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5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足本位促进交叉——中山大学历史学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与特色
1
作者 安东强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35-41,124,共8页
立足本位与促进交叉,是中山大学历史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基本取向。在继承开创之初傅斯年“史料学”与顾颉刚“民俗学”的基础之上,中山大学历史学科通过加强基础训练和促进学科交叉,以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作为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 立足本位与促进交叉,是中山大学历史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基本取向。在继承开创之初傅斯年“史料学”与顾颉刚“民俗学”的基础之上,中山大学历史学科通过加强基础训练和促进学科交叉,以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作为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不断强化历史学本位意识,促进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摸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世纪以来,以历史人类学、口述历史为学术取向,将中华文明丰富的历史内涵与岭南大地的历史资源相融会凝练而成的全程进阶性实践教学体系,已然成为中山大学历史学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学科交叉 实践教学 历史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开拓者——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1927-1949)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兴樑 胡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2-91,共10页
1927年筹办并于次年正式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是近代广东乃至全国首创的一所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它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对教育科学之研究及其人才培养的工作;其产出的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代表了近代广东教育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它... 1927年筹办并于次年正式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是近代广东乃至全国首创的一所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它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对教育科学之研究及其人才培养的工作;其产出的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代表了近代广东教育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它培养的多届研究生,为广东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近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中山大学 教育研究所 教育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8年中山大学易长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 被引量:11
3
作者 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5,共9页
1948年围绕中山大学校长王星拱的去留而展开的政治角力,背后不仅牵涉国民党内各种派系的争权夺利,而且卷入国共斗争的漩涡。从抗日战争后国内政局波谲云诡的全局观察,可以凸显近代中国大学作为社会脉点的重要位置。大学内部的国民党派... 1948年围绕中山大学校长王星拱的去留而展开的政治角力,背后不仅牵涉国民党内各种派系的争权夺利,而且卷入国共斗争的漩涡。从抗日战争后国内政局波谲云诡的全局观察,可以凸显近代中国大学作为社会脉点的重要位置。大学内部的国民党派系冲突,造成国民党形象的私利化,一方面使得校内师生对国民党日益离心离德,另一方面激起社会的连锁反应,成为其失去大学乃至整个政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王星拱 朱家骅 CC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资源检索向思维赋能转变:中山大学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
4
作者 何文平 张文曦 彭赟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8,共6页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也为资源整合、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中山大学图书馆基于丰富的馆藏资源,不断探索适合时代需要的资源服务模式。通过智慧发现、纸电资源一体化、跨学科知识服务等平台建...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也为资源整合、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中山大学图书馆基于丰富的馆藏资源,不断探索适合时代需要的资源服务模式。通过智慧发现、纸电资源一体化、跨学科知识服务等平台建设以及数字人文实验室建设,逐步探索从资源检索向思维赋能转变的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体系,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提供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服务 思维赋能 数字人文 中山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先驱——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1928—1949)
5
作者 胡耿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2-35,共4页
