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庆 肖勇梅 +4 位作者 徐雷 陈雯 杨燕 林育纯 王辉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1期110-111,共2页
为了提高预防医学实验课教学效果,就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提高预防医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这些方面的改进能有效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预防医学 实验教学 教学效果 非预防医学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庞雅琴 李文学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教学 问题教学法 预防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移民 杨震宇 +3 位作者 肖勇梅 肖启华 罗晓丽 肖吕武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345,354,共4页
目的探讨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听损组123(118)例和对照组123(114)例的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型频率,以2检验检测听损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的... 目的探讨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听损组123(118)例和对照组123(114)例的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型频率,以2检验检测听损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GSTM1基因在听损组和正常组的缺失率分别为69.1%和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M1(-)基因型携带者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性是携带GSTM1(+)基因型者的1.75倍。GSTT1基因在听损组和正常组的缺失率为50.8%和57.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分析表明,携带GSTM1(-)和GSTT1(-)基因型者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性虽稍高于携带GSTM1(+)和GSTT1(+)基因型者(OR=1.11,2=0.16,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认为GSTM1和GSTT1基因之间可能不存在联合作用。结论GSTM1基因缺失可能是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易感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噪声性听力损失 基因多态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黏素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震宇 肖勇梅 +4 位作者 肖启华 王致 肖吕武 罗晓丽 刘移民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钙黏素23(CDH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54名接触噪声工人进行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DH2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227049和rs1227051的多态性。结果rs... 目的探讨钙黏素23(CDH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54名接触噪声工人进行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DH2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227049和rs1227051的多态性。结果rs1227049位点在听损组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4%、15.0%和45.6%,等位基因C和G的频率分别为46.9%和53.1%;对照组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1.2%、19.7%和29.1%,等位基因C和G的频率分别为60.9%和39.1%。rs1227051位点在听损组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7%、17.3%和0,等位基因T和C的频率分别为91.3%和8.7%。对照组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89.0%、11.0%和0,等位基因T和C的频率分别为87.0%和13.0%。两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听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个体间年龄、工龄和累积噪声暴露量等因素进行校正后,也未发现两个单核苷酸位点任一基因型的改变会引起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度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还不能认为CDH23基因rs1227049和rs1227051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是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素 噪声性听力损失 基因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活化系统在人细胞转化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文学 陈丽萍 +5 位作者 肖勇梅 黄耀南 庞雅琴 李道传 魏青 陈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4-227,24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代谢活化系统在人细胞转化模型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永生化人肝细胞L02中导入第12密码子突变的H-RAS癌基因(L02-R细胞),使其处于恶性转化前的易感状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间接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目的】探讨不同的代谢活化系统在人细胞转化模型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永生化人肝细胞L02中导入第12密码子突变的H-RAS癌基因(L02-R细胞),使其处于恶性转化前的易感状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间接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作用于永生化和转化前期细胞株,采用三种代谢系统:高表达代谢酶P450 CYP1A2,低剂量底物诱导和加入经典的大鼠S9代谢辅助系统,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和裸鼠皮下成瘤试验来比较在不同的代谢活化系统下,间接致癌物诱导细胞转化的效能。【结果】蛋白印迹验证H-Ras稳定高表达的转基因细胞株构建成功。通过Ames试验,蛋白印记和CYP1A2酶活性等方法比较三种代谢系统酶活性。在未加代谢系统的条件下,经AFB1染毒后第17周L02-R细胞发生转化,而对照组细胞L02-V在染毒20周未能发生转化。