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变截面管形超声振动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8
1
作者 许龙 常燕 +2 位作者 郭林伟 王月兵 徐方迁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设计了一种锥变截面管形超声振动系统,振动系统由夹心式压电换能器和锥形变截面金属圆管组成。推导了锥变截面管形超声振动系统的等效电路和谐振/反谐振频率方程。利用等效电路法、有限元法对锥变截面管形超声振动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并... 设计了一种锥变截面管形超声振动系统,振动系统由夹心式压电换能器和锥形变截面金属圆管组成。推导了锥变截面管形超声振动系统的等效电路和谐振/反谐振频率方程。利用等效电路法、有限元法对锥变截面管形超声振动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并制作了相应的实验样品。研究结果表明,锥形变截面管的等效电路为一种新型的非互易二端口等效网络;锥变截面管形超声振动系统具有较好的频率隔离性、较大的位移振幅和均匀的振动位移输出。该超声振动系统可望在超声连续缝焊、环形部件的超声切割和超声钻孔等领域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系统 变截面管 管形 设计 谐振频率方程 等效电路法 振动位移 压电换能器
原文传递
La_(0.67)Ca_(0.33)Mn_(1-x)Al_xO_3体系的结构和输运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崔玉建 贾广强 +3 位作者 王新燕 韩雁冰 葛洪良 张金仓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98,共5页
研究了Al离子的Mn位替代对巨磁阻材料La0.67Ca0.33MnO3体系的结构和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3+替代量的增加,在整个替代范围内,晶胞体积表现出单调减小的规律。体系的电阻率急剧增加,绝缘体 金属转变温度TIM向低温方向移动,且与A... 研究了Al离子的Mn位替代对巨磁阻材料La0.67Ca0.33MnO3体系的结构和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3+替代量的增加,在整个替代范围内,晶胞体积表现出单调减小的规律。体系的电阻率急剧增加,绝缘体 金属转变温度TIM向低温方向移动,且与Al3+替代量存在线性关联。对少量Al3+替代量,在T>TIM的高温区域体系的输运特性满足热激活模型,在T<TIM的低温区域满足金属输运行为。这种输运行为随Al3+替代的变化特征,可从Al3+对Mn3+-O2--Mn4+双交换通道的破坏和所导致的晶格畸变方面给予解释。Al3+替代改变了电子的局域环境,进而影响到体系的输运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结构 输运特性 Al^3+替代 La2/3Ca1/3Mn1-xAl2O3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3+)离子替代La_(0.67)Ca_(0.33)MnO_3体系的结构和输运行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崔玉建 王新燕 +5 位作者 贾广强 葛洪良 曹桂新 张玉凤 曹世勋 张金仓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6-208,211,共4页
 系统研究了Mn位替代的La0.67Ca0.33Mn1-xAlxO3体系的结构和输运特性。结果表明,随Al3+替代含量的增加,在整个替代范围内,晶胞体积表现出单调减小的规律。而体系的电阻率急剧增加,绝缘体 金属转变温度TIM向低温方向移动,且与Al3+替代...  系统研究了Mn位替代的La0.67Ca0.33Mn1-xAlxO3体系的结构和输运特性。结果表明,随Al3+替代含量的增加,在整个替代范围内,晶胞体积表现出单调减小的规律。而体系的电阻率急剧增加,绝缘体 金属转变温度TIM向低温方向移动,且与Al3+替代含量存在线性关联。对少量Al3+替代含量,在T>TIM的高温区域体系的输运特性满足热激活模型,在T<TIM的低温区域满足金属输运行为。这种输运行为随Al3+替代的变化特征,可从Al3+离子对Mn3+—O2-—Mn4+双交换通道的破坏和所导致的晶格畸变方面给予解释,Al3+替代改变了电子的局域环境,进而影响到体系的输运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锰基氧化物 晶体结构 输运行为 钙钛矿结构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码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乔宪武 江影 《物理实验》 2015年第5期16-18,共3页
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将通过二维码技术引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通过扫描由物理实验教学视频制作而成的二维码,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基础理论、操作规程和实验方法.
