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化腹股沟区解剖理念在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英儒 甘文昌 +5 位作者 杨伟胜 江志鹏 周太成 侯泽辉 马宁 陈双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年第6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简化腹股沟区解剖在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8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21例,年龄为18~80(53.8±21.5)岁,左侧21例、右... 目的探讨简化腹股沟区解剖在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8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21例,年龄为18~80(53.8±21.5)岁,左侧21例、右侧48例、双侧11例。患者均行腔镜经腹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单侧疝患者手术时间27.8~51.4(43.2±5.6)min、双侧疝患者手术时间55.6~103.3(73.8±10.4)min,术中出血量2~6(3.6±1.1)mL,住院时间2~5(3.1±1.8)d。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血清肿,2例患者出现术后第1天腹股沟区疼痛,予相应处理后可缓解。术后7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018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平均9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简化的腹股沟区解剖简单易懂,可以有效缩短TAPP手术的学习曲线,有利于手术的规范化,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形势下疝和腹壁外科疾病诊疗思考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太成 于洪燕 陈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其病原体近日被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疝和腹壁外科疾病,是人群的高发疾病,有急诊手术可能。在新冠肺炎流行的形势下,疝和腹壁外科医生应该按照指南和诊疗常规,顺应新形势...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其病原体近日被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疝和腹壁外科疾病,是人群的高发疾病,有急诊手术可能。在新冠肺炎流行的形势下,疝和腹壁外科医生应该按照指南和诊疗常规,顺应新形势下新冠肺炎的诊疗指南,做好疝和腹壁外科疾病的分类诊疗,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诊治、护理流程优化的同时,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疝和腹壁外科疾病患者,也应该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按照流程做好就诊、配合住院手术治疗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病毒性 腹壁
原文传递
食管裂孔疝解剖学观点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双 周太成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9期745-747,共3页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及胃食管结合部)暂时或长期经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是膈疝中最常见者,达90%以上。食管裂孔疝在经济发达地区或高脂肪、蛋白地区高发,60岁以上的西方人群中,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达60%[1]。...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及胃食管结合部)暂时或长期经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是膈疝中最常见者,达90%以上。食管裂孔疝在经济发达地区或高脂肪、蛋白地区高发,60岁以上的西方人群中,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达60%[1]。食管裂孔疝是一种良性疾病,但也对病人、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痛苦和负担,同时还能引起包括导致病人死亡的并发症。了解食管裂孔疝解的剖学,对于专业的外科医生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术前渐进性气腹在巨大切口疝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梁志强 刘付恒 +6 位作者 曾兵 甘文昌 侯泽辉 元志龙 周太成 李英儒 陈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8-1696,共9页
