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努力提高结直肠外科临床营养科研水平
1
作者 彭俊生 刘中辉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年第6期407-410,共4页
在过去的40余年间,临床营养自创始至今已获得飞速发展,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己救活不计其数的患者,相关的科学研究也蓬勃发展。据统计,在上世纪90年代初每年新增的营养学刊物即已达到500余份。尽管如此,临床营养还只是一个年轻的学... 在过去的40余年间,临床营养自创始至今已获得飞速发展,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己救活不计其数的患者,相关的科学研究也蓬勃发展。据统计,在上世纪90年代初每年新增的营养学刊物即已达到500余份。尽管如此,临床营养还只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许多领域里仍充满了矛盾和争议。临床营养对涉及消化道手术的结直肠外科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外科 临床营养 科研水平 消化道手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科学研究 营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让 刘爱红 李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2期131-131,共1页
探究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共80例胃肠外科置管的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循证干预组与常规干预组。常规干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循证干预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 探究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共80例胃肠外科置管的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循证干预组与常规干预组。常规干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循证干预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脱管率和感染率、满意度评分。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与常规干预组比较,满意度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与常规干预组比较,循证干预组脱管率和感染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胃肠外科置管患者中,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水平,减少脱管率和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淋巴漏的预防及治疗
3
作者 李伟 唐新 刁德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9期3189-3192,共4页
淋巴漏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较为少见的并发症。术后淋巴漏可导致患者免疫抑制、低蛋白血症、继发感染以及营养不良等,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潜在的肿瘤学优势,... 淋巴漏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较为少见的并发症。术后淋巴漏可导致患者免疫抑制、低蛋白血症、继发感染以及营养不良等,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潜在的肿瘤学优势,但其淋巴漏风险较高。本文介绍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淋巴漏的发生机制、预防、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 动脉入路 淋巴漏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QL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德培 钟剑锋 +4 位作者 张伟康 胡志耀 文学 王新友 陈泓磊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探究RECQL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预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以及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TIMER 2.0数据库分析RECQL4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性。通过GEPIA2数据库、GEO数据库分析RECQL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 目的探究RECQL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预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以及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TIMER 2.0数据库分析RECQL4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性。通过GEPIA2数据库、GEO数据库分析RECQL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RECQL4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进行生存分析评估。通过TIMER 2.0数据库评估RECQL4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相关性。应用RNAactDrug数据库揭示RECQL4分子与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RECQL4在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肿瘤组织中高表达;RECQL4的高表达与胃癌的较差预后相关。胃癌中RECQL4 mRNA表达水平与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水平呈负相关。治疗胃癌的常用药物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紫杉醇及多西他赛的敏感性均与RECQL4相关。结论RECQL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可能与多种化疗药物敏感性相关,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标志物。RECQL4高表达可抑制免疫细胞浸润,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促进肿瘤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解旋酶 临床预后 免疫浸润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标准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5
作者 胡贤生 王华摄 +3 位作者 林义佳 陈永和 练磊 彭俊生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90-59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定义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以及中国标准下残胃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例数据库中2008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残胃癌变(残胃上的癌)患者和普通胃癌患者的... 目的探讨不同定义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以及中国标准下残胃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例数据库中2008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残胃癌变(残胃上的癌)患者和普通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比较两组患者匹配前后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将残胃癌变组中符合中国标准(因良性疾病行胃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胃癌行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的定义为A组,不符合的定义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并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组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残胃癌变组纳入病例39例,普通胃癌组纳入病例1293例。残胃癌变组男性占比更多,老年占比更多,术前营养状况更差,预后更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SM后两组间预后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残胃癌变组按中国标准分组后,A组纳入病例32例,B组纳入病例7例。A组男性占比更多,初次手术为良性疾病占比更多,两组间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A199升高和pN3期是影响A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残胃癌变较普通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明显较差,在中国标准界定下A组和B组在临床病理特征上有所差别,但两者的生存预后相类似。术前CA199升高和pN3期是A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癌 临床病理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Net改进的结直肠癌病灶分割算法
6
作者 李兰兰 胡益煌 +2 位作者 王大彪 徐斌 李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9-306,共8页
