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败血症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志娟 许晓军 +6 位作者 何慧清 郭子文 邱大发 宋奎 牛晓敏 周睿卿 李卫华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0期4354-43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与耐药情况。方法:22例急性白血病(AL)院内感染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875例次AL患者,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共31例次,ESBL...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与耐药情况。方法:22例急性白血病(AL)院内感染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875例次AL患者,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共31例次,ESBLs阳性者22例次,占71%。95.5%患者为粒细胞缺乏,86.4%患者粒缺持续时间≥7 d。所有患者均曾使用过第三代头孢菌素。药敏结果提示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为100%,对阿米卡星敏感率为81.8%。治疗有效率86.4%,死亡率13.6%。结论:化疗后AL患者是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可能与粒细胞缺乏和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有关,治疗首选碳青酶烯类,其次是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大肠埃希菌 败血症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胶体敷料防治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4
2
作者 陈玉红 简黎 +1 位作者 温文姬 庞文利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22期2089-2090,共2页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防治PICC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300例PICC置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患者用喜辽妥外涂穿刺侧上臂7d,观察组患者在置管部位上方5~6cm处沿静脉穿刺走向覆盖10cm×10cm水胶体敷...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防治PICC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300例PICC置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患者用喜辽妥外涂穿刺侧上臂7d,观察组患者在置管部位上方5~6cm处沿静脉穿刺走向覆盖10cm×10cm水胶体敷料7d;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静脉炎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3.3%,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水胶体敷料外贴防治PICC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胶体敷料 机械性静脉炎 PICC置管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支持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宋奎 邱大发 +6 位作者 郭子文 何慧清 简黎 黄贵年 黄桂英 刘安棃 许晓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13-3517,共5页
背景: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经常需要血液制品输注支持,而患者对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的需求差异非常大,这主要依赖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类型和患者本身的疾病性质。目的:评价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输血的... 背景: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经常需要血液制品输注支持,而患者对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的需求差异非常大,这主要依赖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类型和患者本身的疾病性质。目的:评价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输血的需求和数量。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4-01/2010-06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资料,包括移植的适应证、移植的类型、CD34+细胞的数量、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数量、费用、脱离输注时间以及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红细胞输注的阈值是血红蛋白计数为70g/L,而血小板的输注阈值是计数为20×109L-1。研究分析了患者移植期间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的需求、输注量、输血费用,以及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与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中有14例(93%)患者,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中有35例(90%)患者显示了造血细胞植入和脱离输注证据。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取得脱离红细胞输注天数为14.6d,明显短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比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红细胞输注单位明显减少;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的红细胞输注费用明显高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输血花费昂贵,但却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需要更多的输血支持。脱离输注时间有望成为评估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移植 植入 血小板输注 红细胞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apoE^(-/-)小鼠HDL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迪 秦亚飞 +5 位作者 应如 谭迎 冯力 袁勇 赖文岩 郭志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高脂喂养apoE缺失(apoE-/-)小鼠高密度脂蛋白(HDL)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8周龄C57BL/6J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30只8周龄apoE-/-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随机处死两种小鼠各6只,检测相应...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高脂喂养apoE缺失(apoE-/-)小鼠高密度脂蛋白(HDL)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8周龄C57BL/6J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30只8周龄apoE-/-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随机处死两种小鼠各6只,检测相应指标作为研究基线。其余24只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和辛伐他汀组,剩下的12只C57BL/6J小鼠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AS组小鼠采用原饲料喂养,辛伐他汀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5mg/(kg.d)灌服,第8、16周末处死3组小鼠(各时间点6只),测定血脂水平、血清屏氧酶1(PON1)活性、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及HDL炎症指数(HII),并观察主动脉内膜斑块面积/血管内膜表面积比值。结果实验8周后,辛伐他汀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同时间AS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实验16周后,与AS组相比,辛伐他汀组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实验8周、16周后,与AS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血清PON1活性明显升高,MPO活性、hs-CRP含量及HII明显下降,主动脉斑块面积/血管内膜表面积比值明显减小(P<0.05或P<0.01)。结论辛伐他汀除降低LDL-C、升高HDL-C水平外,还可通过升高PON1活性、降低MPO活性、降低HII等改善HDL的抗炎抗氧化功能,从而减少主动脉斑块面积,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功能高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应如 秦亚飞 +1 位作者 郭志刚 袁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71-1673,共3页