背景与目的:巨大切口疝修复是疝的治疗难点,关闭切口疝的巨大缺损可能会产生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A型肉毒毒素(BTA)可以暂时性松弛腹壁肌肉,利于缺损的修补,术前渐进性气腹(PPP)可以扩大腹腔容积,缓解疝内容... 背景与目的:巨大切口疝修复是疝的治疗难点,关闭切口疝的巨大缺损可能会产生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A型肉毒毒素(BTA)可以暂时性松弛腹壁肌肉,利于缺损的修补,术前渐进性气腹(PPP)可以扩大腹腔容积,缓解疝内容物重新回纳所导致的腹腔内高压。两者联合用于巨大切口疝修复的术前准备可能起到互补作用。本文目的在于探讨BTA联合PPP在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5年12月—2019年12月诊治的213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接受BTA联合PPP治疗2周后,采用CT测量双侧腹壁肌肉的变化情况、腹腔粘连情况、腹围变化情况、腹腔容积变化、疝囊容积比变化,并记录术中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随访情况。结果:BTA联合PPP治疗后,CT显示213例患者的双侧侧腹壁肌肉长度均向中线延长,其中左侧平均延长2.45(1.53~3.29)cm、右侧平均增加2.54(1.68~3.40)cm;双侧侧腹壁肌肉厚度减少,其中左侧平均减少0.84(0.64~1.00)cm、右侧平均减少0.82(0.62~1.05)cm;内脏与腹壁的距离为平均(7.52±1.78)cm,腹围增加6.1(4.2~6.9)cm;腹腔容积平均增加1802(1494.98~2316.26)mL,疝囊容积比平均减少了9%(6%~12%),以上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PP治疗后CT显示,18例(8.45%)患者无腹腔粘连;195例(91.55%)患者腹腔粘连,其中39例(18.31%)片状粘连,156例(73.24%)为点状、线状及片状粘连构成的混合性粘连。粘连物以网膜和肠管组织混合型为主,占59.15%。BTA联合PPP过程仅出现Ⅰ级并发症43例(20.19%),其中合并腹痛28例、肩膀疼痛9例、皮下气肿6例、呼吸困难3例。3例呼吸困难患者予以吸氧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其余患者无须特殊处理。213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手术,术中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无脏器组织切除等减容情况,筋膜完全闭合209例(98.12%),4例(1.88%)未完全关闭缺损。术中平均手术分离粘连时间为28(11.00~44.50)min,平均总手术时间178.0(132.50~255.00)min,平均出血量20(10~30)mL。患者术后中位腹腔内压力(IAP)10(9.00~12.00)mmHg之间,其中47例(22.07%)IAP>12 mmHg的患者,采取积极利尿、通便等降低腹腔内容物处理措施后,IAP均下降至12 mmHg水平以下。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后未发现皮瓣坏死、ACS等严重并发症。30d内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26(16.50~33.00)个月,13例(6.10%)发生手术部位事件,其中手术部位感染5例(2.35%)、血清肿7例(3.29%),血肿1例(0.47%),无疝复发。结论:BTA联合PPP治疗不仅可帮助识别腹壁粘连区域,有助于术前确定手术入路,增加了手术安全性,还可明显增加腹腔容积、延长侧腹壁肌肉,利于巨大切口疝的腹壁缺损关闭,减少术后ACS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疝 疝修补术 肉毒毒素类 气腹 人工
原文传递
“立体缝合”技术在腹腔镜巨大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疗效 被引量:9
5
作者 侯泽辉 余卓敏 +5 位作者 梁志强 周太成 李英儒 曾兵 陈双 江志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473,共9页
背景与目的:巨大切口疝的治疗是疝和腹壁外科领域的难点,尤其是如何缝合关闭筋膜缺损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缝合方法应用于修补巨大切口疝中常面临诸多问题,如张力过大、无法消灭死腔等。基于缝合材料的发展,笔者团队前期开创了一种... 背景与目的:巨大切口疝的治疗是疝和腹壁外科领域的难点,尤其是如何缝合关闭筋膜缺损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缝合方法应用于修补巨大切口疝中常面临诸多问题,如张力过大、无法消灭死腔等。基于缝合材料的发展,笔者团队前期开创了一种新的缝合技术—“立体缝合”,将其应用于切口疝修补中,可以很好地解决前述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腹腔镜巨大切口疝修补术中应用“立体缝合”技术和常规缝合技术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立体缝合”技术在巨大切口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行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术的巨大切口疝患者资料,其中43例采用“立体缝合”处理疝囊和缺损(研究组),36例采用传统缝合方法关闭缺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无中转开放病例,均实现了筋膜缺损的完全关闭,对照组中转开腹7例(19.44%),无法完全关闭缺损5例(13.89%);两组中转开放率与无法完全关闭缺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7)。研究组平均关闭筋膜缺损缝合时间(89.84±15.29)min,平均手术时间(181.51±18.2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6.84±12.67)mL,对照组平均关闭筋膜缺损缝合时间为(61.28±14.09)min,平均手术时间(157.72±19.1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7.25±11.83)mL,两组关闭筋膜缺损缝合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1)。研究组术后手术部位事件(SSO)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3%vs.16.77%,P=0.043),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2.8%,P=0.456)。研究组术后下床时间(22.36±4.45)h,术后住院时间(5.23±1.26)d,住院费用为(75924.21±6065.61)元,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22.92±5.15)h,术后住院时间(5.46±1.93)d,对照组为(74185.99±5476.48)元,两组该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2,P=0.440,P=0.283)。结论:“立体缝合”技术应用于巨大切口疝修补术中,可减少中转开腹发生率,有效关闭筋膜缺损,减少术后发生手术部位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疝 疝修补术 腹腔镜 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中腹腔粘连的诊断、分型及分离技巧 被引量:6