为解决深度学习分割算法在病灶的细节分割上存在漏判且模型参数量较大不利于实际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CG-Net的深度轻量化分割神经网络。在编码块加入改进高效金字塔拆分注意力模块和深度可分离卷积,以学习丰富多尺度全局特征... 为解决深度学习分割算法在病灶的细节分割上存在漏判且模型参数量较大不利于实际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CG-Net的深度轻量化分割神经网络。在编码块加入改进高效金字塔拆分注意力模块和深度可分离卷积,以学习丰富多尺度全局特征;采用残差思想将注意力模块与编码块结合,提出高效金字塔语境引导模块,帮助网络学习全局和局部特征信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提供的腹部MRI图像数据库的结直肠肿瘤病灶分割实验中,验证了改进模型算法在分割精度和模型轻量化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编码解码网络 轻量级 深度可分离卷积 医学图像分割 注意力机制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化理念指导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教学模式在进修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7
作者 卢新泉 刁德昌 +6 位作者 汪佳豪 李洪明 易小江 冯晓创 廖伟林 林佳鑫 张雪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9期3193-3196,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化理念指导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进修医师专业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进修学习的45名男性医师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23名[(32.1... 目的探讨程序化理念指导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进修医师专业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进修学习的45名男性医师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23名[(32.1±1.7)岁]和对照组22名[(32.0±2.0)岁]。两组年龄、学历水平、培训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过程及要点,试验组教学方式则为程序化理念指导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培训期满对两组进修医师进行理论及实操考核。比较两组满意率。采用t检验、Z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两组各项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实操考核中,试验组膜解剖完整性、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总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1.3%(21/23)比72.7%(16/22),P=0.029]。结论程序化理念指导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进修医师的专业培训中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程序化理念 腹腔镜 进修医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M基因与胃癌免疫浸润水平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张伟康 胡志耀 +4 位作者 钟剑锋 姜德培 文学 王新友 陈泓磊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探讨BLM基因与胃癌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BLM基因在不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并应用GEPIA数据库验证BLM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组织芯片(STC1602)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目的探讨BLM基因与胃癌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BLM基因在不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并应用GEPIA数据库验证BLM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组织芯片(STC1602)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对比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BLM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一步验证BLM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Kaplan-MeierPlotter数据库对BLM基因与胃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关系进行评估。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了BLM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相关性。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获取了GSE84433和GSE62254胃癌数据集,进行了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以验证BLM基因的高表达是否会影响胃癌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结果BLM基因在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均高表达。BLM基因高表达水平的胃癌患者的总生存和首次进展后生存均较差。胃癌组织中BLM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与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水平呈负相关。结论BLM基因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BLM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组织中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呈负相关,BLM基因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BLM基因 临床预后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争议与进展
9
作者 任佳琪 刁德昌 张雪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9期3180-3184,共5页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是目前直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淋巴结的清扫是决定手术根治性的重要因素。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淋巴结的清扫方式是手术的关键。本文结合国内外指南、文献以及刁德昌教授团队的实践经验,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是目前直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淋巴结的清扫是决定手术根治性的重要因素。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淋巴结的清扫方式是手术的关键。本文结合国内外指南、文献以及刁德昌教授团队的实践经验,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争议与进展进行论述。为临床直肠癌淋巴结清扫选择提供参考,以更好地平衡肿瘤治疗效果和患者功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恶性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左结肠动脉 侧方淋巴结清扫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人员对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相关知识掌握度的现状调查探究
10
作者 叶伟 徐玥 +3 位作者 杨艺璐 李爱华 宋斌 冯慧婷 《广州医药》 2024年第12期1414-1420,1436,共8页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知识掌握的情况,以提高其对防跌倒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方法用自编住院患者跌倒相关知识掌握量表对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跌倒知识的掌握正确率最高为跌倒分级64.04%...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知识掌握的情况,以提高其对防跌倒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方法用自编住院患者跌倒相关知识掌握量表对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跌倒知识的掌握正确率最高为跌倒分级64.04%、最低为跌倒后干预措施17.10%。外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时机的把握为88.69%,妇儿科护理人员的正确率(71.11%)高(χ^(2)=21.319,P=0.003),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后的处理正确率急诊为76.67%,高于门诊的42.67%(χ^(2)=27.651,P<0.001);在把握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的时机方面工作年限<5年的护理人员为89.81%,比工作年限>20年的护理人员(64.15%)更容易把握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的时机(χ^(2)=18.921,P<0.001),工作年限11~20年的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正确率为24.66%,比工作年限<5年的护理人员(11.46%)高(χ^(2)=9.678,P=0.022);工作年限>20年的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后的处理正确率为58.49%比工作年限<20年以下的护理人员(34.25%)高(χ^(2)=12.787,P=0.005)。结论护理人员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掌握度总体较低,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关于患者跌倒预防知识的系统培训,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跌倒 预防 掌握度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治疗胃腺癌腹膜转移合并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