高密度脂蛋白(HDL)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保护因子,其作用机制主要有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抗氧化、抗炎症和抗血栓形成等。但是近年研究发现,在急性期反应、慢性炎症以及一些代谢性疾... 高密度脂蛋白(HDL)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保护因子,其作用机制主要有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抗氧化、抗炎症和抗血栓形成等。但是近年研究发现,在急性期反应、慢性炎症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中,HDL的抗AS作用减弱,甚至出现致AS作用。这种功能异常的HDL颗粒称为失功能HDL(dysfuctional HDL)。失功能HDL与功能HDL(functional HDL)比较,蛋白质成分和脂质成分发生变化。现就失功能HDL致AS的研究进展作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致动脉粥样硬化 抗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逆转运 脂质成分 抗血栓形成 急性期反应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内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发生 被引量:5
6
作者 牛晓敏 许晓军 +5 位作者 郭子文 何慧清 邱大发 林淑华 任志娟 黎伟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5229-5233,共5页
背景:出血性膀胱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除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外,还能调节炎性反应中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的功能。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 背景:出血性膀胱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除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外,还能调节炎性反应中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的功能。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作用。设计:病例分析。对象: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4-01/2006-08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15例作为常规治疗组,2006-09/2008-12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16例作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方法: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即美司钠、水化、碱化尿液预防出血性膀胱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在其基础上,在应用环磷酰胺前24h开始向膀胱内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至环磷酰胺停用3d后拔除导尿管,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后排空膀胱,然后向300μg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加入生理盐水10mL、利多卡因5mL注入膀胱,保留60-120min。主要观察指标: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及其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明显降低(χ2=4.39,P〈0.05),出血性膀胱炎平均持续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t=3.97,P〈0.05;t=3.13,P〈0.05),Ⅲ度以上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明显降低(χ2=5.04,P〈0.05)。出血性膀胱炎严重程度与移植物抗宿主病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有关(r=0.76)。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略微下降但无明显差异(χ2=0.28,P〉0.05),巨细胞病毒感染阳性患者Ⅲ度以上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升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略微下降但无明显差异(χ2=0.28,P〉0.05)。结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膀胱内灌注耐受性好,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是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出血性膀胱炎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被引量:4
7
作者 邱大发 许晓军 +8 位作者 郭子文 何慧清 宋奎 任志娟 林淑华 牛晓敏 黎伟超 黄贵年 李卫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251-4256,共6页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与亲缘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较。方法:45例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单倍体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或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或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脂;全相合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获得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倍体及全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3%对52%(P>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对45%(P>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6%对17%(P>0.05);单倍体组无复发,全相合组复发2例;两组的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对60%(P>0.05)。结果提示,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疗效与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但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后者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 造血干细胞 细胞移植 白血病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血小板输注 被引量:4
8
作者 宋奎 郭子文 +8 位作者 何慧清 简黎 邱大发 黄贵年 林淑华 任志娟 黎伟超 刘安棃 许晓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567-2571,共5页
背景:血小板输注被认为是对致死性出血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已成为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标准方法。关于血小板输注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资料相对缺乏,各医院间实际情况变化较大。目的:对5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血小板... 背景:血小板输注被认为是对致死性出血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已成为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标准方法。关于血小板输注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资料相对缺乏,各医院间实际情况变化较大。目的:对5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血小板输注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出现活动性出血所进行的血小板输注归为治疗性输注,在没有出血表现的情况下进行的血小板输注定义为预防性输注。根据24h血小板回收率和出血改善情况来评价不同血小板输注性质、自体或异基因移植类型等因素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预防性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3.6%和55.6%;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和平均血小板升高值分别为60.9%和26.8×109L-1。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间预防性和治疗性输注的疗效无差别。回归分析中,凝血功能异常被认为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防性 治疗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艳香 陶军 袁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691-3693,共3页
