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膜肺氧合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蒋崇慧 谢钢 +5 位作者 吴丽英 张励庭 宁晔 尹刚 连丽虹 吴美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19-1921,共3页
目的比较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008年住院的54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其中23例行ECMO辅助,31例行IABP辅助,观察ECMO和IABP... 目的比较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008年住院的54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其中23例行ECMO辅助,31例行IABP辅助,观察ECMO和IABP辅助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行PCI治疗的情况。结果心脏指数,心排出量在ECMO辅助后明显增加,高于IABP辅助下的心脏指数和心排出量增加量,P<0.05。ECMO对患者动脉血压的改善作用也明显优于IABP(P<0.05)。结论与IABP相比,ECMO能更好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为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有望提高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艳香 陶军 袁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691-3693,共3页
目的:总结与广东地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HDAMI)患者相关的环境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收集2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89例和晚发组187例,通过卡方分析、t检验及logistic回归法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环境危险因素... 目的:总结与广东地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HDAMI)患者相关的环境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收集2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89例和晚发组187例,通过卡方分析、t检验及logistic回归法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对晚发组,早发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生率较前者偏低(分别为48.1%,22.5%,P=0.000),而两组比较后发现男性发病率早发组较晚发组高(分别为85.4%,73.8%,P=0.009);另外生化指标中,早发组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均值较晚发组低(P=0.026),而血小板平均体积(分别为10.39±1.74,9.98±1.33,P=0.032)和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1.83±1.37,1.52±0.95,P=0.041)则显著高于晚发组。经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协同因素并筛选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因素后,与晚发组相比,其中男性、合并高血压病史及高甘油三酯、MPV与PCHDAMI更密切关联。结论:相对于晚发急性心肌梗死人群,男性、高血压病史、高甘油三酯及MPV水平是PCHDAMI患者的主要危险及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早发冠心病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成功行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的介入治疗三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袁勇 张励庭 +8 位作者 冯力 董剑廷 黄炫生 韩莹 邓志华 刘卫其 李斌飞 张志刚 谢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脏骤停 并发 呼吸心跳骤停 急诊PCI 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危重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蒋崇慧 谢钢 +4 位作者 张励庭 宁晔 尹刚 连丽虹 吴美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65-967,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对急性危重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01~2007-12期间住院的25例诊断AMI并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在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对急性危重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01~2007-12期间住院的25例诊断AMI并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在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均在ECMO支持下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成功行PCI,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20例血流达到TIMI3级,5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血流TIMI0~2级)。急诊介入术中无一例死亡,介入治疗术后住院期内死亡7例,住院期间总的死亡率为28%(7/25)。结论ECMO支持使高危AMI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为高危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赢得了时间,明显提高了危重AMI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右束支阻滞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璀 董剑廷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右束支阻滞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被诊断为持续性房颤伴右束支阻滞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其病因及预后。结果 128例患者中,男90例、女38例,平均(71.13&...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右束支阻滞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被诊断为持续性房颤伴右束支阻滞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其病因及预后。结果 128例患者中,男90例、女38例,平均(71.13±14.20)岁。在所有病因中,心脏瓣膜病67例、冠心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14例、高血压病10例、未明原因的房颤伴右束支阻滞9例。其中,心脏瓣膜病占52.34%,冠心病占14.06%。所有入选患者中,有46例行手术治疗,24例行瓣膜置换术(其中,瓣膜置换术+起搏器植入术1例、瓣膜置换术+房颤射频消融术5例),9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6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8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4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其中,单独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2例行室间隔修补术(其中,单独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1例行心脏移植术,1例行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修补术;其余患者均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左室射血分数<50%的有19例,主要为心脏瓣膜病、冠心病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所有病例最长随访8年,最短随访1年;经电话或门诊随访发现,所有入选患者中死亡50例(39.06%),继续门诊随诊或院外规律服药治疗55例(42.97%),随访过程中无法联系导致病例失访23例(17.97%)。所有入选患者中合并脑梗死的有20例(15.63%),其预后均较差。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右束支阻滞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为心脏瓣膜病。