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海淇澳岛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特点及其资源利用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黎明 陈日强 +5 位作者 郭兴 马英 李永泉 郭微 廖文波 王龙远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对珠海淇澳岛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统计,发现淇澳岛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有34科58属90种,科、属、种数分别占广东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总数的60.7%、41.7%、19.4%;优势科主要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凤尾蕨科Pteri...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对珠海淇澳岛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统计,发现淇澳岛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有34科58属90种,科、属、种数分别占广东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总数的60.7%、41.7%、19.4%;优势科主要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石松科Lycopodiaceae和卷柏科Selaginellaceae等;优势属有凤尾蕨属Pteris、石松属Lycopodium、卷柏属Selaginella和铁角蕨属Asplenium等。珍稀濒危保护野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和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地理成分分析发现科、属、种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这与淇澳岛地处亚热带的地理位置相吻合。资源利用分析发现淇澳岛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种类达43种,利用方式以药用和园林绿化与观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市 淇澳岛 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植物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酶及其在噬菌体包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宋少云 贾艳华 +1 位作者 祝心舟 庞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45,共6页
噬菌体的末端酶是一类寡聚体多功能蛋白,由大小亚基组成,在噬菌体DNA包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大亚基是多功能酶,在包装中起主要作用;小亚基与基因组特异性结合,引导包装进程的进行。综述末端酶定位、结构和功能以及在噬菌体包装过程中的... 噬菌体的末端酶是一类寡聚体多功能蛋白,由大小亚基组成,在噬菌体DNA包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大亚基是多功能酶,在包装中起主要作用;小亚基与基因组特异性结合,引导包装进程的进行。综述末端酶定位、结构和功能以及在噬菌体包装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末端酶 包装 寡聚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内伶仃岛山蒲桃+红鳞蒲桃-小果柿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薇 朱丽萍 +3 位作者 汪春燕 吴荣恩 刘佳 凡强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2期173-181,共9页
深圳内伶仃岛位于珠江口,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且位于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以内伶仃岛尖峰山的山蒲桃+红鳞蒲桃-小果柿群落为对象,通过设置典型样地2400 m2开展野外调查和群落学研究。结果表明:(1)该样地共有... 深圳内伶仃岛位于珠江口,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且位于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以内伶仃岛尖峰山的山蒲桃+红鳞蒲桃-小果柿群落为对象,通过设置典型样地2400 m2开展野外调查和群落学研究。结果表明:(1)该样地共有维管植物46科79属102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7属8种,种子植物40科72属94种。群落优势科与表征科以樟科、大戟科、番荔枝科、芸香科、茜草科、棕榈科等为主,显示具较强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性质;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以热带属占优势,共有61属,占88.40%;温带仅占11.60%。(2)群落乔木层主要优势乔木有:山蒲桃、红鳞蒲桃、短序润楠、刺葵、白背槭等,重要值依次为:16.72%、9.79%、7.44%、6.18%、4.80%。灌木层主要以小果柿占绝对优势,这是一个重要的岛屿性特征种。(3)乔木层优势种群年龄结构以IV级、V级立木占优,群落处于中期演替阶段,种群竞争活跃;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H′=3.64,Simpson指数D=0.95,Pielou均匀度指数Jsw=0.79,Margalef丰富度指数(D′)=13.32。在整体上,该群落是一个保存良好的中生性常绿阔叶林,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主要种群偏向集群分布,亦为典型的南亚热带地带性群落,处于演替的活跃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内伶仃岛 山蒲桃 红鳞蒲桃 小果柿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内伶仃岛白桂木群落结构及其演替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谭维政 徐华林 +3 位作者 陈艺敏 赵万义 昝启杰 廖文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5,共7页