目的:总结与广东地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HDAMI)患者相关的环境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收集2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89例和晚发组187例,通过卡方分析、t检验及logistic回归法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环境危险因素... 目的:总结与广东地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HDAMI)患者相关的环境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收集2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89例和晚发组187例,通过卡方分析、t检验及logistic回归法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对晚发组,早发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生率较前者偏低(分别为48.1%,22.5%,P=0.000),而两组比较后发现男性发病率早发组较晚发组高(分别为85.4%,73.8%,P=0.009);另外生化指标中,早发组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均值较晚发组低(P=0.026),而血小板平均体积(分别为10.39±1.74,9.98±1.33,P=0.032)和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1.83±1.37,1.52±0.95,P=0.041)则显著高于晚发组。经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协同因素并筛选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因素后,与晚发组相比,其中男性、合并高血压病史及高甘油三酯、MPV与PCHDAMI更密切关联。结论:相对于晚发急性心肌梗死人群,男性、高血压病史、高甘油三酯及MPV水平是PCHDAMI患者的主要危险及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早发冠心病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崇慧 谢钢 +5 位作者 吴丽英 张励庭 宁晔 尹刚 连丽虹 吴美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19-1921,共3页
目的比较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008年住院的54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其中23例行ECMO辅助,31例行IABP辅助,观察ECMO和IABP... 目的比较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008年住院的54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其中23例行ECMO辅助,31例行IABP辅助,观察ECMO和IABP辅助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行PCI治疗的情况。结果心脏指数,心排出量在ECMO辅助后明显增加,高于IABP辅助下的心脏指数和心排出量增加量,P<0.05。ECMO对患者动脉血压的改善作用也明显优于IABP(P<0.05)。结论与IABP相比,ECMO能更好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为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有望提高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栓子监测与动脉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妙兰 宋志彬 梁干雄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微栓子监测 动脉硬化斑块 DOPPLER 动脉粥样硬化斑 检测技术 经颅多普勒 微栓子检测 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成功行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的介入治疗三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勇 张励庭 +8 位作者 冯力 董剑廷 黄炫生 韩莹 邓志华 刘卫其 李斌飞 张志刚 谢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脏骤停 并发 呼吸心跳骤停 急诊PCI 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嘉贺 陈狄洪 潘军利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我院住院的143例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2周时的预后情况为评估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15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我院住院的143例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2周时的预后情况为评估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15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P=0.047)、入院时意识状态(P=0.026)、出血量(P=0.024)、血清白蛋白(P=0.044)。结论高龄、入院时意识障碍严重、出血量大、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 脑出血 早期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高低发区贲门癌发病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魏矿荣 陈志峰 +4 位作者 彭侠彪 李东方 宋国慧 梁智恒 欧志雄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高低发区贲门癌发病的特点和异同,为贲门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1988-2007年食管癌低发区广东中山市与高发区河北磁县全人群肿瘤登记中的贲门癌发病资料,比较其发病数、粗率、中国与世界标化发病率(简称中... 目的:分析食管癌高低发区贲门癌发病的特点和异同,为贲门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1988-2007年食管癌低发区广东中山市与高发区河北磁县全人群肿瘤登记中的贲门癌发病资料,比较其发病数、粗率、中国与世界标化发病率(简称中标率与世标率)、构成比和发病趋势等指标。结果:1988-2007年广东中山与河北磁县贲门癌世标发病率分别为0.50/105和23.87/105,磁县发病远高于中山,是中山的47.74倍,两地贲门癌发病均呈上升趋势,尤以河北磁县显著。此外,广东中山市贲门癌男女发病数比例高于河北磁县。结论:虽然期间两地贲门癌发病均呈上升趋势,但其贲门癌发病存在显著差异,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磁县贲门癌发病远高于食管癌低发区广东中山,且其发病趋势与食管癌相反,而中山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肿瘤 发病 食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危重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崇慧 谢钢 +4 位作者 张励庭 宁晔 尹刚 连丽虹 吴美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65-967,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对急性危重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01~2007-12期间住院的25例诊断AMI并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在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对急性危重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01~2007-12期间住院的25例诊断AMI并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在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均在ECMO支持下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成功行PCI,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20例血流达到TIMI3级,5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血流TIMI0~2级)。急诊介入术中无一例死亡,介入治疗术后住院期内死亡7例,住院期间总的死亡率为28%(7/25)。结论ECMO支持使高危AMI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为高危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赢得了时间,明显提高了危重AMI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肽L-4F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应如 袁勇 +4 位作者 秦亚飞 冯力 田迪 郭志刚 李明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1(ApoA-1)模拟肽L-4F(L-4F)与辛伐他汀比较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8周龄雄性ApoE-/-小鼠,分为3组:①动脉粥样硬化组:...