这类患者预后不佳,会出现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且死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右束支阻滞 病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apoE^(-/-)小鼠HDL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田迪 秦亚飞 +5 位作者 应如 谭迎 冯力 袁勇 赖文岩 郭志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高脂喂养apoE缺失(apoE-/-)小鼠高密度脂蛋白(HDL)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8周龄C57BL/6J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30只8周龄apoE-/-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随机处死两种小鼠各6只,检测相应...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高脂喂养apoE缺失(apoE-/-)小鼠高密度脂蛋白(HDL)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8周龄C57BL/6J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30只8周龄apoE-/-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随机处死两种小鼠各6只,检测相应指标作为研究基线。其余24只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和辛伐他汀组,剩下的12只C57BL/6J小鼠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AS组小鼠采用原饲料喂养,辛伐他汀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5mg/(kg.d)灌服,第8、16周末处死3组小鼠(各时间点6只),测定血脂水平、血清屏氧酶1(PON1)活性、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及HDL炎症指数(HII),并观察主动脉内膜斑块面积/血管内膜表面积比值。结果实验8周后,辛伐他汀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同时间AS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实验16周后,与AS组相比,辛伐他汀组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实验8周、16周后,与AS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血清PON1活性明显升高,MPO活性、hs-CRP含量及HII明显下降,主动脉斑块面积/血管内膜表面积比值明显减小(P<0.05或P<0.01)。结论辛伐他汀除降低LDL-C、升高HDL-C水平外,还可通过升高PON1活性、降低MPO活性、降低HII等改善HDL的抗炎抗氧化功能,从而减少主动脉斑块面积,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功能高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应如 秦亚飞 +1 位作者 郭志刚 袁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71-1673,共3页
高密度脂蛋白(HDL)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保护因子,其作用机制主要有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抗氧化、抗炎症和抗血栓形成等。但是近年研究发现,在急性期反应、慢性炎症以及一些代谢性疾... 高密度脂蛋白(HDL)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保护因子,其作用机制主要有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抗氧化、抗炎症和抗血栓形成等。但是近年研究发现,在急性期反应、慢性炎症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中,HDL的抗AS作用减弱,甚至出现致AS作用。这种功能异常的HDL颗粒称为失功能HDL(dysfuctional HDL)。失功能HDL与功能HDL(functional HDL)比较,蛋白质成分和脂质成分发生变化。现就失功能HDL致AS的研究进展作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致动脉粥样硬化 抗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逆转运 脂质成分 抗血栓形成 急性期反应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与AGTR1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艳香 朱峰 +3 位作者 廖玉华 陶军 袁勇 王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AT1-AAs)产生与AT1受体基因AGTR1多态性及单倍型间的关联性。方法:随机抽取394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血样标本,采用ELISA法对血清进行AT1-AAs检测并将其分为抗体阳性和阴性两组;同时...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AT1-AAs)产生与AT1受体基因AGTR1多态性及单倍型间的关联性。方法:随机抽取394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血样标本,采用ELISA法对血清进行AT1-AAs检测并将其分为抗体阳性和阴性两组;同时,用试剂盒提取血细胞基因组DNA。运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基因AGTR1中rs1492078、rs12721226、rs1064533、rs5186及rs3804005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行基因表型频率统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经校正协调变量后,比较抗体阴性和阳性组中上述各点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单倍型分析后发现含htSNP的单倍型[A-A-T]和[G-C-T]其发生频率在两组间具有明显差异,其P值分别是0.032和0.014。结论:AT1受体基因AGTR1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AT1-AAs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1受体 自身抗体 AGTR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肽L-4F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应如 袁勇 +4 位作者 秦亚飞 冯力 田迪 郭志刚 李明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1(ApoA-1)模拟肽L-4F(L-4F)与辛伐他汀比较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8周龄雄性ApoE-/-小鼠,分为3组:①动脉粥样硬化组:...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1(ApoA-1)模拟肽L-4F(L-4F)与辛伐他汀比较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8周龄雄性ApoE-/-小鼠,分为3组:①动脉粥样硬化组:以单纯高脂饮食;②辛伐他汀组:高脂饮食基础上予辛伐他汀治疗;③L-4F组:高脂饮食基础上予L-4F治疗。在实验第16周末取标本。用自动生化仪测定小鼠血脂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poA-1浓度;油红O染色分析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同时用液闪计数仪检测胆固醇流出率;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标记法(Westernblot)分析肝脏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l)、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I(ABCGl)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6周末血脂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而L-4F组较动脉粥样硬化组的ApoA-1水平明显升高(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胆固醇流出率:L-4F组与辛伐他汀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胆固醇流出率均增高(P〈0.001),而辛伐他汀组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胆固醇流出率也增高(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辛伐他汀组、L-4F组斑块面积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脏3种蛋白的表达:辛伐他汀组较动脉粥样硬化组ABCAl、ABCGl蛋白表达增加(P〈0.001),L-4F组较动脉粥样硬化组ABCAl、SR—BI和ABCGl蛋白表达增加(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4F可能通过上调肝脏ABCAl、SR—BI和ABCGl的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有效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流出率 载脂蛋白A-1模拟肽 高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应用大剂量多巴胺维持血压1例
