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徐亦亭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0-64,共5页
对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徐亦亭民族学从20世纪初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传入中国以来,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时期。那就是:(1)50年代以前的探索和实践民族学中国化时期。(2)50—60年代新中国民族学发展时期。(3)80年代... 对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徐亦亭民族学从20世纪初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传入中国以来,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时期。那就是:(1)50年代以前的探索和实践民族学中国化时期。(2)50—60年代新中国民族学发展时期。(3)80年代以来创建社会主义中国民族学时期。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学 民族学研究 民族学中国化 民族学家 少数民族地区 社会主义 中国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社会 学术思想 西方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交流有限性浅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劼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2,共5页
 民族文化交流只是一个概念,在具体的实践中,各有不相同的表现形式,带有各自的局限性:涉及人口有限、涉及文化领域有限。但由于文化的完整性及系统性,能够使其他人口、其他文化组成部分发生适应性变化。由于参与交流民族各自的社会发...  民族文化交流只是一个概念,在具体的实践中,各有不相同的表现形式,带有各自的局限性:涉及人口有限、涉及文化领域有限。但由于文化的完整性及系统性,能够使其他人口、其他文化组成部分发生适应性变化。由于参与交流民族各自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流向。教育通过对发展较快民族文化的系统、深入的借鉴,成为加速发展后进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展参差不齐的多民族社会追求共同繁荣的理论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交流 有限性 政府行为 汉文化 教育 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际交流与民族语言及文化的变迁——以双凤村土家语言的使用现状及其演变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邓佑玲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82-186,共5页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材料 ,从共时的角度描述双凤村土家语的使用现状 ,从历时的角度阐述其演变及其发展的趋势 ,并分析了双凤村土家族语言转用的原因 。
关键词 族际交流 双凤村 土家语 语言演变 语言使用 语言学 语言价值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性别及社会分工看当今两性角色的跃迁——以西南地区民族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劼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37,共7页
男女两性是人类这一整体的两面,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单纯从女性的角度来谈女性的发展是不完全的。历史上对女性的种种文化限制是不公正的,但客观目的是男女的极化,过度强调了两性完成自己的性别职能,同时也使生理差异异化为社会等级... 男女两性是人类这一整体的两面,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单纯从女性的角度来谈女性的发展是不完全的。历史上对女性的种种文化限制是不公正的,但客观目的是男女的极化,过度强调了两性完成自己的性别职能,同时也使生理差异异化为社会等级差异。西南地区各民族虽然广受儒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但其男女有别也有自己的特点。生殖干预技术的出现及人均寿命在20世纪后半期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但近年来发达国家和我国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口形势其实已经在暗示着,我们必须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协调男女两性的角色。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社会对人们生育意愿的前瞻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分工 社会分工 生殖干预技术 人均寿命 角色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高等教育——评介《文化变迁中的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
5
作者 苏日娜 《民族教育研究》 200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文化变迁中的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根据蒙古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首次在我国民族教育研究领域提出了蒙古民族传统高等教育概念,研究了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历史阶段,认为可以把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把... 《文化变迁中的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根据蒙古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首次在我国民族教育研究领域提出了蒙古民族传统高等教育概念,研究了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历史阶段,认为可以把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把一个民族的高等教育的演变放在其赖以生存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变迁中加以考察,梳理出其历史脉络。特别是从民族文化变迁的角度考察其高等教育演变过程及其特点,为我们研究民族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认识工具,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变迁 蒙古民族 高等教育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意识与贵州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服饰
6
作者 李劼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3期13-19,共7页