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1(ApoA-1)模拟肽L-4F(L-4F)与辛伐他汀比较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8周龄雄性ApoE-/-小鼠,分为3组:①动脉粥样硬化组:以单纯高脂饮食;②辛伐他汀组:高脂饮食基础上予辛伐他汀治疗;③L-4F组:高脂饮食基础上予L-4F治疗。在实验第16周末取标本。用自动生化仪测定小鼠血脂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poA-1浓度;油红O染色分析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同时用液闪计数仪检测胆固醇流出率;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标记法(Westernblot)分析肝脏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l)、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I(ABCGl)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6周末血脂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而L-4F组较动脉粥样硬化组的ApoA-1水平明显升高(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胆固醇流出率:L-4F组与辛伐他汀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胆固醇流出率均增高(P〈0.001),而辛伐他汀组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胆固醇流出率也增高(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辛伐他汀组、L-4F组斑块面积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脏3种蛋白的表达:辛伐他汀组较动脉粥样硬化组ABCAl、ABCGl蛋白表达增加(P〈0.001),L-4F组较动脉粥样硬化组ABCAl、SR—BI和ABCGl蛋白表达增加(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4F可能通过上调肝脏ABCAl、SR—BI和ABCGl的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有效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流出率 载脂蛋白A-1模拟肽 高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与AGTR1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艳香 朱峰 +3 位作者 廖玉华 陶军 袁勇 王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AT1-AAs)产生与AT1受体基因AGTR1多态性及单倍型间的关联性。方法:随机抽取394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血样标本,采用ELISA法对血清进行AT1-AAs检测并将其分为抗体阳性和阴性两组;同时...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AT1-AAs)产生与AT1受体基因AGTR1多态性及单倍型间的关联性。方法:随机抽取394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血样标本,采用ELISA法对血清进行AT1-AAs检测并将其分为抗体阳性和阴性两组;同时,用试剂盒提取血细胞基因组DNA。运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基因AGTR1中rs1492078、rs12721226、rs1064533、rs5186及rs3804005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行基因表型频率统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经校正协调变量后,比较抗体阴性和阳性组中上述各点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单倍型分析后发现含htSNP的单倍型[A-A-T]和[G-C-T]其发生频率在两组间具有明显差异,其P值分别是0.032和0.014。结论:AT1受体基因AGTR1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AT1-AAs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1受体 自身抗体 AGTR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炎综合治疗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6
18
作者 欧结艳 黄锡坤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451-452,共2页
目的探讨及评价面神经炎经综合治疗及同时实施充分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面神经炎患者72例,予以综合治疗的同时实施周密的护理措施,并积极指导患者进行瘫痪面肌锻炼。结果72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及后遗症减少,面部功能康复时间缩短... 目的探讨及评价面神经炎经综合治疗及同时实施充分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面神经炎患者72例,予以综合治疗的同时实施周密的护理措施,并积极指导患者进行瘫痪面肌锻炼。结果72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及后遗症减少,面部功能康复时间缩短,从而缩短住院时间。结论面神经炎患者进行针灸治疗配合综合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面部功能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综合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口腔颌面部狗咬伤的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同韩 刘晓玲 +3 位作者 吴纪楠 陈觉尧 苏葵 郑巧仪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8期510-514,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口腔颌面部狗咬伤的治疗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狗咬伤口腔颌面部的19例儿童患者行一期清创缝合,同时给予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人源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并使用阿莫西林... 目的总结儿童口腔颌面部狗咬伤的治疗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狗咬伤口腔颌面部的19例儿童患者行一期清创缝合,同时给予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人源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炎治疗,并进行随访及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儿童患者,经过治疗后18例一期愈合,1例二期愈合,随访半年至7年半,患儿面容恢复较好、未发生狂犬病。结论对于狗咬伤口腔颌面部患儿的治疗,一期清创缝合减轻了术后瘢痕,有利于面容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咬伤 颌面部外伤 儿童 清创术 一期缝合 狂犬病 疫苗 被动免疫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残存肾功能的保护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菅宏蕴 周再生 崔惠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7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能否延缓腹膜透析患者残存肾功能(RRF)的丢失及对其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50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对照组。缬沙坦组予缬沙坦80~160mg/d。所有患者每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能否延缓腹膜透析患者残存肾功能(RRF)的丢失及对其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50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对照组。缬沙坦组予缬沙坦80~160mg/d。所有患者每3个月行残存肾功能测定(RRF)及CRP检测,研究前后检测Kt/V、肌酐清除率(CCL)、血钾、血红蛋白,并记录血压和24h尿量。结果研究结束时,缬沙坦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血红蛋白、血钾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缬沙坦组CCL(单位:L/w/1.73m2)高于对照组,但对照组较缬沙坦组减少明显(P<0.05)。前6个月两组RRF都明显下降,6个月后缬沙坦组下降变缓,研究结束时缬沙坦组RRF较对照组高(P<0.05)。而从第3个月时研究组较缬沙坦组CRP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长期使用缬沙坦可以延缓腹透患者的残存肾功能的丢失及降低腹透患者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缬沙坦 残存肾功能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