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三角关系抑或阵营化:国际体系演化逻辑及其前景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兴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85,111,共20页
纵观国际体系演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多重三角关系和阵营化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演化逻辑和路径。阵营化造成了集团对抗,或者引发大战,或者陷入冷战;多重三角关系基于议题而形成灵活外交,保持了国际体系的动态平衡。互通-互动是推动国际体... 纵观国际体系演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多重三角关系和阵营化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演化逻辑和路径。阵营化造成了集团对抗,或者引发大战,或者陷入冷战;多重三角关系基于议题而形成灵活外交,保持了国际体系的动态平衡。互通-互动是推动国际体系演化的动力,交通、通信等功能型互通-互动扩大了国际体系的规模,最终形成了具有全球广度的国际体系。在功能型互通-互动的推动下,国际体系的广度延伸、密度增强,到19世纪中后期,多元区域性国际体系朝着“全球性”的单一国际体系迈进;而以价值型互通-互动为主导的国际体系朝着阵营化演变,阵营化国际体系的对抗强化了体系阵营内部的凝聚力和等级性。经济社会的发展冲击着阵营化国际体系,多元权力中心的历史性回归为多重三角关系的重构奠定了基础,是未来国际体系的前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互动 三角关系 阵营化 国际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英国视域中的路易十四——兼论18世纪英法关系
2
作者 徐桑奕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长期统治,深刻改变了近代欧洲局势,也影响了英法两国之间的关系走向。在“后路易十四时代”,英国人依据各类信息,塑造了他们心目中的路易十四及法国。在18世纪英国的军政实况与民族意识中,法国一直在“真实的敌人”...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长期统治,深刻改变了近代欧洲局势,也影响了英法两国之间的关系走向。在“后路易十四时代”,英国人依据各类信息,塑造了他们心目中的路易十四及法国。在18世纪英国的军政实况与民族意识中,法国一直在“真实的敌人”与“假想的敌人”之间更替,而路易十四则成为了“敌人”形象的精粹,故在民谣等本土文化中,他的形象大抵以负面为主。在社会文化与文艺创作的层面,路易十四的轶事屡见诸于报刊,有一些也展现了他身上较为“正面”的特质。从历史研究和功过评价的角度看,法国著述的译介使得路易十四被置于学术语境中讨论,学者们褒贬不一,对他的评价存在争议。由此,路易十四所代表的法国及其文化也令英国人警惕,他们担心,法国文化的传播会使得英式民族精神衰退。总之,对于英国而言,路易十四既是一位真实存在过的敌人,又是一个令他们长期警觉的文化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十四 形象塑造与变迁 正史与轶事 英法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性编码技巧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惟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38,共12页
研究者需要用质性方法诠释国际关系中的规范、身份、价值等观念要素。然而,现阶段中国国际关系质性研究主要使用案例分析方法,此方法不要求研究者系统地对语篇进行诠释,无法深入解读观念要素。若要做合理、可靠的诠释,研究者应阅读大量... 研究者需要用质性方法诠释国际关系中的规范、身份、价值等观念要素。然而,现阶段中国国际关系质性研究主要使用案例分析方法,此方法不要求研究者系统地对语篇进行诠释,无法深入解读观念要素。若要做合理、可靠的诠释,研究者应阅读大量文本资料,充分理解并归纳语篇内的思想观念。但文本资料通常庞杂无序,研究者凭直觉难以判断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诠释容易出现偏差。质性编码可协助国际关系研究者系统、严谨地诠释语篇中的意义,呈现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其形成概念甚至理论,进而解答与规范、身份、价值等观念要素相关的研究问题。即便如此,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者仍要小心使用此分析技巧,若操作不当,质性编码可让研究变得事倍功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编码 国际关系 科学研究方法论 质性研究 后实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圣罗马帝国与超越“欧洲中心论”的国际关系史编纂
4
作者 孙兴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7,共6页
“这个国家过去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现在还是这样称呼,但它既不是神圣的,也不是罗马的,更不是什么帝国”。((2))以上是启蒙时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对神圣罗马帝国的评价,这一表述未必是伏尔泰的本意,他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曾承认,“德意... “这个国家过去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现在还是这样称呼,但它既不是神圣的,也不是罗马的,更不是什么帝国”。((2))以上是启蒙时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对神圣罗马帝国的评价,这一表述未必是伏尔泰的本意,他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曾承认,“德意志帝国是法国最强大的邻邦”。((3))但上一表述流传甚广而成为“共识”,从而遮蔽了神圣罗马帝国在中欧以及欧洲历史上的地位和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中心论 德意志帝国 法国思想家 国际关系史 神圣罗马帝国 伏尔泰 启蒙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抵制与东盟对地区中心地位的维护——基于“纳尔吉斯”风灾的国际援助规范之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奕玮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29-48,155,共21页