关键词 移动学习 二维码 物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前沿在物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苗根 余森江 焦志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2期7-8,共2页
在物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实践发现,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前沿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选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参与科研课题和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 科学研究前沿 物理专业 课程教学 渗透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6
作者 许龙 郭林伟 《榆林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1-22,34,共3页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探究式学习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在物理探究式学习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阅读大量参考文献资料以及结合自...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探究式学习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在物理探究式学习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阅读大量参考文献资料以及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研究了物理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素问题,分析了在物理探究式学习中问题提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形成意识、创设情境、养成习惯等三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提出问题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法在薄膜物理教学中的妙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苗根 余森江 焦志伟 《科教文汇》 2010年第24期107-108,共2页
镀膜方法及其优缺点是薄膜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课程的一个难点。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初步探讨了对比法在薄膜物理教学中的妙用,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易掌握易理解,以期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薄膜物理 对比法 真空 物理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心式径向复合压电超声换能器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世清 许龙 +2 位作者 张志良 陈赵江 沈建国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对夹心式径向复合压电换能器径向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该换能器由弹性内芯、预应力金属管及柱面压电陶瓷晶堆径向复合而成.利用机电类比法,得到了换能器的径向振动等效电路及频率方程。探讨了换能器第1、2阶径向共振频率及有效机电耦合... 对夹心式径向复合压电换能器径向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该换能器由弹性内芯、预应力金属管及柱面压电陶瓷晶堆径向复合而成.利用机电类比法,得到了换能器的径向振动等效电路及频率方程。探讨了换能器第1、2阶径向共振频率及有效机电耦合系数与其几何尺寸的关系。研究表明,换能器第1阶径向共振频率随其内芯内径及预应力管壁厚度增大而降低;第2阶共振频率随内芯内径增大存在极小值,但随预应力管壁厚度增大单调下降。此外,采用第2阶径向共振模式能获得较高的有效机电耦合系数,并且压电陶瓷处于位移节线时,换能器有效机电耦合系数达极大值。对换能器共振频率的测试与有限元仿真表明。理论与实验及仿真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超声换能器 径向振动 夹心式 有效机电耦合系数 复合 共振频率 压电陶瓷 管壁厚度
原文传递
铂钨含量对CoPtW永久磁性薄膜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葛洪良 崔玉建 +2 位作者 黄丽红 蒋丽珍 江影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研究了钴钨含量对CoPtW永久磁性薄膜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Pt+W的原子含量在 10 %~ 12 %之间时对晶体的晶面间距影响较大 ,晶系发现变化。随着这一含量的增大 ,在样品表面垂直和平行磁场方向上的矫顽力差值变大。
关键词 薄膜 磁性能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转换环形耦合振动超声辐射器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龙 林书玉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8-415,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耦合振动环形超声辐射器,辐射器由纵振换能器及变幅杆激励特定尺寸的金属圆环,使其能有效地将纵向振动转化为圆环的径向轴向耦合振动从而向环的径向、轴向辐射超声波,并且在环的中心形成聚焦声场。推导了该辐射器的等效电... 提出了一种新型耦合振动环形超声辐射器,辐射器由纵振换能器及变幅杆激励特定尺寸的金属圆环,使其能有效地将纵向振动转化为圆环的径向轴向耦合振动从而向环的径向、轴向辐射超声波,并且在环的中心形成聚焦声场。推导了该辐射器的等效电路,给出了等效电路法和有限元法优化设计环形超声辐射器的详细过程。研究了耦合振动环形超声辐射器的谐振特性及其辐射声场特性,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加工了相应的环形超声辐射器,实验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得较好。本文提出的模式转换环形耦合超声辐射器可望在声化学等液体处理领域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射器 耦合振动 模式转换 环形 等效电路法 轴向辐射 计算结果 纵振换能器
原文传递
工艺条件对电沉积CoPtW合金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玉建 葛洪良 +3 位作者 黄丽红 周红 韩雁冰 刘亚丕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8-270,共3页