而加入S9代谢系统时,AFB1诱导L02-R细胞在第8周发生转化,比未加代谢系统缩短了9周;经低剂量0.1μmol/LAFB1诱导和高表达CYP1A2均使L02-R的转化间期缩短6周,于第11周发生转化。【结论】三种代谢系统都能够促进间接致癌物AFB1的代谢活化,缩短细胞转化的时间,提高细胞转化效率。与传统的S9代谢活化系统相比,低剂量诱导作为新的代谢活化的方法在细胞转化试验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活化 黄曲霉毒素B1 人永生化肝细胞 细胞转化 间接致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缺失与噪声性听力损失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杨震宇 肖启华 +3 位作者 肖勇梅 肖吕武 罗晓丽 刘移民 《华南预防医学》 2006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mtDNA4977缺失与噪声性听力损失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57名接噪工人进行调查,调查其噪声暴露及听力情况,并将其分两组,听损组79人、正常组78人,用巢式PCR技术分别检测两组的mtDNA4977缺失情况,以χ2检验进行组间基... 目的探讨mtDNA4977缺失与噪声性听力损失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57名接噪工人进行调查,调查其噪声暴露及听力情况,并将其分两组,听损组79人、正常组78人,用巢式PCR技术分别检测两组的mtDNA4977缺失情况,以χ2检验进行组间基因缺失频率的比较。结果听损组和正常组间年龄、噪声暴露强度和累积噪声暴露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mtDNA4977缺失率均为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携带mtDNA4977缺失基因型的个体能提高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线粒体 基因 噪声 职业性 听觉丧失 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孢子虫卵囊攻击免疫抑制小鼠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夏生林 宋宏 +1 位作者 陈成章 余红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求出小鼠尤其是免疫抑制小鼠感染隐孢子虫的ID5、ID50、ID95,为水质原虫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地塞米松饮水喂饲小鼠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并对攻击剂量和感染率做线性回归分析,计算相应的ID5、ID50、ID95。结果免疫抑制组小... 目的求出小鼠尤其是免疫抑制小鼠感染隐孢子虫的ID5、ID50、ID95,为水质原虫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地塞米松饮水喂饲小鼠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并对攻击剂量和感染率做线性回归分析,计算相应的ID5、ID50、ID95。结果免疫抑制组小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清IgG、IgM含量与相应的非免疫抑制组小鼠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抑制组小鼠感染隐孢子虫的ID5、ID50、ID95分别是4、44、445个卵囊,而非免疫抑制小鼠分别是12、360、10580个。免疫抑制条件下,小鼠感染隐孢子虫ID5、ID50、ID95的剂量降低。结论地塞米松使小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后,小鼠对隐孢子虫的易感性增加,制定水质原虫卫生标准时对免疫抑制群体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5%的感染剂量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语与普通话大学生的普通话语音加工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秀红 杨德胜 +6 位作者 静进 郑娟 罗丹 王馨 李雁芸 黄敏园 张晓岚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8-532,共5页
目的:比较粤语大学生与普通话大学生普通话语音加工能力的异同,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普通话教育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粤语、普通话双语历史评估,选择27名粤语大学生和30名普通话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oddball范式,对被试普通话的... 目的:比较粤语大学生与普通话大学生普通话语音加工能力的异同,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普通话教育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粤语、普通话双语历史评估,选择27名粤语大学生和30名普通话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oddball范式,对被试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意识进行测试;采用自编的快速命名测试(数字、字母、颜色、图形)对其进行命名速度测试;利用心理实验测试系统(PES)直接测试并记录被试的语音工作记忆得分。对上述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粤语大学生韵母得分和总分低于普通话大学生(P<0.01),声母和声调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粤语大学生在数字、字母、颜色快速命名时间明显长于普通话大学生(均P<0.01),而图形快速命名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粤语大学生和普通话大学生工作记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粤语大学生的普通话语音加工能力显著低于普通话大学生,主要体现在韵母意识和快速命名速度上。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汉语语音加工研究中,应对粤语和普通话人群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语 普通话 语音加工 大学生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辅助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大伟 徐雷 +4 位作者 张志国 邓丽霞 何云 陈雯 杨杏芬 《西北医学教育》 2004年第S1期38-40,共3页
电脑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当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其在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尚属空白。我们试图以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桥教授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卫生毒理学基础》[1] 为蓝本 ,根据该书遗传毒理实验... 电脑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当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其在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尚属空白。我们试图以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桥教授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卫生毒理学基础》[1] 为蓝本 ,根据该书遗传毒理实验课为主要内容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卫生毒理学教学多媒体软件[2 ] ,旨在使多媒体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得到突破性发展 ,为全面推动电脑多媒体教学奠定基础 ,推进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卫生毒理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蔡莉 苏萌 +1 位作者 张波 苏宜香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8年第4期210-215,共6页