服饰是一个特定群体的集体意识的物化表达方式。都柳江流域各民族传统服饰的制作与穿着,就是对他们所共同持有的集体意识的反复强调与强化的过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组成的乡土社会的运转有赖于集体意识的强化,而对私人空间的重视只能是... 服饰是一个特定群体的集体意识的物化表达方式。都柳江流域各民族传统服饰的制作与穿着,就是对他们所共同持有的集体意识的反复强调与强化的过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组成的乡土社会的运转有赖于集体意识的强化,而对私人空间的重视只能是伴随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而出现。同一群体的两性在服饰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是该群体对两性角色定位的表达。集体意识与个人意识不是一种互相取代的关系。社会分工在给一个人自由发展空间的同时,又从相当隐蔽、深远的层面上把这个人给"组织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柳江流域 传统服饰 集体意识 社会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的高校文科学报
7
作者 李苏幸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文章分析了21世纪的文化表征,认为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改革、综合、重组的步伐将大大加快,从而使高校学报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为此,作者提出了高校文科学报的改革模式和现实出路。
关键词 知识经济 高校 文科学报 改革模式 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民族志的另一种解读方法
8
作者 李劼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64-68,共5页
历史民族志是一种文本文献 ,所提供的信息是立体的 ,而不仅仅包括文字所传递的内容。从纵向上看 ,历代民族志构成了一部民族知识史 ,体现了历代在这方面的认识与发展过程 ,同时还被深深地打上了作者本人的烙印。
关键词 历史民族志 文本文献 宏观思维 局限性 民族知识史 史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各民族传统农耕生活方式与工业时代的互文性
9
作者 李劼 《怀化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5-21,共7页
西南地区各民族的传统农业生计保持了种植养殖品种的多样化,它们是今天改进与改良种植养殖品种的重要生物资源,而在有突出适应性的传统农业生计基础上建构的独具特色的社会生活样态,则是为我们今后生活方式的丰富提供更多可能性的重要... 西南地区各民族的传统农业生计保持了种植养殖品种的多样化,它们是今天改进与改良种植养殖品种的重要生物资源,而在有突出适应性的传统农业生计基础上建构的独具特色的社会生活样态,则是为我们今后生活方式的丰富提供更多可能性的重要社会文化资源。身处工业时代,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西南各民族的传统农耕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各民族 传统农业生计 工业时代 社会文化资源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状况——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苏日娜 赛尔格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69,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牧区及其他城镇的蒙古族人口作为流动人口开始不断出入呼和浩特市。流动人口作为本民族内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因流动和城市化而大量吸纳新环境的文化,其婚姻家庭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牧区及其他城镇的蒙古族人口作为流动人口开始不断出入呼和浩特市。流动人口作为本民族内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因流动和城市化而大量吸纳新环境的文化,其婚姻家庭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说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对这些年轻人的择偶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的话,那么社会阶层观念则划定了他们的择偶范围。社会结构交融的加深导致了很高的族际通婚率。择偶范围的有限性、经济条件的限制性及他们对世俗文化的崇尚促使他们组建核心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流动人口 婚姻家庭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日娜 萨日娜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草原文化以其浓郁的北方少数民族生活文化气息,体现着北方游牧民族豪迈的精神文化特质和文化理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近10年来,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理论研究成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内蒙古的草... 草原文化以其浓郁的北方少数民族生活文化气息,体现着北方游牧民族豪迈的精神文化特质和文化理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近10年来,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理论研究成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内蒙古的草原文化研究不仅为兴区富民构建着文化智慧和历史底蕴,而且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蒙古学界研究草原文化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文化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宁纳西族摩梭人的婚姻家庭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亦亭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44-146,共3页
文章对永宁纳西族母系家庭和人类婚姻历史研究做了简单回顾,进而对泸沽湖摩梭人的阿注婚作了解读,指出阿注婚的实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永宁纳西族 摩梭人 婚姻家庭 发展趋势 母系家庭 阿注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的马崇拜及其祭祀习俗 被引量:15
13
作者 苏日娜 闫萨日娜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47,共7页
蒙古牧人常常赋予马以神性,把马视为神灵和保护神,因此,对马的图腾崇拜不仅仅表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而且也反映在蒙古族的祭祀习俗中。马崇拜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马崇拜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祭祀文化,丰富了... 蒙古牧人常常赋予马以神性,把马视为神灵和保护神,因此,对马的图腾崇拜不仅仅表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而且也反映在蒙古族的祭祀习俗中。马崇拜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马崇拜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祭祀文化,丰富了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祭祀习俗 马崇拜 图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帝是沿江河拓展农耕的汉族先民首领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亦亭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54,共4页