6
作者 曾兵 李英儒 +5 位作者 甘文昌 侯泽辉 马宁 江志鹏 周太成 陈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7-464,共8页
背景与目的:切口疝是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而患者在经历了腹部手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腹腔内粘连,分离粘连是切口疝修补过程中不可回避且有相对难度的工作。术前人工渐进性气腹是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中的重要环节,笔者前期发现,通过... 背景与目的:切口疝是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而患者在经历了腹部手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腹腔内粘连,分离粘连是切口疝修补过程中不可回避且有相对难度的工作。术前人工渐进性气腹是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中的重要环节,笔者前期发现,通过对比气腹前后的影像学资料,可评估切口疝患者腹腔内状态,有利于手术预判,提高手术精准度,减少手术风险。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人工气腹结合腹部CT在伴腹腔粘连切口疝患者的腹腔镜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腹腔粘连的类型和分离粘连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9年4月—2020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录像。通过术前人工气腹前、后腹部CT对比,判断是否存在腹腔粘连。研究者通过手术录像复盘,观察腹腔粘连的分型,总结粘连分离的技巧,记录术中粘连分离时间和并发症,统计观察孔穿刺时副损伤情况,术后并发症与恢复情况。结果:共收集72例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病例,其中15例术前未建立人工气腹,7例建立人工气腹后术前未复查腹部CT,15例气腹前或气腹后未行疝囊三维CT重建,均予以排除。最终纳入35例患者,均为II型腹壁缺损;复发疝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63.26±11.11)岁;体质量指数25.04(23.03~27.34)kg/m^(2);既往手术术后有腹腔内感染伴切口感染者4例,切口感染者7例;最多手术次数5次。通过人工气腹前、后腹部CT对比,诊断存在腹腔内容物与腹壁粘连者33例(94.29%),无粘连者2例(5.71%)。其中主要粘连物为肠管20例(60.61%),主要粘连物为网膜组织13例(39.39%)。根据粘连的形态可分为:点状粘连,线状粘连,片状粘连及混合型粘连。根据粘连的质地可分为:膜性粘连,瘢痕性粘连及复合型粘连。粘连分离采取层面变峰面,面转化线和点,钝锐结合分离膜性粘连,锐性分离瘢痕性粘连的程序化方法。全组均成功松解分离粘连,分离时间32(4.50~46.50)min。其中5例发生小肠壁浆肌层损伤,予3-0可吸收缝线行浆肌层缝合。在行观察孔穿刺时,均未发生腹腔内脏器损伤。术后1例出现肺部感染,术后恢复排气时间3(2~4)d。结论:术前人工气腹结合腹部CT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腹腔粘连及粘连部位,有利于观察孔布局的选择。根据其形态和性质采取程序化的方法有利于简化腹腔粘连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疝 组织黏连 气腹 人工 粘连分解
原文传递
食管裂孔疝的腔镜修补规范化操作七步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太成 马宁 陈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86-1191,共6页
食管裂孔疝(HH)是临床高发病,与腹内压力升高、食管相对短缩、裂孔周围支撑结构薄弱有关,能引起胃食管反流、吞咽异常、食管外症状等,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HH手术在我国不同级别医院逐渐开展。由于对疾病... 食管裂孔疝(HH)是临床高发病,与腹内压力升高、食管相对短缩、裂孔周围支撑结构薄弱有关,能引起胃食管反流、吞咽异常、食管外症状等,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HH手术在我国不同级别医院逐渐开展。由于对疾病解剖、病理生理认识的局限性以及手术培训的欠缺,我国HH修补术后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多。为规范HH腹腔镜修补操作、同质化HH腔镜手术水平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循照共识、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容易掌握、推广的HH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操作七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 疝修补术/方法 腹腔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