报道了以钨酸钠、硫酸钴和二亚硝酸二胺铂为主盐、以柠檬酸盐为络合剂电沉积钴铂钨合金的工艺过程。研究了镀液中钨盐浓度、络合剂浓度、电流密度、镀液温度等沉积条件对钴铂钨合金成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镀液中钨盐含量... 报道了以钨酸钠、硫酸钴和二亚硝酸二胺铂为主盐、以柠檬酸盐为络合剂电沉积钴铂钨合金的工艺过程。研究了镀液中钨盐浓度、络合剂浓度、电流密度、镀液温度等沉积条件对钴铂钨合金成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镀液中钨盐含量的增加、电流密度的增大和镀液温度的升高都会引起合金镀层中的钨含量增大。络合剂用量的增加使合金镀层中的钨含量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tW 电沉积 沉积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备工艺对多晶双钙钛矿Sr_2FeMoO_6室温磁电阻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玉建 赵芳林 +1 位作者 程素君 王中财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5-738,共4页
研究了固相反应法和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多晶Sr2FeMoO6块体样品的室温磁电阻效应,发现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的样品与固相反应法相比,室温磁电阻效应由2.9%上升到13.8%,增幅达3.76倍。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的前驱粉末为超微粉体,在烧结时... 研究了固相反应法和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多晶Sr2FeMoO6块体样品的室温磁电阻效应,发现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的样品与固相反应法相比,室温磁电阻效应由2.9%上升到13.8%,增幅达3.76倍。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的前驱粉末为超微粉体,在烧结时能形成优异的晶界质量,需要的烧结温度低,结晶粒度小,晶界数目增多,使磁电阻增强;低的烧结温度易生成SrMoO4,加强绝缘势垒,因此具有好的磁电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钙钛矿 磁电阻 自旋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CoWP薄膜的制备及磁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强 王新庆 葛洪良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CoWP磁性薄膜。研究了施镀时间对化学镀CoWP薄膜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SEM)、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CoWP磁性薄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微结构及磁... 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CoWP磁性薄膜。研究了施镀时间对化学镀CoWP薄膜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SEM)、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CoWP磁性薄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微结构及磁学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镀CoWP薄膜主要为hop结构co相,晶粒大小为2~3μm;随着施镀时间的增加,CoWP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也随之增大,最高达到122emu/g;CoWP薄膜的矫顽力都在250Oe以下。通过计算Kelly-Hankel(δM)曲线,证实了CoWP磁性薄膜中存在交换耦合作用,产生了剩磁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WP薄膜 化学镀 FSEM XRD VSM 磁性 hcp结构 饱和磁化强度 交换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Fe_4N纳米晶薄膜的结构及低温磁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丽丽 赵利军 +3 位作者 姜伟棣 朱莉 宫杰 郑伟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1-344,共4页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Si(100)单晶衬底上制备γ'-Fe4N纳米晶薄膜样品,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测试分析,给出了比饱和磁化强度及矫顽力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品沿(111)晶...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Si(100)单晶衬底上制备γ'-Fe4N纳米晶薄膜样品,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测试分析,给出了比饱和磁化强度及矫顽力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品沿(111)晶面择优生长,具有单一的易磁化方向,且易磁化方向平行于(111)晶面.随着测量温度的降低,γ'-Fe4N纳米晶薄膜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增加,矫顽力风增大,剩磁比σr/σs减小.通过理论拟合确定了比饱和磁化强度与矫顽力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矫顽力随温度的变化满足T^1/2规律,比饱和磁化强度σs与温度不满足Bloch的T^3/2规律,表明在80~350K温度范围内自旋波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4N纳米晶薄膜 结构 低温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K_(0.5)Bi_(0.5)TiO_3陶瓷的高温XRD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正法 王春雷 +3 位作者 钟维烈 赵明磊 王矜奉 陈洪存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1,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K0.5Bi0.5TiO3(KBT)纳米微粉,并利用此微粉烧结出成瓷良好的KBT陶瓷。用XRD法测定了KBT陶瓷粉末室温和高温(600°C)时的点阵常数,确定KBT的高温相为立方结构(点群为m3m)并指标化其衍射线,给出了KBT陶瓷粉...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K0.5Bi0.5TiO3(KBT)纳米微粉,并利用此微粉烧结出成瓷良好的KBT陶瓷。用XRD法测定了KBT陶瓷粉末室温和高温(600°C)时的点阵常数,确定KBT的高温相为立方结构(点群为m3m)并指标化其衍射线,给出了KBT陶瓷粉末的多晶XRD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KBT纳米微粉 无铅陶瓷 高温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基底上铝薄膜的开裂与折叠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森江 周曼 +2 位作者 江维顺 洪阳 陈苗根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9,共5页
