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HT通过5-HT2BR促进巨核细胞生长和抗巨核细胞凋亡
1
作者 孔惠敏 岑玉蓉 +2 位作者 杨默 彭强 黄金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对巨核细胞Meg-01增殖、凋亡以及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Meg-01细胞对5-HT的摄取和5-HT在Meg-01细胞中的代谢。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髓巨核细...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对巨核细胞Meg-01增殖、凋亡以及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Meg-01细胞对5-HT的摄取和5-HT在Meg-01细胞中的代谢。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髓巨核细胞5-羟色胺2B型受体(5-HT2BR)的表达。将5-HT和/或5-HT2BR抑制剂Ketanserin加入到Meg-01细胞中培养48 h,应用MTT检测法和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及细胞活率。Meg-01细胞中加入5-HT和/或Ketanserin孵育72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情况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采用CFU-MK培养探究5-HT对巨核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Meg-01细胞可以摄取5-HT,并将摄取的5-HT分解成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免疫荧光染色表明骨髓巨核细胞表面有5-HT2BR的表达。5-HT对Meg-01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0.82),5-HT浓度为200 nmol/L时,对Meg-01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最明显(P<0.001)。台盼蓝染色结果也提示200 nmol/L的5-HT对Meg-01细胞的存活率影响最明显(P<0.05)。在5-HT单独存在时,可明显促进Meg-01细胞的增殖(P<0.001),加入Ketanserin后,此作用减弱。5-HT可以明显降低Meg-0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P<0.001)和caspase-3的活性(P<0.05),加入Ketanserin之后,Meg-0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1),caspase-3的活性也有所增加。CFU-MK形成结果表明,5-HT可促进骨髓细胞CFU-MK的形成,且呈剂量依赖性(r=0.89);而在5-HT的基础上加入Ketanserin,5-HT对CFU-MK形成的促进作用减弱(P<0.01)。结论:巨核细胞内有可能存在代谢分解5-HT的单胺氧化酶,将5-HT分解为5-HIAA。5-HT有可能通过5-HT2BR促进巨核细胞的的增殖和分化。此外,在5-HT作用下还可以降低巨核细胞的凋亡,其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5-HT2BR和caspase-3通路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Meg-01细胞 5-羟色胺2B型受体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血小板生成素调控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2
作者 皮赛男 李亮 +1 位作者 杨默 陈友鹏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745-750,共6页
慢性肝病患者常有血小板减少,其发生机制复杂且尚未被阐明。随着近年来对慢性肝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研究深入,研究者们意识到慢性肝病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不仅与脾功能亢进有关,而且促血小板生成素在其中也起到一定程度的调控作用,文章提出... 慢性肝病患者常有血小板减少,其发生机制复杂且尚未被阐明。随着近年来对慢性肝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研究深入,研究者们意识到慢性肝病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不仅与脾功能亢进有关,而且促血小板生成素在其中也起到一定程度的调控作用,文章提出“肝源性促血小板生成素中心的肠-肝调控网络机制”的可能性,就促血小板生成素调控血小板的作用、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的生物学功能、促血小板生成素在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诊断,以及促血小板生成素与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在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基础及临床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血小板生成素 慢性肝病 肝硬化 血小板 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水凝胶支架在宫腔粘连防治中的应用
3
作者 史明 孙铭辉 +3 位作者 杨微微 黄慧华 张昌林 邓宇斌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0-297,共8页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常易引发停经、不孕和复发性流产等问题,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临床上,对IUA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分离方式,术后易复发,治疗效果欠佳。3D生物打印支架成为治疗IUA的前沿领域,可分隔受损区域防止粘连...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常易引发停经、不孕和复发性流产等问题,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临床上,对IUA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分离方式,术后易复发,治疗效果欠佳。3D生物打印支架成为治疗IUA的前沿领域,可分隔受损区域防止粘连形成,体内可控降解无需手术取出。该支架可用于药物负载、干细胞移植及外泌体的递送,可将药物或生长因子释放到损伤区域,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将负载干细胞或干细胞外泌体的3D打印水凝胶移植到损伤区域,可有效促进IUA的修复并改善妊娠率。3D生物打印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干细胞或干细胞外泌体的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治疗IUA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打印 三维 干细胞 治疗 子宫内膜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BB对放射诱导骨髓抑制模型小鼠的造血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毅 孔惠敏 +5 位作者 苏伟青 伊文芳 戈慧 陈卉 李亮 杨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73-1880,共8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对放射诱导骨髓抑制模型小鼠的骨髓保护作用和减少人巨核细胞系Meg-0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4 Gy的^(137)Csγ射线辐照小鼠,建立小鼠骨髓抑制模型。