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响应面与重要性抽样的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程晔 周翠英 +1 位作者 文建华 黄林冲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3-1269,共7页
由于功能函数非线性强且难以显式表达,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以往多采用响应面方法解决,但其求解的可靠度指标为几何可靠度。阐明几何可靠度与一般可靠度的实质和两者之间的差异,指出对于功能函数非线性较强的岩土工程问题,采用几何可靠度... 由于功能函数非线性强且难以显式表达,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以往多采用响应面方法解决,但其求解的可靠度指标为几何可靠度。阐明几何可靠度与一般可靠度的实质和两者之间的差异,指出对于功能函数非线性较强的岩土工程问题,采用几何可靠度指标存在较大误差,需进行改进。然后引入V空间重要抽样方法将基本变量随机空间通过Rosenblatt变换和线性正交变换转换至V空间,在响应面方法得到岩土工程的设计验算点及其附近的响应面的基础上,采用重要性抽样方法求解岩土工程可靠度。几个数值算例和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精度较高,适用于非线性强的岩土工程可靠度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几何可靠度指标 响应面方法 MONTE Carlo法 重要性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和集对理论的堤防工程安全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亚莲 胡建平 周翠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6-98,73,共4页
针对堤防工程为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熵与模糊集对分析理论相耦合,构建了基于熵权的模糊集对分析安全评价模型,以广东省北江大堤为例,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熵权,并集对分析了样本各指标的同一、差异、对立,根据计算的联系度按集... 针对堤防工程为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熵与模糊集对分析理论相耦合,构建了基于熵权的模糊集对分析安全评价模型,以广东省北江大堤为例,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熵权,并集对分析了样本各指标的同一、差异、对立,根据计算的联系度按集对分析评价原则安全评价了各样本,为堤防工程安全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集对理论 堤防工程 安全评价模型 Set Pair Analysis Information Entropy Based 模糊集对分析 集对分析理论 评价指标 样本 熵权 评价原则 计算 防洪体系 北江大堤 新途径 联系度 广东省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酶的固土技术在香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戴北冰 徐锴 +3 位作者 杨峻 谭国焕 邓蕴桥 黄景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35-1742,共8页
传统加固土体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土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性能掺合剂使之成为一种强度较高的复合土体,但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养护时间,且不经济。利用一种新型实用的生物酶固化技术,针对香港地区3种常见的海洋黏土、完全风化花岗岩和完全风化... 传统加固土体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土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性能掺合剂使之成为一种强度较高的复合土体,但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养护时间,且不经济。利用一种新型实用的生物酶固化技术,针对香港地区3种常见的海洋黏土、完全风化花岗岩和完全风化凝灰岩,开展了土体加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酶对海洋土的加固效果最好,强度增加最高可达20%,而生物酶对完全风化花岗岩的加固效果则不太理想,抗剪强度指标只有少许改变。此外,海洋土和完全风化凝灰岩的压缩性因为生物酶的作用反而有所增强。最后,从微观上分析了生物酶固土作用的本质,指出固土效果主要缘自于生物酶分子与土中的黏土矿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的胶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固土技术 抗剪强度 压缩系数 微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酯类材料砂土改良及工程护坡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翠英 赵珊珊 +1 位作者 杨旭 刘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828-4837,共10页