脂蛋白脂酶是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之一。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关系密切,并对心血管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目前对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HindⅢ、PvuⅡ、S447X酶切位点。本文对脂蛋白酯脂... 脂蛋白脂酶是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之一。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关系密切,并对心血管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目前对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HindⅢ、PvuⅡ、S447X酶切位点。本文对脂蛋白酯脂的结构、功能、基因结构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和心血管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脂酶 基因多态性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曼华 《高校教育管理》 2007年第6期17-20,共4页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校园伦理关系,营造高品位的大学文化氛围,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所在。要增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有赖于和谐的校园伦理关系的建立,有赖...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校园伦理关系,营造高品位的大学文化氛围,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所在。要增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有赖于和谐的校园伦理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提升大学文化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动力 校园伦理关系 大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专业师生关于人体实验的知、信、行调查分析
12
作者 陈俊榕 陈英杰 +1 位作者 易嘉雯 李盈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年第3期52-54,82,共4页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师生关于人体实验认知、态度、行为的现状,填补国内有关资料的空白,为人体实验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为相关教育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随机抽取医学专业师生进行调查。结果:...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师生关于人体实验认知、态度、行为的现状,填补国内有关资料的空白,为人体实验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为相关教育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随机抽取医学专业师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专业师生关于人体实验认知的正确率偏低,而对知情同意的认识比较正确,对人体实验大多数采取中立态度。人体实验开展并不活跃,水平不高,知情同意贯彻不力。结论:维护受试者利益始终是人体实验的前提与首要原则,忽略此原则的所谓"知情同意"只能造成更大危害。以安慰剂试验为代表的临床科研并不属于欺骗。现有条件下"知情同意"不可能得到有效贯彻,受试者对实验危险性应绝对知情,至于其它内容,研究者应根据受试者意愿与自己的熟悉程度尽量告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专业师生 人体实验 伦理 知、信、行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铝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及bc1-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傅洪军 董胜璋 +1 位作者 任铁玲 林忠宁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氯化铝 (AlCl3)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bc1 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无血清培养至第 7天的大鼠皮层神经元 ,实验组的培养液中加入AlCl3(终浓度分别为 10、10 0、10 0 0 μmol L) ,对照组的培养液中... 目的 探讨氯化铝 (AlCl3)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bc1 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无血清培养至第 7天的大鼠皮层神经元 ,实验组的培养液中加入AlCl3(终浓度分别为 10、10 0、10 0 0 μmol L) ,对照组的培养液中加入等体积分数为 0 9%的生理盐水 ,培养 48h后 ,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测定其细胞凋亡率 ;培养 2 4h后 ,用RT PCR法检测bc1 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 各染铝组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并具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bc1 2基因表达明显下降 ,bax基因表达明显升高 ,bc1 2 bax逐渐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也具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相关分析表明 ,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率与bc1 2基因表达呈负相关 ,与bax基因表达呈正相关 ,而与bc1 2 bax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铝可以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bc1 2基因表达下调 ,bax基因表达上调以及bc1 2 bax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铝 大鼠 皮层神经元 bcl-2基因 BAX基因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被动吸烟现状及宣传教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汝青 宋宏 +2 位作者 傅洪军 杨铁戬 王淑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122,共2页
