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具特色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基地
1
作者 陈暋 《民族教育研究》 2002年第3期93-94,共2页
1995年 1月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几年来 ,基地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突出特色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
关键词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系 历史教学 科学研究基地 教学评估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及其指导——对中央民族大学教师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于.布仁巴雅尔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91-97,共7页
本文就中央民族大学教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状况的基本感受 ,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态度与认识的抽样调查、成因分析 。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问卷调查 心理适应 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溯与当下——兼论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基本对象与路径 被引量:6
3
作者 彭武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71,共7页
民族史研究的过去与现状可以概括为曾经的辉煌与当下的尴尬。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是推动民族史学发展与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研究的基本对象与路径是需要厘清和重视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近代民族关系史 学科分类 研究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的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视点 被引量:4
4
作者 彭武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50,共3页
20世纪少数民族史、民族关系史已成为史学的重要门类。目前史学危机的消除要靠研究范例的创新 ,而这又有赖于具体研究领域的展开与积累。
关键词 思想文化建设 功能 人文关怀 社会关怀 民族关系史 史学研究 21世纪 研究视点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朝中央与河北地方之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鸿宾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2-337,共6页
隋朝建立后是将河北作为新王朝的一个地区来看待的。在中央一统观念的支配下,对河北的治理成为隋朝中央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北部因靠近游牧势力而成为御边重地,南部作为中原核心腹地而受到重视。隋朝在派官治理该地的同时,利用地方... 隋朝建立后是将河北作为新王朝的一个地区来看待的。在中央一统观念的支配下,对河北的治理成为隋朝中央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北部因靠近游牧势力而成为御边重地,南部作为中原核心腹地而受到重视。隋朝在派官治理该地的同时,利用地方大族势力进行协助,这成为控制该地区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朝 中央 河北 大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国内民族关系
6
作者 彭武麟 李婷轩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 2009年第1期76-90,共15页
在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上,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国内民族关系具有十分显著的特征。首先,它是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其所揭橥的“五族共和”实现了中国由传统多民族统一国家到现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进程中的... 在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上,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国内民族关系具有十分显著的特征。首先,它是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其所揭橥的“五族共和”实现了中国由传统多民族统一国家到现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进程中的重大突破,从此共和政体的现代统一国家成为中国各民族政治关系的最高形式,初步确立了各民族在现代民主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和现代法理基础。其次,这一转型的实现又是具有动态特征的,它不仅是辛亥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文化精英关于民族主义与国内民族关系问题在思想文化领域认同与整合的结果,又是当时南方革命阵营内部及南北之间各派政治势力认同和整合的产物,是中国各民族、各阶级、阶层相互认同和整合的历史过程。第三,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五族共和”在理论认识和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国内民族关系依然面临严重的危机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民族关系史 国内 民族政治关系 辛亥革命时期 多民族统一 民主国家 历史转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员干部为什么要学点历史知识
7
作者 陈梧桐 《人民周刊》 2024年第2期58-60,共3页
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历史知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党员干部 毛泽东 知识 革命 领导人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族历史上佛教与法律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刀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79-80,共2页
作为南传佛教的一支,小乘佛教在历史上的傣族地区广为流传,并日益渗透到傣族封建政权、社会等各个方面,并最终在法律形式上得以体现。