作为具有施动性的行为体,东盟在东南亚地区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08年5月,在缅甸受到“纳尔吉斯”风灾的重创之后,美国等部分国家试图应用“保护的责任”来对缅甸进行强制性援助,这与东盟坚持的“基于同意的援助”规范相冲突。如果... 作为具有施动性的行为体,东盟在东南亚地区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08年5月,在缅甸受到“纳尔吉斯”风灾的重创之后,美国等部分国家试图应用“保护的责任”来对缅甸进行强制性援助,这与东盟坚持的“基于同意的援助”规范相冲突。如果东盟无法阻止“保护的责任”的扩散,其将面临域外大国对地区事务的干涉以及自身身份认同和自尊感的危机。在此情况下,东盟在外交场合积极反对在灾后援助中应用“保护的责任”,主动协调国际援助有序进入缅甸。基于东盟具备协调灾后国际援助的能力,并且对美国的社会化程度取得可观的进展,东盟成功利用显性实践维护了“基于同意的援助”并抵制“保护的责任”。东盟在此次灾后援助中表现出的施动性表明,其具有实现自身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东盟中心地位 规范抵制 保护的责任 “纳尔吉斯”风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伦坡计划中武吉丁宜医学院项目与澳印(尼)关系的困境
6
作者 吴耀庭 《世界历史评论》 CSSCI 2023年第3期100-122,294,共24页
1955年,为推动国内医学教育的发展,从而应对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难题,印度尼西亚决定在西苏门答腊省设立武吉丁宜医学院。经过澳大利亚与印尼的商议,决定以科伦坡计划为援助框架,建设武吉丁宜医学院。1956年起,澳大利亚外交部派出桑兰德等... 1955年,为推动国内医学教育的发展,从而应对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难题,印度尼西亚决定在西苏门答腊省设立武吉丁宜医学院。经过澳大利亚与印尼的商议,决定以科伦坡计划为援助框架,建设武吉丁宜医学院。1956年起,澳大利亚外交部派出桑兰德等人对医学院进行考察。经过近一年的谈判,澳大利亚外交部敲定墨尔本大学为对接院校,以全英语教育、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体系为基准,试图将武吉丁宜医学院建设成印尼优质的医学院。随着外岛叛乱的发生,澳印(尼)在设备中转、英语教学等方面的矛盾,让医学院项目陷入停滞状态。1958年7月,印尼政府宣布拆分医学院。9月,该项目走向失败。武吉丁宜医学院的失败,不仅与外岛叛乱有着直接联系,更与澳印(尼)关系中存在的困境密切相关。在医学院项目中,澳大利亚与印尼的关系存在着困境,包括他者认知上的碰撞、自我定位上产生的矛盾、实力与目标的差距,这些都是医学院项目走向失败的原因。在澳大利亚与印尼双边关系史中,合作与矛盾并存。通过这一个案的研究,能够透视双方关系史的发展,达到“知晓过去,借鉴当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伦坡计划 武吉丁宜医学院 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 墨尔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秩序演化、地缘框架与中美关系
7
作者 孙兴杰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5,I0002,共19页
世界政治经济权力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转移是21世纪国际格局的重大趋势,中美关系重构与亚太秩序重塑关乎未来国际秩序样貌。从长时段和全球史视角来看,亚太秩序19世纪中期开始形成,自摆脱欧洲殖民主义“覆盖”之后,在环太平洋地区国... 世界政治经济权力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转移是21世纪国际格局的重大趋势,中美关系重构与亚太秩序重塑关乎未来国际秩序样貌。从长时段和全球史视角来看,亚太秩序19世纪中期开始形成,自摆脱欧洲殖民主义“覆盖”之后,在环太平洋地区国家主导下不断演化。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的多场战争塑造了亚太秩序的结构,从多极到不稳定两极,再到单极,亚太秩序具有了鲜明的自主性,亦成为全球国际秩序的重心。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分离与碰撞贯穿于亚太秩序演变之中,20世纪美日在亚太地区两次形成两极格局,双方的竞斗与博弈塑造了亚太秩序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框架。中国的崛起与复兴是亚太地缘政治经济空间的大事件,也是与亚太秩序的复杂协同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秩序 国际体系 自主性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但分层的国际秩序的根源及其演化
8
作者 孙兴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35,共19页
国际秩序加速演化,地缘政治冲突、产业变迁、治理失衡、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国际秩序的“突变”、国际秩序的“分层”结构以及不平衡发展,削弱了“大合流”的动能,“分流”的势头呈现出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塑造了“单一... 国际秩序加速演化,地缘政治冲突、产业变迁、治理失衡、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国际秩序的“突变”、国际秩序的“分层”结构以及不平衡发展,削弱了“大合流”的动能,“分流”的势头呈现出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塑造了“单一”的全球体系,“单一”并不意味着均质和同一,反而,差异性造成了多样性,多元主体互动规定了边界,塑造了身份,构成了国际秩序演进的核心动力和逻辑。国际秩序的变迁越来越超出了国家的范畴而有了更大的时空含义,只有扩大国际秩序的时空框架体系,探究人类社会秩序的演进逻辑,国际秩序的研究才能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的狭隘视角,以多元鲜活的人类历史经验作为一面镜子,透视当下剧烈变迁的国际秩序的来龙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秩序 分层 分流 人类秩序 长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暹朝贡关系始末
9