目的了解目前儿童被动吸烟的状况及评价有关宣教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91名9~11岁学生,对其家庭成员吸烟情况及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并选择其中的312名学生的家庭成员进行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干预。并评价卫生宣... 目的了解目前儿童被动吸烟的状况及评价有关宣教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91名9~11岁学生,对其家庭成员吸烟情况及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并选择其中的312名学生的家庭成员进行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干预。并评价卫生宣传教育的效果。结果(1)儿童被动吸烟率为46.5%,主要来自父亲,比例高达76.63%。(2)在最近的一个学期内。被动吸烟组的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儿童的肺炎和哮喘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312个家庭进行被动吸烟对儿童健康危害的健康知识宣传后,被动吸烟率下降了5.1%,有68.4%的人表示愿意为了孩子的健康戒烟,但还有11.3%的人不愿意戒烟。干预前后吸烟者的吸烟量没有明显的改变。结论目前儿童被动吸烟状况不容乐观,针对儿童健康的卫生宣传教育可起到一定的控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被动吸烟 控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铅暴露对大鼠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胡前胜 任铁玲 +2 位作者 傅洪军 董胜璋 陈学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 研究低水平宫内铅暴露对Wistar大鼠早期行为及学习记忆等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雌性大鼠分别经 0 5 ,1 0和 2 0mmol/LPbCl2 暴露后 ,观察其F1代仔鼠断崖回避、平面翻正、前肢悬挂、空中翻正、听觉惊愕和视觉定位等早期行... 目的 研究低水平宫内铅暴露对Wistar大鼠早期行为及学习记忆等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雌性大鼠分别经 0 5 ,1 0和 2 0mmol/LPbCl2 暴露后 ,观察其F1代仔鼠断崖回避、平面翻正、前肢悬挂、空中翻正、听觉惊愕和视觉定位等早期行为发育以及应用水迷宫、Y迷宫检测仔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孕鼠经 2 0mmol/LPbCl2 染毒后 ,其仔鼠听觉惊愕和视觉定位等行为指标的发育出现了延迟 ;而 1 0和 2 0mmol/LPbCl2 染毒后的孕鼠 ,导致其仔鼠的空中翻正发育延迟 ,仔鼠的空间方位辨别学习能力和运动学习能力、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的损害。结论 宫内低水平铅暴露具有较强的行为发育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行为 发育毒性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硒联合作用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淑玉 任铁玲 +3 位作者 张悦 王雪晴 李玉 胡前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铅、硒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研究硒对铅的神经细胞生长抑制的拮抗作用。方法建立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无血清培养技术,通过PbCl2,Na2SeO3单独及联合作用,观察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10-5mo... 目的观察铅、硒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研究硒对铅的神经细胞生长抑制的拮抗作用。方法建立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无血清培养技术,通过PbCl2,Na2SeO3单独及联合作用,观察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10-5mol/L铅明显抑制了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引起神经元存活率下降;单独硒(2×10-6mol/L)有明显促进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尤其在神经元突起生长早期;但对海马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不明显。铅和硒共同孵育时,培养早期硒能拮抗铅对神经元突起延伸的抑制,但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这种拮抗作用消失;从神经元存活率来看,在实验剂量下,未见硒能拮抗铅对神经元存活的抑制作用。结论铅具有抑制神经元生长和存活的毒性,本实验剂量下的硒在细胞培养早期有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和拮抗铅对神经元生长和存活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元 神经突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4例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勇梅 刘移民 +3 位作者 艾玲保 王辉 招小林 庾永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395,共2页
目的 调查肺结核患者对 4种抗结核药物 (S ,H ,R ,E)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广州市胸科医院 2 0 4例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 0 4例肺结核患者中 ,初治患者 14 3例 ,复治患者 6 1例。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为 4 4 . 7% ... 目的 调查肺结核患者对 4种抗结核药物 (S ,H ,R ,E)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广州市胸科医院 2 0 4例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 0 4例肺结核患者中 ,初治患者 14 3例 ,复治患者 6 1例。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为 4 4 . 7% ;不同年龄组的耐药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 ;复治患者耐药率 80 . 6 %高于初治患者2 2 4 % (P <0 .0 5 ) ;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 :H(36 . 2 % ) ,R(31. 9% ) ,S(2 4 .5 % )和E(7. 4 % ) ;初治和复治患者耐 1种、耐 2种、耐 3种及耐 4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是 :6 . 