关键词 傣族 佛教 法律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统一巴蜀前后与两地民族关系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于秀情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5,共3页
战国后期 ,秦国在统一巴蜀前后与巴蜀民族始终发展着不同的关系。统一之前 ,秦国与巴、蜀两国虽说很友好 ,却存在领土争夺与统一对方的问题 :秦国为从蜀国收复失地而暗中努力 ,巴国依附于秦国 ;统一之初 ,秦在两地推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 战国后期 ,秦国在统一巴蜀前后与巴蜀民族始终发展着不同的关系。统一之前 ,秦国与巴、蜀两国虽说很友好 ,却存在领土争夺与统一对方的问题 :秦国为从蜀国收复失地而暗中努力 ,巴国依附于秦国 ;统一之初 ,秦在两地推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政策 ;30年后 ,秦国完全废除了蜀侯在蜀地的统治 ,直接统治蜀地 ;在巴地 ,秦国仍然施行“蛮夷君长”制。这与两地民族之历史、社会现状有密切关系。秦国的做法为后代王朝整合、统治南方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树立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生态环境 典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务维新的历史选择——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萌芽
10
作者 周靖程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4-37,共4页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超阶级的社会动员力量,是构建近代民族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不二法门。中国民族主义是在列强侵略不断加剧,文化制度不断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开始觉醒的;它历经洋务、早期维新、维新变法三次渐变,才逐步冲破传...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超阶级的社会动员力量,是构建近代民族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不二法门。中国民族主义是在列强侵略不断加剧,文化制度不断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开始觉醒的;它历经洋务、早期维新、维新变法三次渐变,才逐步冲破传统民族观的网罗,开始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 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契丹民族发展历史上的几次迁徙
11
作者 张婧 《希望月报(上)》 2008年第2期9-9,共1页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是辽朝的建立者。纵观契丹民族存在的千年左右的历史,在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经历了民族迁徙这一过程,本文主要对旧民族迁徙对契丹民族的发展作一粗浅研究。
关键词 契丹 民族迁徙 民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边疆历史上人口迁移特点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苍铭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17,共7页
西南边疆今天的民族构成与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绵延不断的人口迁徙有密切关系 ,这些迁徙活动有五大特点 ,与今天的人口流动有异亦有同 。
关键词 特点 成因 西南边疆地区 人口迁移 文化环境 生态环境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阶段划分 被引量:12
13
作者 高翠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60,共6页
本文通过解析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及其演变,探寻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轨迹,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从中看出,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中国境内)、统一多民族中国三者之间虽然范畴不同,却三位一体,多元一体格局本身... 本文通过解析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及其演变,探寻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轨迹,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从中看出,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中国境内)、统一多民族中国三者之间虽然范畴不同,却三位一体,多元一体格局本身的形成、稳定与危机,同中华民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 历史阶段 多元一体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驻藏大臣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国庆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5-61,共7页
关键词 驻藏大臣 西藏 十三世达赖喇嘛 地方政府 藏族人 晚清政府 清王朝 福康安 反侵略战争 中央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慈法王与明朝廷封授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楠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5,共9页
大慈法王释迦也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 ,是宗喀巴八大弟子之一 ,曾在明朝永乐年间和宣德年间两次奉旨来朝 ,接受朝廷封号 ,从而确立了格鲁派与明朝中央的封授关系。本文根据汉藏文史料的相关记载 ,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大慈法王释迦也失与... 大慈法王释迦也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 ,是宗喀巴八大弟子之一 ,曾在明朝永乐年间和宣德年间两次奉旨来朝 ,接受朝廷封号 ,从而确立了格鲁派与明朝中央的封授关系。本文根据汉藏文史料的相关记载 ,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大慈法王释迦也失与明朝建立封授关系的重大史实的有关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论述 :一、藏文史料中关于明成祖遣使召宗喀巴之记载信实不虚 ,可补正史缺载之憾 ;二、考证释迦也失第一次代替宗喀巴奉旨入朝的时间、路线并试图释解汉藏史料记载的矛盾之处 ;三、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辨析 ,认为释迦也失第一次入朝应是南京而非北京 ,驻锡地点应为南京梵刹能仁寺 ;四、考证朝廷对释迦也失两次赐封号及四次朝贡的有关问题 ,论述大慈法王的历史作用及地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也失 大慈法王 明朝 受封 朝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元璋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梧桐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6期62-67,共6页