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28年,该所集中了大批专家学者,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国内的教育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作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先驱,该所对近代中国特别是广东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代表了近代广东... 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28年,该所集中了大批专家学者,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国内的教育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作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先驱,该所对近代中国特别是广东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代表了近代广东教育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中山大学 教育研究所 教育科学 研究机构 先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实践谈--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做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明 邱蔚晴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70,共6页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民国时期文献丰富,重视其保护工作。文章分析中山大学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的做法,包括建立专藏,采取改善保存环境、更新装具、修复破损文献、载体转换等,在库房配置、装具选择、设备选用、脱酸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民国时期文献 文献保护 中山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颉刚先生与中山大学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荣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9-106,共8页
顾颉刚1927年4月至1929年2月在中山大学任教授,历任史学系主任、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等职,并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研究工作。他对中山大学的学科建设、图书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 顾颉刚1927年4月至1929年2月在中山大学任教授,历任史学系主任、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等职,并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研究工作。他对中山大学的学科建设、图书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今天的中山大学已有很大的发展,顾先生当年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他所提倡的优良学风得到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资料 学科建设 语言历史学 民俗学 优良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斯年在中山大学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荣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74,共7页
傅斯年1926年底至1928年底在中山大学任教。他受命于改革之时,注意加强学科建没.重 视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已任.史学研究成果丰硕,为中山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傅斯年 中山大学 学科建设 重视教学 史学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广东的法律教育——以中山大学法律系的课程和讲义为例
9
作者 芮骏宇 《法学教育研究》 2020年第1期175-194,共20页
20世纪30年代,中山大学法学院提出了立足本国法、注重实际的教育方针并贯彻始终。《司法院监督国立大学法律科规程》颁布以后,中山大学专设理论法学和实务教学的课程,开展模拟法庭、民众法律顾问处等实践教学。讲义与教学注重"知... 20世纪30年代,中山大学法学院提出了立足本国法、注重实际的教育方针并贯彻始终。《司法院监督国立大学法律科规程》颁布以后,中山大学专设理论法学和实务教学的课程,开展模拟法庭、民众法律顾问处等实践教学。讲义与教学注重"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本国法为中心,结合历史渊源和外国法开展理论教学。受限于师资等客观条件,理想与现实仍有落差。中山大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广东法律教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教育 中山大学法学院 课程讲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民、留学与革命——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山大学韩国留学生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善玉 《韩国研究论丛》 2011年第1期233-255,共23页
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一批韩国青年留学于中山大学。他们是由朝鲜民族革命党、韩国独立党推荐或派来学习的。当时在华韩国独立运动组织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支持,以减免学费等优待条件使韩国革命青年进入中山大学学习。他们与普通的留学移... 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一批韩国青年留学于中山大学。他们是由朝鲜民族革命党、韩国独立党推荐或派来学习的。当时在华韩国独立运动组织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支持,以减免学费等优待条件使韩国革命青年进入中山大学学习。