为提高砂土边坡的稳定性并实现生态护坡,采用生态酯类材料--纳米水性黏合剂对砂土进行改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和热重法分别对纳米水性黏合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热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通过设计并开展不同纳米水性黏合剂掺入... 为提高砂土边坡的稳定性并实现生态护坡,采用生态酯类材料--纳米水性黏合剂对砂土进行改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和热重法分别对纳米水性黏合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热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通过设计并开展不同纳米水性黏合剂掺入量条件下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砂土的强度改良效果与规律;通过崩解试验和边坡冲刷模型试验,研究了砂土的遇水稳定性和坡面抗冲刷能力的改良效果与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砂土改良及生态护坡机制。结果表明,纳米水性黏合剂能提高砂土的强度、水稳定性及坡面抗冲刷能力。随黏合剂掺入量的增加,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增大,黏聚力的增加幅度可达46%~77%,而内摩擦角变化较小;砂土的崩解系数和峰值崩解速率减小,最大崩解速率出现的时间越发滞后;坡面冲刷率降低约68%~86%。边坡防护工程实际应用效果表明,纳米水性黏合剂的固土效果好,作用时间长,促进植被生长,实现了边坡的长效生态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酯类材料 砂土 水稳定性 抗冲刷 植被生长 生态护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高压三轴试验机的液压加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莫有堂 周翠英 +1 位作者 刘镇 陆仪启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6-343,共8页
为模拟岩体地应力与环境水等赋存条件,需开发一套能模拟多种溶液环境的岩石高压三轴试验机。设计了一套同时驱动四压力室的高压液压系统,并对该试验系统的增压方法、连接结构密封、溶液隔离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级增压结构,为... 为模拟岩体地应力与环境水等赋存条件,需开发一套能模拟多种溶液环境的岩石高压三轴试验机。设计了一套同时驱动四压力室的高压液压系统,并对该试验系统的增压方法、连接结构密封、溶液隔离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级增压结构,为系统提供超高围压;提出T型-斜面密封圈结构设计,增强结构连接处静态密封性能;并设计安装管道隔离膜,将压力室赋存溶液与增压缸相隔离。最后提出采用同等控制结构增强系统同步性能以及使用自适应Fuzzy-PID控制算法增强系统稳定性,并通过MATLAB/Sim-Hydraulic液压仿真模块对所设计的液压加载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分别分析了自适应Fuzzy-PID算法下同等控制与主从控制液压缸的响应速度,并对比了PID控制和自适应Fuzzy-PID控制下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研究为类似岩石高压三轴试验机液压加载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液压系统 Sim-Hydraulic仿真 系统密封 自适应Fuzzy-PID控制 同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饱水试验与软化临界现象研究 被引量:65
6
作者 周翠英 朱凤贤 张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09-1715,共7页
针对华南地区广为分布的"红层"软岩遇水软化问题,选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典型软岩为研究对象,在软岩饱水软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自组织临界性"理论深入分析了软化试验中的临界现象,结合软岩物理力学性质、微... 针对华南地区广为分布的"红层"软岩遇水软化问题,选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典型软岩为研究对象,在软岩饱水软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自组织临界性"理论深入分析了软化试验中的临界现象,结合软岩物理力学性质、微观结构以及水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的试验结果,得出:在饱水3个月和6个月时,对应于所研究软岩软化的临界时间点,其物理、力学性质与水溶液离子浓度的变化在前3个月内变化幅度较大,3个月后较为平缓,并可能出现波动,6个月后开始趋于稳定;而其微观结构变化满足1~3个月变化较小,3~6个月自行调整而趋于有序,6个月之后结构类型完全改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软岩系统自组织临界现象中最显著的两个特征:自组织性和临界特性,并从系统演化的角度探讨了饱水软岩系统中一种具有一定稳定性的非平衡自组织有序结构的产生过程,给出了水作用下软岩工程特性变异达到稳定的临界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饱水试验 软化 临界现象 自组织临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隧道施工中新建隧道周围复合地层与间距对既有隧道的沉降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镇 房明 +1 位作者 周翠英 史海欧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6-741,共6页
