用材料,认为刘基以儒家正道为体,对于谶纬术数,抱持一种可信之、可习之、可用之,然亦可弃之的活泛态度。这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与评价刘基,对于牵涉谶纬术数的其他文学史上人物的理解与评价,也颇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 谶纬术数 评价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史”称谓的多重指涉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玉平 杨金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6-82,共7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称谓,表面上约定俗成,其实客观上存在着多重指向。从 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它起码应该指涉三个层面:学科门类,研究方向, 研究对象;三者之间既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也有历史形态的研究对象... “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称谓,表面上约定俗成,其实客观上存在着多重指向。从 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它起码应该指涉三个层面:学科门类,研究方向, 研究对象;三者之间既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也有历史形态的研究对象与科学形态的著述方式之 分。该文试图对整个学科进行本体意义上的系统观照,并为本学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廓清思路, 提供一个认知基础和逻辑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批评史 学科门类 研究方向 研究对象 学科门类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体系问题的本然追问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玉平 杨金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44,共7页
本文从符号与其指称对象之间对应关系的角度切入 ,认为作为体系的共同特点 ,即在于它作为对象的诸要素之间在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中 ,自足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鉴于作为文论物质载体的话语及文本乃是文论的外在表现 ,所以言及文论体系时 ... 本文从符号与其指称对象之间对应关系的角度切入 ,认为作为体系的共同特点 ,即在于它作为对象的诸要素之间在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中 ,自足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鉴于作为文论物质载体的话语及文本乃是文论的外在表现 ,所以言及文论体系时 ,可以将文论自身的思维体系称为文论的内在体系 ,将其话语及文本的体系称为外在体系。外在体系与内在体系之间 ,是一种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尽管言及文论的体系 ,可以并涉其内在体系和外在体系 ,但既然文论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精神客体 ,那么 ,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论体系 ,当专指文论的内在体系 ;文论体系的有无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体系 为文 中国古代文论 文本 追问 话语 自身 有无 应该 精神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说《骷髅幻戏图》——兼说“骷髅”、“傀儡”及其与佛教的关系 被引量:20
20
作者 康保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7-129,共3页
本文对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南宋李嵩画《骷髅幻戏图》的来龙去脉及其与傀儡戏的关系进行了 新的探索,指出“傀儡”与“骷髅”在发音上为一声之转,其共同的来源是髑髅。《骷髅幻戏图》提示出, 印度的悬丝傀儡是通过密宗仪式影响全真教,从而... 本文对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南宋李嵩画《骷髅幻戏图》的来龙去脉及其与傀儡戏的关系进行了 新的探索,指出“傀儡”与“骷髅”在发音上为一声之转,其共同的来源是髑髅。《骷髅幻戏图》提示出, 印度的悬丝傀儡是通过密宗仪式影响全真教,从而以画《骷髅图》和悬丝傀儡的形式得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骷髅 傀儡戏 佛教 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