作者 段立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5-54,F0002,共11页
泰国古称暹罗。古代中暹两国的关系完全是建立在朝贡关系基础上的。本文探讨中暹朝贡关系始于何时,终于何年,朝贡关系的实质是什么,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为什么会衰亡,以此视角来释读古代的中泰关系史。
关键词 暹罗 朝贡 朝贡贸易 诏谕 招徕 抚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在香港青年大学生国家认同感中的作用--北京香港两地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实证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庞琴 蒋帆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7-158,共12页
采用"中央—边缘"的视角,通过比较北京和香港两地青年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差异,探讨影响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感的特殊因素。与媒体所渲染小部分香港青年"反内地客"的情况不同,香港青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普遍较高。尽管... 采用"中央—边缘"的视角,通过比较北京和香港两地青年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差异,探讨影响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感的特殊因素。与媒体所渲染小部分香港青年"反内地客"的情况不同,香港青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普遍较高。尽管他们在国家共同体认同和民族文化认同两方面要稍低于北京青年大学生,但两方面的差异水平并不均衡,在国家共同体认同方面的差异明显小于民族文化认同方面。这种不均衡现象与"他者"对香港学生的国家共同体认同提升效应更强有关,这一点通过建立"他者"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以证实。这种更强的"他者效应"应该与学生的"利我比较"心理有关。这说明加强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应该充分利用"他者"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感 香港青年 中央—边缘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妇女权利与国家父权制关系试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若兰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4-10,共7页
新加坡是典型的国家父权制,奉行国家至上、家庭为根、好政府和强政府。新加坡政府对妇女定位是"贤妻良母"和"好劳动力",妇女既要承担照顾家庭培养孩子的传统角色,也要为国家经济增长作出贡献。政府的妇女政策围绕... 新加坡是典型的国家父权制,奉行国家至上、家庭为根、好政府和强政府。新加坡政府对妇女定位是"贤妻良母"和"好劳动力",妇女既要承担照顾家庭培养孩子的传统角色,也要为国家经济增长作出贡献。政府的妇女政策围绕着这两个有点矛盾的定位不断调整,新加坡妇女权利因应国家父权制的需要而变化。政府是从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的视角,而不是从性别平等和妇女利益的视角来提倡妇女权利,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妇女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权利 国家父权制 新加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岛屿国家联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逆向领导力”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骏 宋昱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9-809,共11页
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难题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协调各个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与国际、国内目标之间的矛盾。学界关于国际气候谈判领导力问题的研究通常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出发,大多聚焦在守成国集团或新兴大国,比较强调大国以及... 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难题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协调各个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与国际、国内目标之间的矛盾。学界关于国际气候谈判领导力问题的研究通常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出发,大多聚焦在守成国集团或新兴大国,比较强调大国以及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在主导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的作用,而较少关注小国集团通过制度设计、知识塑造、话语建构来强化领导力的内在逻辑。小岛屿国家联盟(AOSIS)在同欧盟、伞形集团、基础四国、七十七国集团(G77)和中国各主要国家集团的互动博弈中,竭力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的多边谈判机制,通过外交斡旋、联盟强化等方式推进对自身有利的议程,同时不断扩大小岛屿国家基于历史修正和道德关怀的道义话语权,充分发挥小国在国际气候制度设计和知识塑造方面的优势,实现小国联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独特的“逆向领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岛屿国家联盟(AOSIS) 气候谈判 全球治理 小国逆向领导力 国际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海外关系及其社会经济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杰 黎相宜 《八桂侨刊》 2017年第2期65-72,共8页