11
作者 陈烁 梁小霞 +3 位作者 林镇森 叶映彤 陈明扬 苏树琼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12-318,共7页
目的对比接受化疗和保守治疗的胃腺癌腹膜转移合并恶性肠梗阻患者的预后,以分析化疗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筛查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所有胃腺癌腹膜转移合并恶性肠梗阻的病例。根据诊断为恶性肠梗阻后... 目的对比接受化疗和保守治疗的胃腺癌腹膜转移合并恶性肠梗阻患者的预后,以分析化疗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筛查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所有胃腺癌腹膜转移合并恶性肠梗阻的病例。根据诊断为恶性肠梗阻后是否行化疗,将研究对象分为保守治疗组和化疗组。利用倾向性匹配,按1:1进行配对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梗阻缓解率、1个月内死亡率及总生存时间。结果共匹配71对患者,配对后化疗组和保守治疗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保守治疗组患者的梗阻缓解率为31.0%,1个月内死亡率为16.9%,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87个月。化疗组患者的梗阻缓解率为76.1%,1个月内死亡率为7.0%,中位总生存时间为6.73个月。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化疗组的梗阻缓解率较高,1个月内死亡率较低,中位总生存时间较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腺癌腹膜转移合并恶性肠梗阻的患者,化疗有效,是重要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恶性肠梗阻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
12
作者 刘春娴 文静 +1 位作者 吴玉丹 陈晓夏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0期5-8,共4页
构建营养不良的临床预测模型,以期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与干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风险预测指标及模型。回顾性研究2022年3月—202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外科二区住院的147例择期手术患者,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营养... 构建营养不良的临床预测模型,以期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与干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风险预测指标及模型。回顾性研究2022年3月—202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外科二区住院的147例择期手术患者,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表(PG-SGA)评估术前患者的营养状态,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BMI、上臂围度、小腿围、结肠癌、胃食管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研究发现,基于BMI、上臂围度、小腿围和消化道肿瘤部位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不良状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若模型预测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较高,建议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营养 营养预测模型 PG-S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Dixon's术后吻合口大出血的护理策略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让 刁德昌 +1 位作者 彭俊生 刘爱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01-1502,共2页
目的分析直肠癌Dixon's术后吻合口大出血的临床特点,提出恰当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直肠癌Dixon's术后吻合口大出血的患者的诊疗以及护理情况。结果 12例直肠癌Dixon's术后吻合口大出血患者中,1例经保守治疗2 d后... 目的分析直肠癌Dixon's术后吻合口大出血的临床特点,提出恰当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直肠癌Dixon's术后吻合口大出血的患者的诊疗以及护理情况。结果 12例直肠癌Dixon's术后吻合口大出血患者中,1例经保守治疗2 d后出血停止,1例经内镜下成功止血,10例保守治疗无效行缝扎止血术、横结肠造口术后出血症状得到缓解。12例患者住院11~22 d出院,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及时发现吻合口出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抢救措施以及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该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吻合口出血 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化疗在不同分期胃癌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邓艳红 肖健 +2 位作者 黄美近 彭俊生 汪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26-3328,共3页
目的:分析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在各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辅助化疗、TNM分期、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等多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 目的:分析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在各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辅助化疗、TNM分期、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等多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层分析研究辅助化疗在不同分期患者中对2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01例患者中,共有51例患者接受化疗,所使用的化疗方案均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Ⅲ期患者54例,化疗与未化疗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0%和58.7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OX多因素回归的方法分析发现辅助(P=0.008)及分化程度(P=0.001)是Ⅲ期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Ⅲ期胃癌术后的患者应常规接受辅助化疗,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方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辅助化疗 2年生存率 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肠道肿瘤术后的代谢调理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霞 林世清 +1 位作者 陈宇 吴小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67-1569,共3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镇痛对肠道手术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A组,n=40)和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n=40)。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镇痛对肠道手术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A组,n=40)和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n=40)。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d内禁饮食并自外周静脉给予营养支持。测定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3d的镇痛效果、体温、氮平衡、IL-6、TNF-α、皮质醇、肾上腺素变化。结果术后两组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体温、负氮平衡、TNF-α及IL-6变化B组均较A组明显(P<0.05)。但两组术后第3天均较第1天明显改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后镇痛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相比较,镇痛作用相近,但前者能产生更好的代谢调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肿瘤 蛋白质代谢 术后镇痛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肛肠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苏丹 任东林 林宏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用肛肠动力学方法学对功能性排便碍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方法运用罗马Ⅲ标准将123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同时选择106例无排便障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 目的用肛肠动力学方法学对功能性排便碍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方法运用罗马Ⅲ标准将123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同时选择106例无排便障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了解直肠内压、肛管压、肛管功能长度、抑制反射、排便弛缓反射及直肠感觉功能等指标情况。