炎帝和黄帝都是传说时代汉族先民公认的首领 ,也是汉族人民共同尊奉的至高始祖 ,汉族先民还把自己的文明和许多发明创造都追溯到炎帝和黄帝身上 ,因此 ,汉族便世代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一些历史传说 ,正好反映和折射出... 炎帝和黄帝都是传说时代汉族先民公认的首领 ,也是汉族人民共同尊奉的至高始祖 ,汉族先民还把自己的文明和许多发明创造都追溯到炎帝和黄帝身上 ,因此 ,汉族便世代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一些历史传说 ,正好反映和折射出汉族先民起源上的多元性 ,以及他们早期生产、生活方式上各自的不同特点。古代华夏之所以视炎帝和黄帝之间的关系似同胞兄弟 ,可能是作为农耕民族的汉族先民 ,已知晓游牧文化对于农耕文化 ,以及从游牧者或半游牧者转入农耕生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帝 黄帝 华夏 农耕 游牧 首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蚩尤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狩猎者首领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亦亭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70-71,共2页
文章认为蚩尤与黄帝、炎帝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先祖,蚩尤代表狩猎者,是传说时代狩猎者的首领,他与南方少数民族没有联系。
关键词 传说时代 蚩尤 南方少数民族 狩猎者 华夏 黄帝 民族学院学报 族属关系 苗族族源 九黎乱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澳门海洋文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亦亭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2-98,共7页
澳门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东西文化交汇、中葡文化融汇 ,构成澳门海洋文化的一大特色。澳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济文化特区” ,使澳门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 ,具有双向辐射的特殊作用。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对澳门海洋文化... 澳门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东西文化交汇、中葡文化融汇 ,构成澳门海洋文化的一大特色。澳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济文化特区” ,使澳门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 ,具有双向辐射的特殊作用。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对澳门海洋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澳门海洋文化必将在新世纪的中华文化发展中 ,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作用 澳门 海洋文化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 历史进程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替罪羊”现象看社会紧张的缓释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30,共5页
从社会控制的角度看,巫蛊是对社会紧张的一种缓释。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有蛊者成为消除社会紧张的"替罪羊"。有蛊者与无蛊者因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下而成为隐秘的"合作者",维护的是所处社会的权力认知体系。有蛊者... 从社会控制的角度看,巫蛊是对社会紧张的一种缓释。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有蛊者成为消除社会紧张的"替罪羊"。有蛊者与无蛊者因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下而成为隐秘的"合作者",维护的是所处社会的权力认知体系。有蛊者多半为女性这一事实,阐述的还不是男女两性角色模式,根本上是人们对女性与神灵间关系认知的表达。当然,这样的认知很容易被当权者——主要是男性所利用,而在演变方向上清晰地指向两性的社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罪羊 社会紧张 权力认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语名量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佑玲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8-131,共4页
本文分析了土家语名量词的特点、来源、分类和句法功能 ,并在与亲属语言的比较中 。
关键词 土家语 名量词 特点 分类 来源 句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羲和女娲是传说时代东方华夏的始祖夫妇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亦亭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8-82,共5页
华夏先民将自己关于世界起源、始祖活动和民族形成的创世纪神话传说,记载保留在有关的汉文古籍中。流传甚广的伏羲和女娲,就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的始祖夫妇。伏羲和女娲是汉族和有些少数民族共同尊奉的华夏始祖夫妇。华夏先民的创世纪神... 华夏先民将自己关于世界起源、始祖活动和民族形成的创世纪神话传说,记载保留在有关的汉文古籍中。流传甚广的伏羲和女娲,就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的始祖夫妇。伏羲和女娲是汉族和有些少数民族共同尊奉的华夏始祖夫妇。华夏先民的创世纪神话和传说,是依照东方华夏农耕民族的独特方式来流传、保存和表述的,而不像西方那样,将它视为神的行为,存见于宗教经典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祖 华夏 伏羲 羲和 传说 女娲 汉文 创世纪 独特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生活中的思维特质:混沌性与整体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劼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4-59,共6页
大脑、思维方式、思维内容所指不同,三者合为一体,才是思维活动本身。思维内容与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民俗生活中的集体表象依靠互渗思维运行,带有整体性与混沌性特征,事物的意义通常超出于其本身,这是一种建构性的思维方式,它... 大脑、思维方式、思维内容所指不同,三者合为一体,才是思维活动本身。思维内容与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民俗生活中的集体表象依靠互渗思维运行,带有整体性与混沌性特征,事物的意义通常超出于其本身,这是一种建构性的思维方式,它在过去现在将来都将一如既往地培育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生活 互渗浪漫思维 集体表象 建构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