广州的"侨"的特征相比传统侨乡要弱,但与海外移民的联系比中国国内其他大城市要紧密。海外关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对广州居民家庭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侨眷无论是在教育程度、收入以及对于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评价上均比非侨眷高... 广州的"侨"的特征相比传统侨乡要弱,但与海外移民的联系比中国国内其他大城市要紧密。海外关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对广州居民家庭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侨眷无论是在教育程度、收入以及对于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评价上均比非侨眷高。但令人意外的是,海外关系对于广州居民家庭的积极正面影响主要是通过非经济的因素来产生影响而非传统的经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关系 社会经济效应 广州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印太战略”涉缅甸布局及其影响
14
作者 张添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6,I0002,共19页
美国拜登政府继承奥巴马政府后期的对缅甸政策,继续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对缅施压,继续推动特朗普首任政府推出的“印太战略”,将缅甸拉入“印太战略”布局之中。尽管缅甸本身并非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核心,但因其战略地位重要,具有... 美国拜登政府继承奥巴马政府后期的对缅甸政策,继续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对缅施压,继续推动特朗普首任政府推出的“印太战略”,将缅甸拉入“印太战略”布局之中。尽管缅甸本身并非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核心,但因其战略地位重要,具有成为美国“战略锚点”的潜在特性,拜登政府遂以缅甸作为工具锚点,锚定以中俄为竞争对手的重点目标,以东盟为抓手的领导力路径,以及以盟伴为依托的阶段性调整方向。未来,尽管缅甸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难有更大提升,战略捆绑难以深化,锚点进路不足,美国对缅政策的工具性也不会有太大改变,但其双方关系仍将持续影响中国周边安全与中国—东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印太战略” 战略锚点 战略布局 缅甸局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流行音乐看美国大选:极化年代的“狗哨政治”
15
作者 李优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55,160,共21页
作为大众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流行音乐,为窥探一国宏观社会与政治变迁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随着社会贫富分化深度发展,美国政治极化在大众艺术层面亦有所反映。作为政治精英沟通底层民众的“桥梁”,流行音乐成为民主、共和两党操弄“... 作为大众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流行音乐,为窥探一国宏观社会与政治变迁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随着社会贫富分化深度发展,美国政治极化在大众艺术层面亦有所反映。作为政治精英沟通底层民众的“桥梁”,流行音乐成为民主、共和两党操弄“狗哨政治”、团结选民基本盘的重要工具,反映出美国社会中“政治”与“娱乐”之间愈发模糊的界限。2024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政治极化、流行音乐与“狗哨政治”高度重合:总统候选人利用竞选歌曲中的“狗哨”塑造特定人设,并在情感与意识形态层面对选民基本盘施加影响,攻击对立阵营;流行歌手在音乐创作中嵌入“狗哨”,为流行音乐的旋律和歌词赋予象征符号与政治意义,通过表达支持或反对某一总统候选人,扩大其文化和政治影响力。选民群体借助流行音乐中的“狗哨”,在“政治正确”文化环境下获得群体归属感,污名化对立阵营。探讨政治极化、流行音乐与“狗哨政治”三者之间关系,不仅有利于拓展音乐政治学的研究议题,也有助于加深对美国选举政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选 音乐政治学 政治极化 流行音乐 “狗哨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系压力、利基平台与亚太“中等强国”的战略分化——基于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案例研究
16
作者 毕颖达 滕如雨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45,172,共23页
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不断升级,亚太区域“中等强国”的战略选择备受关注。本文从体系压力和利基平台出发,提出了“中等强国”战略选择的解释框架。在宽松的体系环境中,所有“中等强国”都偏好康德式战略,追求战略自主和多边外交,进而... 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不断升级,亚太区域“中等强国”的战略选择备受关注。本文从体系压力和利基平台出发,提出了“中等强国”战略选择的解释框架。在宽松的体系环境中,所有“中等强国”都偏好康德式战略,追求战略自主和多边外交,进而提升国际影响,护持“中等强国”的身份。随着体系压力增大,利基平台开始发挥作用。存在稳固利基平台的“中等强国”能够继续维持康德式战略,而缺乏稳固利基平台的国家被迫要回归洛克式战略。此外,体系的复合依赖程度同样影响“中等强国”的战略行为,体系环境的复合依赖程度升高会导致国家的战略纯度降低。通过追踪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和澳大利亚两个典型“中等强国”在不同体系阶段的战略选择,可以对上述机制进行验证。从体系压力和利基平台出发探究“中等强国”战略形成、分化和转变的动因,有助于评估该类国家的外交动向,并服务于相应外交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压力 利基平台 利基外交 中等强国 战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崛起国何以诱发体系霸主的绥靖偏好?