他们与普通的留学移民不同,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本文以中山大学的韩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他们的革命运动、学习状况,及其移民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30年代 中山大学 韩国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与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卫红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杜定友先生 (1898年 - 196 7年 )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卓越开拓者之一 ,是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图书馆管理学家和图书馆学社会活动家。杜定友先生曾于 192 7年 4月 - 192 9年 8月和 1936年 8月 - 195 0年 2月两度聘... 杜定友先生 (1898年 - 196 7年 )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卓越开拓者之一 ,是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图书馆管理学家和图书馆学社会活动家。杜定友先生曾于 192 7年 4月 - 192 9年 8月和 1936年 8月 - 195 0年 2月两度聘为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教授 ,主持图书馆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学家 杜定友 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事业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崇清与中山大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10-11,共2页
1951年2月某日,中山大学在广州市文明路附中礼堂集会,欢迎许崇清出长中大。副校长冯乃超在讲话中说:“中山大学是应该同许崇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中大诞生于1924年,许老1969年辞世时,中大经历了四十五个寒暑。许老三次出任校长,第... 1951年2月某日,中山大学在广州市文明路附中礼堂集会,欢迎许崇清出长中大。副校长冯乃超在讲话中说:“中山大学是应该同许崇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中大诞生于1924年,许老1969年辞世时,中大经历了四十五个寒暑。许老三次出任校长,第一次为期八个月,第二次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第三次为期十八年,共二十年。许老第一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是在1931年6月到1932年1月,其建树是在文学院增设社会学系;改理学院为理工学院,增设土木工程和化学工程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二十年 土木工程 副校长 大学校长 化学工程 教育工作 中国共产党 社会学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崇清教育哲学理念的形成、发展及其在中山大学的实践
13
作者 黄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49,共14页
许崇清是20世纪中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家、教育哲学家之一,亦是历史上执掌中山大学时间最长的校长。他的唯物主义教育哲学体系形成于留日学习时期。民国时期,他参与筹备广东大学、国立中山大学,任职于广东省教育厅,担任中山大学校长、... 许崇清是20世纪中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家、教育哲学家之一,亦是历史上执掌中山大学时间最长的校长。他的唯物主义教育哲学体系形成于留日学习时期。民国时期,他参与筹备广东大学、国立中山大学,任职于广东省教育厅,担任中山大学校长、代理校长职务,有机会将胸中丘壑付诸实践,他的学术思想和教育哲学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共和国时期,以《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一文的发表为标志,他的教育理念趋向成熟。在长达18年的第三次执掌中山大学期间,许崇清对学校校务、教务方面的实践工作及其对学术科研的重视和推动,以及他对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思考和应对,都是他所持唯物主义教育哲学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崇清 高等教育 中山大学 唯物主义教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草庐问答》文献价值发覆
14
作者 吴凌杰 陈莉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4-32,39,共10页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金宗德《草庐问答》是国内仅存的文本,它的诞生与金宗德“尊奉朱子”的思想及当时李氏朝鲜面临内忧外患的现状密不可分。金氏引据儒家经典,阐释朱子学名物词章、仪式流程,并采取具图形式,考辨了礼文深奥、后世争论处,...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金宗德《草庐问答》是国内仅存的文本,它的诞生与金宗德“尊奉朱子”的思想及当时李氏朝鲜面临内忧外患的现状密不可分。金氏引据儒家经典,阐释朱子学名物词章、仪式流程,并采取具图形式,考辨了礼文深奥、后世争论处,批驳了当时朝鲜每况愈下的民风以及借助礼学争论借机引发党争的习性。同时,《草庐问答》打破了朝鲜朱子学研究单调低质重复化的困局,推动了相关研究走向精细化,使得朱子学研究从照搬原典走向文本自觉,这是18世纪朝鲜学风在朱子学研究开始转变的体现,并为后来学人提供了创作蓝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汉学 《草庐问答》 中山大学图书馆 海外朱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课内外一体化,走出武术教学困境——以中山大学太极拳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小兵 肖胜文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第1期150-151,共2页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弘扬形式,如今在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开设专门的课程,但从实际教学效果上来看,还存在不少困境亟待解决,高校太极拳课程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以中山大学为例,响彻“实现课内外一体化,走出武术教学困...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弘扬形式,如今在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开设专门的课程,但从实际教学效果上来看,还存在不少困境亟待解决,高校太极拳课程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以中山大学为例,响彻“实现课内外一体化,走出武术教学困境”的口号,对中山大学太极拳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和成效展开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内外一体化 高校 太极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则范之死:孙中山的湘西护法战略部署与失败