利用真空蒸发方法在液相基底(硅油)上成功制备出具有自由支撑边界和界面条件的金属铝薄膜系统,研究了薄膜的开裂和折叠行为。结果表明:沉积过程中,硅油基底的受热膨胀使铝薄膜处于较大张应力状态,伴随着张应力的释放,薄膜中出现开裂形... 利用真空蒸发方法在液相基底(硅油)上成功制备出具有自由支撑边界和界面条件的金属铝薄膜系统,研究了薄膜的开裂和折叠行为。结果表明:沉积过程中,硅油基底的受热膨胀使铝薄膜处于较大张应力状态,伴随着张应力的释放,薄膜中出现开裂形貌。沉积完成之后,系统的逐渐冷却促使硅油基底收缩,并使得铝薄膜处于较大压应力状态,伴随着压应力的释放,薄膜中出现特征的折叠形貌。基于液相基底上金属薄膜的特殊力学行为,对此类开裂和折叠形貌进行了深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基底 铝薄膜 开裂 折叠 内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棒管式大功率聚焦超声辐射器(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龙 林书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4-552,共9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纵径复合振动模式棒管式大功率超声辐射器.该辐射器由夹心式压电换能器、哑铃结构金属棒和金属圆管三部分组成.换能器和哑铃结构金属棒的纵向振动驱动金属圆管作径向耦合振动.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及振动模... 设计了一种新型纵径复合振动模式棒管式大功率超声辐射器.该辐射器由夹心式压电换能器、哑铃结构金属棒和金属圆管三部分组成.换能器和哑铃结构金属棒的纵向振动驱动金属圆管作径向耦合振动.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及振动模式的转换来实现一种能够在径向和纵向辐射超声的高功率超声辐射器.该超声辐射器有望在大功率超声领域中获得应用,为该类超声辐射器在工程应用中建立较完整的设计理论及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模式转换 耦合振动 等效电路 位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钴钨合金镀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丽红 葛洪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20,共2页
以氨基磺酸钴和钨酸钠为主盐、以柠檬酸盐为络合剂组成电沉积钴钨合金的镀液 ,研究镀液中NH+ 4 的浓度、Co2 + 离子的络合比、溶液热处理等对镀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以柠檬酸盐为络合剂的钴钨合金镀液中 ,NH+ 4 可以... 以氨基磺酸钴和钨酸钠为主盐、以柠檬酸盐为络合剂组成电沉积钴钨合金的镀液 ,研究镀液中NH+ 4 的浓度、Co2 + 离子的络合比、溶液热处理等对镀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以柠檬酸盐为络合剂的钴钨合金镀液中 ,NH+ 4 可以提高镀液稳定性和镀层含钨量 ;添加络合剂及镀液在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钵鸽合金 镀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在液体基底上银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内应力释放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永炬 余森江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0-575,共6页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液体(硅油)基底表面成功制备出具有自由支撑边界条件的金属银薄膜系统,研究了该薄膜的形成机理、表面形貌演化规律及内应力释放机制。实验发现银薄膜的形成过程基本可分为准圆形团簇、分枝状结构凝聚体和连续薄...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液体(硅油)基底表面成功制备出具有自由支撑边界条件的金属银薄膜系统,研究了该薄膜的形成机理、表面形貌演化规律及内应力释放机制。实验发现银薄膜的形成过程基本可分为准圆形团簇、分枝状结构凝聚体和连续薄膜等几个阶段。沉积后,当样品暴露在大气环境中,银薄膜自身产生强烈收缩效应并促使其表面形貌不断演化,一直持续到几十小时之后薄膜系统的自由能降到最低为止。由于金属薄膜与液体基底之间的切向相互作用能几乎为零,银薄膜在收缩过程中可形成宽大的裂纹和平行的直线状(或扭曲状)褶皱花样。基于薄膜的应力理论,本文对银薄膜的开裂和起皱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基底 银薄膜 内应力 裂纹 褶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宝石光纤端面上ZnO薄膜的温变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红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7-221,共5页
为了能利用半导体材料ZnO对光谱曲线随温度变化而移动的原理设计一种光纤温度传感器,因此有必要对生长在光纤端面上的ZnO材料的温变特性的进行研究。基于ZnO材料的测温原理,利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蓝宝石光纤端面上生长ZnO薄膜,并设计了... 为了能利用半导体材料ZnO对光谱曲线随温度变化而移动的原理设计一种光纤温度传感器,因此有必要对生长在光纤端面上的ZnO材料的温变特性的进行研究。基于ZnO材料的测温原理,利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蓝宝石光纤端面上生长ZnO薄膜,并设计了一种具有低插入损耗的光纤检测系统用于光学性能的分析。光谱测试结果显示,蒸镀在蓝宝石光纤端面上的ZnO薄膜具有陡峭的光学吸收边,随着温度的升高(室温~450℃),ZnO薄膜的禁带宽度减小,吸收边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符合半导体材料的温变特性。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平均的透射率有一定的减小。ZnO薄膜温变特性的研究,将为进一步研制以ZnO镀膜为敏感材料的新型光纤温度传感器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传感器 ZNO薄膜 光学吸收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