10
作者 劳翼 李道帆 +1 位作者 冯力 袁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7-997,共1页
患者男,88岁。凶“发热1d”于2009年6月14日入院。既往有“帕金森病”20余年,长期口服多巴丝肼(美多包)治疗:有“肥厚型心肌病慢快综合征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多年。
关键词 大剂量多巴胺 维持血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 肥厚型心肌病 2009年 慢快综合征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4F对载脂蛋白E缺失小鼠高密度脂蛋白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田迪 谭迎 +5 位作者 赖文岩 郭志刚 秦亚飞 应如 冯力 袁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2-636,共5页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Ⅰ(apoA-Ⅰ)模拟肽L-4F对高脂喂养apoE缺失小鼠HDL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讨L-4F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机制。方法 8周龄C57BL/6J小鼠18只,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8周龄apoE缺失小鼠30只,高脂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Ⅰ(apoA-Ⅰ)模拟肽L-4F对高脂喂养apoE缺失小鼠HDL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讨L-4F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机制。方法 8周龄C57BL/6J小鼠18只,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8周龄apoE缺失小鼠30只,高脂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随机处死2种小鼠各6只,检测相应指标作为研究基线(第4周)。其余apoE缺失小鼠随机分为AS组和L-4F组[L-4F1mg/(kg.d)腹腔注射)],每组12只。实验第8、16周末取标本测定血脂水平、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及HDL炎症指数(HII),观察主动脉斑块面积。结果实验16周后,与AS组比较,L-4F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清PON1活性明显升高,MPO活性、hs-CRP、HII显著下降,主动脉斑块/血管内膜表面积比值明显减小(P<0.05,P<0.01)。结论 L-4F可通过升高PON1活性、降低MPO活性,抑制炎性反应、降低HII等,改善HDL抗炎抗氧化功能,从而减少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发挥抗AS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I 载脂蛋白E类 脂蛋白类 HDL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袁勇 张励庭 +8 位作者 冯力 董剑廷 黄炫生 韩莹 邓志华 刘卫其 李斌飞 张志刚 谢钢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体外膜肺氧合 心脏骤停
原文传递
急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重症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崇慧 谢钢 +4 位作者 张励庭 宁晔 尹刚 连丽虹 吴美英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对急性重症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25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功能衰...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对急性重症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25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25例患者均在ECMO支持下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成功行PCI,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开通,20例患者血流达到TIMI3级,5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血流TIMI0~2级)。急诊介入手术中无一例死亡,介入治疗术后住院期内死亡7例,住院期间总的死亡率为28%(7/25)。结论ECMO支持下,能促进重症AMI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为重症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赢得了时间,从而提高了重症AMI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自身抗体与血尿酸和肌酐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艳香 廖玉华 +3 位作者 朱峰 袁勇 张励庭 王敏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s)与血尿酸和肌酐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样本344份,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AT1-AAs水平,以尿素酶法检测尿酸浓度,酶法检测肌酐、尿素氮浓度;按抗...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s)与血尿酸和肌酐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样本344份,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AT1-AAs水平,以尿素酶法检测尿酸浓度,酶法检测肌酐、尿素氮浓度;按抗体稀释滴度分为抗体阴性组、1?40、1?80和1?160及以上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肌酐及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随抗体滴度升高,血肌酐水平逐渐上升,而血尿酸则逐渐下降[肌酐:(83.2±56.0),(85.3±48.9),(103.2±88.0),(144.7±136.1)μmol/L;尿酸:(344.2±118.6),(332.1±126.2),(332.2±127.6),(235.0±106.3)μmol/L;均P<0.05]。多分类有序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AT1-AAs的因素为年龄、血肌酐和尿酸(OR值分别为1.031,2.374,0.881;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AT-AAs与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自身抗体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尿酸 肾功能
原文传递
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亚飞 应如 +3 位作者 田迪 冯力 袁勇 郭志刚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与LDL-C评价动脉粥样硬化(AS)的优劣性。方法:8周龄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apo E基因缺失小鼠均高脂饲料喂养4周作为研究基线,随机分为AS组和辛伐他汀组。在第4周、第8周、第16周分别检...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与LDL-C评价动脉粥样硬化(AS)的优劣性。方法:8周龄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apo E基因缺失小鼠均高脂饲料喂养4周作为研究基线,随机分为AS组和辛伐他汀组。在第4周、第8周、第16周分别检测其腹腔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细胞内总胆固醇(CE/TC)、血脂水平、血清脂氢过氧化物(LOOH)水平、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及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在第8周与第16周,与对照组相比,AS组CE/TC与hs-CRP水平均升高,LOOH含量升高,IMT明显增厚(均P<0.01)。与LDL-C相比,巨噬细胞内CE/TC和主动脉IMT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指标LDL-C相比,巨噬细胞内CE/TC可更好地评价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内胆固醇酯 辛伐他汀 主动脉内中膜厚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