在小鼠辐照前(d 0)和照射后d 7...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对放射诱导骨髓抑制模型小鼠的骨髓保护作用和减少人巨核细胞系Meg-0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4 Gy的^(137)Csγ射线辐照小鼠,建立小鼠骨髓抑制模型。在小鼠辐照前(d 0)和照射后d 7、14和21对小鼠进行体重称量和外周血细胞计数;取d 21处死后的小鼠胸骨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股骨骨髓细胞进行集落细胞形成单位的培养。无血清培养Meg-01细胞24 h诱导细胞凋亡,PDGFBB处理Meg-01细胞48 h后进行细胞计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线粒体膜电位(JC-1)和凋亡蛋白酶CasPpase-3活性的表达。结果:小鼠外周血计数结果表明,PDGF-BB可刺激放射后小鼠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恢复(<0.05),对白细胞尤为明显。PDGF-BB处理组小鼠可观察到骨髓增生,巨核细胞及其祖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细胞集落形成的培养结果显示,PDGF-BB处理组可明显刺激CFU-MK、CFU-GM、BFU-E和CFU-F的形成。不同浓度PPDGF-BB处理Meg-01细胞后,结果显示,PDGF-BB在5-50 ng/ml浓度范围内对细胞具有较强的促进增殖作用(<0.001)。PDGF-BB(50 ng/ml)可明显降低Annexin V的阳性表达(P<0.01);与PDGF-BB处理组相比,对照组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表明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P<0.01);PDGF-BB处理组的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PDGF-BB对放射诱导骨髓抑制模型小鼠的造血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巨核细胞及其祖细胞。对Meg-01有促增殖和抗凋亡作用,其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JC-1和Caspase-3通路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造血保护 Meg-01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及其主要成分对骨髓抑制小鼠的抗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孔惠敏 苏伟青 +4 位作者 叶红 王华 李亮 陈卉 杨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79-1687,共9页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tang,DBT)及其主要成分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APS)和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SPS)对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保护作用和对巨核细胞系Meg-01细胞抗凋亡的机制研究。方法:用4 Gy的...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tang,DBT)及其主要成分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APS)和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SPS)对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保护作用和对巨核细胞系Meg-01细胞抗凋亡的机制研究。方法:用4 Gy的^(137)Csγ射线辐照小鼠,建立小鼠骨髓抑制模型。DBT、APS或ASPS(10mg/kg)注射小鼠,在小鼠辐照前(d0)和辐照后d7、14和21对小鼠进行一般状况评估、外周血细胞计数,以及d 21收集小鼠贫血小板血浆检测血小板生成素(TPO)浓度;取d21处死后的小鼠股骨骨髓细胞进行集落细胞形成单位的培养。无血清培养Meg-01细胞24h诱导细胞凋亡,DBT、APS或ASPS处理Meg-01细胞72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Annexin V)、线粒体膜电位(JC-1)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结果:DBT可刺激骨髓抑制小鼠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恢复,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尤为明显(P<0.01,P<0.05)。DBT治疗组小鼠骨髓细胞BFU-E、CFU-MK和CFU-GM的形成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BFU-E&CFU-GM:P<0.05;CFU-MK:P<0.01)。DBT对小鼠血液中TPO浓度的影响不明显(P=0.89)。与对照组相比,APS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均有明显升高(P<0.05);ASPS组白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FU培养结果显示,APS可刺激CFU-F、CFU-MK和CFU-GM的形成(P<0.05);而ASPS组只有CFU-GM的数量较对照组增多(P<0.05)。凋亡实验结果显示,DBT可明显降低Meg-01细胞的凋亡(P<0.05)。APS(100μg/ml)处理组Meg-0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和总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P<0.05);ASPS(100μg/ml)组早期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JC-1和Caspase-3结果显示,APS(100μg/ml)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DBT对放射诱导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对Meg-01细胞有抗凋亡作用。DBT上述作用主要是由APS引起的,其对抗细胞凋亡的机制主要是通过JC-1和Caspase-3途径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当归多糖 黄芪多糖 造血保护 Meg-01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1通过CD36/Caspase-3诱导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eg-01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孔惠敏 苏伟青 +4 位作者 罗毅 戈慧 李亮 杨默 江千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8-1004,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对人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eg-01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eg-01细胞CD36抗原的表达;采用不同浓度的TSP-1和CD36抗体FA6-152作用于Meg-01细胞,培养48 h,应...