9% ,5 . 2 % ,3 4 % ,6 . 9%和 19. 4 % ,2.7 8% ,8 3% ,2 5 % ,同时对H ,R耐药的MDR -TB发生率为 2 4 . 5 %。结论 临床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依然严重 ,且耐药趋于对主要一线抗结核药物和对多种药物耐药 ,应加强肺结核病的治疗管理工作 ,积极探索耐药性结核病的治疗和控制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肺结核 耐药情况 耐药率 抗结核药物 复治 初治 调查与分析 结论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醌对L-02肝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恭华 庄志雄 +4 位作者 夏芳莲 涂晓志 纪卫东 杨建平 沙焱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氢醌(HQ)对体外培养L-02肝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L-02肝细胞用不同浓度(0、5、10、20、40、80、160和320μmol/L)的HQ作用24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L-02肝细胞的相对存活率,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细... 目的探讨氢醌(HQ)对体外培养L-02肝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L-02肝细胞用不同浓度(0、5、10、20、40、80、160和320μmol/L)的HQ作用24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L-02肝细胞的相对存活率,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细胞DNA的损伤状况,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状况。结果在0~80μmol/L的范围内,HQ对L-02肝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当染毒剂量超过160μmol/L时,其存活率则明显地下降(P<0.01)。随着HQ作用浓度的升高,L-02肝细胞DNA链的断裂程度也随着逐渐增加。0~80μmol/L范围内的HQ作用24h后,L-02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表现为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1期细胞的比例下降。结论HQ对L-02肝细胞DNA具有损伤作用,并且在体外能够引起明显的S期细胞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醌 肝细胞 DNA损伤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在人胚肾上皮细胞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甘德秀 马儒林 +5 位作者 庞雅琴 林忠宁 魏青 吴大伟 庄志雄 陈雯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28-631,共4页
目的:利用原代人胚肾上皮细胞转化模型阐明端粒酶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导入法,使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umantelomerasecatalyticsubunit,hTERT)、HRas癌基因、猿猴病毒40(simianvirus40,SV40)编码的早期抗... 目的:利用原代人胚肾上皮细胞转化模型阐明端粒酶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导入法,使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umantelomerasecatalyticsubunit,hTERT)、HRas癌基因、猿猴病毒40(simianvirus40,SV40)编码的早期抗原在原代人胚肾上皮细胞中稳定地表达,观察细胞的生长特性、染色体畸变率以及细胞转化特征。结果:端粒酶的激活虽然能延长细胞的寿命,但不能使细胞永生化。如果细胞同时表达端粒酶和SV40编码的大T抗原(largeTantigen,LT),细胞就能获得永生化。在此永生化细胞株中导入HRas癌基因以及SV40编码的小T抗原(smallTantigen,ST),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表现为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并在裸鼠皮下形成肿瘤。与原代细胞相比,永生化细胞株的染色体畸变率无改变,而恶性转化细胞的畸变率明显增加。此外在转化细胞和几种肿瘤细胞中表达阻抑人端粒酶的特异性siRNA,能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并减少软琼脂上形成的克隆数目。结论:细胞永生化是癌变过程的必要阶段,端粒酶的激活不仅是细胞永生化的重要环节,而且在维持肿瘤细胞生长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端粒末端转移酶 细胞衰老 细胞转化 肿瘤的 抗原 病毒 肿瘤 细胞培养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烯脂肪酸对海马神经元细胞脂肪酸构成和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超刚 苏宜香 +2 位作者 谭炳炎 冯翔 闻剑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 : 观察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 (AA)和 /或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脂肪酸构成和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 : 采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 ,实验组分别在对照组的无血清培养液中添加 4μ... 目的 : 观察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 (AA)和 /或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脂肪酸构成和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 : 采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 ,实验组分别在对照组的无血清培养液中添加 4μmol/L AA、4μ mol/L DHA或总浓度为 4μmol/L、比例为 1∶ 2~ 1 6∶ 1的 AA和 DHA。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神经元中脂肪酸的构成 ,NSE染色鉴定神经元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 ,测量神经元胞体大小和突起长度。结果 : 当培养液中 AA和 DHA总浓度为 4μmol/L、比例为 1∶ 2~ 1 6∶ 1 ,海马神经元中 AA百分含量、AA/DHA比值与培养液中 AA和 DHA比例均呈正相关 ;当培养液中 AA和 DHA总浓度为4μmol/L,比例为 2∶ 1或 4∶ 1时 ,海马神经元的胞体面积、最大长径、最大短径和平均突起长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添加 4μ mol/L AA、4μmol/L DHA、对照组以及其余各比例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烯脂肪酸 神经元 花生四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海马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