沿海地区特别是广州地区地铁建设多在复合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很难控制,如何防止大面积的地层沉降,保证既有建(构)物安全成为施工难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复合地层盾构施工的地质概化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交叉... 沿海地区特别是广州地区地铁建设多在复合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很难控制,如何防止大面积的地层沉降,保证既有建(构)物安全成为施工难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复合地层盾构施工的地质概化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交叉隧道盾构施工进行了建模分析,研究了不同的复合地层类型及不同的覆土厚度与间距下,新建隧道盾构正交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隧道在近似均一土层中下穿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沉降最大,上软下硬地层次之,长距离硬岩段最小,沉降随土层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既有隧道沉降随覆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隧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当间距小于2倍衬砌外径时,既有隧道沉降较大,存在损坏的危险。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沉降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隧道 复合地层 盾构下穿施工 三维有限元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缩减样本窗口的响应面重构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程晔 周翠英 +1 位作者 黄林冲 文建华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9-704,共6页
具有隐式功能函数的复杂结构可靠度分析常采用响应面方法。对于功能函数非线性程度较高的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响应面迭代重构问题,由于一般响应面方法样本窗口过大,导致迭代分析精度难以提高。本文提出了响应面重构中样本窗口的确定原则,... 具有隐式功能函数的复杂结构可靠度分析常采用响应面方法。对于功能函数非线性程度较高的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响应面迭代重构问题,由于一般响应面方法样本窗口过大,导致迭代分析精度难以提高。本文提出了响应面重构中样本窗口的确定原则,并建立了结构可靠度分析的缩减窗口序列响应面重构方法。多个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迭代收敛迅速,计算精度较高,应用过程简单,特别是对于非线性程度较高的隐式可靠度分析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可靠度 响应面方法 重构 功能函数 缩减 样本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层软岩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的配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9
作者 杨旭 苏定立 +2 位作者 周斌 刘镇 周翠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31-2237,共7页
相似模型试验是研究红层软岩工程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相似材料的正确选择与合理配比。针对红层软岩遇水极易软化的特性,在传统相似材料配比基础上添加生石灰,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开展了相似材料配比试验,以骨料中... 相似模型试验是研究红层软岩工程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相似材料的正确选择与合理配比。针对红层软岩遇水极易软化的特性,在传统相似材料配比基础上添加生石灰,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开展了相似材料配比试验,以骨料中铁粉与钡粉质量比例、铁粉与钡粉总质量中铁粉的质量比例、石膏质量、生石灰质量为4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了5个取值水平,共制作25组、610个试样。每组试样均测试了其软化系数、密度、无侧限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等物理力学参数,并研究了这些参数随上述4个因素取值水平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最后,基于上述结果,配制了3种典型的软岩相似材料,并分别开展了真实软岩材料的饱水软化平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配比方案所配相似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可基本满足软岩相似模型试验的要求;(2)相似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变化规律明显,便于通过调节其配比模拟不同软岩材料;(3)三组对比试验中相似材料饱水软化系数与真实软岩具有较高吻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软岩 相似模型 相似材料 配比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荷载作用下软土压缩模量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翠英 林春秀 +1 位作者 林鲁生 杨锡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040-2044,共5页