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对人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eg-01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eg-01细胞CD36抗原的表达;采用不同浓度的TSP-1和CD36抗体FA6-152作用于Meg-01细胞,培养48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采用细胞计数和小鼠巨核细胞集落(CFU-MK)培养探究TSP-1对巨核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均显示,Meg-01细胞表面有CD36抗原的表达。TSP-1(5μg/ml)对Meg-01细胞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而对CD36-的M-07e细胞作用不明显;加入CD36抗体FA6-152(5、10和25μg/ml)之后,TSP-1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TSP-1(2.5、5和7.5μg/ml)增加Annexin V的阳性表达(P<0.01),并激活Caspase-3(P<0.01),表明TSP-1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显著;加入CD36抗体FA6-152(25μg/ml)之后,TSP-1诱导Meg-01细胞凋亡的作用明显减弱。TSP-1(5、10和25μg/ml)对小鼠骨髓细胞的CFU-MK形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β-TG则没有这种作用;CD36抗体FA6-152(25μg/ml)可明显减弱TSP-1对CFU-MK的抑制作用。结论:TSP-1有可能通过CD36/Caspase-3诱导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eg-01细胞凋亡,这为临床上治疗巨核细胞白血病提供了潜在的新药开发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蛋白-1 巨核细胞白血病 Meg-01 CD36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IMP-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Treg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黄丽奋 黄俊彬 +4 位作者 唐楠楠 薛红漫 朱澂明 李志光 陈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1-1256,共6页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Treg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Treg细胞数量、血浆中抑制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例初诊AA患儿和10例健康儿童的外...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Treg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Treg细胞数量、血浆中抑制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例初诊AA患儿和1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标本。采用qPCR法检测FOXP3、PRDM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比例、Treg细胞中BLIMP-1表达以及血浆中IL-2、IL-17A、IL-6、γ干扰素、IL-10和TGF-β等细胞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模型分析Treg细胞中BLIMP-1表达与Treg细胞数量、血浆中IL-10和TGF-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 <0.001);AA患儿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IL-2、IL-6、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33,P=0.031,P=0.006),IL-17A水平亦升高但不显著(P=0.052),而抑炎细胞因子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48,P=0.002);AA患儿FOXP3和PRD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7,P=0.016);AA患儿Treg细胞的BLIMP-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Treg细胞中BLIMP-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671,P=0.001),与血浆中IL-10和TGF-β水平亦呈正相关(r=0.500,P=0.029;r=0.486,P=0.030)。结论:AA患儿Treg细胞中BLIMP-1表达受损,且BLIMP-1表达低下与Treg细胞数量减少和IL-10、TGF-β水平减少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 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 调节性T细胞 白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夏宇 丁璐 邓宇斌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0期593-596,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外力或非外力作用造成脊柱骨、韧带及神经结构的破坏,并伴随着损伤部位以下躯干与四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其致残率高。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免疫细胞,在SCI后接受损伤信号,发挥分...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外力或非外力作用造成脊柱骨、韧带及神经结构的破坏,并伴随着损伤部位以下躯干与四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其致残率高。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免疫细胞,在SCI后接受损伤信号,发挥分泌因子及吞噬作用,同时和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其它细胞与非细胞成分发生反应。目前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具有多态性和多功能性,参与SCI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炎症、疤痕形成和疼痛。