论朱元璋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陈梧桐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治后,制定了“威德兼施”的民族政策,他的这个政策,在具体施行中,是视各民族地区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侧重的。对南方的少数民族,则侧重于“以德怀之”,实行的是以德怀为... 论朱元璋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陈梧桐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治后,制定了“威德兼施”的民族政策,他的这个政策,在具体施行中,是视各民族地区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侧重的。对南方的少数民族,则侧重于“以德怀之”,实行的是以德怀为主的政策。“威德兼施”,招抚为主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南方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地区 土司制度 《明史》 南方民族地区 云南 边疆民族地区 “因俗而治” 《明太祖实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朝军事系统中的朝鲜半岛徙民 被引量:7
17
作者 蒙曼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41,共7页
唐朝前期,中央政府与高句丽、百济的战争带来了两次大规模的半岛人群入唐活动。半岛降人具有骁勇善战的特性,他们依据身份的不同,分三个层次——官僚贵族、官奴与平民。这些徙民进入唐朝的中央和地方军事系统,成为唐朝武装力量的重要组... 唐朝前期,中央政府与高句丽、百济的战争带来了两次大规模的半岛人群入唐活动。半岛降人具有骁勇善战的特性,他们依据身份的不同,分三个层次——官僚贵族、官奴与平民。这些徙民进入唐朝的中央和地方军事系统,成为唐朝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出身官僚贵族者在唐朝发展的巅峰是高宗、武则天时代;出身官奴者的发展巅峰是玄宗一朝;出身普通降民者的发展巅峰则在安史之乱以后,三者在时间上呈递进趋势。半岛徙民多进入唐朝各种军事组织中,再与整个系统一起,融入唐朝社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高丽 徙民 军事系统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自觉的最初形态与步骤探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翠莲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5,共7页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开始产生自觉意识。在中国传统的种族意识和西方种族进化理论影响下,中华民族自觉首先表现为“种族”自觉的形态。对西方民族国家的理论和模式的探索使中华民族精英试图用民族自觉来置换种族自觉,却出现民族共同体...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开始产生自觉意识。在中国传统的种族意识和西方种族进化理论影响下,中华民族自觉首先表现为“种族”自觉的形态。对西方民族国家的理论和模式的探索使中华民族精英试图用民族自觉来置换种族自觉,却出现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分化局面。最后通过对中华民族一体的历史传统和现代命运的体认和反思才确立中华民族一体自觉。这一曲折的自觉进程凸显了中华民族结构的独特性和中华民族一体认同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 民族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迦也失在南京、五台山及其与明成祖关系史实考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楠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6,共8页
明成祖永乐十二年 (14 14年 ) ,宗喀巴大弟子释迦也失应诏代师入朝。释迦也失于该年春天先抵达五台山 ,驻五台山大显通寺。后于 12月奉诏赴南京朝觐永乐皇帝。明成祖待之以殊礼 ,敕释迦也失驻锡南京能仁寺。在南京期间 ,释迦也失曾在宫... 明成祖永乐十二年 (14 14年 ) ,宗喀巴大弟子释迦也失应诏代师入朝。释迦也失于该年春天先抵达五台山 ,驻五台山大显通寺。后于 12月奉诏赴南京朝觐永乐皇帝。明成祖待之以殊礼 ,敕释迦也失驻锡南京能仁寺。在南京期间 ,释迦也失曾在宫廷内外举行盛大佛教法事活动 ,并为明成祖施长寿灌顶密法。永乐十二年 (14 15年 ) ,明成祖敕封释迦也失为“妙觉圆通慧慈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封号。其后不久 ,释迦也失离开南京前往五台山传法 ,仍驻大显通寺。永乐十三年 (14 16年 ) ,释迦也失从五台山返归乌思藏。在释迦也失居留五台山期间 ,明成祖多次遣使致书并赐赠礼物。关于这方面内容因史书鲜有记载 ,一向缺少研究。笔者在广泛深入裒集藏汉文献资料基础上 ,拟搞清楚释迦也失第一次入朝时在南京及五台山两地传教活动的基本情况 ,并以考述明成祖与释迦也失之间的交往关系 ,从而为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也失 南京市 五台山 明成祖 能仁寺 大显通寺 藏传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朝的民族观念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鸿宾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48,共5页
本文认为 ,唐朝的民族观念处在变动之中。从前期的华夷一家到后期的华夷有别 ,表明唐朝处置民族问题随着形势的变迁而作出不同的回应。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唐人将民族问题置于政治问题之内 ,是政治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唐中央与周边民... 本文认为 ,唐朝的民族观念处在变动之中。从前期的华夷一家到后期的华夷有别 ,表明唐朝处置民族问题随着形势的变迁而作出不同的回应。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唐人将民族问题置于政治问题之内 ,是政治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唐中央与周边民族势力的关系而论 ,中央集权地位的强盛与衰弱 ,直接导致民族观念的相应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民族观念 政治权力 唐太宗 民族政策 民族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