16
作者 何文平 李银芳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孙中山在策划第二次护法运动的过程中,试图构建以西南地区为基础的联合攻桂阵线。湘西作为西南战略要冲且武力基础厚实,被视为联合西南对抗桂系的重要基地。孙中山利用民初以来革命党在湘西打下的基础,制定详细策略,组织湘西护法力量共... 孙中山在策划第二次护法运动的过程中,试图构建以西南地区为基础的联合攻桂阵线。湘西作为西南战略要冲且武力基础厚实,被视为联合西南对抗桂系的重要基地。孙中山利用民初以来革命党在湘西打下的基础,制定详细策略,组织湘西护法力量共同进攻桂系。由于谭延闿与桂系陆荣廷结盟,且与湘西周则范合作,孙中山的湘西战略布局大受干扰。困局中,湘西民党成员廖湘芸暗杀了周则范,一度为拥孙派合并湘西势力清除了障碍,但谭延闿的强势介入最终导致孙中山在湘西的攻桂战略部署失败。由此过程,可以看到民国初期利用地方军阀力量推动革命运动的复杂背景与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湘西 护法运动 谭延闿 桂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庚子赔款与香港大学的中文教育———二三十年代香港与中英关系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美宝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1-74,共14页
1925年,英国国会宣布愿意将中国尚欠英国的庚子赔款运用在发展中国教育及其他用途上;当时,香港总督金文泰立刻向英国方面反映,希望申请部分庚款以发展香港大学的中文教育。经过多年的讨价还价,港大最后获得的拨款与原来金文泰... 1925年,英国国会宣布愿意将中国尚欠英国的庚子赔款运用在发展中国教育及其他用途上;当时,香港总督金文泰立刻向英国方面反映,希望申请部分庚款以发展香港大学的中文教育。经过多年的讨价还价,港大最后获得的拨款与原来金文泰的期望相去甚远。本文要指出的是,这件看来只属于香港大学发展史的事情,实际上反映了当时香港处在复杂的中英关系夹缝中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香港大学中文系的建立也反映当时中国文化在香港的发展,并非是单纯的文化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子赔款 香港 中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大元帅府时期的盐税改革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广 柯伟明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36-42,共7页
1923年3月2日,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大元帅府。由于财政短绌,盐税成为孙中山为数不多的饷源之一。从军队的维系到政权的建设,盐税尤为重要。围绕着盐税,政府、军队、盐商之间不断地发生冲突、妥协与合作,盐运使一职在两年内四次更迭,盐政亦... 1923年3月2日,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大元帅府。由于财政短绌,盐税成为孙中山为数不多的饷源之一。从军队的维系到政权的建设,盐税尤为重要。围绕着盐税,政府、军队、盐商之间不断地发生冲突、妥协与合作,盐运使一职在两年内四次更迭,盐政亦随之发生变化。最终在相互利益的维系下,邓泽如征收"优先现税"的办法得以最终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元帅府 盐运使 盐税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李大钊关系管窥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吉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9,共10页
民国元二间,尚在就学时代的李大钊,即在其撰述中对孙中山的历史作用及将临时大总统"让袁"一事有过实事求是的评论。李大钊与孙中山都极为重视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后续进展,李氏还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迅速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2年9... 民国元二间,尚在就学时代的李大钊,即在其撰述中对孙中山的历史作用及将临时大总统"让袁"一事有过实事求是的评论。李大钊与孙中山都极为重视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后续进展,李氏还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迅速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2年9月至1925年3月间,为促成国共合作,李大钊与孙中山多有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1924年底,孙中山在日本神户演讲"大亚洲主义",早在5年前,李大钊亦曾表述过对日本人所提倡的"大亚细亚主义"的看法,但两人观点并不一致。孙中山逝世后,李大钊撰长联挽之,表达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李大钊 国共合作 大亚细亚主义 “大亚洲主义”演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六朝道教“葛氏道”与“元始旧经”的关系——对刘屹博士《六朝道教古灵宝经的历史学研究》的商榷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承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123,178,共13页
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以来都认为六朝江南道教团体"葛氏道"与东晋末年古灵宝经"元始旧经"的创作密切相关。近十多年来有研究者一直完全否定"葛氏道"与"元始旧经"有关,提出二者的关系是北宋初张君... 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以来都认为六朝江南道教团体"葛氏道"与东晋末年古灵宝经"元始旧经"的创作密切相关。近十多年来有研究者一直完全否定"葛氏道"与"元始旧经"有关,提出二者的关系是北宋初张君房在《灵宝略纪》中为了整合道教的需要而杜撰的,并以此为基础对古灵宝经所有主要问题都进行了最具有颠覆性的研究。然而"葛氏道"与"元始旧经"的关系,其实在古灵宝经和南朝道教宗师陆修静的著作中都有非常明确的记载。而人为地将二者割裂的做法,既不符合古灵宝经的实际情况,也很容易造成学术界对古灵宝经认知的严重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东晋末年 葛氏道 元始旧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