本综述结合前期课题组星形胶质细胞研究基础,通过总结近年来小胶质细胞在SCI过程中功能的研究文献,为SCI疾病进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选择素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和诊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许琪 史明 +1 位作者 张昌林 邓宇斌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357-361,共5页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AP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诱发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并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和特效治疗方法。P-选择素与AP的关系已被广泛研究,P-选择素参与了AP的多种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加重炎...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AP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诱发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并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和特效治疗方法。P-选择素与AP的关系已被广泛研究,P-选择素参与了AP的多种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加重炎性反应、微循环障碍及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的形成等,在AP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就P-选择素在AP的发病机制和诊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急性胰腺炎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化学遗传学方法鉴定星形胶质细胞调控抑制性突触形成的关键蛋白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一洵 李晖 易陈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1期1-3,共3页
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突触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体内研究细胞之间互作蛋白的技术手段,我们对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互作机制了解有限。近来,来自杜克大学的Cagla Eroglu团队和Scott H.Soderling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突触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体内研究细胞之间互作蛋白的技术手段,我们对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互作机制了解有限。近来,来自杜克大学的Cagla Eroglu团队和Scott H.Soderling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报道了一种利用在体化学遗传学的Split-TurboID方法,并利用该方法鉴定了星形胶质细胞中与神经元表面互作的蛋白,发现星形胶质细胞NrCAM蛋白可通过与神经元NrCAM互作,负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的体积大小,并在神经元桥尾蛋白介导下促进抑制性突触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抑制性突触 Split-TurboID 神经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11
作者 张博弘 谢琳 +1 位作者 欧阳乐平 何明亮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第5期509-511,516,共4页
目的探讨铁氧还原蛋白1(FD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我院神经外科40例恶性胶质瘤样本和20例外伤性脑组织样本中FDX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FDX1在恶性胶质瘤组织... 目的探讨铁氧还原蛋白1(FD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我院神经外科40例恶性胶质瘤样本和20例外伤性脑组织样本中FDX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FDX1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伤性脑组织(P<0.01);FDX1的表达与恶性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DX1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FDX1表达强度(相对危险度为2.003,P<0.01)和肿瘤分级(相对危险度为2.279,P<0.01)是恶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DX1高表达与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对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可能是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X1 胶质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连接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亓俊华 苏一洵 易陈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胶质细胞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生活化,表现为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从而调控疾病进程。胶质细胞活化和细胞膜表面广泛表达的连接蛋白(Cx)的表达和功能变化密切相关。Cx可以形成半通道(HC)... 胶质细胞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生活化,表现为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从而调控疾病进程。胶质细胞活化和细胞膜表面广泛表达的连接蛋白(Cx)的表达和功能变化密切相关。Cx可以形成半通道(HC)或者缝隙连接(GJ),分别介导细胞内外和细胞之间的小分子物质交换。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胶质细胞Cx表达和功能的变化可通过改变神经元的功能及存活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本文主要概括胶质细胞Cx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靶向Cx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新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 连接蛋白 半通道 缝隙连接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铜死亡相关基因的胶质瘤预后模型构建