17
作者 姜鹏 冯靖凯 《当代亚太》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18,171,共28页
绥靖是霸权国向崛起国主动发起的一种缓和性外交行为,意味着霸权国不经斗争就将一部分利益拱手让予潜在的战略竞争者,这看似与体系主导权零和竞争的逻辑难以相容,实则却仍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文章提出一种安全适中感知理论,根... 绥靖是霸权国向崛起国主动发起的一种缓和性外交行为,意味着霸权国不经斗争就将一部分利益拱手让予潜在的战略竞争者,这看似与体系主导权零和竞争的逻辑难以相容,实则却仍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文章提出一种安全适中感知理论,根据国家对自身拥有的关键战略资源与权力相对优势的安全感知,可将霸权国划分为三种类型:安全稀缺感知型、安全适中感知型和安全充裕感知型。处于安全充裕感知下的霸权国倾向于战略冒险的直接威慑;处于安全稀缺感知下的霸权国倾向于对等反应的螺旋升级;处于安全适中感知下的霸权国则倾向于风险规避的安抚绥靖。文章在罗伯特·杰维斯所提出的“威慑”与“螺旋”两难之间发现了霸权国行为偏好的新空间,并对权力的和平转移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对委内瑞拉危机期间英国的绥靖政策,以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绥靖政策的案例分析,文章的基本观点得到了较好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崛起国 绥靖 安全感知 大国战略
原文传递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十九届全国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论坛征稿启事
18
作者 《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始终以推动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政策咨询和人才培养为宗旨。学会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为青年学子成长积极搭建平台。一年一度的全国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论坛是学会品牌青年项目之一。自2006年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分别与一...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始终以推动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政策咨询和人才培养为宗旨。学会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为青年学子成长积极搭建平台。一年一度的全国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论坛是学会品牌青年项目之一。自2006年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分别与一流高校、高端智库、知名期刊编辑部等多个单位,连续合作举办了18届全国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论坛,得到了众多青年学子的积极响应,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良好影响。仅2021-2023年,论坛收到来白海内外各高校博士生的近200篇论文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编辑部 论文投稿 搭建平台 国际关系专业 国际关系学科 青年学子 政策咨询 博士生论坛
原文传递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下的中柬关系:对外援助关系下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世伦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92-102,共11页
21世纪以来,中柬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经贸关系发展迅猛,而2013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出台后双边关系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本文以三位(投资FDI+贸易Trade+援助Aid)一体(外交)的中柬关系为主轴,讨论中柬关系在"... 21世纪以来,中柬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经贸关系发展迅猛,而2013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出台后双边关系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本文以三位(投资FDI+贸易Trade+援助Aid)一体(外交)的中柬关系为主轴,讨论中柬关系在"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前、后的范式转换,考察如果中国能适当地规避、降低其中的相关政策与道德风险,中柬关系可能将逐步从"恩庇-侍从"的援助国-受援国的交往模式,逐步转变为互利共赢、相互依存的"发展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柬埔寨 海上丝绸之路 对外援助 中柬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经济新形势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覃丽芳 《创新》 2019年第6期19-32,共14页
国际经济正处于剧烈变动的调整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陷入经济低增长和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的困境,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战不断升级,原有经济贸易秩序受到冲击,一些国家用新的自由贸易协议推行国际经贸规则。新兴经济体利用经... 国际经济正处于剧烈变动的调整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陷入经济低增长和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的困境,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战不断升级,原有经济贸易秩序受到冲击,一些国家用新的自由贸易协议推行国际经贸规则。新兴经济体利用经济全球化和现有国际经贸秩序加速发展,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不断缩小。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更注重产业升级和经济提质。在此背景下,中国于2013年9月推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试验区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在国际经济新形势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应着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对标国际经贸新规则、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改善人才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对接“一带一路”,将其建设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一带一路 国际经济 国际经贸新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