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分析
1
作者 韩蕊 钟伟 刘裔军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B09期60-61,共2页
目的分析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前的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困难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用加温37℃生理盐水反复洗涤淋巴瘤患者红细胞5次,经在56℃条件下进行放散试验,以及在4℃条件下进行血清吸收试验... 目的分析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前的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困难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用加温37℃生理盐水反复洗涤淋巴瘤患者红细胞5次,经在56℃条件下进行放散试验,以及在4℃条件下进行血清吸收试验处理后,再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经洗涤红细胞及放散吸收试验等处理后,ABO正反定型相符,交叉配血相容。结论吸收放散试验可排除淋巴瘤患者同种抗体的干扰,确定患者存在自身冷抗体,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oombs’试验 吸收放散试验 同种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对肿瘤患者多临床检验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翁雪姿 莫洲沛 +2 位作者 梁永能 柯妙拉 林文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对肿瘤手术患者多临床检验指标及预后的影响,以便为有效干预大量输血引起的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肿瘤切除术且术中输注红细胞>10 U的20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输血量... 目的探讨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对肿瘤手术患者多临床检验指标及预后的影响,以便为有效干预大量输血引起的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肿瘤切除术且术中输注红细胞>10 U的20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输血量不同分为A组:10~15 U,144人;B组:>15~25 U,48人;C组:>25 U,16人。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凝血、电解质、血小板计数指标数据及短期预后的情况。结果A、B、C 3个组大量输血(量)不同肿瘤手术患者术前ALT、AST、TBIL相近(P>0.05);AST(U/L)手术前后比较:105.33±238.18 vs 113.50±185.04 vs 291.25±457.33(P<0.05);术后PT(s)为14.12±2.10、14.79±2.67、16.10±4.06,INR为1.25±0.20、1.31±0.26、1.44±0.38,APTT(s)为30.52±5.63、34.57±12.80、34.80±10.49,均较术前明显延长(P<0.05);Plt(×10;/L)为142.32±70.07、100.04±57.50、85.40±41.10,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血清K^(+)、Ca^(2+)明显降低,Na^(+)、Cl^(-)明显升高,pH值降低(P<0.05);住院时间(d)为17.74±14.83 vs 20.92±17.69 vs 33.73±34.62(P<0.05),病死率(%)为2.8(4/144)vs 6.3(3/48)vs 18.8(3/16)(P<0.05)。结论肿瘤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障碍或与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及其导致的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有关;红细胞输注量越大,患者的这些临床检测指标越异常、住院时间越长,短期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大量输血 肿瘤患者 红细胞输注量 肝功能 凝血功能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输血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文力 《医师在线》 2025年第2期84-86,共3页
近年来,肿瘤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恶性肿瘤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贫血的症状,部分患者需要输血进行纠正,因此输血是恶性肿瘤患者重要的支持治疗手段,可为患者的其他治疗提供有利... 近年来,肿瘤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恶性肿瘤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贫血的症状,部分患者需要输血进行纠正,因此输血是恶性肿瘤患者重要的支持治疗手段,可为患者的其他治疗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但输血易导致肿瘤患者机体出现免疫抑制紊乱现象,诱发肿瘤细胞增殖、扩散、转移或复发,使病情加剧。目前,临床上对于输血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输血与肿瘤转移、复发的关系仍是临床研究的难点问题。本文通过综述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机制的影响,以及输血与肿瘤转移、复发等发展预后的关系,为肿瘤患者的输血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肿瘤 恶性肿瘤 发生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韩蕊 林文前 +6 位作者 刘裔军 刘万里 陈文力 翁雪姿 陈琦 张明娟 柯妙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行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450例次血小板输注化疗患者,通过测定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或判断出血症状是否改善,将其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行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450例次血小板输注化疗患者,通过测定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或判断出血症状是否改善,将其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并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有无发热、化疗次数、化疗药种类数量、是否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抗体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450例次血小板输注患者,有效率74.9%(337/450),无效率25.1%(113/450)。比较2组性别、KPS评分、是否发热等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效组中年龄、化疗次数、化疗药种类数量、应用rhTPO、输注次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阳性等与有效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2岁、化疗次数>6次、化疗药种类数量>2类、HLA抗体阳性是影响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既与化疗疗程、化疗药物种类、联合用药有关,也涉及免疫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输注无效 人类白细胞抗原 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项目在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田丽贞 曹进 +1 位作者 张明娟 陈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645-1646,1650,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液凝血项目与肿瘤治疗效果、预后的关系。方法 297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60个月,每例患者治疗前分别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液凝血项目与肿瘤治疗效果、预后的关系。方法 297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60个月,每例患者治疗前分别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结果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T危险比(HR)为1.825、肿瘤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与宫颈癌的预后相关。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低PT组(<10.7s)的生存期明显长于高PT组(≥10.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PT水平是宫颈癌潜在的独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亚型的血型鉴定与安全输血 被引量:8
6
作者 韩蕊 刘裔军 张明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14期2446-2448,共3页
输血是临床上作为治疗或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而血型鉴定是实施输血治疗的首要步骤。在实际血型鉴定过程中,本文发现A亚型占ABO亚型血型者居多,其A抗原的表达较正常红细胞弱致正定型弱凝集,或者混合视野,或者血型正反不相符等一系列有别... 输血是临床上作为治疗或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而血型鉴定是实施输血治疗的首要步骤。在实际血型鉴定过程中,本文发现A亚型占ABO亚型血型者居多,其A抗原的表达较正常红细胞弱致正定型弱凝集,或者混合视野,或者血型正反不相符等一系列有别于常见的ABO血型的血清学特征。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否属于A亚型、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如抗-A1),及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亚型血型 血型鉴定 血型血清学 安全输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