【目的】揭示内伶仃岛植被的演替,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内伶仃岛白桂木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地理成分性质以及物种多样性等,... 【目的】揭示内伶仃岛植被的演替,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内伶仃岛白桂木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地理成分性质以及物种多样性等,并且与其他3个热带或中亚热带植物群落进行比较。【结果】该群落共有维管植物73种,隶属于40科61属,其中蕨类植物有4科4属4种,种子植物有36科57属69种。种类组成以热带分布属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达98.18%,具有南亚热带成分向热带成分过渡的性质。群落垂直结构较明显,乔木层优势种主要有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白桂木、假柿木姜子Litsea monopetala和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等,其重要值依次为43.86、31.64、12.75和10.39;灌木层则以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和九节Psychotria rubra为主;层间藤本植物亦十分发达。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皆为聚群分布,年龄结构以II级(DBH<2.5 cm)和III级(2.5 cm≤DBH<7.5 cm)立木占绝大多数,属增长型种群,但白桂木种群为衰退型种群。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E)=0.9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3.27,Pielou均匀度指数(EH)=0.84。【结论】内伶仃岛白桂木群落是一个处于群落演替中期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桂木群落 珍稀濒危种 物种多样性 内伶仃岛 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大围山和八面山香果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演替动态比较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明月 刘楠楠 +2 位作者 刘佳 王蕾 廖文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03-1615,共13页
选取湖南大围山和八面山3处典型的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群落,通过分析香果树种群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年龄结构,绘制生命表和生存曲线图,并与其他不同地区3处香果树群落进行比较,探讨不同纬度、不同立地生境对香果树种群的年... 选取湖南大围山和八面山3处典型的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群落,通过分析香果树种群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年龄结构,绘制生命表和生存曲线图,并与其他不同地区3处香果树群落进行比较,探讨不同纬度、不同立地生境对香果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演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围山上游香果树群落的优势种群为多脉榆(Ulmus castaneifolia)、香果树和青钱柳(Cyclocaryapaliuru);大围山下游香果树群落的优势种群为黄檀(Dalbergia hupeana)、香果树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八面山香果树群落的优势种群为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香果树和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2)大围山上游香果树群落共有维管植物60科96属118种,大围山下游香果树群落共有维管植物76科120属163种,大围山上游和下游香果树群落地理成分均表现为温带成分高于热带成分;八面山香果树群落共有维管植物61科95属108种,地理成分表明热带成分高于温带成分。(3)根据年龄结构和生存分析,香果树种群在不同的群落中所处演替阶段不同,大围山上游为衰退型种群,大围山下游为稳定型种群,八面山为增长型种群,均具有代表性。(4)经分析对比,纬度位置、岩石裸露度、郁闭度、群落内优势种群的生长状况和人为破坏程度等是影响香果树种群生长趋势的因素,建议对大围山的2个香果树群落应加强后续监测,并参照八面山的香果树种群生存状况针对岩石裸露度、郁闭度等进行适当人工干扰和管理,以保障香果树种群的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物种多样性 年龄结构 演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淇澳岛海岸带红鳞蒲桃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黎明 陈日强 +4 位作者 李永泉 郭微 凡强 廖文波 王龙远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2期47-54,共8页
对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以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占优势的海岸带地带性植物群落进行了样方调查和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该群落为典型的海岸带次生林群落,群落外貌四季常绿,林冠起伏明显而连续,乔木层优势种为红鳞蒲桃、山蒲桃Syzy... 对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以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占优势的海岸带地带性植物群落进行了样方调查和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该群落为典型的海岸带次生林群落,群落外貌四季常绿,林冠起伏明显而连续,乔木层优势种为红鳞蒲桃、山蒲桃Syzygium levinei和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2)该群落共有维管植物36科59属67种,种类组成以典型南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3)年龄结构分析显示红鳞蒲桃和山蒲桃种群更新困难,而山油柑和榕树Ficus microcarpa种群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表明群落虽暂时处于稳定状态,但随着群落的发展,乔木层红鳞蒲桃和山蒲桃将被山油柑和榕树替代;(4)种群频度分析结果与Raunkiaer频度定律相一致;(5)物种多样性分析发现Simpson多样性指数SP=0.8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W=3.12,Pielou均匀度指数P=0.74,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低于邻近地区类似植物群落。研究显示淇澳岛红鳞蒲桃群落虽暂时处于稳定状态,但建群种更新乏力,人类活动对群落造成持续的干扰,导致群落生物多样性较低。建议加强淇澳岛海岸带植被群落的保护工作,措施包括加强监测,人工干预促进群落建群种更新,从而促使群落生物多样性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 淇澳岛 海岸带 红鳞蒲桃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ZD02信号降解酶基因aiiA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丁贤 孙威文 +3 位作者 张殿昌 翁雄 林黑着 周世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56-2061,共6页
