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学科——“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
宋俊华
詹晓悦
|
《文化遗产》
CSSCI
|
2024 |
0 |
|
2
|
祭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形成与现实意义 |
王霄冰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4 |
0 |
|
3
|
非遗治理研究的方向选择——“政策法规与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端论坛”述评 |
宋俊华
李瑜恒
|
《文化遗产》
CSSCI
|
2022 |
8
|
|
4
|
国内新农村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联研究述评 |
谢中元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5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标准研究”专题 |
王霄冰(主持)
|
《文化遗产》
CSSCI
|
2020 |
1
|
|
6
|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艺术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
倪彩霞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9 |
14
|
|
7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宋俊华
王明月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5 |
160
|
|
8
|
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传承与传播 |
孔庆夫
宋俊华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1
|
|
9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体系的建立 |
王霄冰
胡玉福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7 |
34
|
|
10
|
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制度”建设 |
孔庆夫
宋俊华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
2018 |
13
|
|
11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
刘晓春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9
|
|
12
|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刍议 |
宋俊华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2
|
|
13
|
谁的原生态? 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生态现象分析 |
刘晓春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50
|
|
14
|
文化生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宋俊华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2 |
134
|
|
15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土文化复兴 |
高小康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8
|
|
16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与公共性 |
刘晓春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5
|
|
17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诠释与重构 |
宋俊华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8
|
|
18
|
学科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宋俊华
何研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9 |
7
|
|
19
|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问题的探讨 |
牛爱军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8
|
|
20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利用的若干问题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适应与游憩机会”专题学者对话录 |
李菲
陈平
宋俊华
苑利
张朝枝
|
《旅游论坛》
|
2023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