在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评价和变形计算中,压缩模量是一个重要的土性参数,目前一般是通过室内侧限压缩试验曲线得到,通常是一个常数。实际上,压缩模量在地基固结过程中会随着土体固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因此,探讨外荷载作用下软土压缩模量... 在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评价和变形计算中,压缩模量是一个重要的土性参数,目前一般是通过室内侧限压缩试验曲线得到,通常是一个常数。实际上,压缩模量在地基固结过程中会随着土体固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因此,探讨外荷载作用下软土压缩模量的变化规律显得十分必要。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某高速公路代表性软土地基为研究对象,采集天然状态和超载预压后两种状态的淤泥质土样,分别开展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室内固结试验,通过分析比较两种状态土样的试验数据,得出了两种状态下淤泥质土压缩模量随压力变化的定量关系和压缩模量随压力及时间演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天然状态和超载预压后的淤泥质土样在室内再压缩前后的微观结构图像,分析了两种状态下淤泥质土压缩模量随压力和时间演化的机理。从而为软土变形计算的参数合理取值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且对软基堆载预压过程中控制加荷速率和分级荷载的大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压缩模量 固结试验 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隧道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86
11
作者 房明 刘镇 +1 位作者 周翠英 史海欧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7-72,共6页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新建隧道盾构下穿施工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新建隧道盾构正交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位移、应力的影响;进而探讨了不同的隧道覆土厚度、隧道间相对距离及土体强度下,新建隧道盾构正交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位移的影...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新建隧道盾构下穿施工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新建隧道盾构正交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位移、应力的影响;进而探讨了不同的隧道覆土厚度、隧道间相对距离及土体强度下,新建隧道盾构正交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隧道盾构正交下穿施工引起既有隧道位移方向朝向新建隧道方向发展,既有隧道位移以纵向沉降为主,沉降曲线符合正态分布;盾构下穿引起的既有隧道正应力变化较大;隧道覆土厚度、隧道间相对距离和土体强度对隧道间相互作用有较大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隧道 盾构 下穿 三维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大小对颗粒材料力学行为影响初探 被引量:16
12
作者 戴北冰 杨峻 周翠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78-1884,共7页
利用一种特殊颗粒材料-玻璃珠进行了一系列室内直剪试验,研究颗粒大小对颗粒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试验一共考虑了3条近乎平行的级配曲线和4种颗粒摩擦情况:干燥状态、水浸润状态、水淹没状态和油浸润状态。试验结果表明,颗粒大小对颗粒... 利用一种特殊颗粒材料-玻璃珠进行了一系列室内直剪试验,研究颗粒大小对颗粒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试验一共考虑了3条近乎平行的级配曲线和4种颗粒摩擦情况:干燥状态、水浸润状态、水淹没状态和油浸润状态。试验结果表明,颗粒大小对颗粒材料的力学行为有显著影响,剪胀性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强。为考虑颗粒大小对剪胀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剪胀关系式。在该剪胀关系式中,剪胀系数为依赖于颗粒大小和颗粒摩擦等颗粒基本性质的变量。试验研究同时表明临界状态摩擦角随着颗粒大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从颗粒细观运动的角度提出了颗粒滑动的功能模型,推导出了功能方程,并以此揭示了颗粒大小对临界状态摩擦角影响的细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大小 直剪试验 剪胀关系 临界状态 功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变形失稳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破坏判据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镇 周翠英 房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887-3893,共7页
隧道变形失稳过程与破坏判据研究是地下工程的热点与难点之一。运用协同学与混沌动力学,分析了隧道变形失稳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演化特征,并将其划分为平衡、非平衡线性、非平衡非线性等3个演化阶段;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研究了整个隧道系... 隧道变形失稳过程与破坏判据研究是地下工程的热点与难点之一。运用协同学与混沌动力学,分析了隧道变形失稳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演化特征,并将其划分为平衡、非平衡线性、非平衡非线性等3个演化阶段;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研究了整个隧道系统的涨落关联机制,建立了隧道变形失稳的动力学演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大数据量(≥3000)与小数据量(<3000)条件下稳定性演化过程的动力学判别准则。结合隧道变形失稳的阶段性特征,建立了其破坏的混沌动力学判据。将以上研究应用于广州地铁某立体交叉隧道的稳定性分析中,验证了该动力学演化模型与判据的合理可靠性,对隧道稳定性状态的判别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变形失稳 非线性动力学 演化模型 破坏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应力作用下软岩细观结构摩擦接触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翠英 李伟科 +1 位作者 向中明 黎杰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58-2466,共9页