13
作者 张博弘 张祺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5期392-398,共7页
目的基于铜死亡相关基因构建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模型。方法从GTEx数据库下载正常脑组织转录组表达谱数据,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胶质瘤患者的转录组表达谱和相应的临床数据,对12个铜死亡相关基因(CRGs)进行差异分析和预后分析。首先,根据... 目的基于铜死亡相关基因构建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模型。方法从GTEx数据库下载正常脑组织转录组表达谱数据,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胶质瘤患者的转录组表达谱和相应的临床数据,对12个铜死亡相关基因(CRGs)进行差异分析和预后分析。首先,根据预后相关CRGs的表达谱,利用一致性聚类算法对胶质瘤样本进行铜死亡分型,获得分型间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接着,利用Lasso 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通过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后,构建诺莫图提高风险评分的临床适用性。结果共获得720个胶质瘤样本。利用一致性聚类算法,胶质瘤样本分为两个铜死亡分型(CRGcluster A和CRGcluster B),分型间共有1831个预后相关的差异基因。在训练集中构建了一个包含8个基因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在测试集中进行了验证。ROC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在测试集中预测胶质瘤患者1、3、5年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881,0.894,0.874。根据模型胶质瘤样本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高风险组患者生存率较低,生存时间较短(P<0.05)。结论本研究基于铜死亡相关基因构建了胶质瘤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具有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作用,为评估胶质瘤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铜死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碱能系统功能障碍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14
作者 熊伟杰 易陈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胆碱能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认知功能的调节作用,尤其在注意力、记忆和学习等高级认知功能中扮演关键角色。来自基底前脑的胆碱能投射神经元,通过释放乙酰胆碱调控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等脑区的活动。研究表明,胆碱能系... 胆碱能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认知功能的调节作用,尤其在注意力、记忆和学习等高级认知功能中扮演关键角色。来自基底前脑的胆碱能投射神经元,通过释放乙酰胆碱调控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等脑区的活动。研究表明,胆碱能系统功能障碍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在这些疾病中,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变性和乙酰胆碱合成与转运的失调被认为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基于胆碱能系统的治疗策略,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因此,本文主要探讨胆碱能系统功能障碍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加深对胆碱能系统作用机制的理解,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更加精确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系统 认知功能 神经退行性疾病 胆碱酯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疟原虫章节为例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思考
15
作者 吕芳丽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10-1214,共5页
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是立德树人,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培养国家未来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疟疾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之一。长期以来,中国加强全球卫生合作,为疟疾的防控和消除工作提供指导与支持。因此,人体寄生虫学的重要性愈加凸... 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是立德树人,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培养国家未来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疟疾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之一。长期以来,中国加强全球卫生合作,为疟疾的防控和消除工作提供指导与支持。因此,人体寄生虫学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针对本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挖掘疟原虫章节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探讨课程思政的融入点和融入方法,使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同向同行,以激发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疟原虫 课程思政元素
原文传递
恶性疟原虫薄血膜瑞氏-吉氏染色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吴志坤 狄春光 +5 位作者 张娴 刘瑶 高畅 罗梦馨 陈友鹏 吕芳丽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52-1253,1278,F0004,共4页
目的探索瑞氏-吉氏染色液对疟疾患者外周血薄血膜标本的染色效果。方法患者,男性,53岁,2021年5月去莫桑比克务工,2022年11月11日入境深圳,出现发热,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疟疾快速诊断检测,结果呈阳性,考虑为恶性疟疾,遂送... 目的探索瑞氏-吉氏染色液对疟疾患者外周血薄血膜标本的染色效果。方法患者,男性,53岁,2021年5月去莫桑比克务工,2022年11月11日入境深圳,出现发热,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疟疾快速诊断检测,结果呈阳性,考虑为恶性疟疾,遂送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进行进一步诊疗。采用瑞氏-吉氏染色液对该患者外周血薄血膜标本进行染色。结果光学显微镜下,经瑞氏-吉氏染色后薄血膜上的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和配子体颜色鲜艳、结构清晰、易辨认,且标本可长久保存。结论外周血薄血膜上的恶性疟原虫经瑞氏-吉氏染色的效果好,可应用于疟疾的显微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薄血膜 瑞氏-吉氏染色