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直肠静息压、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病例组直肠排便压<45 mm Hg比例、肛管静息压>60 mm Hg比例、抑制反射引出容量、弛缓反射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直肠感觉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协调障碍及排便动力不足两类,两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排便障碍 肛管直肠测压 肛肠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细胞中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祖立 康亮 +5 位作者 黄美近 王磊 彭俊生 向军 兰平 汪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20-1725,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中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和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亚硫酸盐修饰测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脾酪氨酸激酶的甲基化状态以及表达情况;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法研究启动子区域CpG岛的...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中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和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亚硫酸盐修饰测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脾酪氨酸激酶的甲基化状态以及表达情况;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法研究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与启动子活性的关系;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处理脾酪氨酸激酶甲基化失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株,观察处理前后细胞内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情况。结果:(1)23个结直肠癌细胞中,9个细胞启动子发生甲基化而失去蛋白质表达;其余则正常表达,甲基化发生率为39.2%;(2)9个甲基化的细胞中,7个存在微卫星不稳定;而14个未发生甲基化的细胞中,仅有4个存在微卫星不稳定。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3)脾酪氨酸激酶启动子全长和未甲基化启动子荧光素酶的活性分别是甲基化组的4.5和4.7倍;5-Aza-CdR可恢复甲基化启动子的活性;(4)5-Aza-CdR可去甲基化而使脾酪氨酸激酶基因重新表达,而且具有时间依从性。结论:结直肠癌细胞中,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导致Syk基因丧失表达,5-Aza-CdR可以去甲基化而恢复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甲基化 脾酪氨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Fas/FasL的表达与大肠癌发展及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文生 彭慧 +1 位作者 谭进富 谭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Fas/FasL在大肠癌组织细胞的表达以及它们与肿瘤的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1例(包括各个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以及正常大肠组织的Fas/FasL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Fas阳性率为48.8%,... 【目的】探讨Fas/FasL在大肠癌组织细胞的表达以及它们与肿瘤的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1例(包括各个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以及正常大肠组织的Fas/FasL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Fas阳性率为48.8%,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Fas阳性率92.7%(P<0.01)。大肠癌组织FasL阳性率为53.7%,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FasL阳性率4.9%(P<0.01)。在不同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中,Fas阳性率分别为:A期87.5%,B期66.7%,C期25.0%,D期21.2%。而FasL阳性率分别为:A期25.0%,B期33.3%,C期66.7%,D期88.8%。随着Dukes分期的递升,Fas阳性率呈递减趋势,而FasL阳性率呈递升趋势。【结论】在大肠癌组织中,Fas表达下调,以及FasL表达上调,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这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Fas/FasL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大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细胞凋亡 FAS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8例临床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5
19
作者 刁德昌 彭俊生 +5 位作者 杨祖立 刘中辉 吴晓滨 向军 李赟 周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96-1298,共3页
目的深化对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认识,提高腹膜后局灶性CD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腹膜后局灶性C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结果 8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腹痛,2例表现为... 目的深化对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认识,提高腹膜后局灶性CD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腹膜后局灶性C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结果 8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腹痛,2例表现为副肿瘤性天疱疮,3例无症状;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早期诊断不明确,最终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病理学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均行手术切除,1例术后复发,历经3次手术,最终死亡,其余病例均治愈,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后局灶性CD多无特异症状,临床诊断困难,确诊有赖于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手术切除可望获得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腹膜后肿物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类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晓生 吴小剑 +3 位作者 邹一丰 范新娟 汪建平 兰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类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99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手术治疗的8例胰腺类癌临床病理资料(如肿瘤标志物、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伴发其他肿瘤、误诊率、肿瘤转移率、住院死亡率、手术根治率等)进行... 【目的】探讨胰腺类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99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手术治疗的8例胰腺类癌临床病理资料(如肿瘤标志物、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伴发其他肿瘤、误诊率、肿瘤转移率、住院死亡率、手术根治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胰腺类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结果】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CA72-4在胰腺类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25%,12.5%,0%,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yn、CgA、NSE、CK阳性率分别为25%,62.5%,75%,75%。胰腺类癌伴发其他肿瘤为1/4。胰腺类癌误诊率较高,8例患者中有7例误诊为其它肿瘤。胰腺类癌肿瘤总的转移率为50%,住院死亡率为37.5%,而手术根治率为62.5%。【结论】胰腺类癌误诊率高,常规血液肿瘤标志对早期发现胰腺类癌意义不大,确诊需要病理病理,临床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 胰腺 临床病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