根据细菌群体感应信号降解酶(AiiA)基因设计简并引物,从海洋微生物ZD02基因组中扩增编码AiiA的基因aiiA,筛选其阳性克隆,测序后分析其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筛选到的阳性克隆ZD02-aiiA序列全长753bp(Genbank登录号:KC756214),存在一个开... 根据细菌群体感应信号降解酶(AiiA)基因设计简并引物,从海洋微生物ZD02基因组中扩增编码AiiA的基因aiiA,筛选其阳性克隆,测序后分析其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筛选到的阳性克隆ZD02-aiiA序列全长753bp(Genbank登录号:KC756214),存在一个开放阅读框(ORF),编码由2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预测分子量为28.1kDa,蛋白等电点为4.78。由该序列推导得到的氨基酸残基序列含有一个保守结构域(Lactamase-B)(34AA~235AA),并预测了AiiA的三级结构。以上研究为该序列的重组表达及其相关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群体感应信号降解酶 AIIA基因
原文传递
基于模板的蛋白质结构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黄俊峰 段鹏 吴文言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7,共10页
基于模板的蛋白结构预测和不依赖模板的蛋白结构预测是计算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两种方法,前者由于具有快速和较高准确性的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模板的结构预测是通过寻找与目标蛋白序列相似并且有实验测定的结构作为模板,进... 基于模板的蛋白结构预测和不依赖模板的蛋白结构预测是计算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两种方法,前者由于具有快速和较高准确性的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模板的结构预测是通过寻找与目标蛋白序列相似并且有实验测定的结构作为模板,进而构建目标序列的结构模型的方法。文章详细综述了基于模板的结构预测方法的步骤、关键环节,并对影响结构预测精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板的蛋白结构预测 序列比对 结构精修 结构模型筛选
原文传递
植物鞘脂结构、代谢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戴光义 王铃艳 +2 位作者 黄骊群 郑萍 姚楠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48-1762,共15页
鞘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结构成分之一,也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自噬、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以及各种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中鉴定到许多鞘脂代谢途径中起关键... 鞘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结构成分之一,也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自噬、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以及各种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中鉴定到许多鞘脂代谢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酶,本文综述了植物鞘脂的代谢调控以及鞘脂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鞘脂 鞘氨醇 神经酰胺 逆境胁迫
原文传递
鞘脂在介导内质网应激反应中的作用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俭 鲍赫楠 +5 位作者 黄骊群 陈奕里 王瑞华 王铃艳 曾鸿运 姚楠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9,共9页
鞘脂不仅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也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在动植物和酵母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质网是细胞内负责蛋白合成、折叠、修饰和转运的细胞器,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聚集内质网腔内会引发内质网应激... 鞘脂不仅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也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在动植物和酵母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质网是细胞内负责蛋白合成、折叠、修饰和转运的细胞器,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聚集内质网腔内会引发内质网应激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动物和酵母中,鞘脂对内质网应激反应具有调节作用。然而在植物中,鞘脂与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关系还不清楚。确定植物鞘脂与内质网应激反应之间的作用关系,将极大推动鞘脂在植物抗性反应中的功能研究。本文综述了鞘脂的代谢调控以及鞘脂在内质网应激反应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脂 内质网 内质网应激反应 未折叠蛋白反应 内质网相关降解途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