针对我国南方地区红层软岩变形破坏特点,在典型软岩细观结构显微观察试验基础上,概化出其细观结构模型,据此探讨软岩骨架颗粒摩擦接触关系,包括直接和间接摩擦接触两种关系:(1)直接摩擦接触分为静摩擦接触和动摩擦接触两个过程考虑,静... 针对我国南方地区红层软岩变形破坏特点,在典型软岩细观结构显微观察试验基础上,概化出其细观结构模型,据此探讨软岩骨架颗粒摩擦接触关系,包括直接和间接摩擦接触两种关系:(1)直接摩擦接触分为静摩擦接触和动摩擦接触两个过程考虑,静摩擦接触中的最大静摩擦系数会随着实际接触面积、法向荷载、停留时间增大而增大;动摩擦接触中的动摩擦系数则随着速度突然增大而增大。(2)间接摩擦接触作用主要体现在黏土矿物的抗剪强度上,其主要由充填其间的黏土矿物颗粒间的摩擦系数和黏结强度决定。在此基础上,研究水对软岩骨架颗粒摩擦的弱化作用:水的弱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骨架颗粒接触应力的改变和黏土矿物本身的弱化效应,具体表现为水作用下骨架颗粒与黏土矿物间的接触应力降低、黏土矿物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这一弱化效应将有效降低软岩骨架颗粒间的摩擦力,从而造成软岩结构强度降低,使得破坏过程更容易发生。以上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软岩三轴压缩试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水-应力作用 细观结构 摩擦接触 遇水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开裂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巍 刘镇 +1 位作者 戴北冰 周翠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0-134,共5页
立足于直接求解压力隧洞设计所关注的衬砌裂缝条数和裂缝宽度,同时考虑混凝土衬砌的开裂、钢筋的作用、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滑移以及围岩的作用,建立了压力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开裂的数值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采用该计算程序... 立足于直接求解压力隧洞设计所关注的衬砌裂缝条数和裂缝宽度,同时考虑混凝土衬砌的开裂、钢筋的作用、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滑移以及围岩的作用,建立了压力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开裂的数值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采用该计算程序对压力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开裂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钢筋量、围岩条件对裂缝条数和裂缝宽度的影响,并着重与现行规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反映压力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作为地下结构的受力特性;围岩条件对裂缝条数和宽度均有明显影响;压力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限裂的关键在于改善围岩条件,不宜盲目加大钢筋量。该研究结果对压力隧洞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隧洞 钢筋混凝土 衬砌 开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变形失稳的能量演化模型与破坏判据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镇 周翠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31-137,共7页
隧道变形失稳过程与破坏判据研究是地下工程的热点与难点之一。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隧道变形失稳的能量耗散过程与演化特征;结合热力学基本定律,研究了整个隧道系统的能量耗散机制,建立了隧道变形失稳的能量演化模型。在此基础上,... 隧道变形失稳过程与破坏判据研究是地下工程的热点与难点之一。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隧道变形失稳的能量耗散过程与演化特征;结合热力学基本定律,研究了整个隧道系统的能量耗散机制,建立了隧道变形失稳的能量演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大数据量(≥3000)与小数据量(<3000)条件下稳定性演化过程的能量判别准则;根据隧道系统变形失稳演化各阶段特征,提出了其失稳破坏的能量判据。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广州地铁某立体交叉隧道的稳定性分析,验证了该能量演化模型与判据的合理可靠性,其结果对隧道稳定性状态的判别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变形失稳 能量 演化模型 破坏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整化群方法的红层软岩损伤破坏逾渗阈值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翠英 李拔通 +1 位作者 张鑫海 刘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5-970,共6页