原文传递
肠道线虫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芷兰 尹思萱 吕芳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2-647,共6页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化吸收、营养代谢、抵御病原体感染和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寄生于宿主肠道的寄生虫与宿主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宿主肠道的健康和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化吸收、营养代谢、抵御病原体感染和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寄生于宿主肠道的寄生虫与宿主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宿主肠道的健康和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对宿主肠道线虫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理解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线虫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肺弓形虫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星卓 吕芳丽 《热带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629-1633,共5页
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宿主全身多种器官损害,肺弓形虫病的发生率排在弓形虫病器官损害的第3位。肺弓形虫病患者临床可表现为肺炎、胸腔积液,甚至呼吸衰竭。该病发展迅速,诊断较困难,预后多数不良。本文就肺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致病机制、... 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宿主全身多种器官损害,肺弓形虫病的发生率排在弓形虫病器官损害的第3位。肺弓形虫病患者临床可表现为肺炎、胸腔积液,甚至呼吸衰竭。该病发展迅速,诊断较困难,预后多数不良。本文就肺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相关科研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肺弓形虫病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AP1S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化疗耐药的影响
19
作者 李晨欣 李启基 +4 位作者 张娣 杨颖倩 张煜浩 王锐 叶丽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76-782,800,I0002,共9页
目的 探究接头相关蛋白复合物1亚基σ1(AP1S1)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化疗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分析AP1S1在乳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乳腺癌患者和乳腺正常组织的AP1S1表达水... 目的 探究接头相关蛋白复合物1亚基σ1(AP1S1)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化疗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分析AP1S1在乳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乳腺癌患者和乳腺正常组织的AP1S1表达水平差异进行分析。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探究AP1S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化疗患者无复发生存预后的关联。通过细胞培养、RNA提取、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及药物敏感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手段,基于AP1S1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模型,研究AP1S1基因高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并考察AP1S1过表达对肿瘤细胞干性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特性标志物表达的作用。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AP1S1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不同分期,AP1S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表现出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4期肿瘤的过表达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腔(Luminal)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阳性型和三阴型乳腺癌组织较正常组织均表现出AP1S1基因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在HER2阳性型和三阴型乳腺癌组织中AP1S1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AP1S1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后无复发生存期显著短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在三阴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AP1S1高表达与化疗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37、0.017);Luminal B型患者中,AP1S1高表达与较长的无复发生存期显著相关(P=0.007)。