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助化疗在不同分期胃癌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邓艳红 肖健 +2 位作者 黄美近 彭俊生 汪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26-3328,共3页
目的:分析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在各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辅助化疗、TNM分期、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等多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 目的:分析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在各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辅助化疗、TNM分期、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等多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层分析研究辅助化疗在不同分期患者中对2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01例患者中,共有51例患者接受化疗,所使用的化疗方案均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Ⅲ期患者54例,化疗与未化疗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0%和58.7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OX多因素回归的方法分析发现辅助(P=0.008)及分化程度(P=0.001)是Ⅲ期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Ⅲ期胃癌术后的患者应常规接受辅助化疗,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方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辅助化疗 2年生存率 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上调干细胞标记物CD133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2
作者 邓艳红 黄美近 +4 位作者 汪建平 林桐榆 肖健 蔡永华 LIN,Edward-H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87-2191,共5页
目的:研究通过5氟尿嘧啶(5-FU)对结肠癌干细胞标记物CD133表达的影响,探讨5-FU对结肠癌干细胞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在结肠癌细胞株表面的表达,磁珠细胞分离的方法分离结肠癌细胞株DLD1中CD133阳性和阴性的细胞群,细胞克... 目的:研究通过5氟尿嘧啶(5-FU)对结肠癌干细胞标记物CD133表达的影响,探讨5-FU对结肠癌干细胞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在结肠癌细胞株表面的表达,磁珠细胞分离的方法分离结肠癌细胞株DLD1中CD133阳性和阴性的细胞群,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2群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新型四唑氮盐方法(MTS)检测2群细胞对5-FU敏感性的差异,qPCR方法检测5-FU处理结肠癌细胞后CD133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结肠癌细胞株DLD1、HT29、SW480、HCT116、Lovo、RKO细胞表面CD133的表达率分别为30.20%、82.00%、0.34%、91.80%、85.30%、0.28%。DLD1细胞中以CD133为标记有2群明显的细胞,MACS方法分离后阳性细胞群中CD133为87.21%±5.33%,而阴性细胞群中阴性细胞的比例为84.30%±4.65%;CD133阳性的细胞与未分离及CD133阴性细胞相比,克隆形成能力强(46.33%±4.44%vs31.00%±2.00%,P<0.05),对5-FU的敏感性下降20%,P<0.01。在DLD1和HT29细胞中,5-FU1mg/L上调CD133 mRNA水平的表达,从1升为1.684±0.012(P<0.01)、HT29细胞从30.702±0.284升为49.379±0.460(P<0.01)。结论:与CD133阴性细胞相比CD133阳性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强,对5-FU的敏感性下降;5-FU上调干细胞标记物CD133 mRNA水平的表达,CD133阳性的结肠癌干细胞在5-FU的治疗过程中被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干细胞 CD133 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T1A*28基因多态性对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华南地区研究报告
3
作者 彭建军 邓艳红 +2 位作者 马东 廖旺军 何裕隆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检测华南地区伊立替康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UGT1A*28基因的多态性,观察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华南地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214例,给予伊立替康联合5-FU/LV方案化疗,并进行U... 目的检测华南地区伊立替康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UGT1A*28基因的多态性,观察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华南地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214例,给予伊立替康联合5-FU/LV方案化疗,并进行UGT1A1*28基因多态性测定,观察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67例(80.29%)患者为TA6/6纯合野生基因型,40例(19.23%)患者为TA6/7杂合突变基因型,1例(0.48%)患者为TA7/7纯合突变基因型。TA6/6野生基因型和突变基因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31.20%和20.0%(P=0.191),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0.78%和74.29%(P=0.008)。TA6/7及TA7/7突变基因型患者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时严重延迟性腹泻和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9.76%、9.76%,高于TA6/6野生基因型的5.39%和3.59%。结论 UGT1A1*28不同基因型对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T1A*28 伊立替康 晚期结直肠癌 疗效及不良反应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ELOX方案与mFOLFOX6方案辅助治疗Ⅲ期胃癌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邓艳红 肖健 +4 位作者 周家铭 蒋李 杨祖立 彭俊生 汪建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18期1470-1472,共3页
目的:比较XELOX方案及mFOL-FOX6方案在Ⅲ期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的耐受性,及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的差异。方法:分析2004-01-2007-0460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胃癌患者,其中31例患者接受XELOX方案化疗,29例患者接受mFOLFOX6方案化... 目的:比较XELOX方案及mFOL-FOX6方案在Ⅲ期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的耐受性,及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的差异。方法:分析2004-01-2007-0460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胃癌患者,其中31例患者接受XELOX方案化疗,29例患者接受mFOLFOX6方案化疗,根据NCI-CTC3.0毒性标准来评价化疗的毒性,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XELOX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FOLFOX组(51.6%vs13.8%,P<0.05)。两组患者Ⅲ~Ⅳ度毒性发生率均较低,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32.2%vs34.5%)和白细胞下降(12.8%vs17.2%),无治疗相关的死亡。XELOX组和FOLFOX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8.3%和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XELOX组平均生存期为31.3个月,FOLFOX组为37.4个月,P=0.204。结论:Ⅲ期胃癌患者术后接受XE-LOX方案和FOLFOX方案辅助化疗毒性低、耐受性好、疗效相当,均优于5-FU单药辅助化疗,5-FU联合奥沙利铂的方案将成为胃癌辅助化疗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辅助化疗 5-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原发病变部位局部放疗的价值
5
作者 王娟 甄子俊 +8 位作者 刘钧澄 刘卓伟 朱佳 蔡月 凌家瑜 陈燕 蔡瑞卿 孙晓非 高远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NB)患者术后原发病变部位局部放疗对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0年本中心初治的47例Ⅳ期高危NB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病年龄中位数4岁,术前化疗周期中位数5个;37例患者原发... 目的探讨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NB)患者术后原发病变部位局部放疗对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0年本中心初治的47例Ⅳ期高危NB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病年龄中位数4岁,术前化疗周期中位数5个;37例患者原发肿瘤切除(完全切除或大部切除),其中24例行原发病变部位局部放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计算并Logrank法检验,余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随访率为89%,随访满3年者34例。24例肿瘤切除加放疗和13例肿瘤切除未加放疗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3/24)和54%(7/13),(P=0.016),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4%和47%(X^2=7.95放疗有助于降低局部复发率,有可能进一步改善,P=0.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56%和46%(X^2=5.44,P=0.020)。局部放疗未出现严重放疗反应。结论Ⅳ期高危NB患者经化疗和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局部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肿瘤/化学疗法 神经肿瘤/外科学 放射疗法 术后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