逾渗现象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当物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变量变化至某一阈值时,其状态发生突变,此时关键变量的临界值称为逾渗阈值。岩石在水的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中存在着逾渗现象,可通过重整化群的方法来研究。本文针对华南地区广... 逾渗现象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当物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变量变化至某一阈值时,其状态发生突变,此时关键变量的临界值称为逾渗阈值。岩石在水的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中存在着逾渗现象,可通过重整化群的方法来研究。本文针对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层软岩,探讨了其在损伤过程中的逾渗现象与破坏的本质关联。通过对典型红层软岩的微观结构分析,概化出红层软岩的骨架构件和胶结物构件,建立红层软岩的重整化群模型的基本单元,将基本单元进行组合,建立出红层软岩的重整化群模型。根据重整化变换规则,推导计算出其逾渗阈值。研究表明:当红层软岩在荷载条件下的破坏临近逾渗阈值时,其内部结构发生大量破坏,软岩内部从无序损伤突变为有序损伤,继之损伤破坏加剧,由稳定破坏向非稳定破坏突变,最终导致其失稳破坏。研究对揭示红层软岩损伤破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软岩 重整化群方法 损伤破坏 逾渗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突变判据的强度折减法边坡稳定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亚生 周翠英 张惠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48,共3页
通过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失稳判据的探讨得出,相对于塑性应变贯通和不收敛判据,位移突变判据更符合边坡失稳机理,提出了基于三点位移突变判据为主,结合位移云图及塑性变形综合判定边坡稳定性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确定了位移突变标准的两... 通过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失稳判据的探讨得出,相对于塑性应变贯通和不收敛判据,位移突变判据更符合边坡失稳机理,提出了基于三点位移突变判据为主,结合位移云图及塑性变形综合判定边坡稳定性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确定了位移突变标准的两个关键点,并指出参考的位移比值应取"纯"滑坡位移比值,该值越大,边坡滑动幅度越大,边坡向危险滑动状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失稳判据 位移突变 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边坡CF网防护抗冲刷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程晔 方靓 +1 位作者 赵俊锋 周翠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935-2942,共8页
基于韶赣高速公路边坡工程实际,设计制作生态边坡防护室内抗冲刷试验模型,进行包括高羊茅、狗牙根、蟛蜞菊等3个物种;1:0.75,1:1和1:1.15等3个不同边坡坡度,CF(椰纤维)网、三维网、三维网+CF网、复合网、复合网+CF网、土工格室、土工格... 基于韶赣高速公路边坡工程实际,设计制作生态边坡防护室内抗冲刷试验模型,进行包括高羊茅、狗牙根、蟛蜞菊等3个物种;1:0.75,1:1和1:1.15等3个不同边坡坡度,CF(椰纤维)网、三维网、三维网+CF网、复合网、复合网+CF网、土工格室、土工格室+CF网等7种不同生态边坡防护形式,40,80,120L/(104s·m2)等3个不同降雨强度,植物生长2和5个月等2个不同生长时期在内的共计378组冲刷量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CF网抗冲刷效果比土工格室、复合网和三维网均明显要好,特别对于高羊茅和狗牙根生长初期(2个月)且边坡坡度大于1:1时、蟛蜞菊生长初期(2个月)与后期(5个月)等情况,单独采用CF网或采用CF网与其他防护措施相结合的防护形式可有效降低暴雨对边坡的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生态防护 CF网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旧立体交叉隧道系统力学耦合作用全过程与规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镇 周翠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4-500,538,共8页
新旧立体交叉隧道系统耦合演化的非线性规律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穿越过程中与工后的新旧立体交叉隧道系统耦合作用过程与机制分析,定量分析了其耦合作用中应力与位移状态变化的全过程;根据隧道稳定性非线性分析,分别从岩土体的黏... 新旧立体交叉隧道系统耦合演化的非线性规律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穿越过程中与工后的新旧立体交叉隧道系统耦合作用过程与机制分析,定量分析了其耦合作用中应力与位移状态变化的全过程;根据隧道稳定性非线性分析,分别从岩土体的黏弹塑性、动力学与能量耗散等3方面研究了立体交叉隧道非线性演化规律,并建立了其发生耦合作用的黏弹塑性、动力学与能量的标准及其演化函数;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新旧立体交叉隧道系统耦合演化总体特征,指出其耦合区域在空间上具有拓展性,耦合演化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其研究结果为立体交叉隧道稳定性定量分析与控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交叉隧道 耦合作用 非线性规律 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