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在AP1S1过表达的细胞系CAL-51-oe-AP1S1、Hs-578T-oe-AP1S1中AP1S1转录水平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51、6.22,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在AP1S1过表达的细胞系CAL-51-oe-AP1S1、Hs-578T-oe-AP1S1中AP1S1蛋白水平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药物敏感性基因组项目(GDSC)数据库中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CAL-51、Hs-578T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08 398、0.000 935μmol/L;药物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AP1S1显著增强了乳腺癌细胞CAL-51、Hs-578T对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的耐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4、9.90,P均<0.05);三维培养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AP1S1的CAL-51细胞形成更多的球体细胞团,而对照组的结构在药物作用下显著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4,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CAL-51-oeAP1S1、Hs-578T-oe-AP1S1乳腺癌细胞系中,AP1S1过表达在转录水平上显著上调了干细胞标志基因纳诺克同源盒(NANOG)、辛烷结合转录因子4 (OCT4)、性别决定区相关HMG盒基因2 (SOX2)、B细胞特异性分化基因1(BMI1)以及多药耐药相关基因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5、39.05、28.55、29.76、94.18,24.78、17.79、19.60、14.10、16.79,P均<0.05);同时显著降低了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CDH1)和紧密连接蛋白1(TJP1)的mRNA表达,并增加了与EMT相关的标志物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CDH2)和波形蛋白(VIM)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6、4.99、9.79、5.23,13.25、19.87、13.83、11.42,P均<0.05)。在CAL51细胞系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P1S1的过表达导致干细胞标志基因SOX2的表达水平上升和多药耐药基因ABCG2的表达增加,同时显著抑制了细胞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并促进了N-cadherin的过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P1S1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不仅促进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的耐药性,还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干性增强并诱发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1S1 乳腺癌 多西紫杉醇 化疗耐药
原文传递
柚皮苷对高糖作用下MC3T3-E1细胞活力和Akt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春淑 舒晓春 +5 位作者 肖菲娜 彭虹 容婵 江健 胡洁华 孟晓军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321-327,共7页
目的探讨柚皮苷(NG)对高糖环境下MC3T3-E1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MC3T3-E1细胞,实验分5组:对照组(正常无血清培养基)、高糖组(含25 mmol/L葡萄糖)、0.1μmol/L+高糖组(0.1μmol/L NG+25 mmol/L葡萄糖)、1μmo... 目的探讨柚皮苷(NG)对高糖环境下MC3T3-E1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MC3T3-E1细胞,实验分5组:对照组(正常无血清培养基)、高糖组(含25 mmol/L葡萄糖)、0.1μmol/L+高糖组(0.1μmol/L NG+25 mmol/L葡萄糖)、1μmol/L+高糖组(1μmol/L NG+25 mmol/L葡萄糖)、10μmol/L+高糖组(10μmol/L NG+25 mmol/L葡萄糖)。药物干预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细胞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蛋白激酶(Akt1)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Akt1、IGF-1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OD值(12 h:0.90±0.01比0.80±0.01,24 h:1.00±0.05比0.84±0.01,48 h:1.09±0.03比0.90±0.01)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糖组比较,0.1μmol/L+高糖组细胞OD值(24 h:0.84±0.01比0.93±0.05,48 h:0.90±0.01比0.99±0.01)、1μmol/L+高糖组和10μmol/L+高糖组OD值(12 h:0.80±0.01比0.92±0.01、1.01±0.32,24 h:0.84±0.01比1.01±0.04、1.16±0.03,48 h:0.90±0.01比1.12±0.02、1.20±0.02)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Runx2、IGF-1、Akt1的mRNA的表达水平(24 h:1.00比0.34±0.02、1.00比0.34±0.01、1.00比0.15±0.02)、(48 h:1.00比0.72±0.03、1.00比1.09±0.07、1.00比0.38±0.0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糖组比较,1μmol/L+高糖组和10μmol/L+高糖组细胞Runx2、IGF-1、Akt1的mRNA表达水平(24 h:0.34±0.02比0.62±0.09、0.64±0.05,0.34±0.01比0.77±0.03、1.02±0.07,0.15±0.02比0.24±0.08、0.4±0.09)、(48 h:0.72±0.03比1.27±0.02、1.37±0.02,1.09±0.07比2.44±0.19、2.73±0.04,0.38±0.04比0.86±0.06、1.43±0.03)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ALP、Akt1、IGF-1蛋白表达水平(48 h:1.00比0.72±0.02、1.00比0.89±0.03、1.00比0.09±0.01)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比较,0.1μmol/L+高糖组、1μmol/L+高糖组和10μmol/L+高糖组ALP、Akt1、IGF-1蛋白表达水平(48 h:0.72±0.02比1.92±0.02、2.30±0.30、3.09±0.10,0.89±0.03比1.50±0.03、1.43±0.04、1.40±0.13,0.09±0.01比1.75±0.01、2.30±0.31、2.07±0.07)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逆转高糖诱导的MC3T3-E1细胞活力减退;同时改善高糖的抑制作用,促进MC3T3-E1细胞IGF-1、AKt-1、Runx2 mRNA和IGF-1、AKt-1、ALP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高糖 骨质疏松 MC3T3-E1细胞 AKT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